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战略文化-参考文献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中文著作及译著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王保存、陈景彪等译,求实出版社,1988。

    陈乐民:《战后西欧国际关系1945~198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蔡洪滨等译,海南出版社,2003。

    蒂埃里·德·蒙布里亚尔:《行动与世界体系》,庄晨燕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费尔南·布罗岱尔:《法兰西的特征:空间和历史》,张泽乾译,商务印书馆,1994。

    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商务印书馆,1982。

    格林斯坦、波尔比斯编《政治学手册精选》,竺乾威等译,商务印书馆,1996。

    郭树勇主编《战略演讲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顾俊礼主编《欧洲政党执政经验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商务印书馆,1995。

    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第七版),徐昕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等译,商务印书馆,1995。

    杰克·斯奈德:《帝国的迷思:国内政治与对外扩张》,于铁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杰里尔·A.罗赛蒂:《美国对外政策的政治学》,周启朋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

    基辛格:《大外交》,顾淑馨、林添贵译,海南出版社,1998。

    肯尼思·沃尔兹:《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析》,倪世雄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肯尼斯·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胡少华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

    楼均信主编《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兴衰史》,人民出版社,1996。

    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门洪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苏长河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杨宇光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

    罗伯特·吉尔平:《全球资本主义的挑战:21世纪的世界经济》,杨宇光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罗杰·希尔斯曼等:《防务与外交决策中的政治》,曹大鹏译,商务印书馆,2000。

    罗建国主编《欧洲联盟政治概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罗贝尔·克洛兹:《欧洲有没有防务》,施谋仁等译,商务印书馆,1979。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

    默里等:《缔造战略:统治者、国家与战争》,时殷弘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倪世雄、刘永涛主编《美国问题研究》 (第一辑),时事出版社,2001。

    皮埃尔·法维埃,米歇尔·罗朗:《密特朗执政十年》,孙海潮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

    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蔡鸿滨等译,商务印书馆,1985。

    秦亚青:《权力、制度、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秦亚青:《观念、制度与政策——欧盟软权力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

    托马斯·戴伊:《自上而下的政策指定》,鞠方安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1997。

    特奥多—蒙森:《罗马史》,商务印书馆,2005。

    吴国庆:《战后法国政治史,1945~200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伍贻康、戴炳然编《理想现实与前景——欧洲经济共同体三十年》,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

    王缉思:《国际政治的理性思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王逸舟:《当代国际政治析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王逸舟:《探寻全球主义国际关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王正毅:《世界体系与国家兴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夏尔·戴高乐:《希望回忆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夏尔·戴高乐:《战争回忆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西奥多·泽尔丁:《法国人》,严撷芸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阎学通:《国际政治与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杨伟国:《欧元生成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张小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约瑟夫·奈:《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何小东等译,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1992。

    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秦亚青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于海:《西方社会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赵宝煦主编《跨世纪的中美关系》,东方出版社,1999。

    张锡昌、周剑卿:《战后法国外交史:1944~1992》,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

    周荣耀:《戴高乐评传》,东方出版社,1994。

    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兹格拉夫:《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阎学通、陈寒溪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张芝联主编《法国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朱锋、罗伯特·罗斯主编《中国崛起:理论与政策的视角》,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朱锋:《国际关系理论与东亚安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朱锋:《弹道导弹防御计划与国家安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中文论文

