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经年诗阡陌-春暮游小园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王淇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梅花卸妆,海棠登场,花到荼蘼,春暮已至。以花事言时序,以妆容叙更迭,这诗就有了生机。

    这首诗和前面的一首《春暮》题目、内容和取义都很相近,在前面虽然已经说了生死的问题,但却意犹未尽。就借此诗再说说,算是一吐为快。

    稻盛和夫是日本“经营四圣”之一,创办了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他是成功的企业家,还是很有思想的企业家。他所经营的企业不仅有管理模式,同时还有思想模式。“敬天爱人”是其思想的核心,而来源是佛教和中国的古代智慧。

    佛教有因果轮回,稻盛和夫在《人为什么活着》中“意识与灵魂”一章里说:“为何人会转生呢?我想,是因为人类认为前一世的自己不够完美,想再生为人,再度磨炼自己的心智,使之更趋于完美。”基于这个理念,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即在修炼,依靠不断的转生来提升人性,直至实现神性。

    本来我是抱着学习稻盛和夫的经营之道而读他的书,没想到会触及灵魂问题。当有一位中国的记者问稻盛和夫,你说的这些东西,听众是不是都相信时,稻盛和夫略加思考后的答案是,以前没有人提过这样的问题。由此看来,信仰什么东西完全是私人的事情,不需要用稻盛和夫做企业的成功给其信仰套上光环,也不能说因为稻盛和夫有了这样的修行,才会有做企业的成功。

    稻盛和夫用中国的《了凡四训》来说明人为什么需要修行,所以我说他的思想也来源于中国文化。关于《了凡四训》,其实现在中国也很火。本来是明代袁了凡教育孩子的文字,现在被佛家用得炉火纯青。看来佛可以指引人,人也可以弘扬佛。

    《了凡四训》一万来字,从立命、改过、积善、谦德四个方面论述人的命运是可变的,打破了过去人们“命中注定”的框框,符合稻盛和夫对人需要修行的论证。但是我觉得稻盛和夫这样的引用有些片面,是线性思维。如果都按照一个方向修炼,人性早应该修行到神性了,几百万年没有修行好的人性,按照这个方向走下去还得多长?如果是无穷大,那这就是悖论。

    还是中国文化中太极的思想比较好,现世的,看得到,是阴阳的轮回,所有的结果都是关于“度”的问题,而我们追求的是一种相对平衡。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