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篇真实的新闻报道。
国内有一家建筑公司请到了一位美国的工程代表,想让他进行建筑方面的现场指导。在进入施工场地时,美国代表却站着不动,不肯向前走了。该公司的接待人员不知道他为什么停下,一问才知道,美国人说自己他没戴安全帽,按规定不能进入施工现场。大家都放下心来,纷纷劝说他只是进去一会儿,再说领导又不在现场,就不必戴了。美国代表疑惑不解,摇头不干,说:“我戴安全帽是为了我自己的安全,并不是给哪一位领导看的。”
读完这则报道,我们不禁为这位美国代表的“我要安全”的意识而鼓掌。
安全责任无小事,无论怎样强调,总会有一些人会在细微处将责任忘记,只有员工自己的心中有“我要安全”的意识,才能保住幸福。如果能够让“我要安全”成为自己的一种行为准则,人才会真正地需要安全,而不会将安全的劝告视为累赘、负担。
马涛是一艘江轮上的船员。作为一名长年在船上工作的老船员,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在的轮船其实是一艘“聋哑船”。“聋哑船”的意思是这是一艘没有安装通信设备的船,没有加入安全通信网。一旦发生紧急事件,这艘船将无法与其他船只和指挥中心进行无线联系,会给航运安全带来极大隐患。船的主人出于节省开支等原因,没有按规定配备通信设备。马涛虽然知道这一点,但是并没有放在心上,因为连续两年的安全行驶让他放松了警惕,他认为只要注意一些,是不会出事的。
有一天,马涛在家休息,在收听电台广播时得知,某水域X号滚装船与T号轮渡相撞,造成数十人死亡,几十人失踪。原来T号轮渡是一艘“聋哑船”,因无法听见X号滚装船的高频通话,最终导致此次悲剧的发生,船上的船员全部丧命。
马涛再也坐不住了,他关掉收音机,觉得自己一定要有所行动了。他决定告诉船主这一消息,并请船主立即配齐所有的通讯设备,因为,安全是关乎自己的生命。
安全,与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密切相关,关乎每一个员工的生命与财产的安全。马涛从现实血淋淋的悲剧中及时醒悟,完成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作为企业,也要改变安全工作的思路,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如果每一个员工都具有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的精神,就能把安全工作贯穿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当员工自己意识到“我要安全”时,才能从事故源头上控制不安全行为,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员工是设备的操作者和管理者,是安全生产的主力军,员工的安全意识是减少或杜绝事故、确保安全生产的关键。
安全防范是为别人,更是为自己
有一名商人在一团漆黑的路上小心翼翼地走着,心里懊悔自己出门时为什么不带上照明的工具。忽然,前面出现了一点光亮,并渐渐地朝他靠近。灯光照亮了附近的路,商人走起路来也顺畅了一些。待到他走近灯光时,才发现那个提着灯笼走路的人竟然是一位盲人。
商人十分奇怪地问那位盲人说:“你双目失明,灯笼对你一点用处也没有,你为什么要打灯笼呢?不怕浪费灯油吗?”
盲人听了他的问话后,慢条斯理地回答:“我打灯笼是为了给别人照路,因为在黑暗中行走,别人看不见我,我便很容易被人撞倒。而我提着灯笼走路,灯光虽不能帮我看清前面的路,却能让别人看见我。这样,我就不会被别人撞倒了。”
