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岗位-5月20日:震后第八天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 从凌晨1时至6时34分

    昨夜在院子里发完了稿子,刚刚想直直腰,就听见一副爽朗的歌喉在唱歌,再细听歌词还是关于汶川地震的。原来是一位和我们一样被宾馆的主人请下来避险的深圳来的志愿者,他是在赶往阿坝州看望他的学生的路上夜宿金河宾馆的,看到我在摆弄电脑就过来搭讪。他叫逯君,是《深圳歌声》杂志的主编兼阿坝师专的客座教授。地震发生后,这位音乐家一路走来一路创作,用他的方式支援着灾区。我们聊了一会儿,他看到天色已晚,就从自己的行囊里掏出睡袋躺下了。我因为几天来拍的数码卡还没有倒出来,就继续在笔记本电脑前倒起了照片,结果,等我把数码卡倒完了时,已经是凌晨6时34分了。

    在院子里避难的所有的人已经醒来,收拾东西准备吃早餐去了。

    我整整一夜没有合眼。

    二“跑了空”的采访记录

    多年来,我一直记着工人日报老总编辑张宏遵同志的一句话,叫做“贼不跑空,摔倒地上抓把泥”。他的意思是说搞新闻的人,不能对新闻说“不”,生活中不是缺少新闻,而是缺少发现。细细想来,在我拿了记者证的多少年来,还很少有过找不到新闻切入点的采访记录,然而,20日上午,就让我多了一次这样的经历。

    早8时30分,朋友辗转得到新闻线索,成都市某个郊县正在安置第一批从重灾区来的灾民。这是灾后第二阶段最初的新动向,报纸的读者都在关心的好新闻。于是,我和查春明高兴地叫上了在武警招待所住着的贺延光、居杨就赶了过去,该县的宣传部门很热情,先是问我们住几天,知道我们不住之后,便立即派外宣干部陪同,径直往下面走。但是,到了一家企业的门口处,车停了下来,我们都不解,这儿根本不像安置灾民的样子,但是,陪同的干部说这个企业在坚持生产可以报道。我们几位当时就不下车了。这家企业又没有造成厂房和设备的损失,坚持生产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吗?大灾当前,我们的时间都以分和秒来计算,他们也真够想得出,在这个时候做企业宣传。于是,一向铁面的贺延光就客客气气的从业务的角度以形象不好表现等原因婉辞了。后来再去的一个点上也和当日到来的灾民安置均无太大关系。

    上午“跑了空”,还让人家所在单位的车子前后转了一个上午,晚上我前思后想这事并不全怪这里的宣传干部,相当一段时期以来,我们的许多新闻记者到下面去都是这种“八股式”的采访模式,有的甚至凭着摆拍的本事,叫几个人摆一摆了事,这种采访,读者在报纸上看着很热闹,而实际情况完全不是那回事。久而久之,给基层搞宣传的干部们形成了这样的接待模式和新闻判断模式,因此,要想一夜之间改掉我看也难!

    三 广场上没有观光者

    从郊县回来,我们就向着天府广场赶去。

    不知怎么了,我们想去看看在全民哀悼日的第二天,那座全世界都熟知的毛泽东的汉白玉雕像和广场上的人们。结果,还没走到广场就看见路旁的树枝上密密麻麻的挂满了白花。市民们、学生们、来自各地的志愿者们有的穿一身黑色,有的头戴白花,有的手拿国旗等不停地簇拥着、挥动着、激动着,汇成了一幅幅人的海洋和白花、国旗的海洋。

    在广场西边正中的墙上一条白底黑字的大横标语上写着:“深切悼念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遇难同胞”十六个大字。

    广场国旗旗杆的周围,上万人围着由摆放鲜花堆成的花山,挥动着拳头齐声高喊“中国挺住!四川雄起!汶川雄起!同胞走好?选”等口号,几天来的压抑和没有流干的泪水一下子释放了出来。

    贴在地上两块十几米长,3米多宽的白纸上,密密麻麻的签上了上万个送悼亡灵者的名字……

    14点28分,全场三分钟默哀开始。一位热血青年挥了挥手之后高声朗诵道:

    公元2008年5月20日(戊子四月十六),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祭期,共和举国哀悼之辰。同胞我等,聚于蜀都天府广场,为“5·12”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默哀3分钟,文曰:

    国土庄严兮,山川肃穆;

    人民悲恸兮,国旗悬半。

    蜀国多恸兮,震撼汶川;

    都江彭州兮,北川青川。

    数万同胞兮,不幸遇难;

    屋宇崩摧兮,家破人亡。

    庭园瞬逝兮,妻离子散;

    孤寡伤残兮,泣涕涟涟;

    泉下有知兮,佑我家邦。

    逝者安息兮,生者努力;

    恢复就业兮,重建家园;

    四川有难兮,鸣谢四海!

    同谋共创兮,万古流芳!

    岷山苍苍兮,草木含痛;

    锦江流水兮,四海悲吭!

    默哀祈福兮,流涕难抑!

    阴阳相望兮,祈望安息!

    呜呼哀哉!

    呜呼哀哉!

    成都市全体市民

    2008年5月20日

    三分钟默哀后,一位中年妇女双手合十痛哭起来,紧接着,她的哭声像涟漪一般扩散到全场,近万人和她同时流泪,悲嚎震天。

    是的,四川人民、全中国人民,的确无法接受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这个残酷的死亡数字。

    人们除了哭声之外还在各自用自己的方式对死者进行着悼念:

    一位中年的摄影记者把一朵白花紧紧的扎在照相机上,一边拍照,一边在流泪悼念。

    由大学生志愿者高举着的捐赠箱(至少有三处以上)一刻也不停的接受着人群中拥挤着过来塞进捐款箱的成百上千的人民币……一位从大人的缝隙里翘着脚,举着一张拾元的人民币往捐赠箱里塞钱的小女孩才3岁半,她叫杨兴磊,她的父母杨平和陈巧说:“女儿是看了别人都捐款后,朝我们要了钱去捐款的。”年轻的夫妇告诉我,他们特意把孩子带到广场来是让她记住这里发生的一切,做人该做这样的人……

    轰轰烈烈的场面,把所有的人都凝聚、呼唤、激奋了起来。

    其情,其景,其势,感天地泣鬼神!

    一位来自意大利的记者在接受访问时谈了感受:“一个越是在灾难面前同舟共济的民族,一个为了到灾区当志愿者而堵塞交通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晚上20时50分,广场上的悼念由举白花和举国旗改成了守烛光,成千上万支蜡烛摆出了各式各样的图案。在广场中间处,“军人感动世界”的蜡烛图案前,一位5岁多的小女孩安静地坐在那儿,天使般的合十祈祷。她的安静、她的虔诚和成熟令人惊讶,给这个广场上的祈祷之夜增添了莫大的圣洁。

    人们发自内心的遥祝死者一路走好,生者从此不再苦难……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