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自中峰上,盘回出薜萝。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
古木丛青霭,遥天浸白波。下方城郭近,钟磬杂笙歌。
圣果寺是杭州的一个寺庙,始建于隋朝。释处默是唐朝和尚,释不是姓,是个“前缀”,释迦牟尼的简称,因此僧人在法号前冠以此字。一个庙、一个人、一首诗,看似独立的三种东西,却在一个合适的时间,遇到一个合适的机遇,流芳千古。
上山,沿着满是杂草的山路,盘旋而上,在登上山顶的时候,举目回望,吴越之地尽收眼底,江山苍茫,草木葱茏,山上是庙,山下是城,庙里敲钟,城里笙歌。
这本是一首观景的诗,也是普通人常有这样的感受,登高远望,总会让人眼界开阔看到更多。我很愿意接受仙界与人间很近这种说法,也很赞赏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评论。的确,面对纷繁复杂的种种诱惑和欲望,是仙是人,是清是浊全在自心。
仙与人、清与浊相伴而生,你是什么就会认同什么,其实没有什么对错。生在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自然声色犬马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生在钟磬清静的世界,自然视灯红酒绿如粪土。这个世界承载了各式各样的活法。
单从诗来看不好确定作者写诗时的心情,是喜欢钟笙相杂呢,还是希望大家都敲钟,抑或还想还俗不成。这就引出三种情况,我们往下想想。
对于释迦牟尼的弟子,普度众生恐怕是第一要务,在他们眼里俗人是另类的,是迷途不知返的。生在什么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必然产生不同的生活方式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共存共生,本身就是和谐。
这个世界又是一个变动的世界,表面看风平浪静,下面也会有暗流涌动,听不上笙歌的就想去听听钟磬,似乎可以得到解脱和满足。听钟磬时间久了,听出其高山流水般美妙的,宛如进入世外桃源,而听腻了、听烦了的也许还会重返人间,这一切全在于心。
在于心是指自己的选择,你怎么选择就会有怎样的生活。很多人对于选择总是一筹莫展,或许是在担心选择的对与错。其实在我看来,选择没有对错,适时地遵循自己的愿望就是最好的选择,一切都强求不得。选择之所以没有对错,是因为这个世界一直在变,当时的选择只能基于当时的环境和自己的阅历与智慧,情况变了,及时调整就好。不要为已经做过的选择而后悔,也不要为当初没有选择而遗憾。
回到诗中再看,作者只是描写了这样一种日常的现象,义理什么都没说,但也什么都说了,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特色。有人说中国文化很玄不科学,我要说所谓科学的面还太小,不足以解释这个世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