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此,淮河的悲剧色彩能使读淮河的人,真正置身于人和自然的或者和谐或者对立的状态中……中国没有一条河流像淮河一样,流动在长江、黄河之间,黄河浊长江长,淮河却只是淮河,它不浊也不算太长,一千余公里,流贯中国中部,在《诗经》中与江、河、济并列为“四渎”之一,有源头,有流程,有自己的人海口,有淮河人民的礼赞:“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公元12世纪未叶以前,淮河并不注入长江,它有自己的人海口,也就是说它是一条完整的河流,现在淮阴以下的黄河明清故道本来是淮河的人海故道,汹涌的海潮可以上溯到盱眙县城,其人海口则在涟水以东。淮河河道既宽又深,足可吐纳上游来水,含沙量远低于黄河,甚少淤积,水利之便,广布两岸。宋代诗人秦观在登泗洲城后有诗赞道:
渺渺孤城白水环,舳舻人语夕阳间。
林梢一抹香如画,知是淮流转处山。
公元1194年,黄河首次夺淮,淮河的平静被彻底打破了。
是年,黄河在阳武即今河南原阳县决口,已经占据原阳的金人以为这是天赐良机,便以水代兵侵扰南宋,决溢后的黄河在无遮无拦的淮北平原上一泻千里,经封丘、长垣、定陶浩浩荡荡直向东南流去,经泗水入淮。
淮河怎么承受得了?
黄强淮小,不承受又怎么办?
从此,淮河便成了一条多灾多难的河流。
遥想当年,自然界中强大的黄河对弱小的淮河的入侵,其残酷实在不亚于人与人之间的攻城掠地、烧杀抢劫。
黄河夺淮之初,两河下游汇流入海。到了公元16~17世纪的明朝,黄河再一次大举侵入,以全部的挟带着数以亿吨计的泥沙的黄河之水夺占淮河。黄河不仅独霸泗水,还经颖河、涡河、濉河同时人淮,使淮河中下游全部沦陷,苏北淮阴以下的人海河道夷为平地。黄河的泥沙淤塞了淮河的干流及众多支流,河床迅即抬高也成为地下河,淮河之水已有家难归不得进入下淤河道,唯一的出路便是泛滥成灾,平地为泽国,小湖泊成了大湖,洪泽湖就是其中之一。
1855年,黄河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东瓦厢决口,冲开北堤,往东北道,这就是历史上黄河的第六善决的黄河把夺淮之后的流路抛弃,干涸之后的旧河床高出平地2~4米,成为沙岗,这便是“废黄河”也称“黄河故道”,其实是“黄河夺淮之道”。这时候,淮河便也无路可走了,遑急无奈之下涌进洪泽湖再南决入长江,不得已而成为长江的一条支流。
环境的变迁给淮河带来的是什么呢?
整个淮河水系被破坏了,黄河逼迫之下改道以后的流路并不畅通,洪水一来就在中下游的低洼地漫溢,水灾频频,来自山东的泗水也不得不与淮河分道扬镳。
明清两代,为了治黄并维持南北大运河的畅通,采用了“蓄清刷黄”之法,即利用洪泽湖把含沙量少的淮水积蓄,然后用以冲刷黄河侵淮的浊水泥沙。于是高筑洪泽湖东岸大堤,抬高洪泽湖水位,扩大洪泽湖面积,洪泽湖上游吞没的良田沃野城镇村舍不知其数。秦观踏访过的古泗州城于公元1437年、1591年、1631年、1649年和1680年五次被特大洪水席卷,这一座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古城,最后淹没在湖底的淤泥中,不知道如今是一番什么景象?