这位盲人用灯火为他人照亮了原本漆黑的路,帮助了他人,同时也保护了自己。正如印度谚语所说:“帮助你的兄弟划船过河吧!瞧,你自己不也过河了?”在工作中,我们也要像这位盲人一样,多多注意安全防范工作,在你保护身边人们的安全的同时,你也是在保护自己。
大庆油田发生过这样一件事:1965年麦收之后,采油女工王淑芳突然接到电话,她的父亲说要从老家来看她,王淑芳甭提多高兴了。她从1962年9月离开家乡到大庆学习和工作,已经整整三年没和家人见面了。但不凑巧,她那天正好值白天班,只好叫爸爸到中区6-17井来找她。
老父亲找到中区6-17井,一进值班房的门就喊了声:“淑芳!”听见爸爸叫,王淑芳多么想一跃而起,甜甜地喊一声“爸爸”。可是,不能!她正坐在绞车旁清蜡。岗位责任制中有规定,清蜡时必须集中精力,不许同别人说话。王淑芳深深懂得遵守制度的重要。她像没听见一样,仍全神贯注地盯着钢丝一圈圈往滚筒上盘,防止顶刮蜡片事故的发生。当听到爸爸喊第二声时,她把自己坐的小凳让出来,徒弟小王把小凳挪到桌子边,让老人坐下。
王淑芳管着两口井,一个班次每口井要清两次蜡,每隔两小时巡回检查一次。上了班,师徒俩忙得一刻也不停。刚刚清完中区6-17井的蜡,又得去清中区6-16井。因此,她不敢稍有怠慢,向父亲交代几句就赶到中区6-16井。她想,爸爸是老林业工人,女儿遵守制度,他应该能够理解,等回来再好好解释一下。可是等她回到6-17井时,已经人去屋空,只剩下爸爸坐过的那个小板凳还在桌边。这时王淑芳眼睛湿润了。爸爸都54岁了,第一次来大庆。徒弟说:“去找找大伯吧!”王淑芳说:“不行,上班时间不能脱岗!”她狠狠心不去想这些,继续做井上的工作。
日头偏西,下午4点班的同志来接班了。交接完毕,王淑芳才去找爸爸。当她跑出值班房时,迎面看见爸爸正站在那里。她喊了一声“爸爸”,一头扑进父亲的怀里。爸爸推开女儿,表情严肃地说:“你不是不认爸爸了吗?还叫什么?”王淑芳忙解释说:“我们的制度规定,清蜡时间不准说话,清蜡时间不管谁来都不能说话。”这时徒弟也从旁帮着说:“6-17井是参观井,就是大首长来了也是这样!刚才你来时,师傅她正在……”
“甭解释了,我在别的井打听明白了。你们大庆的‘三老四严’可真严啊!”爸爸的脸再也绷不住了,笑着说,“给,这是爸爸给你买的奖品。”说完从背后拿出两样东西来。王淑芳一看是鲜桃和甘蔗,笑着说:“爸爸你可真好!”说完同徒弟一起,一边一个搀扶着老人向队部走去。
王淑芳高度的责任心,让她的老父亲放下了心。安全防范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卸下。安全是人们的生命线,认真从事安全防范工作是对别人的安全负责,是对自己的安全负责,也对我们的家庭负责,你就是安全的负责人,大家的幸福都掌握在你的手中。
汉字中的“人”字的结构代表着互相支撑、相互扶持的意思,只有大家都相互帮助、相互照应,我们的脚步才能走得更加稳健。因为,关心别人的安全就是关心自己的安全。
安全工作只有满分
“神舟”飞船副总指挥秦文波在他的母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演讲时,有人问了这样一个问题:“‘神五’飞天前,杨利伟与国家领导人告别时,隔着巨大的玻璃门对话,航天员的身体真的这么娇贵吗?”
这位副总指挥回答道:“把航天员隔离起来,是为了避免航天员和外界细菌接触。”
但还是有人对航天员这样严密的保护措施感到不解:航天员都是万里挑一的人,对身体条件要求非常严格,他的身体肯定很棒,一般的小细菌能怎么样呢?
秦文波解释说:“其实在航天员进入现场后,他们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要求,和航天员接触时必须穿隔离服、戴口罩和手套,当时我也不理解:‘航天员的身体那么棒,没有必要如此害怕小细菌吧!’”
