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海新歌-新思路 新人才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王秀河一上任,就抛出一招:以人为本,广纳人才。他认为,再艰巨的任务要人去完成,再先进的技术要人去掌握,再大的困难要人去征服,再伟大的奇迹要人去创造。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说到底是科技竞争、人才的竞争,只要拥有一批出类拔萃的人才。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王秀河首先选择了具有丰富矿井建设经验、年轻老成的高级工程师雷成祥为副经理;选择在基层建矿工作中滚打出来的高级工程师张学强为总工程师:选择具有丰富机电技术管理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杨杰为机电副经理。之后又选任高级经济师且多才多艺的杨家和为经营副经理;选调曾任生产矿总工程师的高级工程师朱德信为分管生产副经理。这些同志都是大学本科毕业,并都有20年左右实际工作经历的年轻专家,都具有一套自己工作的招术,可谓是个精明强干、年轻的指挥班子。领导指挥中心一形成,他们开始选聘各路“战将”,以便派到各条“战线”上去拼搏。

    张集煤矿招聘人才通过新闻媒体一公布,便吸引了23个单位60多名科技、管理人员报名应聘。他们经过严格审查和笔试、面试,精心挑选了7个专业、20多名年轻的专业技术管理干部,分别签订了任期目标管理责任的合同,落实了各自的工作岗位。

    王秀河们毫无掩饰地对被聘人员说:按照目标管理责任制规定,超额完成任务有奖,有创新、贡献大受大奖;完不成任务,或者工作出了差错的挨罚,连续两个月完不成任务,得老老实实下岗受训,视其情况,另行安排或辞退。这么一来,在各层管理干部和科技干部中形成了一种自我加压,拼搏竞争的态势。王秀河把这种管理办法叫做“干部管理动态制”,实行能者上,庸者下,取消终身制的铁交椅,砸掉铁饭碗。经过岗位的实际淬砺,发现新的管理人才就大胆启用。他们先后提拔了35名中层以上干部,其中副总工程师4名,副总经济师1名。他们打破传统的干部工人界线,从优秀工人中选拔了11名懂技术、会管理的生产骨干,充实到第一线的领导岗位去。这些人走上领导岗位,如虎添翼,大显神通。然而对那些经考核不合格的6名中层干部,毫无情面,就地免职。

    张集矿的王秀河们,在选用干部时,特别注重年轻化,用王秀河的话说:干煤矿事业,就是要大胆启用年轻人,年轻人最少保守,最有活力,敢拼敢闯,善于创新。特别是生产一线的干部,都要具备一股子虎劲,都要有一戳乱蹦的个性才行。在张集公司的领导层中,班子初建时,平均年龄不到40岁,其知识结构一律都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而且一律都是高级职称。在中层干部中,中、高级职称的也占70%以上。

    张集公司的干部队伍,真正实现了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革命化。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