假如黄河、长江能够替代淮河,淮河也许早就可以不存在了。
淮河在不少方面是独一无二的。
没有任何一条大河水系如淮河那样众多支流高密度地纵横交错,计一级支流一百二十多条,二级支流四百六十多条,全流域主要的跨省河流一百多条。灌溉着二亿多亩耕地,哺育着一亿五千多万人口,其人口密度居全国各大流域之首。
相传,伏羲氏和女娲就活动在淮河流域上游的颖河岸畔和今天的河南省淮阳一带。夏禹娶了淮河岸畔的涂山氏为妻,而且为疏导淮水,三过门而不入……有资料说,从公元前246年到1948年的二千多年间,淮河流域发生的水旱灾害也正好二千多次。流域内二亿多亩耕地,经常受灾的就有一亿三千万亩。说淮河两岸的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实不为过。
时光到了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还不到一年。
是年夏季淮河洪荒肆虐,淮河灾情的电报送到了毛泽东手中,当他读到“人民群众在汪洋大水中挣扎,遭毒蛇噬咬而毙命时”,对秘书田家英说:“不解教人民,还叫什么共产党?”
有人甚至把毛泽东题写的“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看作是新中国的“第一道政令”,更确切地说,应是毛泽东,周恩来亲自关心指导下的、动员了千百万人民的、新中国第一项伟大的建设工程。毛泽东在政务院关于淮河灾情的报告上再三批示,比如:
周:除目前防救外,须考虑根治办法,现在开始准备,秋起即组织大规模导淮工程,期以一年完成导淮,免去明年水患。请邀集有关人员讨论(一)目前防救,(二)根本导淮两问题。如何,请酌办。
毛泽东七月二十日周:请令水利部限日作出导淮计划,送我一阅。此计划八月份务必作好,由政务院通过,秋初即开始动工。如何,望酌办。
毛泽东八月五日周:现已九月底,治淮工程不宜久延,请督促早日勘测,早日做计划,早日开工。
毛泽东九月二十一日治淮工程一发而不可收,延续丫四十多年,总投资四百多亿元。从控制山洪开始,制订了“蓄泄兼筹”,“综合治理”的方针。上游以蓄为主,中游疏通河道,使洪水和内涝及时畅流,并加固堤防。下游以开挖排水河道、增加泄洪捧涝能力为主。为此淮河上游兴建了佛子岭水库、梅山水库等库容达1亿立方米以上的四卜五座大型水库,一百四十余座库容达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中型水库,五百多座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上的小型水库。同时还在上游丘陵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流失。
淮河中游是淮河水患最烈的河段,因为河床高于支流河道及周边平地,使洪水和内涝都很难通过于流下泄。除了加固堤防外,疏浚并开掘新的排涝河道,实行“高水高排,低水低排”便成了当务之急。漴潼河、新汴河、茨淮河、怀洪新河等河流的开挖、疏通,使淮河流域经常受灾的1.3亿亩耕地的半数得到治理,2200万亩盐碱地的70%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良。
对淮河来说,从洪泽湖东至黄海扁担港的170公里长的苏北灌溉总渠,以及新沂河,新沭河等人海水道,是治淮的可圈可点可叹之大手笔。使淮河洪水进入洪泽湖后能大部分由三河闸下泄,经入江道、高邮湖、邵伯湖及运河注入长江,分洪之后的另一部分则经苏北灌溉总渠人海。
洪汛时节可以分洪每秒700立方米洪水的苏北灌溉总渠,还是水上航行的黄金水道,并且灌溉着2500万亩农田。
淮河的治理,已经不仅由麦浪稻海作为佐证,而且经受了1975年特大洪水的检验。8月上旬,淮河上游的洪汝河,沙颖河流域遭大暴雨袭击,形成特大洪水,洪水量超过了许多治淮工程的设计标准。尽管如此,许多水库和蓄洪区在拦蓄水量超过保证水位的情况下,仍确保了水库安全,减轻、延缓了对下游的灭顶之灾的压力。
为着治淮工程流血流汗的淮河流域的农民看见了,如果没有1950年开始的淮河的治理,江淮平原早已是汪洋一片了!
