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智库看“亚投行”-巴基斯坦智库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中国与印度:亚洲萌芽中的伙伴还是日益激烈的竞争对手?

    Gulshan bibi[196]

    原文标题:China and India: Asia's Budding Partnership or Growing Rivalry?

    文章框架:对中国和印度的基本描述;中国和印度各自的发展战略;两国外交关系的初步发展;两国在贸易、战略层面、社会协作和环境安全方面的合作;两国在多个领域的竞争;中印两国之间的差距和不同的命运。

    观点摘要:

    1.中国和印度拥有世界上1/3的人口,并且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基于2015年1月21日的一份报道预测,印度将在2016年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主要经济体。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被广泛认为是互补的:中国在硬件和基础设施方面更有优势,而印度在软件和金融领域更发达。这两个国家是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中在未来50年内最有潜力的国家。中国和印度也有着一定的历史联系: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佛教从印度传播到中国以及沿着“丝绸之路”进行的中国—欧洲贸易。印度对区域领导权虎视眈眈,而中国则致力于将单极世界和平地转变成多极世界。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和印度一方面是互补的,而另一方面也挑战着彼此的地位。然而,中国并没有感觉到被印度所威胁,但是印度对中国的崛起感到不安。

    2.“新安全观”这一概念是由中国提出来的,意思是所有国家都能够通过外交和经济互动增强其安全能力,竞争和对立形成的冷战思维已经过时了。“新安全观”似乎与“中国和平崛起”的外交信条相吻合,后者包括与东盟保持友好联系、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和俄罗斯签订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及与美国一道共同控制朝鲜的核扩散。印度提出了“巧实力论”,即将硬实力和软实力整合起来,并且强调强大军事力量的必要性,同时也加大对联盟、合作伙伴和各层次机构的关注和参与。印度的“东进政策”旨在增进与南亚国家的联系,减少与中国的边境冲突,并且积极制定反对巴基斯坦的边境条例,从而显示其“巧实力论”的力量。

    3.中国和印度的合作伙伴关系初步发展。在政治合作方面,印度和中国自1949年就有了密切的关系。但1962~1969年由于边境冲突,两国关系陷入僵局。1988年,两国关系开始解冻并基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起长期的有建设性和合作性的合作伙伴关系。纳伦德拉·莫迪作为古吉拉特邦的首席部长曾四次访问中国。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4年对印度的访问是过去八年内中国国家主席对印度的第一次访问,纳伦德拉·莫迪也正计划在2015年5月访问中国。在对印度的访问中,习近平在2014年9月8日的一次特殊演讲中说道:“中国支持印度在联合国和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4.印度正在寻求外来直接投资,同时巩固其在东南亚的领导地位。按照“东进政策”,纳伦德拉·莫迪将关注点转向印度的近邻和其他主要亚洲国家如中国、日本和澳大利亚以及金砖国家。纳伦德拉·莫迪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崇拜者,并且其政府已经制订计划将印度转变成“世界制造中心”。习近平将中国和印度视为“亚洲经济的两大发动机”。根据《印度时报》2014年3月2日的一份报告,印度与中国的贸易(出口和进口)在2004年是70亿美元,在2008年是380亿美元,而在2013年为650亿美元。两国政府将双方的贸易关系定位为“南南贸易”,并且将2015年的贸易目标设定为1000亿美元。