后来他才知道,采取这些措施并不是因为航天员身体条件差,而是在保护人类的安全。如果有一种细菌被航天员带到太空,细菌会在失重的条件下产生某种异变;如果航天员回来时带着这种变异的细菌,将会给人类带来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
航天工作如此,日常的生产生活也是一样。在企业的安全生产中,总是有一些人抱持“及格就行”的思想,结果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有资料显示,在人为造成的事故中,90%以上的是责任人心存侥幸,安全措施未做到位造成的。一旦事故发生,轻则设备受损,重则人身伤亡。如果每个安全责任人都能够树立“只有满分”的思想,100%严格按规定办事;检查到位,不漏过一个细节;措施到位,不漏过一个疑点,那么,许多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
某日下午5点多钟,某矿山的一供电车间运行工段长带领10名电工通过竖井进入总变电站室内电缆地沟安装照明线路。临近晚上9点,段长命令收工。6个人已经走了出去,段长说:“冲击钻的电源还没断呢,小吴,把插头拔掉。”“好嘞!”小吴答应着。平日里的小吴是个“乐天派”,他走到哪儿,欢笑也就跟着到了哪儿。
但就是这个夜晚让人永生难忘,“啊——”的一声惨叫,当大家扭头看时,两米远处的小吴已经倒地,失去了意识。工友们立即意识到他触电了,赶紧上前拨开电缆,把电缆挂在旁边的支架上,另外两人立刻将小吴抬到干燥的地方,进行人工呼吸,然后通知医院和车间领导、厂领导。抢救工作一直持续到次日零点30分,可是工友无论如何努力,最终也没能追回原本打算国庆节结婚的小吴年轻的生命。
谁能相信一个电工会死于拔除一个插头这样的简单操作?于是,不但上级部门来人调查,而且地方劳动部门和检察院也来人到现场调查。最终得出的结论如下:
小吴当时脚穿塑料凉鞋,地面有接近1厘米深的水。他在电源插座上“拔除”插头时(临时电源,没有用接线板),不是用两只手分别拿插座和插头,而是分别用两手抓住插座端和插头端的电线,将“拔”变成了“扯”。结果,左手抓的电线从插座中“脱缰而出”(插座和插头之间配合紧,而插座中电线连接螺钉没有压紧),裸露的电线端头凭借惯性,“直扑”左手中指,电流从中指进入人体,通过脚下的水形成电流回路……
如果小吴当时将规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做到位,穿劳动保护雨鞋,将插座固定在“接线板”上,而且是“拔除”而非“扯线”,那么,这样的惨剧就不会发生。
安全工作只有满分,没有99分。比如,一个工程的10项安全措施遵守了8项,就不能说安全工作及格了,往往剩下的2项措施有可能是安全工作的隐患,就是发生事故的原因。一个小小的错误、一点小小的疏忽对于一线从业人员来说,都是致命的。
安全生产百分百,要做到这一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要掌握安全工作规程、技术操作规程、企业纪律章程这几件法宝,还应多留几份心:
1专心。学一行,专一行,爱一行。不能“身在曹营心在汉”,工作的时候就应该专心工作,不要想工作以外的事情。
2细心。不管你是熟练工,还是新手,工作都来不得半点马虎,粗枝大叶是安全生产的天敌。
3虚心。“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现实中相当一部分安全事故就是因为一些“冒险家”胆子太大,一知半解,不懂装懂,不计后果,想当然,冒险蛮干,不是怕丢面子、羞于请教,就是自以为是,瞧不起别人。
4责任心。立足岗位,爱岗敬业,做到不违章违规,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切实做到“严、细、实”。
除了以上的“四心”,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在安全生产中,容易出现的不安全行为:
第一,忽视安全操作规程。例如,操作中没有安全指令,不按安全规程作业标准进行操作,冒险进入危险场所等。
第二,违反劳动纪律。如工作时间打闹、溜号、打盹、睡觉、脱岗、串岗等。
第三,错误操作和错误处理。如在进行起重、运输、检修等作业时信号不清、报警不明;对重物、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物品等做了错误处理;错误操作有缺陷的工具、器具等。
第四,未使用或未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等。
时时温习,时时注意,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次次都是一百分。
安全来自长期警惕,事故源于瞬间麻痹
记者小欧去某地的交通部门采访,交通部门的小李接待了他。小李拿出一份上半年的交通事故分析报告,报告的顶端赫然写着这样一句话:路况好,麻痹事故反而多。意思是说,在路况好的道路上发生的事故反而要比路况差的道路上发生的事故次数要多。
小欧不能理解这句话,小李向他解释:驾驶员在颠簸不平、人车混杂、道路狭窄的路面上行驶时,他们都小心谨慎,知道稍有疏忽大意,就会“大祸临头”。而一旦驾驶员开车跑上了宽敞平坦的好路,思想上自然没有了包袱、没有了负担,此时此刻很容易把安全意识抛到脑后,事故此时最容易借机而生。
这正应了标题的那句话“安全来自长期警惕,事故源于瞬间麻痹”,一旦麻痹大意、放松了警惕,好路面照样会行出坏结果,宽路面照样会驶出事故来。
