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心灵沟通平台-自我施加的愤怒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保持使情绪稳定的生活习惯。

    大部分的人寻找他们生气的原因时,通常都把箭头指向外在的压力,我的另一个不合作、我的双眼忽略了我的需求、我的工作紧张、我的朋友不知道如何与我保持良好关系、我的孩子们是叛逆的。

    很多的生气都是自己造成的,虽然环境中有许多不顺,但是我们都可以用自由的意志来管理自己的情绪。

    史提夫因为长期性的疲劳和头痛而寻求帮助,他已经找了很多内科医生治疗了,但是每一个都做了相同的结论:“你的身体是健全的,但是可能在情绪上,你成了自己最大的敌人。”所以,他来到我们诊所,向米勒斯医生求助。

    在听了史提夫描述自己身体不适的症状之后,米勒斯医生又要求他谈谈有关他情绪的高低起伏。史提夫开玩笑地答着:“在另一个沮丧结束之后,我就与另一个沮丧为伍,我几乎不知道是从哪里开始的。”

    他细述了他幼年时的家庭:“我爸爸非常的严格,而我妈妈并不了解我,除此之外,我们没什么大问题,我算是个非常快乐的孩子。”

    “我的问题在二十岁那年开始,当时我正开始建立我的事业生涯,我想你会说我只是不想长大罢了,我做过一些不错的工作,但是没有一个能持久,我只对酒、女人、唱歌有兴趣,从自由的方面看来我是颇获好评的。”

    “你结婚了吗?”米勒斯医生问题。

    “应该说是吧,我在二十岁就结婚了,但只维持了十个月,那个婚姻一开始就是个错误,我仍不确定我为什么要娶那个女人,几年后我又再婚了,这次的婚姻持续了大约七年之久,当我太太发现我玩世不恭之后,我们就离婚了。我们生了一个男孩,他现在十六岁还是十七吧!他们住在另一州,我不常见到他们。”

    当他们谈话的时候,米勒斯医生渐渐同意史提夫所说的话,他说得对,他是不想长大。他拒绝认真的负长期的责任,但这么做的结果就是造成许多破碎的关系、道德的破产和精神上的空虚。

    米勒斯医生告诉史提夫说:“你来这里是因为你想找出与你身体疾病有关的情绪,而我将会非常坦白地对你说,你大部分的挫折都是你自己带给自己的,因为你想扭曲游戏规则以满足你短暂的渴求。这将很难让你稳定下来。”

    “我知道你说得很对。”史提夫回答说,“如果我真的希望情况有所改善的话,我非得做个决定不可。”

    破坏情绪的稳定

    史提夫并不是唯一经由不良选择而将生气带进自己生活之中的人。你可能不像史提夫一样的倾向享乐主义,但是你可能会和“自我破坏”有所关系。以下我们将检查发生这种案例的一些普通类型。

    道德的沦丧

    我们回想一下前面所说过的,生气和维护个人价值、需要及信念有关,受挫的人非常需要寻求肯定,当肯定经由亲朋好友帮助而建立起来之时,生气在无形之中就消除了。

    在米勒斯医生初次的辅导之后,史提夫开始密集的由卡特医生辅导,他们讨论他的症状,并检视他个人的历史。在他们初期的治疗后,卡特医生评论道:“史提夫,你来我们的诊所是因为你知道我们是基督徒,但我在你的生活方式里听到了很多非基督徒的哲学,你的选择似乎和你的信仰不和。”

    “我是真的相信上帝,”史提夫回答说,“但是我的问题是,我需要的是一个我能看到和摸到的人来告诉我说我没事,而上帝是个非常抽象的名词。”

    “所以你就决定将你的希望放在人的身上?那是相当危险的,因为他们未必会站在上帝那一边。”

    “我知道你的意思,”他说,“我也明白我因为残害自己的价值,而使自己像是在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不知所措,我想我没耐心来等待上帝的引导了。”

    他们谈着史提夫各种道德沦丧的插曲。他联想到夜间俱乐部的那一群朋友,他有一段杂交和翻阅色情书刊的过去,他社交的挫败感和那些失败者有密切的关系。虽然那曾经带给他短时间震撼的刺激,但却造成了长期的气恼。

