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战略文化-后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这本关于法兰西战略文化的书里,我致力于论证这样一个观点,即法国独特的战略文化决定了法国对现当代国际关系主题的认识,塑造了法国对自身大国地位的身份认同和在此基础上追求独立自主、追求大国荣耀的战略偏好,从而对其在冷战后面对一系列国际重大事件和变局时的战略选择、外交安全政策构成了重大影响。笔者试图追随国际关系理论界前辈学者和国内外学术同行们的脚步,对战略文化研究和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付出绵薄之力。

    一流的大师们总是要求用清晰简洁明了的用词和行文,阐述论著所要表达的理论和观点,我希望我在这本书里实现了这个要求。当然,囿于笔者的学术水平,我这样去做也是避开我在某些理论方面的短板,作为自己当年读书时懒惰行为的开脱之词。这本书脱胎于我的博士论文,我的母校北京大学对博士论文在学术上有很高的要求,我离母校的要求还有遥远的距离,对此我心里充满愧疚。

    深深感谢北大和我的老师们。每次想到北大,我的心里充满温暖。一塔湖图在此刻如此遥远而又如此清晰。从西门进校,一路走过古色古香的办公楼和华表前的石板大道,走过化学楼和夏天开满荷花的池塘之间逶迤的小径,走过校史馆和塞万提斯像,前面勺海东南侧就是国关学院的大楼,这里提供了世界一流的学术研究环境。在这里读博的四年半间,我的导师朱锋教授用他的学识、智慧和宽容成就了我的梦想。感谢北大王新生教授、于铁军教授、张清敏教授、王正毅教授、王缉思教授、袁明教授、潘国华教授和许振州教授等老师们对我的帮助和提点,也感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冯仲平研究员对本书给予的指导。

    本书在构思、创作过程中,师小芹博士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和鼓励,我要衷心感谢她给我提出的不少重要而精彩的建议。我还要感谢其他很多学友们在文献资料选择方面给予我的重要支持。特别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赵怀英博士,你的严谨细致和热情促成了这本书的面世。感谢出版社的编辑们,你们的鉴赏力和认真态度是我发自内心敬佩的!

    当然,我要首先感谢的还是我的父亲母亲:冯文奎先生和张寅枝女士。父亲母亲都是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培养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对科研和教学的认真、严谨,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都深深影响了我。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儿时我半夜醒来他们在各自简陋的书桌前台灯下或读书,或批改学生作业时严肃认真的表情。他们在学术上的追求显然为本书创作提供了最初的源泉和动力。

    我最应该感谢我的单位的领导。在这里恕我不能列出他们的名字,他们宽容地给予我机会、时间和空间,最重要的是指教我如何用战略性的眼光观察这个充满变化与挑战的世界,以及这个世界上的有趣的各色人等。我们在一起为国家、为民族的利益而工作、奋斗,不事浮华,简居清雅,我为我有这样一个友爱、上进、有格调、有品位的工作环境而自豪。

    说到法国,人们——如我——首先想起的当然是巴黎。巴黎的天气是忧郁的。在我很多次徜徉塞纳河畔的时候,天空的云很多又压得很低,仿佛山雨欲来但又忽而放晴。夜晚,月亮从云缝里探出头,倏忽又缩回去,在厚厚的云层里把清辉散射出来,照耀香榭丽舍、西岱岛或是灯火闪烁或是昏黄幽暗的街头。亲眼看过这些景致,就更能理解为什么无论是以风景还是以人物为主题的法国油画里总是有那么低那么多的云。也就有人很“文艺”地说,忧郁或孤独更能表达“浪漫”。就如同我的故乡,虽然在最美的春日里晴天不是很多,但留给诗人们更多遐想和怀念的一组意象,恰恰是“杏花春雨江南”。

    人生总是会有很多不经意的遗憾,也总会有不少峰回路转的重逢。当我在北大校园著名的一塔湖图边写作本书的前身——我的博士论文时,充满了对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奇迹的惊叹。今年我正好四十岁,不求闻达天下,我愿这本关于法兰西战略文化的小册子成为我人生的一种纪念。这纪念里有对逝去青春的感慨,有对当前工作和奋斗的印刻,也似乎寄托我对未来的一些期许。我对北大,对国关,对我的工作,对我曾经的负笈留学,对我在欧、亚、非洲各地的盘桓,对我所经历的一切过往充满热爱。我愿这本书包含着这样的爱,并且期待这爱能从书里那些稍嫌枯燥的理论与学术词汇中散发出来。

    知识、学术的积累与生活的轰轰烈烈或浪漫缠绵不同,她是严肃的,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刻苦奋斗的;与现实工作的冰冷也并不相似,她是包容的,是热情的,会在每一层积聚的台阶上向你微笑。我说过,边工作边读博是一种苦行,这次修改书稿,苦行在延续。我也说过,苦行的同时有满目壮丽风光,这次增补书稿,入眼的风光更趋佳境。是啊,人生什么时候都有苦行,可什么时候也都会有苦后甘甜让你去回味绵长。

    在我五年前开始这本书的最初构思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个学音乐的女孩儿,她正在读硕士。时而跳跃时而舒缓的美丽音符,同研究人类战争与和平、合作与冲突的国际关系学理论“跨界”相逢。现在这个女孩儿——周密女士——不仅是我的妻子,还是我女儿的母亲。人生很奇妙,即便柳暗花明,也还会有一山放过一山拦的困难时刻,我们不会忘记是什么样的原因促使本书“正式进入”写作阶段而不再停留于思考和提纲。后来,这本书的初稿写完了;后来,我们有了女儿;再后来,现在,这本书即将出版。书稿断断续续孕育的过程,也伴随了另一个美妙生命的孕育过程。感谢我的妻子,谢谢你的支持和爱!

    我的女儿瞻瞻今年刚刚两岁,眉目之间极像童年时的我。女儿很可爱,她笑时会露出还没有长全的牙,她学着我说话时稚嫩的发音经常会说错而逗得大人捧腹大笑,她学着走路时一摇一摆像个小陀螺在满地打转,她一会儿笑一会儿哭的脸部表情极为生动而多变。她身上有香喷喷的味道,我在梦中也会因为闻到这种味道而开心……女儿也很聪明,她会故意不去重复那些大人们认为很可笑的发音,即使你去反复逗她;她学任何东西都极快,但很多东西你教过她、她也学会后,她就是不愿在别人面前展示、不愿去以此满足大人的虚荣心;她出生后第一次看到我时大眼睛一丝不眨地盯着我;她“抓周”时居然抓住不放的是我的毛笔!

    从一个孩子的孕育到出生,到成长,是人类最伟大、最了不起的奇迹。

    瞻瞻,爸爸把这本书献给你,也献给伟大的生命!

    冯亮

    2013年10月19日

    北京五棵松寓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