    5.印度和中国都是金砖国家。2012~2013财政年度,阿联酋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然而在2008年、2011年和2014年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印度是孟加拉国-中国-印度-缅甸区域合作论坛的成员,这一论坛旨在进一步促进这四个国家的贸易和投资一体化。这一论坛拟建设一个“多模态走廊”,这将成为印度和中国之间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同时将穿过孟加拉国到达缅甸。“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是中国古老“丝绸之路”的复兴。同时,中印两国都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成员。东盟与包括印度在内的六个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将于2015年逐步取消关税。而且印度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额为798.6亿美元。印度也是亚投行的成员,而这是由中国发起的国际金融机构。中国和印度相信两国一道可以有所作为。2014年,两国签署了12项协议。根据2014年的投资计划,中国承诺升级印度老旧的铁路系统,在古吉拉特邦和马哈拉施特拉邦建设工业园并且向印度的医药和农业产品开放更大的市场。同时,也有大量的中国商品涌入印度市场。中国和印度都尽力实现和平发展,并将两国关系称为“和平和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于2010年4月9日签署联合声明)。两国军队在2007年、2008年和2013年举行了联合军事演习。在它们之间还有一系列的联合战略经济对话以及定期的部长级对话。中国打算参与印度价值1500亿美元的核项目。习近平在2014年9月8日的访问中说道:“我们计划彼此之间相互合作,并把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到更高的层次。”两国建立了印度—中国杰出大学生和文化交换项目,并且在印度建立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双方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在科技、医保、旅游、农业、奶业发展、体育和其他事业进行合作。在环境安全方面,两国在一份联合公报中指出,要“在改善气候变化方面加强双边合作”。中国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而印度处于第三位。

    6.中国和印度之间的竞争不断升级,即两国争夺区域影响力的竞争加剧。尽管双边关系有了很大的进展,但中国和印度之间争夺亚洲影响力和主导权的地缘政治竞争不断加剧。中国是巴基斯坦最大的武器装备供应商,同时也是缅甸最重要的军事援助者。最近几年,缅甸也开始与印度发展战略和贸易联系。印度将自己视为南亚的区域大国,并加强了与孟加拉国、斯里兰卡、不丹和尼泊尔的经济和安全联系。印度声称其拥有克什米尔的阿克赛钦地区,而中国拒绝承认拉达克和阿鲁纳恰尔邦(即中国藏南地区——本书主编注)是印度的一部分。两国边境地区不断出现挑衅事件,最近的一次是在2014年,中国认为印度在西藏有自己的图谋。双方一致认为,良好关系的发展取决于边界争端的解决。纳伦德拉·莫迪在2014年9月18日说道:“当两国的和平和边境问题得到解决时两国关系的真正潜力才会实现。”习近平在2014年9月18日也表示:“中印边境问题困扰双方已经很长时间了。”印度认为中国正试图在印度洋取得战略立足点。

    7.经济拖延战。两国政府都在争夺投资。印度阻止中国资本进入其电信、港口和船舶制造领域,并且中国职工很难取得去印度工作的签证。印度在2013~2014年与中国的贸易赤字占到了中国和印度贸易总额的55%。两国政府同意到2015年在双向贸易中投资1000亿美元,但到目前为止,中国只投资了200亿美元。中国在国际市场上领先一步。两国都在争夺非洲自然资源的控制权。在新加坡的2000家印度企业都打算向东亚扩张,“塔塔咨询服务”和“萨蒂扬—新加坡”两家印度公司在新加坡都有区域总部。

    8.战略对抗。印度的“东进政策”与中国在南亚的扩张相冲突。纳伦德拉·莫迪于2014年访问不丹和尼泊尔,并与这些国家签署了长期的能源合作项目。印度在阿达尼集团的协助下向孟加拉国投资80亿美元,该集团与莫迪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中国港湾工程公司作为早期的投标者是以前的领跑者。亲中国的拉贾帕克萨在2015年1月8日输掉了斯里兰卡总统大选,这被认为是印度重大的外交胜利。中国一直担心藏传佛教“精神领袖”达赖喇嘛停留在印度。中国对阿富汗的政策是不干预,而印度则在安全防卫方面大力投资。印度一直致力于加强与东盟和东亚国家的联系,并大力发展与日本和越南的关系,而这两个国家都与中国有领土冲突。另外,印度与澳大利亚、斐济和菲律宾也是伙伴关系,同时印度、日本、美国和澳大利亚四国建立了“四边形联盟”,通过在中国周围建立一个保卫链以制约中国。