    “史提夫,你心理辅导的目标之一就是消除你的生气和紧张,”卡特医生说,“看来你的品行是我们开始着手的好地方。”

    你呢?在以下适合你的叙述之前打上“√”的记号,以帮助你决定道德问题是否在你生气的累积上占了一席之地。

    □我过分流连于好色的思想和幻想中。

    □我的朋友常怂恿我参加应该避免的活动。

    □我发现我自己常怀疑生活中的老规矩。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是两种人,一种是众人面前守规矩的人,而另一种是纵情享受的人。

    □到教堂去与其说是一个意义深远的经验,不如说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习惯。

    □我以一个残酷的幽默或肮脏的故事为乐。

    □我必须不断地满足我的性嗜好。

    □我宁愿过一个享乐主义者之夜,也不要待在家里过个安静的夜晚。

    □我有过很多社交关系,但是那些经验都是震撼的开始,沮丧的结束。

    如果你在这些叙述中选出四项或更多项的话,你或许会发现你之所以生气,都是因为这不断发生的类似事情而引起的。

    “道德的纯洁和情绪有什么关系?”大多数人也许会想,杂交或饮酒作乐只是纯好玩罢了。那么为什么还会无事自扰呢?

    道德的纯洁不只是接受和不接受行为的规则而已,品行终究是我们尊敬他人的反映,它说明了我们在人类尊严上的价值。不道德给人一种无意义的感觉,而且它带来“为什么我这么不满足”的问题,它引起的挫折只留给人们无益的感觉。

    史提夫向卡特医生承认:“过去几年来,有好几次我仔细思考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很惭愧,有时我都觉得自己恶心,但是我并未因此而回到正轨上,反而更不可避免的回去饮酒作乐。”

    “我猜想你的没耐性,是使你无法了解传统价值意义的原因。”卡特医生说。“一开始就要使你的野蛮化作柔和是件棘手的事,但当你享受着它所带来的清白感时,道德的纯洁就令人感到非常有益了,它不会让你后悔的。”

    在你的生活中,你会做什么样的改变来反映道德纯洁?请试着把它记录下来吧!(举例来说:我不再看煽情性的电影,因为它们会引诱我,让我认为“保持清白”像是一种过时的生活态度--)

    工作变成了全部生活

    自开天僻地以来,工作就是构成人类生存必须的基本要素。当我们每天检查我们的工作成果时,我们感到一种充实的骄傲。而当我们忙于生产性的活动,其范围从管理家务事到做手工的劳工,或经营一个几百万的企业,我们都能得到应有的报酬。所以为了个人的幸福,工作是必要的。

    工作虽然是必要的,但它不是人生的最终目标。一个退休的外科医生曾告诉米勒斯医生说:“我仿佛觉得我再也没用了,我现在比以前更加沮丧。”当他们探讨原因时,那人坦白地承认:“我将我毕生的精力全用在做个最好的外科医生上,我以成为这一行的佼佼者才为荣。但是到头来,我怀疑这么做到底值不值得。没有一个人可以真的称得上是我的朋友,我太太和我平常都没事做,我们没有嗜好,我想我变成一个生活乏味的人了,而现在我还要为这个结果付出代价。”

    这个医生觉得生气,因为这是自己造成的。现在终于明白,从前在他优先顺序的清单上,人际关系远远地被摆在第二,而某些他引以为傲的智能,现在对他而言却不再有意义了。

    当人们沉浸在工作和忙碌之中时,他们会轻易地感受到压力。而生气是压力的一部分,过度的工作,会使感到压力的人们很容易生气。他们可能并不会大吼或尖叫,但是他们会逐渐培养一种情绪--缺乏生活应有的热忱,使个人的需要处于不足之状况。

    在你的生活中,什么样的情况显示了工作夺走你的欢乐?请试着把它记录下来吧!(例如:做父母的我试着参与孩子的活动,可是我却有忙不完的工作,即使我承诺过自己要早点离开办公室,却总是待得比预定中的时间更晚--)

    大体而言,当人际关系的建立能强迫限制自己的工作时,平衡就达成了。注意下面的例子,它们在工作和解除压力之间显示出平衡来。

    (1)一位辛苦工作的爸爸有天晚上和他的孩子们玩棋赛,这提醒了他要建立满意的家庭关系。

    (2)一位劳累的母亲告诉她的孩子们说,他们必须限制自己的某些活动,而她将会关切地注意他们的行为。

    (3)一位上班族说,如果她不在六点钟回家的话,她就要崩溃了。所以在第二天早上走到办公桌前,她发誓要尽快完成她的工作。

    一位有工作狂的业务代表向米勒斯医生抱怨说:“限制工作的建议,理论上听起来不错,但是如果你坐上我的位置,你真的能缩减工作量吗?”

