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风范:忆黄昆-记黄昆先生的四件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李树深

    转眼黄昆先生离开我们两年多了,而先生的音容笑貌仍然历历在,前几天夏建白老师告诉我,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正在筹划出版一本纪念黄昆先生的文集,让我也写一篇短文,共同纪念黄昆先生。

    回想起来,我是1993年9月考到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跟随夏建白老师攻读博士学位,到黄昆先生2005年7月离开我们,我在黄昆先生身边度过了愉快的12年多的时,黄昆先生在半导体所一直与朱邦芬、王炳燊两位老师共用一间20平方米左右的办公,由于王炳燊老师身体不好,黄昆先生的许多事情都是由朱邦芬老师帮助处,因工作需要,朱邦芬老师2000年初调到清华大学物理系工作,我就接替朱邦芬老师担当起了黄昆先生的“学术秘书”。从2000年5月到2005年7月黄昆先生逝世,这期间我跟黄昆先生有了更密切的接触,从黄昆先生那里学到了许多方方面面的东,特别是黄昆先生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辛勤、开拓的奋斗精神,谦和、儒雅的大家风范以及高风亮节的个人品格,深深感动了我,将影响和激励我整个一,除了荣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外,黄昆先生的最后五年是在祥和、平静中度过的。

    许多老师和同仁都撰文对黄昆先生的治学态度、为人处世给出了极高的赞扬与评,我也找不出更好的词句再叙述先生的特点与品,下面通过我亲身经历过的几件小事,从一个侧面再现一下先生的高尚品行。

    公车,不能私用

    黄昆先生家里有一台老式286计算机,据说是北京大学淘汰,黄昆先生用这台计算机做一些简单的数值计,黄昆先生写出程序后,他夫人李爱扶先生帮助输入到计算机中,记得有一天,黄昆先生告诉我说他的计算机有问题了,我们就将计算机搬到研究所里检查,发现是显卡坏,当时我们都已经普遍使用“奔腾”计算机了,根本找不到相应的286计算机配,不得已,我们就将实验室淘汰的一些486计算机配件换了上去,当然CPU也换成486的,开机实验,确认可以使用了以后,我就给黄昆先生打电话,告诉他计算机已经修好,我们准备给他送回家,当时,我们已经从研究所要好了公车,准备出,时间不长,黄昆先生来到所里找我了,他叫了一辆出租车到楼下,让我们把计算机搬到出租车上运回,他说:“这是私事,不能使用所里的公,”

    奖金,绝不多拿

    黄昆先生晚年很少参加学术活动,也不牵头承担研究项,他自己说:“岁数大了,学术思想也显得陈旧了,不能误导年轻人的发,自己看看资料,思考一些问题,已经属于个人爱,”记得2002年,新到任的中科院半导体所的党委书记陈树堂同志,到办公室看望黄昆先生,询问他对所里的发展有什么好的建,黄昆先生表达了身体不好,不能全职工作,应该退休的想,陈书记说明了我国目前的院士制度,院士不办理退休手续,如果感觉不舒服,可以不来办公,但黄昆先生还是每天上午坚持来办公室上,按照惯例,每年的年底,研究室要发放一点奖,黄昆先生多次表示,他对研究室的科研工作贡献不大,也不应该再领奖金,但研究室还是坚持把装有奖金的信封给了黄昆先生,大家还以为先生收下了,都很高,可是,在黄昆先生逝世后,我们整理他的办公桌时,发现抽屉里面有很多信封,结果是多年来研究室发放的奖,这些奖金又都交回了研究室。

    人生,乐观豁达

    黄昆先生晚年对人生有着正确的科学认识,认为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有一例为,香港科技大学每年授予几位世界范围内著名的科学家和社会名流“名誉博士学位”,但要求获得这一荣誉的人亲自到学校领,2000年香港科技大学校务委员会决定授予黄昆先生这一殊,黄昆先生表示自己身体不好,很难到香港接受这一荣,香港科技大学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对黄昆先生破一次例,可以不到学校接受这一荣,学校委派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张立纲先生亲自来中科院半导体所代表学校授予黄昆先生荣誉博士学,北大和半导体所的部分师生参加了授予仪,仪式结束以后,许多老师和同学都向黄昆先生表示祝,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虞丽生老师向黄昆先生祝贺获得这一荣誉的同时,预祝黄昆先生健康长寿,并说等黄昆先生九十大寿时,再送他一副对,黄昆先生听了虞老师的话,非常高兴,并风趣地说:“你还是先写好,以防万,”黄先生幽默的语言引得当时在场的所有嘉宾都哈哈大笑。

    名利,淡泊面对

    吴文俊先生和袁隆平先生荣获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反响,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愿,2001年初,中国科学院决定推荐黄昆先生申报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当时的半导体所所长郑厚植老师将准备申报材料的重任交给了,接到任务后,我心里压力很大,主要是考虑到大家公认凭黄昆先生的科学贡献应该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但如果由于我的失误,材料准备不好而影响黄昆先生获得这一奖项,我感觉很难交,准备申报材料的过程中,我多次向黄昆先生请教一些细节问,黄昆先生知道此事后,不同意申,他跟我说,他早年曾经做出过一些工作,但他自己岁数大了,不应该再把这样的最高荣誉授给他,应该考虑其他更合适的人,为此,他还亲笔给所长郑厚植老师写了书面意见,表达了他的想,我们向黄昆先生做了解释,推荐他申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不是他的个人行为,是组织决定,是中国科学院的决,最后,众望所归,黄昆先生很顺利地荣获了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黄昆先生虽然离开我们了,但黄先生为我们留下了多项科学研究的重大成果,留下了在科学研究上不断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财富,留下了淡泊明志的高尚情操和无私忘我的思想境,我想,纪念黄昆先生的意义即在于此。

    作者简介

    李树深,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1996年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获博士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低维半导体物理及器件、光电子器件性能预测、固态量子信,发表论文100余,200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