大部分的事故都源于安全隐患,就因为一时的疏失大意,最终成为不可挽回的祸端。“隐患”一词顾名思义,就是隐藏的祸患。这些隐藏的危机,需要靠责任心将它们找出来,消灭掉。具有强烈的责任心的人,才会咬住“隐患”不放松,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安全。
也许有的人认为自己对于工作的环境、企业的安全情况非常熟悉,所以肯定不会出事,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想法。工作再熟悉,也要按规章制度办事,而不能凭经验、靠感觉。下面是一个真实的案例。
曾女士晚上下班回家,搭上了一辆公交车。在她下车的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降临到她的头上。后来躺在病床上的曾女士回忆说:“车到××车站时,我是稍后一点下的车。公交车共有三个阶梯,当我的脚迈到中间那个阶梯时,由于下车时身体前倾,头部有一半伸到了车门外。这时,两扇车门带着风声向我的头部挤来,当时就像惊雷击打在头部,我大叫一声,车门被打开了,我也倒在车上昏了过去。”
她没想到,在十几秒钟前,她还在公共汽车上和邻居谈笑风生,十几秒钟后,在她下车的时候,两扇原本已经打开的车门带着风声向她的头部挤来。后来她被送到了医院。医生检查了她的伤势后,告诉她检查结果是中度脑震荡,伴有恶心、头晕和双手发麻的症状。
事故发生后,公交部门的领导找到司机郑某,原来,事故发生的原因就在于郑某一时麻痹大意,他以为人已经下完了,没有查看摄像头,就关上了车门,才酿成了这起车门挤人的事故。
所以,在工作中,每一名员工都应做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直到“我会安全”,自觉地参与到安全管理中。在安全操作中,要将操作规程落实到现场作业中,认真细致地检查生产工作中设备运行的每一个环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做到防微杜渐。
著名的“海因里希”安全法则也从科学的角度告诉人们,在造成死亡与严重伤害事故的背后,其实有着成千上万的不安全因素。就像浮在水面的冰山只是冰山整体的一小部分。
根据某煤矿企业多年的统计分析,每发生30000个不安全行为(不安全条件),就会产生3000个安全隐患,每3000个安全隐患会造成300个轻微伤害,300个轻微伤害可导致30个主要伤害,30个主要伤害可造成一个致命伤害。分析数据指出:许多企业和员工只看到金字塔上端的塔尖,而容易忽略下面的塔的大部分。
由此可见,任何安全问题都好比一座漂浮的冰山,而安全事件(如违章、事故等)都是冰山浮于水面上的20%的部分,真正产生影响的本质是沉没在水中的80%的大部分,即安全事故背后的小隐患。
因此,当我们面对隐患时,一定要做到“三绝”,即“绝不犹豫,绝不含糊,绝不放过”。作为安全的受益者,尤其是安全生产的员工,切实地了解自己的安全状况,消除安全隐患,就是消除“冰山”下的大部分。查补漏洞,更好地做好安全措施,紧紧咬住安全隐患不放松,绝不漏掉一个。
安全评估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观察不安全的行为。第二,观察不安全的工作条件。第三,总结过去的安全绩效。第四,对员工在区域安全程序方面的知识进行评估。第五,评估管理层行为对安全的影响。第六,审核当前的安全工作状况(审计、安全会议、奖励和专项计划)。第七,在最终报告中指出需要改善的工作条件。第八,在最终报告中指明当前存在的不安全行为。第九,在报告中包括了加强安全工作的建议。
安全责任是绝不能忽视的,只有你抱着强烈的责任心,才能守住安全。
树立三种意识:忧患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
安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息息相关,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将会给受害人及其家属带来巨大的痛苦,而很多安全事故都是由于缺乏安全意识或者安全意识不强造成的。因此,培养一个人的安全意识就显得非常重要。
我们天生具有一种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遇到危险时会不自觉地用双手保护头部,因为头部是人身最薄弱也是最容易致命的部位。但这只是一种潜在的安全意识,而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更广泛、更全面、更科学的安全意识。下面我们将要提到三种安全意识。
第一,忧患意识。
《左传襄公十一年》有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唯有常怀忧患之心,以如履薄冰的态度去工作,才能较好地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叶志平,四川安县桑栆中学校长。他是全国几千万所学校中,一个普通而平凡的中学校长,然而,他却是最值得我们钦佩的校长之一。
2008年5月12日下午,地震之灾突然降临四川,而该中学在这次地震最为惨烈的北川县顽强地存活了下来,不仅教学楼丝毫没有垮塌,而且该校2300多名学生以及教员工全部安全地撤离,真是一个奇迹!