淮河的治理尚未彻底完成,淮河的新的灾难却降临了。
进入本世纪90年代,关于淮河污染的警告不断传来,也就是说淮河成为第一条中国河流史上被整体严重污染的河流,并非一朝一夕而是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本来可以不发生,后来发生了;本来可以在发生之后立即加以控制,不幸日益严重地恶化了。1993年国家环保局发表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说:
淮河流域水污染较重,枯水期水质污染严重,超标河段占82%。
1993年的警告显然被淹没了。
于是,便有了洪泽湖畔盱眙县心碎的1994年7月,陈桂棣在《淮河的警告》中称之为“那恶梦般的日子,黑色的日子”。
淮上古县盱眙是有历史年头的,它建县于秦代。
盱眙本是山名,建小城于山,便以山为名,张目为盱,直视为眙,远望之意也。长淮奔涌而来,横穿盱眙流进洪泽湖,盱眙人种粮种油菜并且是闻名的江苏省养牛县或日牛之乡。
但,1994年一人夏,盱眙的老人就觉着有灾难要发生了,太阳太毒,田地旱裂,28天为摄氏35度以上的高温烧烤,人和庄稼——水稻、秋大豆、夏玉米——都想冒火都快干枯了!
7月3日,盱眙的气温为39.6摄氏度,当天全国最高气温。
灾难往往是双重的:一场大旱六十年不遇,一次严重的污染千百年未曾有过。
这里说的千百年未曾有过,是指其污染的性质及持续时间之长,并直接影响人畜生存的广度。80年代以来,十多年间淮河水污染发生过十几起,仅1994年7月之前便已经有了三次了,但,似乎谁也没有想到还真会有“严重”到差点让人“过不去”的淮河大污染!其实淮河的警告,已经发出多少次了。
1994年7月20日凌晨3时,从淮河上游经蚌埠闸下泄的2亿立方米的污水,经过八个昼夜的长途奔袭,以一百多公里长的污染集团带,悄无声息地直逼盱眙。由于旷日持久的干旱,当这一中国河流史上从未见过的如此猛烈的污染集团带,占领低水位的盱眙河道之后,便滞留不去。
7月28日黎明,还是干旱,太阳一出来便喷射炽热,“知了”呜叫不绝。如果说盱眙人已经为高温折磨得心烦意乱的话,这个黎明所眼见的一切,却顿时刺激到了使他们不顾炎热、奔走相告、欲哭无泪的程度——淮河突然变成了酱油色,死鱼漂泊着,簇拥在黑色、褐色、黄色的泡沫中。没有风,淮河上的腥臭却依然广播城乡。
有人看得真切:那些死鱼的眼睛里都是厄运突然到来的惊恐,大瞪着哀怨。
盱眙人维系生命的唯一饮用水源,不用任何检测,内眼便可看到,它已经成了一河毒鸠。
天上不下雨。
淮河又变臭。
盱眙人这才想起:没有水怎么活?
各级地方官这才想起:祸闯大了!老百姓造反怎么办?乌纱帽保得住保不住?
当地的新闻媒体仍然在报道洪泽湖大旱,以及万众一心抗旱之类的消息。
这个时候,盱眙县的城与人可以用两个字概括:死寂。
焦虑、绝望、忧人、怨天,一切都无济于事了,人类的麻木太久了,而一旦面临突发事故,便陷入了整体的无奈与恐慌中,水呢?
工厂停产,商店关门,商业中心、娱乐场所、政府机关,从标语口号到流行音乐、都市摇滚,一起哑默。
没有了水,没有了可以饮用的水,还有什么好折腾的?
金钱、财富,又有什么用?
找水,打井。
盱眙县城建在山坡上,玄武岩地质,县供电局花了几十万元一直挖到150米以下,不见水。忽然想到了废弃多年曾经有过水的老井、废井,总而言之一切有可能找到水的地方,人们都去了,一口废井旁拥挤着上千人,上千人的渴望却不可能使废井重新流出水来,渴望之后的绝望蔓延着,丧失理智,为抢水而争斗。
一个星期后,《中国青年报》在一版以图片配合文字,首先报道了盱眙污染事件。
8月13日,《人民日报》以《污水大于天灾》为题,图文并用,不仅使中国也让世界得悉了盱眙污染淮河变黑的消息。据《淮河的警告》说:“这是中国第一次公开披露淮河的特大污染事件。”
是次淮河污染是怎样发生的?
