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乐观还贯穿于生活当间。他们身着皱巴巴的裉色军装,无论长幼,都穿着自编的草鞋。从这点也可知战事之艰难,封锁之严密,连最起码的鞋都没有,军火就更缺了。面对现代化的日本军队,草鞋军人的优势除却数量多,只能是无畏牺牲了。几十年后,滇西农民仍不断刨出那场战争的无名殁者,判断敌我的标准就是看是否穿着皮鞋。魏德迈曾任蒋介石的参谋长,他对中国军队多有指责。例如他坚决主张兵员的给养,一定要使每人每日有3600卡路里的热量,所以每人每日必须吃肉半磅,黄豆或花生米四分之一磅及少量奶制品、水果、油盐等。当时何应钦以“中国人从幼不必吃肉,只吃饱就行了”,俞飞鹏以“补给鲜肉为难事”来推诿,都遭到魏德迈的驳斥,魏说:“最好你们留着肉给日本人来吃。”对于穿草鞋的军队,这样的要求,简直奢侈得不可思议。
“来华助战洋人,军民一体救护”,与衣冠楚楚、脚蹬皮靴的美国大兵相聚一起,他们也不见有自惭形秽、卑躬屈膝状,孔子所言“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宋濂所言“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不过如此,有的只是自信和豁朗。看了这些拍摄随意的照片,给人的感觉便是,他们一定能赢,中国不会灭亡。那些虎贲将士是谁家的儿子,谁家的兄弟,谁家的丈夫,谁家的父亲?
抗战全面爆发不久,日军即占领了中国的主要大城市与95%的工业基地,沿海几乎所有的港口都落入了日人之手。而此时,仅存的国际运输通道滇越铁路,由于日军的破坏,运输量日渐减少,修建滇缅公路遂成当务之急。1938年初,滇缅公路开工。沿途28个县的20万民工自带口粮,风餐露宿,在缺乏施工机械的情况下,自备工具,劈石凿岩,经过十个月的努力,一条世界上最为崎岖的、跨越了中国最为湍急河流的、长达上千公里的公路终于通车。因青壮年都上前线去了,建路的主力是老弱病残、妇孺之人,《大公报》记者萧乾在《血肉筑成滇缅路》的报道中写道:“秃疮脑袋上梳着辫子的,赤背戴草笠的,头上包巾、颈下拖着葫芦形瘿瘤的……老到七八十,小到六七岁,没牙的老媪,花裤腿的闺女都上阵了。”为修拓此路,死亡民夫达三千人,伤残者不下万人,平均每公里就有三名以上的牺牲者。
日军占领缅甸后,中国失去了唯一的陆上交通线滇缅公路,以后不得不开辟从印度飞越驼峰的空中航线。1946年,战争的硝烟散去不久,美国《时代》杂志第一期登载了一篇回忆驼峰空运的文章:“战争结束,在长520英里、宽50英里的航线上,飞机的残骸七零八落地散布在陡峭的山崖上,被人们称之为‘铝谷’。在晴朗的天气中,飞行员可以把这些闪闪发光的铝片当作航行的地标。”整个二战期间,美国损失在驼峰航线上的战机就达468架,牺牲飞行员1579人。这些金发碧眼的洋勇士又是谁家的儿子,谁家的兄弟,谁家的丈夫,谁家的父亲?而修建机场便成了当务之急。为适应战争的需要,云南先后出动150多万人次的民工大军,在对原有的24个机场进行改扩建的基础上,又另行新建了28个机场。1941年,陈纳德率领的“飞虎队”抵达昆明,其总队驻扎的巫家坝机场,平均每2分15秒就有一架飞机起降,每日的空运量达数万吨,是当时全球最繁忙的国际机场之一。修建这些机场的民夫,同样是老人和儿童。他们衣不蔽体,踵决肘见,纤夫般拉着巨石碾子滚过跑道。流沙河在一次演讲中曾提及他当年修机场之事:“抗日战争爆发时我刚进小学,到我进初中的时候抗战已经进入最后阶段,也是最艰难的时期。我十三岁那年曾经与其他同学一起去美军的军用机场,跟所有大人一样参加劳动。一样吃的是糙米饭,米汤是红颜色有气味的;一样是八个人一桌,只有一小碗不见油花的盐拌萝卜丝。就这样修了一个星期机场。我们这些娃儿是怎样想的呢?——再不出力国家就要亡了。因为从小我们的老师就跟我们讲:一定不能当亡国奴!当了亡国奴就要像朝鲜人那样,见到日本人来了就要立正鞠躬,日本人要骑马还要垫背让日本人踩着上马。这就是亡国奴!因此我们从小就知道要爱自己的国家。”在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时,他还写过一篇《二战我修飞机场》的文章。他们又是谁家的祖父,谁家的母亲,谁家的妻子,谁家的小囡?
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开始与日军作战,5月,中英盟军全面溃败。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戴安澜将军身中两弹;因无药物医治,伤口化脓溃烂,26日,殉国。当时缅境无木棺,将军马革裹尸还。苏武被扣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当他回到长安那天,万人空巷,夹道迎接。当看到驼背老态、鹑衣百结的苏武手持光杆旌节,趔趄踉跄前行时,无不为之潸然动情。两千年后,同样的情形再次发生。7月6日,当衣衫褴褛的战士们护送将军的灵柩回国时,腾冲县临时县长张问德率数万同样衣衫褴褛的县民下跪迎灵,观者无不怆然泪下。每一次血战过后,孙立人将军都会为阵亡将士立碑,并留下士兵守墓,这些士兵再也没能返回故国。当地人说:下雨的时候,这里经常能听到打仗的声音,能听到很多人在喊,还有枪炮的声音,“那是你们中国人,他们的灵魂没有得到安息”。
《国家记忆》(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版)所录照片,皆为美国通信兵第164照相连士兵拍摄。虽不专业,却很专心,虽不精致,却很精彩。战争期间,固然太需要笑容来调剂各种交织的悲痛、杂糅的苦难了,但笑脸不是这些照相兵独独的选择,是大后方百姓的精神风貌所在,这便是其精彩之处。尽管文化背景不同,贫富差距也大,看得出来,这些照相兵对所摄人物,充满了友好与敬意,无疑这种友好与敬意是众多无名英雄以流血牺牲、效死疆场赢得的。这也是其专心之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