    “你现在说的话,”米勒斯医生说,“是人们在遭到第一次身体上的打击或心脏病发作之前的说法。虽然这听起来令人不可思议,但是在动过开胸外科手术后,他们都改变了他们的步调。我鼓励你不妨现在就放慢速度,那么从现在起一或两年内,你的身体才不会给你猛烈的一击。”

    该名业务代表接受了这个说法。

    你呢?你如何证明你在工作和休闲之间找到了平衡?(例如:我老公固定的工作做完了,所以周末就完全是我们的家庭活动时间;我有时候会打电话跟朋友问候一声,而不愿一整个晚上都埋头在我的工作之中--)

    不良的健康习惯

    “我厌恶我的社交生活,它真是无聊极了,”凯茜强调地说,“我周遭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同伴能够谈天,而我大部分的周六都独自度过,似乎没人愿意关心我!”

    听到凯茜的抱怨,你可能以为她是社交绝缘的不幸牺牲者,但那根本不是她的问题所在,透过宗教组织或工作接触,社交机会是很多的。但是凯茜有一副邋遢的外表,她过胖的身材使得人们都认为她没有魅力,而不愿和她交往。

    像凯茜这样因为愤怒而没有节制的吃,只是不良的健康习惯之一。其他的习惯如:“抽烟、不良的运动、不良的保健法、缺乏睡眠等,每个都起因于暴躁或自卑。它们不仅削减了生活的品质,也造成了过度的负担。

    凯茜不喜欢她邋遢的外表,也不为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负责任,反而选择责备其他人。“为什么非要你成了选美皇后才会受到注意呢?”她问道,“为什么就没有任何人接受我就是我呢?”

    “你有一个很不错的论点,认为接受他人与否,不应该基于肤浅的外表,”卡特医生告诉她说,“但是我希望你看得更深入一点。人们如何看待你,是根据你如何看待自己而定的。当他们注意到你似乎不太关心你自己,他们就会将那种情况解释成你不喜欢你自己,所以他们就把你自己传达出的讯息回报给你。”

    “你说的,和我妈不断在我耳边唠叨的完全一样,也就是说我想让人喜欢的话,就必须一直节食,我真是恨透了那种话!”

    “我并不是在告诉你,你应该去做什么,”卡特医生回答说,“您怎么去关心你自己是你的选择,我只是说你可以检查‘我是怎样变成现在的我’来解决你的生气。”

    你呢?你因忽略了健康而导致人际关系受挫吗?你应关心的健康事宜为何?请试着把它记录下来吧!(例如:我的医生告诉我说我有高血压,而我必须以固定的运动来解除紧张,但是我已经着手进行其他计划了--)

    生气的作用是提醒你注意自己的需求是什么。你可以选择是要忽略你的需要或制造另一个问题麻烦自己。例如:进食过量的人需要的是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因为暂时得不到它,于是他们就转向食物;抽烟的人可能抱怨说他们厌倦了他人的批评,却忽略了他们抽烟带给别人的困扰和不健康的后果;长期头痛的人,可能悲叹他们活动的能力降低了,但却继续以紧张、控制的方式和他们的世界相互影响着。

    如果你决定好好照顾你的健康的话,你会做什么样的调整呢?请试着把它记录下来吧!(例如:我不再只抱怨健康状况不佳,我将实践我的运动计划--)

    身体的健康与否强烈地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因此,生气管理中不应将身体的健康看做次要的因素,而应看成个人情绪稳定的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

    过度强调物质的收获

    在和史提夫说到有关他的生活和生气之间的关系时,卡特医生问说:

    “你说你同意严肃的生活方式是最佳的选择,但你为什么不肯对它承诺?”