蚌埠闸首当其冲,因为“近两亿立方米污水”是从“淮河上游蚌埠闸下泄的”。显然蚌埠闸不可能制造污水,那么淮河上游究竟又是哪儿呢?
淮河流域最大的支流,安徽人称颖河,河南人叫沙颖河,十多年来,这一条河实际上已成为愈来愈多的人口、愈来愈多的乡镇企业所造成的愈来愈多的污染的牺牲品。颖河,或者说沙颖河,确切地说就是一条污水河。这污水河中接纳的是全部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厂矿废碴、医院废污水以及流失的农药和化肥。
颖河啊,你怎能不污浊呢?上自郑州下至项城的三十多个城市废污水的一天的排放量,就是166.2万吨,再加上安徽阜阳5个县市日排放量13.8万吨,便是180万吨了。天长日久之下,颖河的自净能力几近为零,作为河流——活的河流——它已经死亡了。河床里贮存的、流淌的,不是源头活水,而是死亡的黑色毒液。
河南沈邱县槐店闸附近,是颖河污染最严重的河段之一,十几米、一百多米宽的水面蓄积着的是发臭的死水。当7月中旬,河南连降暴雨,槐店闸为确保闸坝安全而泄洪时,它的排放量是每天900万吨、1100亿立方米流量,向安徽境内倾泻。
槐店闸附近是沈丘大闸公园,放水那天,两岸臭气扑鼻,公园里的猴子眼睛被熏瞎了,河边的树木顿时枯萎了!
7月15日夜,安徽风台县河面泛起死鱼。
7月16日,安徽淮南市民惊呼:从自来水龙头里流出来的是黑水、臭水。
是日夜,污水流进淮南市田家庵三水厂,这里的一个细节特别重要:已经得到污染消息的该水厂为使出水达标,加大净水剂的投放量,每吨水的成本由4角钱猛增到3元。以七倍之高的成本净化的水仍然是黄褐色腥臭味的污水,饮用者纷纷住院。田家庵三水厂告诉人们:净水剂的作用是有限的,技术决不是万能的。
7月19日,绵延70公里的淮河污染集团带冲击蚌埠闸,淮河至蚌埠河段黑浪汹涌,污浊相挤。蚌埠闸开启,蚌埠50万市民喝的同是淮河水,三家自来水厂甚至投入活性炭,一切都无济于事,自来水厂顿时成为污水处理厂。
污水下泄,水质好转之后,蚌埠自来水公司取两个水厂的水样化验,结果是129种首要控制污染物中,分别查出90种、95种,其中致癌物高达67种。
然后是污染盱眙。
紧接着再把偌大一个洪泽湖搅得黑浪翻腾……8月19日,国家环保局局长解振华率工作组飞抵南京,21日赶往盱眙,下午一个七十多岁的老渔民,没有开口,就朝着解振华跪下了。这是个倾家荡产的老者,贷款二万多元,用16只网箱养的1.2万公斤鱼全部死光。污染夺去了多少人生存的梦想啊!在这种时候,所谓尊严等等,都已经不再重要,这二万多元的贷款足以让这老人和他的老伴加上于女一起家破人亡,活不下去了,便跪下了。
无独有偶。
1994年5月22日——距盱眙污染近二个月——宋健在淮河流域现场办公。在淮阳县豆门村,宋健跨下面包车,六十多岁的郭秀枝大娘拉着宋健的手说:
“你从北京来,俺该给你泡杯茶喝,可俺这里的水太咸,熬粥都不粘,咋能喝哩?”宋健从当地政府官员手里接过一碗水,这水不是淮河水,还是刚从院子里的水井中打上来的,宋健喝了一口,递给了身边的官员们。
宋健说:“这样的水,农民怎么喝呀?”
宋健在颖上闸望着上游的浊流后浪推前浪一浪高一浪呼啸而来时,连声惊叹:“触目惊心!”