    9.同样的全球化道路,不同的命运。中国和印度是走上相同全球化道路的两个不同的国家。中国正在和平崛起,而印度则有着更大的愿望,其公司正在进行全球扩张。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14年的报道,中国的经济量是印度的3.5倍,而印度是亚洲购买军火最多的国家。两国在发展模式、市场准入、自然资源、全球地位中的合法性以及战略伙伴方面的国家利益都存在冲突。中国一直控制着制造业,而印度控制着服务业。现在中国的服务业正在迅速发展,而印度的制造业也在很快发展。根据世界银行在2014年5月提供的数据,全世界有8.723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之下,其中有1.796亿在印度。相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印度依然存在极端贫困现象。与印度相比,中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有更大的地缘政治影响力。美国鼓励印度牵制中国在亚洲的崛起,而中国则通过支持巴基斯坦来制衡印度—美国联盟。

    编号:20150303A016

    中巴合作面临的挑战

    K.Iqbal[197]

    原文标题:Challenges to China-Pakistan Cooperation

    文章框架:中国对巴基斯坦大力投资;印度对此事务的关注和担忧以及印度在外交上的欠缺;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的重点;巴基斯坦的治安状况尤其是俾路支民族叛军对这一项目所造成的阻碍和负面影响;对此状况提出的建议和解决措施。

    观点摘要:

    1.中国在巴基斯坦的投资计划主要关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这也是中国在亚洲尤其是南亚整体计划的一部分。中国同样在实施另一项与印度、孟加拉国和缅甸的区域连接计划。中国和巴基斯坦正式建立中巴经济走廊,中国将从这一走廊获益良多,其几个世纪以来想通过和平的方法获得到达印度洋最短路线的愿望也将实现。这是一个双赢的项目。这一区域有着极大的潜力,中国急于与该地区的国家进行密切合作。中国“一带一路”计划将使整个南亚、中亚、西亚和东亚地区受益。

    中国和巴基斯坦在阿富汗所发挥的作用不断增强,中国对巴基斯坦460亿美元的投资使印度决策圈产生恐惧。印度战略家维克拉姆·苏德说道:“随着中国正在寻求通过巴基斯坦到达阿拉伯海以及伊朗能源资源和阿富汗矿产资源丰富地区的通道,中国在我们西部的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大。”尽管中国向所有亚洲国家开放了其所有的经济部门,并且印度也将从中受益匪浅,但印度仍然意欲发展一个反向的、针对中国走廊计划的印度—伊朗—阿富汗走廊计划。

    2.巴基斯坦最近几年不断感受到世界各国对它的轻视。美国总统奥巴马两次访问印度时都避开访问巴基斯坦。但是考虑到其战略位置,巴基斯坦很难被排斥在世界地缘政治区域之外。当美国政策向印度倾斜时,中国抓住了这个机会,真诚地帮助巴基斯坦。中国的巨额投资使美国自2010年起向巴基斯坦提供的75亿美元援助相形见绌。然而,重要的是要意识到北京方面并不想取代美国在该地区的地位,相反中国更希望美国继续保持其对巴基斯坦的支持。另外,中国的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转变贸易流动模式上,并不是要取代美国的军事主导地位。

    印度将仔细观察中国大规模投资的涌入将会如何影响巴基斯坦的经济。它很可能会采取一切手段阻碍这些投资项目的进程,并且尽可能地阻止某些项目的实施,尤其是瓜达尔港项目。为此,印度将尽一切努力在俾路支省和巴基斯坦联邦政府之间制造嫌隙,搞垮两者之间的关系。

