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经年诗阡陌-漫兴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这是前文杜甫《漫兴》九首中的另一首。诗的意思大概是,散落在路上的杨花就像白毡子一样,池中的荷花像一叠叠铜钱,青笋刚刚发芽,还没有人注意到,沙滩上的小鸭依附在妈妈的旁边睡觉。

    四句诗写得很安详,杨花、荷叶、笋尖、凫雏都是“小”的集合,于是想到了孩子,这篇就说说孩子的教育。

    有人说,如果人能够从老往小活,那一定会活得更加精彩。有一部电影《返老还童》就是诉说了这样一种情愿,很是耐人寻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我想,无非是希望自己的人生少犯些错误,少走些弯路,少一些缺憾,多实现一些愿望,让自己的生命过得更加精彩。

    可是,世间没有这种活法,那么,把这样美好的愿望说白了就是,希望从小就懂事,知道自己应该怎样活着。小孩从出生开始,白纸一张,如果不讨论宿命的话,每个人怎么活着就来自于教育。

    教育不只是学校教育,从孩子一出生其实教育就开始了,问题是我们有没有意识到,同时有没有相对正确的教育方法。应该说,大多数的家长没有专业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心的家长可能会找来市面上各种关于孩子教育的书学习,但更多的是听之任之或只停留在学校教育之上。这样,孩子的教育其实就成了五花八门,直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做家长的才会想,这孩子怎么会是这样!

    我其实也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我只是觉得教育是大而无形的事,绝不是一种或几种方法就可以说清的。对于白纸一样的孩子,几乎其所经历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会触动其某根神经,得到一种对世事的认识。而孩子所处的环境是客观的,不可能一个富二代到乡下去过活,也不可能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过上富二代的生活。本身每个孩子所处的环境就是一种教育,而且是摆脱不了的一种教育形式。

    无论什么环境,往往家长给予孩子的教育理念还是有一致的东西,那就是做个好人、做个优秀的人、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等,充满美好希望。可是,令人不怎么满意的是,虽有这样美好愿望,却不是都能得到美好的结果,那又是为什么呢?

    原因我想是,无论谁也不可能掌控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每一件事对他形成的影响。家长在教育孩子上也不好掌握每一件事情的那个“度”,恰如其分地引导好孩子。多关心与少关注,多管教和少干涉,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些东西都需要因时因事因人而定,这就难为了家长。

    我只能做到的是,做好自己的修行,告诉孩子我觉得哪些是对的,有哪些收获;我走过什么错路,有什么挫败的结果。我会天天和他说,天天快乐、天天进步,以这样不懈的说教强化他对人生的积极意识,帮助他不断地修订人生的目标并不断地鼓励,告诉他可以。当他受到挫折和委屈的时候,给他一个温暖的怀抱,告诉他每个人都会摔跤,不同的是有的人站了起来,有的人从此趴下。

    在教育孩子上,我不跟别人比,也没法和别人比。只要用心做好自己的修行,并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孩子的路就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