是的,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无论他是官员还是百姓——在目睹如此浩荡的淮河污染之后都会想到——不负责任的经济行为已经把淮河两岸的人民推到绝境了!
十八年污染一条淮河,中国还有几条这样的大河?
在污染尽了所有的江河之后,还有没有中国?还有没有中华民族?
宋健说:“如果再不重视淮河污染,什么星火计划、丰收计划、菜篮子工程,都将化为泡影。宋代诗人苏东坡曾说‘惟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无尽藏也。’现在,淮河流域的人民连这样一点点大自然给的权利都被剥夺了,连江上的清风和不受污染的清水都没有了!”
国家环保局的官员告诉我,宋健是大声疾呼了:“再不下决心治理污染,就是愧对淮河流域一亿五千万人民,对不起我们的子孙后代,就无法向历史交待!”
江上明月,山间清风啊,今在何方?
很难想像——无论你有什么想像力——会有人不想治理淮河污染。那是一些靠着污染淮河先富起来富得肮脏、血腥、不清不楚的一伙,连同权钱交换之下朋比为奸的另一伙。
还是1994年6月,宋健从颖上闸到沈邱的槐店闸视察,被熏瞎了猴子眼睛的沈邱闸公园也在附近。
河南一家著名的污染大户闻信,以金钱为后盾出资几百万元从水库买水企图突击稀泽颖河水,因为下游人民抵制而未果。这是20世纪最后十多年间中国金钱神话的一端,但是它已经清楚地表明:中国的有钱人想干什么,他们以后还会干些什么。
河南颖河的污水平时都被拦截在沈邱县的槐店闸,可以称之为淮河大污染的集散地。
你见过一条大河的污染,在一处闸坝前的公然、嚣张、层层叠叠的集合与涌动吗?毫无疑问,此种景观绝不是一个清明世界的象征,水的问题说到底是人的问题、社会的问题,是金钱把水污染再把权力污染的双重污染。
沈邱的老百姓听说宋健来视察,上万人聚集在河南通往安徽的公路上,他们写了“万民折”,并且打出一条标语——“官清之日,水清之时!”
宋健看到了万民折,也看到了这条标语。
他问陪同的当地的一位书记,并且指着标语:“这两句话是在指谁?”
书记连忙答道:“是批评我们,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
水是愈来愈浊了。
据《中国环境报》资料,淮河流域的首次污染事故,是1974年,间隔四年,第二次污染事故发生。以后的间隔时间便愈来愈短了;第三次事故只隔三年;1982年5月至1989年2月不到七年淮河三次大污染;进入90年代,则年年发生且平均每年二次以上;仅1994年就发生了四次;二次特大污染之间的时间仅为几个月。
这一份权威的资料,稍作分析后便可得知:
淮河是怎样死去的;淮河的污染是逐年递增的,且愈演愈烈;淮河曾不止一次向人类发出过求救的信息;淮河最后的特大污染是必然的,是人娄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把淮河推上了黑色祭坛。
也只是到了这样的时候,人们才确切地知道:把豫、皖、苏、鲁四省网络成一块原先完整的大地的淮河水系,全流域191条较大的支流中,80%以上的河水已经变成黑臭,三分之二的河段完全丧失了利用价值。
中国的河流都处在污染的现实中,但,没有一条河流如淮河那样,是从源头开始污染的,源头活水成为源头污水之后,淮河还有救吗?
淮河的发源地是河南境内桐柏山。
桐柏山的太白山顶海拔1140米,顶上有简陋石室,残垣断壁上隐约可见“云台禅寺”字样。在太白峰极目,可见淮河正源始于太白顶和小太白顶之间的山谷,太白顶西侧、小太白顶东侧、联结大小太白顶长达千余丈的山梁北侧的雨水、渗水便成了淮河之源。这些细水、小水在出谷里汇成溪涧或小河谷,流动着,并于流动中继续接纳诸峰之水,在料盘沟流人淮河正源。
淮河源头的桐柏县有一家桐柏造纸厂,每获得1万元产值,就要向淮河排放7400吨造纸黑液,此外县里还有吴城碱厂、毛集铁矿等一批污染企业。
桐柏,你对得起淮河源太白顶吗?
