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挽救艺术家-第一线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刚写了“芦青河系列”那会儿,有人找我谈话:要停一停了,赶紧深入生活,不然会出问题。什么问题?会写空,胡编乱造或更严重的方向性问题。一个创作欲旺盛的年轻人突然停笔受不了。但还是依从规劝到“第一线”去了。最后,大约是两年之后有点忍不住,又动笔了。

    新的作品对我同样重要。有人再次说:不能写了,要读书,快到“第一线”去。这是一个不少的难题。

    写作者有时候是停不下来的,心里有很多感触,阅读也会引起冲动。生活的各个细节都会引来创作的欲望。所以我在无法忍耐的境况下写出了《古船》《九月寓言》等作品。只得服从生命的自然需求,同时强制自己阅读和关注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强烈的写作冲动需要把握和积累,当一切准备充分,只能开始创作。

    现在写得比较少,不是担心没有到“第一线”去,而是其他。“第一线”到底在哪里,是我一直思考的,因为这是一个晦涩的问题,相信对许多人来说都是如此。生活如果是一场战争,那么肯定会有前方和后方。生活是否一场战争,一时还无法判定。有时候像,有时候却也未必。我许多年里一直在寻找“第一线”,甚至非常焦灼。这是年轻时养成的习惯。

    的确,作家有“写空了”的现象。有人误以为只要是一个成熟的作家,只要时间充足,就能一口气写出无数的作品,而且肯定在“水平线”之上。仅仅如此就算成功的写作?恰恰相反,作家的失败常常就在这样的状态和认识之中。需要对自己有极大的不满足,这个不满足既折磨人,又极其必要。重新设计自己,不停地思考和总结,或许需要借助一个时间的界线:重新开始。

    随着年龄的增长,写作者对艺术、思想、社会、宗教诸问题,常常不可回避地纠缠在一起。如果一个作家在二三十岁的时候很少思考这些,那可能不是知识的问题,而是生命的感悟问题。到了五十岁以后就必然要跟这些东西相撞。生命在时间里苍老,这个时期专业的问题反而退得远了。表面上看二者割裂了,实际上当然不是。

    这就走向了“第一线”,无论愿意与否。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