叶志平正是创造这个奇迹的人,他并非施展了什么魔法魔力,而是拥有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把“以人为本、保护师生生命安全”作为校长的天职。
五年前,他上任后,就把改造学校危楼当做第一要务,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把教学楼逐一加固,原本盖楼只花费17万元,而固楼就耗资40万元。每学期他都要组织一次全校师生紧急疏散演练。演练时,每个班级的疏散路线都是划定好的,在每个班级内,前四排学生走教室前门、后四排学生走后门也是规定好的……这事有的学生觉得好玩,有的老师觉得小题大做,可是叶志平不为所动地把演练坚持了下来。终于,在谁也没有准备的5月12日14时28分,这种紧急疏散演练保住了全校师生的性命。
当大难来临时,叶志平正在校外,在校的师生按照早就形成的紧急预案,2300人仅用1分36秒便全部撤离险地,集合到空旷的操场,100多名教师严严整整地站立在学生周围!当叶志平驾车疾驰赶来时,看到的是2300名师生井然有序地站立在平时演练的固定位置。叶志平哭了,不是为自己的成功而流泪,而是为2300名师生毫发未损、所有人大难不死而喜泣!镇定下来,他逐一答复学生家长的紧急电话询问,给每一位家长告平安。这样的平安,对学生家长和教师亲属来说,真是天下最大的喜讯。
叶校长的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是一种危机感、紧迫感、使命感。如果他没有忧患意识的话,后果将会怎样,让人无法想象。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相辅相成、相生相克的规律性。忧患意识的可贵就在于,能够从平静中预见危机,从有利中发现不利,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历史的经验表明,越是形势好的时候,越是发展顺利的时候,越要增强忧患意识。
第二,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就是为某一或某些事项所制定的书面文件在人们身上自觉理智的反映和行动。员工和管理者要有自觉遵守安全规则的“规则意识”,来不得半点侥幸和麻痹大意,稍有疏忽,就可能酿成大祸。
2003年1月,黑龙江省方正县宝兴煤矿发生了震惊全国的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当时在井下作业的36人,除2人距离井口较近脱险外,其余34人全部遇难。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组织的联合调查组调查后确认,这是一起由于违章作业引发的重大生产责任事故。
令调查人员震惊的是:在事故发生前的70多分钟里,安全监测系统曾10次发出瓦斯浓度超标警告,其中最严重的一次,警告显示:瓦斯浓度达到172%,报警时间持续5分多钟!
国家《煤矿安全规程》明文规定,井下的瓦斯浓度超过1%时,首先应当停电,然后采取措施;瓦斯浓度超过15%时,作业人员必须马上撤离现场。
当天的值班调度员李景恩在计算机屏幕上看到瓦斯浓度超标的警告后,当即打电话联系了井下操作人员。当时在井下负责技术工作的李佩才在电话里说了一句“我知道了”,就挂了电话。
煤矿负责人说,瓦斯发生爆炸的低限浓度是5%,而安全监测系统设计为瓦斯浓度达到1%时就开始报警,这是非常重要的预警信号。但工作人员李佩才不按规程办事,对报警无动于衷,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第三,责任意识。
眼下,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已很健全,安全管理措施也已到位,但仍有个别人员违规、违章作业,导致发生各类事故。究其原因,还是安全责任意识不强。
仓库失火了。虽然没有造成多大损失,但安全科的罗磊还是要一查到底。
他赶到现场时,因为火不大,已经扑灭了,却看得出火灾的痕迹,但施工队伍早已撤离。他找到现场人员想了解失火原因,他们纷纷借口离开,连仓库管理员小徐也说不知道。
因为出了事故要扣有关班组当月奖金,所以凡是遇到这类事情大家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厂干了几十年的罗磊何尝不知道?可是他更知道安全事故的“三不放过”原则。眼下事故原因没弄清,就无法教育事故责任者和员工,以及接着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没办法,他决定去找主管厂长。
路上他遇到了小徐。
小徐说:“算了吧,大家都不想出事的。张扬出去扣了工人的钱,何必呢?下次注意点啦!”
小徐见罗磊还不松口,他就扔下一句“你是管安全的,出了事也少不了你的责任”,转身走了。
罗磊深感自己责任所在,马上找到主管厂长汇报,并坚持调查核实。
事实很快就弄清楚了:按规定,这类在禁火区的临时动火,必须办理书面申请手续。但由于工期紧,仓库工作人员嫌审批手续太麻烦。所以……失火后,大家为避免引起事端,就统一口风,准备私下处理。
在事故总结会上,罗磊对小徐原来的不配合举动严加批评:“一定要坚持安全事故的‘三不放过’原则。一定要主动配合安全员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小徐要书面检讨。再不改变,下次出了事首先唯你小徐是问!大家都要引以为戒,支持安全科的工作,确保我厂年度安全目标的实现!”