桐柏是怎样污染这一汪清澈甘甜的出山之水的,有一笔账足可说明了:1993年,桐柏县的工业产值仅为1.65亿元,排放了230万吨以上的工业废水,而为治理污染的投资是7000元!淮河流域182座县级以上的城镇中,桐城不仅单位工业产值与工业废水量的比值为第一,单位污染量也遥居榜首。
让我们随着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镜头,看看河南项城丁集镇,在这之前《中国环境报》已有消息披露说,这个只有一条街筒子的小镇,却拥有800家制革厂!1993年,丁集镇企业产值3.05亿元,制革占86%。
800家制革厂,800个污染源。
制革污水,那是剧毒污水,就这样流淌在丁集镇的大沟小河,污水漫流,废碴遍地,臭气熏天。流经丁集镇的谷河的大片河滩寸草不生。含有几十种有毒物质的污水已经渗入地下,使丁集镇的地下水一样被严重污染。所有的水井已全部弃之不用,三千多人生活用水的唯一水源是镇政府院内300米深的一眼机井。
水啊水,丁集镇的人一边点着钞票的时候,一边没法不忧心忡忡,这一眼井里的水喝光了,三千口人怎么活?但,钱的诱惑又是如此不可抗拒,到1996年为止,担忧是担忧,制革照制不误,转鼓转动着,一鼓一天一夜就是500张皮子,这转鼓是丁集镇的魔鬼之鼓,它先让你为钱而疯狂,再让你因为无水可喝而灭亡!
制革鞣皮,必须使用红矾,这是剧毒品。
制革产生的铬鞣废液不仅使大量的主要依靠进口的“铬”白白排掉,更为严重的是对一切生物、生命的伤害。
中国的《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都将“铬”列入剧毒污染物而“严禁排放”的。
丁集镇却自由排放有年头了。
专家众口一辞地告诉笔者,人体只要摄人0.5克以上的铬,便会致癌、致死。
丁集镇的楼盖得漂亮,甚至富丽堂皇。
丁集镇人的家里,电器、音响几乎也都有了。
但,丁集镇的楼房和电器既造不出清新的空气,也造不出洁净的水。或者说,丁集镇的物质富裕是以极其严重地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结果是:富裕了,“小康”了,活不下去了!
丁集镇在中国。
河南是制革大省,走出丁集镇,你又会看见那魔鬼转鼓在悠悠地转动,各色皮子一排排地晾晒着,那是皮,剔除了骨,吃掉了肉之后剥下的皮,各种兽皮。其间的过程,首先是猎杀或宰杀,无所谓合法不合法,所有的法都是人制定的,眼见的只是铁一般的事实:人类在无度地灭绝别的动物之后,正日益走向孤独。
小制革遍及河南,一个县的从业者达万人,离开河南你还会发现,为了“创收”、“创汇”,小制革也遍及中国。
一个个转鼓。
一种种生命。
一道道浊流……报载:豫、皖、苏、鲁四省每年排入淮河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是23.52亿吨。
报载: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污水排放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年排放总量达340亿吨,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全国乡镇企业的排放量。
报载:黄河下游利津水文站测定,近五年黄河平均年径流量为187亿吨。
报载:环境学家分析后认为,进入本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正以每年两条黄河的径流量相等的污水,流过阡陌田野,泻往江湖河海。
水污染的祸首是造纸废水。
在1996年关停5000吨以下的小造纸厂之前,中国约有9000家以上这样的造纸小厂污染大户,河南一省就占了1300家,为总数的七分之一。
