何年顾虎头,满壁画沧州。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
锡飞常近鹤,杯渡不惊鸥。似得庐山路,真随惠远游。
这是杜甫在四川省中江县玄武山玄武庙玄武禅师的屋壁上看到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画,有感而发,是题在墙上的一首诗。从有关记载情况看,中江县这个地方,是个历代名人墨客都愿意去的地方,这其中不仅有顾恺之、杜甫,还有王勃、卢照邻、苏轼等。中江县也出来不少名人,比如战斗英雄黄继光。
我想顾恺之的画和杜甫题的诗现在一定是不在了,不然那是何等重要的文物?也就不用我多费笔墨,替中江县做宣传了。
我理解诗的前四句是说,顾恺之在这墙壁上画了这样一幅画,有赤日、石头、树木、青天和江海。第五和第六句讲了三个典故,是当时杜甫看到画联想到的故事,这些典故我们无须深究。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心情和想法,心情是逍遥,想法是遁入空门。
中国画在以前非常有自己的特点,大都是似是而非,似像不像。中国画是意象,更多承载的是画家自己的文化涵养,画荷花表示清廉、画翠竹表示高洁等,无不反映中国文化的内涵。直到近代西画东进,越来越多的绘画交流,中国画才有了像“照片”一样的追求。
现在国人所受的教育,古典文化的内容比较少,这样说可能偏颇,但几首古诗、几篇古文,是不会让中国人了解自己的古典文化的。比如《易经》是说什么?现在恐怕少有人能回答出来,还会有人认为《易经》是与迷信相关的书。中国人著《易》、用《易》几千年,古人没有盲目过,《易经》有其道理所在,只是现在的人不了解了,反而说其是迷信。牛顿没有道出万有引力定律的时候,苹果也是从树上往地下掉,没见过往天上飞的。这同现在使用《易经》和中医是一个道理。
没有验证的不一定不是真理,验证过的有可能也是谬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