    安少康:《法国特殊主义析因》,《法国研究》1999年第2期。

    蔡方柏:《试析法国对外政策走向》,《法国研究》2006年第1期。

    陈莉:《戴高乐与第五共和国体制》,《法国研究》2001年第2期。

    方长平:《西方战略文化研究:从文化主义到建构主义》,《国际论坛》2004年第3期。

    冯仲平:《欧洲统一货币的进展及前景》,《现代国际关系》1997年第4期。

    冯仲平:《欧洲一体化与世界多极化》,《现代国际关系》2000年第1期。

    郭灵凤:《欧盟对外关系中的文化维度》,《欧洲研究》2009年第4期。

    勾永东:《法国的军事战略与国防发展目标》,《外国军事学术》1988年第3期。

    高原:《黎塞留新政与法国资本主因素的迅速发展》,《史学月刊》1986年第4期。

    宫玉振:《试论战略文化传统及其对战略行为的影响》,《中国军事科学》2001年第6期。

    鸿升:《法国新版国防白皮书初探》,《外国军事学术》1994年第10期。

    江忆恩:《中国参与国际机制的若干思考》,《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年第7期。

    江新凤:《日本战略思维探究》,《中国军事科学》2004年第4期。

    李周:《法国共产党的‘新共产主义’理论与实践》,《法国研究》2001年第1期。

    李际均:《论战略文化》,《中国军事科学》1997年第1期。

    李佩纹:《当代法国文化渗透力浅谈》,《法国研究》2003年第1期。

    李永成:《奥巴马无核世界倡议的战略文化解释》,《当代世界》2009年第5期。

    刘昌明:《论希拉克上台后法国的欧洲战略调整》,《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

    马胜利:《大国的光荣与梦想——法国外交的文化传统》,《国际论坛》2004年3月第六卷第2期。

    潘文彬:《伊拉克战争凸现欧美矛盾》,《和平与发展》2003年第3期。

    秦亚青:《国家身份、战略文化和安全利益:关于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三个假设》,《权力、制度、文化》,秦亚青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曲星:《中法关系的缘起及历史演变》,《法国研究》1999年2月。

    宋德星:《从战略文化视角看印度的大国地位追求》,《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第6期。

    申皓、闵杰:《法国与欧洲一体化》,《法国研究》2004年第1期。

    田德文:《欧洲文明和全球化》,《世界经济与政治》1995年第6期。

    唐永胜、郭新宁:《大国雄心困扰下的法国对外战略》,《欧洲》1996年第4期。

    汪伟民:《希拉克主义—法国的对外政策调整评述》,《欧洲》1996年第5期。

    汪波:《冷战后法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法国研究》2002年第1期。

    汪波:《论法国在南斯拉夫危机中的外交政策》,《法国研究》2003年第1期。

    王毅:《中法关系中战略三要素》,《国际问题研究》2004年第1期。

    王幸生:《中华民族的战略文化传统及其特色》,《中国军事科学》1998年第3期。

    王燕阁:《法国的新外交政策》,《现代国际关系》1994年第7期。

    武小凯:《与信仰同行:法国式自由考》,《法国研究》2009年第3期。

    夏立平:《论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国际战略新理念》,《国际问题研究》2003年第6期。

    杨京德:《法国独立外交的胜利》,《瞭望》1998年第11期。

    原颖译:《法国军事战略(2003年版)》,《世界军事参考》2003年第96期。

    于铁军:《大国过度扩张的国内政治机理》,《帝国的迷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于铁军:《国际政治中的同盟理论:进展与争论》,《欧洲》1999年第5期。

    曾瑞龙、郑秀强:《20世纪90年代的战略文化理论:一个拓展中的学术领域》,《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2年第二十四卷第4期。

    张露、王迎晖:《论当代中国大战略选择的和平性——一种基于战略文化的考量》,《太平洋学报》2005年第6期。

    张晓军、许嘉:《中美战略文化传统特征之比较》,《中国军事科学》2004年第2期。

    张良能:《新形势下的法国安全战略》,《现代国际关系》1994年第8期。

    章节根:《论印度核战略的战略文化根源》,《外交评论》2008年4月总第102期。

    赵景芳:《战略文化的再思考》,《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第1期。

    周荣耀:《戴高乐主义论》,《世界历史》2003年第6期。

    周丕启:《西方的‘战略文化’研究》,《国际政治研究》2002年第4期。

    周丕启:《略论战略文化》,《现代国际关系》2001年第10期。

    法国政府文件

    Livre blanc sur la défense et sécurité nationale, 1994.

    Livre blanc sur la défense et sécurité nationale, 2008.

    Livre blanc sur la politique étrangère et européenne de la France 2008-2020, 2008.

    法国总统府网站:法国总统文件、演说汇编。

    法国外交部网站:法国对外政策文件汇编、法国国际关系年鉴。

    法文著作

    A. Prevost-Paradol, La France nouvelle, Reed Garnier, 1981.

    Ch.de Gaulle, Memoire de guerre, Paris Plon, 1970.

    Ch.de Gaulle, Mémoires d'espoir, Le renouveau Librairie, Paris, 1994.

    Jean-Christophe Romer, La guerre nucléaire de Staline à Khrouchtchev. Essai sur la constitution d'une culture stratégique en URSS(1945-1965), publications de la Sorbonne, paris, 1991.

    Michel Liégeois, Stratégies de maintien de la paix de l'OTAN, Rapport final établi dans le cadre du programme de bourse de recherche individuelle de l'OTAN. Juin 1997.

    Richlieu, Testamen politique.

    Serge Berstein, Les Cultures politiques en France, Paris, édition du Seuil, 1999.