漯河造纸厂是因为污染而出名的一个厂。
这个厂每天的综合排污量为15000吨。
豫北新乡地区为全国重点产麦区之一,年麦草资源为100万吨,全地区小造纸厂超过430家,仅新乡县就有112家,辉县则为143家,辉县有一个村就有4家造纸厂。新乡地区纸产量的80%是乡镇小造纸厂出品的。
小造纸厂的一切,从工艺、流程到产品,无不浸透着浪费和污染。
用石灰制浆工艺生产1吨黄纸板需耗煤1吨、石灰0.4吨、麦草1.6吨、耗电150度、耗水600吨。然后再把生产废水向厂外水体源源不断地排放。
新乡地区小造纸厂年排放废水为1亿吨。
新乡市50万人口一年的饮用水也是1亿吨。
小造纸厂绝对离不开水,它消耗了如此之多的水,同时又排出如此之多的有毒的废污水,小造纸厂张开的实际上是吞噬生命血液的黑色大口,同时却又排放出置人类于死地的黑色浊流。
为了造纸,为了赚钱,抽水,不停地抽。
水愈抽愈少,井愈挖愈深。
新乡地区的地下水位正以每年0.6米的速度惊人地下降。
七里营八柳村造纸厂为造纸拼命抽水的结果,连饮用水都抽不出来了。
小造纸厂排放的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是悬浮物、少量油类物质等。尤以悬浮物众多而危害大,生产1吨纸排放的悬浮物达400~550公斤。新乡地区小造纸业一年排放的有害物质达13万吨之多。小造纸厂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用来浇地,会使农作物根部形成一层膜,这个地区曾用这样的废水浇地,500亩麦子全部死亡。
准河污染的后果是举不胜举的。
在大量的废水流入邳州市和新沂市之后,其化学含氧量(COD)最高值超标740倍,含氧量(DO)为零值。邳州、新沂两市的20条主要河道成为“害河”、“死河”。20米深的水井出水呈褐色,有异味,不能饮用。水污染使癌症的发病率高达4%。
淮河流域的奎河是污染最为严重的一条河流。
80年代初的一则数据显示:徐州市以每天124家工厂的废水、30万市民的生活污水共计8万吨排向奎河。其氨氮最高含量超标80倍,化学耗氧含量超标125倍,致癌物亚硝酸盐超标200倍。
奎河的污水中,氰、汞、铬、砷、酚“五毒齐全”,仅以工业废水中挥发性酚的最高容许排放浓度每升0.5毫克计,奎河中的最高含量已达每升750毫克,超标1500倍。
1983年,宿县的癌症死亡率曾因高达十万分之一千六百三十而震惊中国。到90年代后,这个比率只能说是稍逊一筹了,灵壁与沙县几十个村庄的癌症死亡率均在十万分之八百以上。灵壁县的少程村年平均癌症死亡率竟为十万分之五千!有一个六口之家,二年内死亡三人!
污染、癌症,使大地之上的一切都变得奇形怪状。
灵壁县尹集镇的河面又宽又黑,岸边寸草不生,幸存的植物一概了无生机,连同该收的小麦。农民说是“该长的不长,不该长的全长”,生态链被侵入、污染毒化之后,就不再有任何美丽可言,死亡已经发生,死亡还将随时发生。
1993年以来,尹集镇死亡树木56万株,平均每天77株;死亡大牲畜869头,平均每天1头;全镇65173人,发病人数为11075人,二年中死去665人,其中230人死于癌症。
淮河告诉人们:什么叫山穷水尽。
淮河的教训远远没有过去。
最新的国家水利部门的监测资料表明,在近一年来国家下决心关闭淮河流域近1000家小造纸厂、大力治理淮河污染之后,污染河长仍为评价河长的72%,河流水质仍处于V类或者超V类的严重污染状态。
淮河流域近二十年走的发展道路,无疑是我们嘴巴上、宣传上口口声声说不能走的西方工业化的那一条明知此路不通的路——先污染,后治理。
《中国水利报》说:“我国的主要河流都被污染。”“水资源状况日趋严重,每年直接排人江河湖库的废污水总量已达数百亿吨,而治理速度却远远跟不上污水的排放量。”
结论是显而易见的了:先污染后治理的岂只是一条淮河?