这时的小徐惭愧得面红耳赤,好长时间都抬不起头来。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这是安全工作永恒的主题,在安全生产中,我们需要把安全作为一种使命、一种本能、一种责任。责任意识提高了,安全生产就能搞好,而安全搞好了,受益最大的是员工,企业也会因此健康发展。
将大家的安全视为个人的成就
李平是一家大型滑雪娱乐公司的普通修理工。这家滑雪娱乐公司是全国首家引进人工造雪机在坡地上造雪的大型公司。
一天深夜,李平照例出去巡视,突然看见有一台造雪机喷出的不是雪而是水。凭着工作经验,李平知道这种现象是由于造雪机的水量控制开关和水泵水压开关不协调而导致的。他急忙跑到水泵坑边,用手电筒一照,发现坑里的水已经快漫到动力电源的开关口,若不赶快采取措施,将会发生动力电缆短路的问题。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将会给公司带来严重损失,甚至可能伤及许多人的性命。一想到这里,李平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跳入水泵坑中,控制住了水泵阀门,防止了水的溢出。随后他又绞尽脑汁,把坑里的水排尽,重新启动造雪机开始造雪。当同事们闻讯赶过来帮忙时,李平已经把问题处理妥当。但由于长时间在冷水中工作,他已经冻得走不动了。闻讯赶来的老总派人连夜把李平送入医院,才使他转危为安。
李平出院后,老总马上将他提拔为公司的副经理,负责公司的重要事务。
当李平对公司的安全,对公司的其他员工的安全负责的时候,相信他已经感受到自己工作的责任,也感受到了工作中的成就感。那是一种无可名状的满足感,在他保证大家安全的时候,他也收获着个人成就的满足感。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圆心,它被许多同心圆所环绕。从我们自己的圆心出发,第一层圈出现了,这是由父母、妻子和孩子组成的圈;第二层圈是各种亲朋好友关系;第三层圈是自己所属族群的同胞关系;第四层圈是与整个人类这个种族的关系。每一个圈都靠“爱和责任”来维系,并靠“爱和责任”向外延伸。“爱和责任”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础。
通过这样的比喻,我们可以体会到,责任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通过互相维系、共担责任,家庭成员、亲朋好友、同一个团队的人就形成了一个同心圆。我们对责任的承担与否,都会影响到其他的人。
安全也同样如此,小到个人,大到集体、国家,安全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当你遇到不安全的因素,你去消除它,这样一来,你不仅保护了自己,你还保护了他人的安全,从而保证了整个责任圈的安全。
任明是中国石化某分公司安全部的一名普通员工,虽然不是安全生产专业出身,但他深知安全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只有安全得到保证,企业才能走得更稳健。为此,他认真研究技术,把保证企业的安全当做一种天职。
两年后,由于认真踏实的表现,任明升为安全部主任。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任明不敢有丝毫懈怠,秉持一贯认真负责的态度,努力做到对每一项安全工作都了如指掌。
2002年,他所在的公司从日本进口了一台高科技的生产线。生产线有一套完善的生产控制流程和相应的资料,根据这些资料制定出相应的安全生产条例的重任落在任明身上。整整4个月时间,他为了收集资料,不分日夜地工作着,有时为了将资料赶出,甚至连熬几个通宵。遇到不懂的地方,他主动到具有相关经验的部门学习。安全生产条例做好了,他送到市级部门评审通过后,又送往省级部门。这期间,任明奔波于各部门,直至通过了市、省级的审核。
生产线投入使用后,任明更加忙碌了,由于是刚刚投入使用,他一点也不敢马虎,总是待在生产车间查看机器的使用情况。他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的位置上。
3个月的检验期过后,机器正常使用,没有出现过一次事故,而任明却瘦了一圈。
2003年伊始,任明就被提升为公司副总经理。
进入公司短短3年多时间,任明就从一名普通员工成为公司的副总经理,他创造了公司员工晋升时间最短的纪录。谈到这个成绩,他淡淡一笑,说:“其实,我没有想到会升得这么快,只是想做好本职的安全保障工作,让自己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像任明这样把保证大家安全的责任放在首位的优秀员工还有很多,他们共同的特征就是有大局意识,拥有“大家安全是我的责任”的意识,对公司这条大船的安全负责,自觉落实责任,为这条大船保驾护航。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中的一员,每个人的安全责任意识都与整个社会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以高度的安全责任感对自己的生态链——社会负起最基本的责任来。
当你承担起自己的那份责任感时,你也会因为这份责任感而变得更加美丽和强大,而你的人生也会因此收获更多的成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