    “老实说,守旧的生活方式对我来说是单调乏味的,我喜欢热闹、美好的事物,我视它们为我们劳力的果实。”

    “我了解你的选择。”卡特医生回答说,“虽然我的看法和你不同。你似乎是将生活享受与物质利益同等齐观。我推测你喜欢豪华轿车、假期、高雅餐厅那样的东西吧!我说得对吗?”

    “哦,当然了!”史提夫说,“生活的乐趣就在享受这些出人头地的成果,我不认为应该躲避人生中美好的事物,你认为呢?”

    卡特医生解释说:“如果你负担得起生活中的享乐的话,那当然没什么好羞愧的,尤其当你需求的快乐是物质利益时。”

    最后要注意,情绪的冷静源自于无形的力量。当我们感觉到被爱和受尊敬时,当我们为别人打气和了解事实的时候,紧张就减轻了。这些东西是买不到的,它们反映我们精神的活力。相对的,当我们将自己的情绪固定在错误的唯物主义上时,就使自己容易受不必要的生气伤害。

    羡慕是因物质上不能满足的生气形态,起因于对他人拥有我们所想要的东西而感到挫折。

    如果我们沉溺于唯物主义的比赛中,就容易受到处于优势者的伤害。

    如果不能得到心中渴望的东西,我们就变得容易受挫折了。

    你的情形如何呢?在下列适合你的叙述之前打上“√”的记号。

    □我非常渴望成功。

    □我经常装出一副虚假的态度,希望能给别人一个好印象。

    □我有时沉迷在一些“居高位”的幻想中。

    □我希望别人注意到我赢得了某些东西或是买了一些新玩意儿。

    □我拿自己的收入和朋友以及家人的收入来比较评分。

    □我感到受了挫折,因为我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幸运。

    □我花了太多的钱在一些不必要的东西上,诸如衣服或车子,挥霍无度使自己陷入财务危机中。

    □我经常造一些消极的谣言去刺伤成功的人。

    如果在以上的叙述中查对出四个或更多个叙述的话,你可能太过依赖你的物质和社交地位了。

    有哪些特殊的指标可以指出你过度强调物质需求?请试着把它记录下来吧!(例如:当我逛街时,即使我知道预算不足,我还是会付帐买东西--)

    过度对物质的需求不只显示出错误的生活态度,它还将我们带到一个与他人敌对的位置。“羡慕”是具有竞争性的,它将导致我们将其他人视为击败的目标。如果别人拥有得多,他就变成被批评的对象,而批评者就有满足的感觉。如果别人拥有的比较少的话,光看那个人的损失,批评者内心便已得到满足。

    “史提夫,我不知道你是否想过,你追求物质的生活方式不停地推动着怒气的产生,那正是我希望你处理的问题。”卡特医生说道。

    “我知道这是个问题,”他回答道,“但是我该如何解决它?”

    “首先,”卡特医生建议道,“我们要认清,其实当你寻求个人满足时,你并非是真正满意的。例如,你买了一部超出预算的车子,也许试车时你是挂着微笑的,但其实你心中有一股莫名的生气正在暗中潜伏着,我猜你的想法会是像这样:我不能让人们看到我开着一辆破烂车,我一定得想点办法来让自己看起来体面点儿。”

    史提夫思索着说:“那么你是说我的沮丧是因为我不停地追求得不到的需要,除非我能找到一条新路。”

    “那正是我所要说的,你能借着认识你的需要,而消除你因嫉妒而产生的生气吗?物质的优越和社交的攀升并不能真正满足你心中的欲望。”

    “我知道你现在说的是正确的观念,”史提夫说。“但是老实说,这需要一些时间做调整。”

    对我来说比物质所得还重要的是……

    为了说明唯物主义论并未控制住我,我将……

    成功的生气管理包含稳定地满足个人需要,但是为了要平衡个人需要上的追寻,我们必须先确定什么是我们真正的需要。因为大部分的物质需要都处于“不足”的状态。当需要和欲望平衡的时候,我们才可减少生气。

