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旧闻-峨眉山奇案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峨眉山乃普贤道场,旧闻逸事众多。

    山腰九老洞右侧,下行十二公里处,有一废弃山洞。洞周蔓草丛生,人迹罕至。

    民国十四年(1925年),夏六月。

    山洞来了一个和尚,法名演空,原籍四川自流井(时属富顺县)。

    演空相中此处环境,决定留下来,修葺山洞为清静禅院。

    修路、建庙、供神……需要很多钱。演空不辞劳苦,往返于成都、重庆、宜宾、自流井等地,四处化缘募捐,经过两年努力,终在洞外建一佛堂,又远赴江西景德镇,专制一尊观音瓷像,一路护送回川,虔诚供于佛堂内,再将山洞整治为殿,供上三霄娘娘(云霄、琼霄、碧霄),取名三霄洞。

    好事者言佛事:“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

    三霄洞万事皆备,唯缺一口大钟。

    演空寻思再三,欲让乡党做此善事,为后人积攒阴德。

    民国十五年(1926年),秋九月。峨眉山寒风瑟瑟,叶落草黄。

    演空收拾行装,独自回到自流井,向信徒弘扬佛法。

    听众很受感动,愿意出钱铸造铜钟,约定翌年初夏,送至三霄洞。

    第二年五月,铜钟铸造完毕,披红挂彩后,置于木肩舆上。

    自流井一众香客70人,在“领香”率领下,一路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浩浩荡荡抬往峨眉山。

    “领香”刘安邦,川剧艺人出身,特地带上“板凳戏”班(围鼓),随队前往。

    半个月后,香队来到三霄洞。

    演空迎于佛堂前。

    在刘安邦指挥下,众香客依佛礼,虔诚献上铜钟。

    钟高约一米五,形圆而中空,四周皆铸有铭文,黄灿灿铮亮。铜钟顶部“蒲牢”鼻内,穿有一拇指粗细铁链,能够上下升降自如,无需人力搬上搬下。

    大铜钟古朴凝重。

    演空满心欢喜,忙端茶送水,准备斋饭。

    众香客食毕,已是酉时。

    刘安邦示意戏班,在洞内摆好围鼓,兴高采烈唱起戏来。

    三霄洞内,一时鼓乐齐鸣,人声喧嚣。

    刘安邦领着众香客,先唱《水涌金山寺》,再唱《八仙过海》。

    两出大戏唱完,众人意犹未尽,正议再唱何戏时,洞外一本地大汉,粗声粗气说道:“既然上峨眉朝三霄,何不唱《三霄大摆黄河阵》,以显三霄娘娘之威?”

    “要得!”

    “对啊!”

    大个子话音刚落,众人一阵哄闹,震得洞内嗡嗡直响。

    刘安邦端起茶碗,满意地呷了一口,抡起鼓锤轻敲,“吧嗒吧嗒”两声脆响。

    “伙计们,开干!”

    钵、锣、铙、铛众助手,随之敲响乐器。

    “当当当”“梆梆梆”“嘭嘭嘭”“嚓嚓嚓”……

    “修道千年洞内成,殷勤日夜炼玄元。如今摆下黄河阵……”

    三霄洞内外,灯烛辉煌,烟雾弥漫。

    锣鼓声、欢唱声、笑语声,震荡着三霄洞府。

    “黄河阵……”三字尚未落板,突然岩洞深处,传出“轰隆”一声巨响。

    霎时,红烛俱灭。一股黄色火焰,碗口粗细,黄龙般翻卷而出,轰隆隆滚过……

    三霄洞内,64人无一幸免。

    刘安邦等人,在洞口水沟处小解,也被气流冲倒在地,顿时昏迷过去。

    约半个时辰,几人慢慢醒来,忍着浑身疼痛,挣扎着走进洞内。

    死者躺在地上,一个个东倒西歪,脸色铁青,四肢扭曲,狰狞可怕。

    众人哪顾得疼痛?吓得掉头便跑,直奔山下传报。

    峨眉县长吴鸿寿,得报后面如土色,好半天才回过神来,急令县衙差,快马飞报富顺县长。

    富顺县长裴瑞卿,闻听凶讯后,也呆若木鸡!

    他哪敢怠慢?忙带领十余众,星夜赶赴峨眉。

    二位县太爷商议,双方各派五人,到三霄洞查勘详情。

    众衙差来到现场,见到洞中惨状,谁也解释不出原因。

    吴鸿寿身为峨眉县长,对上山游客安全负责。64条关天人命,他怎能脱去干系?

    裴瑞卿乃富顺父母官,肩负死者家属期望,若查不出原因,回去做何交代?

    二人一筹莫展,整日哭丧着脸。

    有好事者言:“峨眉乃佛教圣地,何不去问问和尚,出家人或可知道详情。”

    一语惊醒梦中人。

    吴、裴二人为免责,均表示同意。

    两人悄然来到万年寺,造访高僧恒久和尚,请求指点迷津。

    万年寺历史悠久,规模为峨眉诸寺之冠。

    住持恒久大师,幼年出家,谙熟佛教经典,乃全山最有德行高僧。

    听明来意后,恒久手捻佛珠,微微闭上双眼,良久,乃言:“这帮朝山居士,心意不诚,大打围鼓,犯山规惊动山神,又唱‘黄河阵’戏文,责备三霄娘娘‘无端摆下黄河阵’。故而菩萨显灵,惩治他们。连我们佛门弟子,也跟着遭受劫难。”

    恒久一锤定音,吴、裴二人大喜,连夜共同具名,行文上报省府,听候裁处。

    峨眉县城内,各种消息纷传,很快出现油印“善书”,取名《生死报》。

    内容主讲三霄洞一事,劝诫人“行善积德,敬神信佛”。

    三霄洞惨案后,峨眉山信徒陡增,香火较之前旺盛许多。

    四川省府得报,急派员与记者一道,赴峨眉山调查实情。

    成都《新新新闻》拔得头筹,刊出特大消息:“峨眉山大摆黄河阵,三霄洞娘娘显灵,六十余人丧生!”

    丁酉夏四月于蛙鸣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