海河流域:污染河长占评价河长的69%。随意向河道排污不仅使海河流域的地表水严重污染,而且还影响到地下水质。海河流域地下水符合地下水质标准1—3类的水井仅占评价总井数的22%。大中城市的地下水污染情况最为严重,一些供水水源地已受到严重污染。
松辽流域:污染河长占评价河长的60%。其污染主要在辽河流域和松花江吉林市以下。
黄河流域:污染河长占评价河长的71%,严重污染主要分布在支流,为有机污染。
长江流域:虽然水量大,但污染河长也占评价河长的31%,流经城市的近岸水域污染严重,出现了排污口与城市取水口犬牙交错的局面。近岸水域的污染已经对城市用水构成威胁。
太湖流域:骨干河道污染河长为评价河长的73%,特别是太湖湖区富营养化日趋严重。
珠江流域:该流域年降雨量充沛,属丰水地区,但污染也在加重。
发表上述监测数据的1997年1月30日《中国水利报》还说:
目前我国城乡每年的排放污水量已经超过80年代初的一倍还多,70%~80%未经处理的污水被直接排入江河湖库。我国目前水污染有五个特点。一是江河污染主要为点源污染,一个人河排污口污染一大片,在大江大河形成岸边污染,支流小河一个工厂排出的污水能使整餐河流变成污水沟。二是城镇水污染日趋严重,尤其是乡镇企业污渠向农村蔓延,影响了供水质量,使生态环境恶化。三是地下水污染正从浅层向深层水渗透。四是季节性水污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五是湖泊椭平原水库的富营养化直接威胁着供水安全和水生生物。
我国水资源污染日趋严重的症结何在呢?
《中国水利报》记者说:“有关专家认为,更多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近年来,有些地方和部门特别是一些生产力落后的中小企业,无政府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死灰复燃,他们单纯追求产值和利润,无视中央的三令五中和法律法规,肆意向江河湖库中排放污水,倾倒生产、生活垃圾,致使水体污染,环境恶化。”
一种可想而知的毫不夸张的后果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如果我们的社会不牢固地树立水的忧患意识,任凭污泥浊水流向江河湖库,那么,过不了多少年,我们的国家与民族将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淮河可以作证:我们正走在先污染后治理的西方工业化的老路上。
中国的另外六大江河流域,也一样走在这一条明知是罪恶的、甚至可以断送子孙后代的污染之路上。
回头你看淮河流域你就看见了,这网络似的使豫、皖、苏、鲁四省连结并使之成为生机勃发、从而才是美丽、稳固之大地的,原来也就是水——一条大河的枝桠纵横的水系。
你当然可以想像,这是命脉,这是血管,它能使土地丰腴、庄稼茂盛、林木繁华、家园温馨。这一切只是因为,在这命脉中、血管里流淌着的是水、’是洁净的水,命脉因之而诗意地搏动,血管因之而庄严地畅通。
这时候,农人的田地会变得湿润,弥漫着生命的气息,放水,开犁,播种,耕耘。南方棉朵似雪,北国大豆摇铃,虫鸣鸟语,芳草花香,草原上是成群结队的黄羊,森林中有踽踽独行的虎豹,这就是中华大地的完整的集合。
你当然已经看见了,丁集镇转鼓下的污水、枯树、死鱼和癌症。在生命之水被污染之后——不仅仅是淮河流域——我们的大地的完整性已经荡然无存了!怎么希望这一块血管里流淌着污水毒液的大地,依然足生机勃发的呢?萎顿、变异、疾病丛生乃至癌症逼人,这是一个破碎的过程,结果是崩溃,是生态环境被彻底破坏之后的人的自我毁灭。或许还有逃亡的机会,你逃到哪儿都得有水,有水的地方都在污染,在金钱财富的利益驱动下,有些人疯了,地也不要了,水也不要了,卖地换钱,污染换钱,权力换钱,只要能换钱,一切都可以卖,生命能够存在的基础,社会可以发展的根本,吃光,喝光,卖光,能窃为己有的都窃为已有了。
也许,2000年淮河变清时——假如能如期变清的话——辽河、黄河乃至长江,已经彻底污浊了——在中华大地上哪里去找一泓清水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