    物质的滥用

    物质的滥用正以一种令人担忧的速度在全美国及世界各地急速增加,如果你有学龄的孩童,你会发现学校会教导你的孩子们有关迷幻乐和酒精的问题,拿这些来和你自己就学时的课题相较,真有天壤之别。对我们的青年人来说,了解毒品和酒精是需要的,因为他们面对着太多的诱惑,他们必须知道什么是对他们不利的,令我们惭愧之余不禁心惊肉跳。

    年轻人对物质滥用的最初经验通常归因于同辈的压力。他们希望被同伴重视,但这很有可能会跳越良好的道德规范。进入成年期的物质滥用,也很容易解释成习惯了或是只是纯乐趣。

    但是在物质滥用上,被牵连出的不只是同辈的压力或是习惯、乐趣,最后,它会成为一种生气的表现,也就是说,它会引发更多的怒气。举例来说,当一个人第一次喝酒或者使用禁药时,内心的想法一定都是这样的:我实在不该做这种事情。但是另一方面,更反叛的想法则是快呀,动手呀,只要保证你不被捉到就好了。我们大部分的人都同意物质滥用是为了反叛。现在多思考一下,什么样的情绪和反叛更有关联?那就是生气了。

    透过他们的行为,物质滥用者在传达:“我有我的需要,这个需要就是被尊敬。”这些是生气的基本要素,就像在前面所描述的一样。但是满足那些需要的手段是不负责任的。它以某些方式使滥用者和那些与他们交往的人受到伤害。经由此种循环酝酿的关系,生气永远存在。

    卡特医生对史提夫说到关于物质滥用在他亲属中的影响。“很显然在你成年期的生活中,这么做对你非常重要,暂时撇开道德问题吧!我想来探讨这是如何影响着你最亲近的人。”

    “唔,我的问题是,我没有和我的家人维持良好的关系,”史提夫说,“我想他们对我来说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我和我父母亲偶尔联络,他们现在退休了,但是我们不住在一起,一年见面不超过两次;而我的儿子和他妈住在另外一州,他现在正在上高中,所以没有时间来找我。”

    “当你和一些你所爱的人有如此不和谐的关系时,一定使你感到沮丧了。”

    “如果想到它我才会觉得沮丧,”他回答说,“但是我只要走我自己的路,让别人去担心这些事吧!”

    记得史提夫原始的症状是疲劳、头痛和缺乏动机,这些全是情绪疲乏的信号。物质滥用如何促使他成为情绪的囚徒?它满足了他的需要,但却损失家庭稳定,最后,就造成了生活颓丧。物质滥用隐藏了他的生气,因此他的情绪被储存起来,直到他非常压倦这种生活方式为止,但物质滥用却使他的身体崩溃了。

    你呢?你曾滥用过酒精或其他物质吗?什么原因下你需要隐藏生气呢?请试着把它记录下来吧!(例如:利用酒精使我暂时逃脱我婚姻中的痛苦--)

    虽然物质滥用使你暂时逃避问题,但它通常会造成你人际关系的恶化。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问题呢?滥用物质给你带来了什么样不幸的结果呢?

    (例如:我的另一半和我似乎比以前争吵得更厉害了--)

    试试一个可替代物质滥用的方法,并建设性的传达个人的需求吧!不要刻意隐藏你的需要,你的努力可以使问题得到解决的。

    你所做的改变是否有助于增进你的人际关系?请试着把它记录下来吧!(例如:我可以和同事一起工作,边做边谈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借着喝酒来解除工作的压力--)第一章“讨人厌”的真正含意

    为了帮助我们检视这个问题,现在我们要介绍三个关键因素:

    1.关键因素一

    我们的第一个,而且是最基本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你无法喜欢、或讨厌、或痛恨他人的整个人格。为什么?因为喜不喜欢,爱或恨,这些都是对一个人的评价。而就如同我们之前在许多篇幅中已经提到过的,你不可能评价一个人的整体人格。你可以评价一个人的特征、特质、表现或能力,但你不能为他人的整体人格打总分。

    所以,当你说“我爱你!”或“我恨你!”时,你真正的意思是,你爱或恨某人在你眼中的某些特质、表现或行为。因此,你可以说:“我喜爱你的声音,而且我喜爱你的幽默感。”或是“我讨厌你的这点或那点。”、“我喜欢你对待我的方式。”、“我喜欢你的某种什么。”