    法文论文

    Anne-Marie Duranton-Crabol, L'anti-américanisme français face à La guerre du Golfe, Vingtième Siècle. Revue d'histoire, No.59 Jul.-Sep., 1998.

    A.Prevost-Paradol, La France nouvelle, Reed Garnier, 1981.

    Françoise de La SERRE, La France et l'Elargissement à l'Est de l'Union Eueopenne.

    Georges Ayache, Puissance et influence dans le cadre des relations internationales post-guerre froide, le cas de la France.

    Louis de Guiringaud, Le bourbier africain, Le Point, May 25, 1996.

    Laurent Lombart, La politique exterieure du president Jaques Chirac dans un monde Americano-centre. Ministre Des Affairs Etrangères, La Politique Etrangère de la France: Textes et Documents, May 1991.

    Maurice Vaïsse, Le choix atomique de la France(1945-1958), Vingtième Siècle. Revue d'histoire, No.36 Oct.-Dec., 1992.

    Michel Foucher, La fin de la géopolitique? Réflexions géographiques sur la grammaire des puissances, Politique étrangère, Volume 62, Numéro 1, 1997.

    Patrice Buffotot, L'inflexion de la doctrine française de dissuasion à l'aube du XXIe siècle.

    Robert Frank, la France et son rapport au monde au XX siecle, Politique étrangère 3-4/2000.

    Stanley Hoffmann, La France dans le monde. 1979-2000, Politique étrangère, Année 2000, Volume 65, Numéro 2.

    Valérie Niquet, Culture stratégique et politique de défense en Chine, document de travail présenté au 3ème Congrès du Réseau Asie les 26-27-28 septembre 2007 à la Maison de la Chimie, Paris.

    英文著作

    Alastair Iain Johnston, Cultural Realism: Strategic Culture and Grand Strategy in Chinese Histor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5.

    Andreas D.Prufert(eds), Military Sociology Nomos Verlagsgesellschaft, Baden-Baden.

    Colin S. Gray, Modern Strategy,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Colin S. Gray, Nuclear Strategy and National Style, Hamilton Press, 1986.

    Christoph Meyer, The Quest for a European Strategic Cultur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trategic Norms and Ideas in the European Union, Palgrave Macmillan, 2006.

    Elizabeth Kier, Imaging War: French and British Military Doctrine Between The War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7.

    Francis Fukuyama, 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 New York Avon Books, 1993.

    French Govenment, The French White Paper on defence and national security. Jack Snyder, The Soviet Strategic Culture: Implications for Limited Nuclear Operations, Santa Monica: RAND, 1977.

    John Chapman, French Power in Africa, Blackwell press, 1989.

    Ken Booth, Strategy and Ethnocentrism, New York: Holmes & Meier, 1979.

    Mark Burles and Abram N. Shulsky, Patterns in China's use of force: evidence from history and doctrinal writings, The RAND Corporation, 2000.

    Peter Katzenstein, Cultural Norms and National Security: Police and Military in Post War Japa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8.

    Peter Katzenstein, (ed), The Culture of National securit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6.

    Reginald C.Stuart, War and American Thought: From the Revolution to the Monroe Doctrine, The Kent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82.

    Robert O.Koean, After Hegemony: Cooperation and Discord in the World Political Econom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4.

    英文论文

    Alastair Iain Johnston, "Think about Strategic Culture",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19, No.4, Spring 1995.

    Checkel, T.Jeffrey, "Social constructivisms in global and European politics: a review essay",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30, 2004.

    Colin S.Gray, "Geography and Grand Strategy", Comparative Strategy, Vol.10, No4, 1991.

    Colin S.Gray, "Strategic culture as context: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theory strikes back,"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25, 1999.

    Colin Gray, "National Style in Strategy: The American Example",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6, No.2, 1981.

    Fritz Gaensler, "Culture and Decision Making in China, Japan, Russ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World Politics 39: 1, 1986.

    John Keiger: "France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the post-war era: some lessons of the past",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France, Autumn 1995.

    Wallerstein Immanuel, "France: The end of Gaullism?", Fernand Braudel Center, Binghamton University, Commentary 

    Wallerstein Immanuel, "France is the Key", Fernand Braudel Center, Binghamton University, Commentary No.106, Feb 1, 2003.

    网络资源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官网 

    法国驻华使馆官网 

    Persee 期刊电子数据库

    法国总统府官网 

    法国政府官网 

    欧洲联盟官网 

    法国外交部官网

    法国国防部官网

    法国文化部官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