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智库看“亚投行”-加拿大智库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建立印韩合作关系是新时代的要求

    Rupakjyoti Borah[200]

    原文标题:India-South Korea Relations: New Horizons Beckon

    文章框架:印度与韩国关系发展的历史;冷战结束后两国关系的发展;两国元首之间的互访及核能对印度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两国经济关系的发展;莫迪近期对韩国的访问以及两国关系的发展前景。

    观点摘要:

    1.印度和韩国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公元48年,当时印度的公主远嫁韩国,与当时的国王成婚。即使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历史悠久,但是直到1962年两国才建立了领事关系。1947年,印度代表梅农率领联合国委员会主持了当时朝鲜半岛的选举。此外,正是印度的提议才使得朝鲜半岛交战双方宣布停火。

    2.冷战结束后,两国的双边关系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在冷战期间,印度和韩国的关系是疏远而冷漠的,当时韩国是美国强大的盟友,而印度则更亲近苏联,虽然称不上盟友。在后冷战时代,印度与美国关系的改善同样也有助于其与韩国关系的改善。另外,印度经济的自由化和印度提出的“向东看”政策(现已改为“东进政策”)也是两国关系改善的主要驱动力。韩国企业在印度发展迅速。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印度人将进入中产阶层,从而为韩国企业创造出更大的市场。为了增强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印度为来自韩国的游客提供了入境签证申请。佛教自诞生以来就传播到了韩国,因此很多韩国游客都去印度参观佛教圣地,如菩提伽耶。

    3.在2010年1月的印度共和国庆祝日上,当时的韩国总统李明博作为印度的主宾访问了印度,在此期间两国关系提升到了战略伙伴关系层面。在2011年7月印度总统普拉蒂巴·帕蒂尔对韩国的访问中,两国签署了加强民用核能合作的协议,增加核能发电量。这对于促进印度经济的持续发展十分关键这一方面是由于印度拥有庞大的人口,兴建大型水坝的工程十分浩大,因为这不得不迁移上百万人。另外,若使用燃煤发电厂将会造成极严重的环境污染。

    4.两国于2009年8月签署了双边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CEPA)。双边贸易额在2013年达到了175.7亿美元。截至2013年9月,韩国企业在印度的投资已接近29.3亿美元,印度对韩国的投资约为30亿美元。

    5.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今年5月对韩国进行了一次访问。在这次访问中,两国关系被提升到特殊战略伙伴关系层面。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军火进口国之一,因此韩国武器制造商有足够的机会向印度推销自己的产品。在总理莫迪对韩国的访问期间,韩国现代重工将与印度的一家公共部门企业合作,目的是在印度生产军舰,然后出售到世界其他地区。作为“印度制造”倡议的一部分,韩国企业同样也有大量的机会并享受优惠条件在印度生产产品,然后销售到世界其他地区。印度-韩国双边关系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此外,两国在多边论坛中也有很多合作渠道,如东亚峰会、亚投行和二十国集团峰会等。两国的关系仍有望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编号:20150629A20001

    对英国长期以来身份危机的新关注

    Neil Thompson[201]

    原文标题:A New Take on Britain's Chronic Identity Crisis

    文章框架:英国最近的一些行为;英国的组成;成立王国的最初目的以及现实发展所导致的结果;冷战结束后英国国内的发展趋势;全国性政党应对这一趋势的方法;英国民众对分裂主义的看法;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变化对英国国内的影响。

    观点摘要:

    1.几个世纪以来英国一直是欧洲和全球政治舞台上的关键一员,但是近几十年来其国际影响力不断下降。英国在未来几年将面临一些政治考验。英国长期以来一直回避一个问题:英国在21世纪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英国在外交和军事上依然是全球政治的一个重要参与者。英国在欧盟、联合国、北约以及其他机构中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甚至在这些机构中英国一直保持着行动的自主性,如英国最近申请加入中国发起的亚投行,这违背了其亲密盟友美国的意愿,并且促使其他欧洲国家纷纷加入亚投行。而英国国内对英国的发展方向表示怀疑。

    2.英国由众多的区域、宗教和语言身份群体组成,将其作为一个政治单位来管理是很困难的。英国最初是各个王国为效忠英国历代皇室而被迫形成的联盟。苏格兰高地及其边境地区在数百年来一直保持着独立的状态,即使当地人民已同意融入“英格兰”或“苏格兰”,但他们仍然不关心联合王国的治国理念。直到今天,英国仍然不是一个全国性的联邦。政治联盟仍然没能将英伦三岛的居民变成一个统一的民族。

    3.事实上,直到19世纪初,爱尔兰才成为英国的一部分,那时爱尔兰北部和南部的分裂表明了它们被强加的“英国”身份是不稳固的。大英帝国的消亡也使得英格兰和苏格兰上层阶级对联盟的最初目标失去了信心。与此同时,工业化进程的结束也造成了人们对联盟这一概念的缺失。

    4.在20世纪中叶尤其是冷战结束之后,英国的民族主义又重新复苏。例如对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的权力下放就是其中的一个结果。英格兰内部也出现了权力的分散,去工业化的英格兰北部地区一直对南部地区主导经济和文化不满。

    5.英国的全国性政党成了这一趋势的牺牲品。这些政党最近关注的焦点是政治和社会改革,而不是身份危机问题。在最近20年中,英国努力将权力下放到地方来改变之前权力过度集中的状态。然而反欧洲和分裂主义情绪一直在英国选民中蔓延。

    6.最近一个研究表明,英格兰认为苏格兰和康沃尔的祖先凯尔特人与他们自己的祖先更相似。在苏格兰看来,这是为了防止苏格兰从英国分离出去,因为分裂将带来一系列的包括基础设施、经济和军事方面的问题。而本文作者更希望将其看成是英国为促进形成包括个人自由、民主和人权在内的共同文化价值观所做努力的结果,这些价值观一直是英国维持其全球影响力的最有力的因素,并继续塑造着现代世界。

    7.过去35年里,科技、劳动力市场和地缘政治的变化对英国共同的文化价值观造成了严重的破坏。1979年战后共识被打破后,英国变得更加富有,但是贫富差距也变得更大。其国内民族更加多样化,彼此之间的差异也变得更大。英国在国际上的地缘政治影响力也不断下降。英国中央权力的下放为现代英国人发出不同的声音开辟了道路,但是这也造成国内的分歧不断加大。

    8.分离主义,如英国脱离欧洲,归根结底只是政治表演。它无法解决其面临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包括英国政府与人民之间不断激化的矛盾,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应对诸如气候变化、移民、恐怖主义或跨国犯罪等全球性问题。

    编号:20150629A20002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