    既然我们很清楚这些语言的用法不会在一夜之间改变,人们还是会继续说“我不喜欢你”、“我恨你”、“我爱你”等等的话。总之,每一个人真正能做的只是表达喜欢你的某些行为而已。这么一来,不管别人如何衡量你的某些特点或所作所为,你都可以避免去评价个人的整体性,相同地,你也可以明智地避免去评价他人的整体人格。

    2.关键因素二

    人们可能不喜欢你或痛恨你--也就是说,你的某些方面--真正的理由只是因为看待你的方式,反映出他们的品味、价值观或是个人的成见而已。比如说,他们可能不喜欢你说话的腔调或穿着,他们也可能因为你的种族血缘、肤色或是宗教信仰而讨厌你,也许,他们赞美你,只因为你正好符合他们所认为的“好人”标准而已。他们根据自己的品味、价值观或偏见、替自己编造一个又一个头衔,当然在看待你时,也就自然同样的目光了。

    避免贬低自己

    令人伤心的是,有些人发现别人不喜欢或痛恨他们时,就因此和自己过不去,他们轻易地就说服自己:“如果有人不喜欢我或痛恨我,我就是个不讨人喜欢、可憎的人。所以,我一定是烂透了!”

    如果你曾经有过这种推论:自己是一文不值的(因为那正是“烂透了”的真正意思),那么不论你是如何得到这种推论,你已经对自己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让我们来看看为什么。

    贬低自己是非理性的

    “如果有人不喜欢我或痛恨我,基本上,我就是个不讨人喜欢、可憎的人。”

    真的是这样吗?不,当然不是这样的。如同我们已经说过的,有的人会为了各式各样的理由来讨厌、痛恨你,会发生这种情况的最根本原因是,你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因此你的身上会带有千千万万的特点、行为模式以及特质。这些人性的弱点本身既潜藏着令人厌恶或痛恨的属性,并非是你自己本身。

    辩证:

    现在,让我们检视“所以,我一定是烂透了!”这个说法。

    (1)这个说法合乎逻辑吗?

    因为我们的本性中就存有一些会被别人讨厌或痛恨的特质(而这点是我们所同意的、存在于人性的事实),所以我们就一文不值,这样合乎逻辑吗?不。这是因为你武断地把“不被喜爱”或“不讨人喜欢”的推论等同于“烂透了”、“一文不值”,这纯粹是你个人的定义而已。不被喜爱或不讨人喜欢,与你个人的价值之间,并不存在任何必然的逻辑关系,如果这种逻辑成立,那么,你也会因为自己受人喜爱,而把你自己定义成“棒极了”、觉得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然而,同样地,这也只是你个人的定义和见解而已,世界不会因为你的定义和见解而有所改变。

    换言之,你并非“烂透了”或是“棒极了”,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复杂的人。

    你身上带有千万种可以用各种角度来衡量的特点、特质以及行为,这些都会随环境、时空而改变的。那么,何不就简单地接受自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权利在这个星球上为了自己最踏实的生命作最大的努力呢?如此一来,你就不会被以各种方式为自己打什么分数了。

    (2)这个说法合乎现实吗?

    除非你相信魔法,这个说法才合乎现实!别人对你表示讨厌或痛恨,只不过反应出那个人的心中存有一个评断你的想法罢了。所以,除非你相信巫法,否则,别人心中的一个想法能把你怎么样呢?即使你发觉别人正对着你投射一些充满恨意的想法,那些想法就能把你贬得一文不值吗?答案当然是不能,除非你心甘情愿。

    如果有人不喜欢你,那么,这个事实--不被喜欢--如何能使你觉得自己一文不值呢?当有人不喜欢或痛恨你时,他们其实只是讨厌或痛恨你身上那些可以被观察到的,他们所认为的特征、特质和行为而已。如果只因为你身上出现了别人所不愿见到的某些特点,你就认定自己真的是一文不值的话,你的确是神奇地从现实世界跃进非现实世界了。

    (3)这个说法能帮助你达成目标吗?

