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的这首诗当时就很有名,尤其是后两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岸犹唱后庭花”。以古喻今,道出杜牧对晚唐将亡的担忧,倍受之后历代仁人志士的推崇,具有良好的警示作用。
十里秦淮,是个繁华之地,也是个惆怅之所。得失差距太大,悲欢强度剧烈,如果是偏僻一隅,想必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感慨。杜牧的爷爷是宰相,自己也在朝里做官,他自然对政治有其特殊的敏感性。夜泊秦淮,所见所闻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正好提供了情感发酵的素材,恍惚间他眼见耳闻的景象,已然带他回到南朝陈后主那个时候。
陈叔宝是南北朝时期陈朝最后一位皇帝。他在位只有七年,就亡国了,自己做了隋朝的俘虏。陈叔宝喜欢诗文和美女,在后宫吟诗喝酒是他的长项,这里说的“后庭花”就是指他写的《玉树后庭花》,其中有两句“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这成了他亡国的谶语。当隋朝大军打进南京的时候,他还在宫里唱歌呢,前方告急的文书都没有拆。
如是,这样的皇帝其实不止陈叔宝一个,而且故事出奇地相像。从杜牧那个时代往前数,三国时期蜀国“乐不思蜀”的刘禅、吴国的孙皓,都是如此。从杜牧所在的时代往后说,有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皇帝孟昶、南唐的皇帝李煜。
这些亡国之君的故事如此雷同,就像所有开国之君励志的故事一样。想来都不是偶然,或许就是一种轮回吧。杜牧的这首诗虽好,怕是扭转不了乾坤,于是成了空悲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