    3.印度媒体对中巴合作的评论都是负面的,而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言人冷静地回应道:“中国国家主席对巴基斯坦进行访问之后,我们仍将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与其他国家发展关系。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合作有利于维护本地区的稳定。我们欢迎中国在南盟发挥更大的作用。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否定其他国家间的双边关系。因此,我们不想对印度媒体的报道进行评论。”阿富汗总统阿什拉夫·加尼将对印度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两国领导人将讨论涉及印度、阿富汗和伊朗的三方过境协定,主要围绕着伊朗的恰赫巴哈尔港。印度将可以通过巴基斯坦或伊朗进入内陆的阿富汗和中亚、俄罗斯以及欧洲,其中通过巴基斯坦的路线是最短并且最廉价的。与其前任总统哈米德·卡尔扎伊不同,加尼希望巴基斯坦能够帮助其与塔利班武装分子达成和解,并且期望中国能够利用其影响力促进这一脆弱的和平进程以及投资阿富汗经济。中国与巴基斯坦一道积极促进阿富汗的国内和解,这使印度意识到其在南亚影响力的下降。卡尔扎伊时期印度与阿富汗密切的战略关系已不复存在。本月早些时候,印度向阿富汗交付了3架轻型直升机,比原计划晚了三年,并且印度也很难满足卡尔扎伊对野战炮和坦克的需求。与此相似的一点是,伊朗指责印度对恰赫巴哈尔港口投资的速度,其表示:“我们正尽力加快速度,但是……印度人是非常有耐心的,有时候有点过于耐心……很明显恰赫巴哈尔对印度而言甚至比对伊朗还要重要,这对于印度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使其可以进入阿富汗、中亚、高加索地区、俄罗斯、土耳其和北欧地区。”伊朗也没有忘记印度曾拒绝伊朗—巴基斯坦—印度油气管道项目。

    4.美国负责南亚事务的前助理副国务卿阿莉莎·艾尔斯说道:“印度官员强烈反对巴基斯坦在区域事务上拥有否决权,尤其是当中国在阿富汗的活动变得更为活跃和积极的时候,这种情绪更是被放大。印度同样不希望中国取代印度在南亚的影响力。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合作日益深入和密切。从瓜达尔港到喀什的中国经济走廊将开放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内陆地区,加强中国与其他区域性国家的贸易和联系,同时能够减少运输距离、时间和费用。同时,中国大力投资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能源发电和交通领域。

    5.尽管做了这么多的努力,但由于治安状况不佳,瓜达尔港以北绵延450公里的交通线仍未开始建设。俾路支民族叛军反对瓜达尔港的建设,他们在过去炸毁了无数的天然气管道和火车,并且袭击过中国工程师。他们想吓跑与巴基斯坦政府合作的投资者和开发商。叛军接受印度大规模的资助,将阿富汗当作避难区和基地。镇压叛军的行动一直都有着很大的风险,解决这一问题的政治进程需要我们密切跟进。

    6.机会之窗并不是永远向俾路支省的领导和人民敞开的,如果在俾路支省的道路未能按时完工,那么两国就会考虑实施替代路线。这样的话,全省将很难从这一经济走廊中获益。与此同时,巴基斯坦政府应该将人性化的实施方案融入该走廊的施工建设当中,从而使老百姓成为经济走廊的利益相关者。尽管有特殊的安全设备,但是该走廊和相关项目的持久安全取决于其所在地的居民。中巴合作的持久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巴基斯坦如何快速而有效地实施这些项目并利用新的投资窗口,如亚投行和丝绸之路基金。创造有利的项目发展条件的责任在于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应该快速高效地完成自己的以下工作。第一,进行有效的外交活动,减少周边国家的担忧,明确该经济走廊并不针对第三国。第二,与伊朗和阿联酋协商共同管理三个重要港口——恰赫巴哈尔、迪拜和瓜达尔。第三,加强对这一走廊优势的认识,形成使该国受益的国家共识。第四,使俾路支省的领导和公众参与其中,从而使该省能够从这一项目中受益。

    编号:20150427A016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