    很显然地,不能。如果别人不喜欢你或痛恨你,你就痛恨你自己,那么,你是在给自己找麻烦,在面对别人对你所表达情绪、情感时,你首先要做是接受自己,而非痛恨自己。

    (3)以理性的方法来评价自我

    当有些人就是不喜欢你或痛恨你时,记住,他们所能痛恨的仅仅是你身上某些可以观察到的特征或是行为而已,因此,你就能理性地认同下面所说的:

    “我的确比较喜欢不被人讨厌或痛恨,但是,总会有些来自社会的习性或其他什么之类的缺点容易引起他人的厌恶,而别人也没有什么义务非得符合我的要求不可。我当然不喜欢被人厌恶或痛恨,但我也一定能够承受这种情形的,况且,既然我是一个人,我免不了可能有些讨人厌的特点存在,但我并非因此就是一文不值的人。只要是人,就会有一些特质或行为不符合他人的标准吧!

    “我既不希望自己看起来很自大,也不愿意对和我一起交往或工作的人的感受反应迟钝,我应该明智地去找出到底是什么使别人讨厌我。比如说,如果我看来蛮横、鲁莽或是脾气暴躁,那么我最关心的可能会是试着去消除这些特点,用不着去为这些事做无谓的辩解,于是,在任何情况下,我都能毫无条件地接受我自己,并且尽可能保持愉快,而不需要别人的认同。”

    有了更理性的态度,你将能和那些厌恶或痛恨你身上某些部分的人,展开更具建设性的对话,对自己的行为做一些符合自己真正意愿的修正;并有可能因此和那些人建立更良好的关系。无论情形如何演变,也得先有个心理准备去接受一项事实,你绝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有的人为了他们自己的某些理由,可能永远也不会接受你,并且会一直讨厌你或恨你,不管你怎么做都一样。很抱歉--这就是人生。你大可无条件地接受你自己,继续去过你认为合适的日子。

    (4)当你伤害了别人,而觉得有罪恶感时

    现在让我们来讨论一下另一种情况。当你对别人造成了某种伤害,而你也因为那些不当的行为,招致别人的怨恨时,该怎么办?这就是我们所要谈的第三个关键因素了。

    3.关键因素三

    你可能会回想到“认知治疗表1”中所提到过的:“你的想法决定了你的感受。”既然你并非是造成别人有任何感受的决定者,就能免掉所有的责任了吗?当然不是。关键因素三要谈的就是,当你伤害了别人时,你不一定会引起他们的负面情绪;但是你的举动造成了他们的痛苦,因此该为那些举动负些一般性的责任。要不是因为你,他们可能就不会经历那些受苦的感觉,也不会因为你而有不愉快的经验和情绪上的困扰。既然你已经做了那些不当的举动,那些举动可能会引起他们暴怒或痛恨等等恶性的负面情绪外,也可能引起他们如难过、不满或烦恼等等良性的负面情感。而关键因素三的基本主张是,如果你以某种方式伤害了别人,但并未使得他们因此痛恨你或完全否定你整个人时,你的确是该为他们的感受负些责任。

    你的确因你所犯的恶行或一些不道德的举动,造成了他们痛苦的感受。既然他们所厌恶的那些严重伤害,是被你的不当作为所引起的,他们当然有强烈的动机为他们所受的苦难要求些赔偿。

    当你造成了你的受害者一些困扰或伤害时,“认知治疗表一”并不是要给你一张“免死金牌”,使你免除在这类事件中所有的责任,而是要提醒你,因你的伤害性举动所引发他们良性、理性的感受和反应。

    现在,解释完了被认为“讨人厌的”或“令人痛恨”的含意,以及为什么被视为讨厌或可恨就看轻你自己,是完全不符合现实而且没必要的事之后,我们把注意力转移一下。接下来要谈的是,当你发现有人讨厌或是痛恨你时,如何运用你已经学过的“认知疗法”来帮你辨识以及消除你可能会碰到的非理性或令人困扰的负面反应。

    别人讨厌你或痛恨你时的困扰

    当发生这类情形时,你可能因此而产生的最典型的三种负面情绪是:愤怒、焦虑以及罪恶感。我们的目的是要告诉你,当有人讨厌或痛恨你时,如何建设性地处理这类场面,以便改善你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