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时刻讲安全,习惯成自然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安全从习惯开始

    小李在周六的时候去公司取东西,经过办公大厅时,他习惯性地走到考勤机旁拿出“出勤卡”来打,可是放入考勤机后,没有发出熟悉的“滴”的声音,小李自言自语说:“奇怪,今天考勤机怎么没开机啊?”想了一会儿,小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周六不是上班时间,打什么卡啊?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联想到:上下班时打卡已成了一种下意识的、不需要他人提醒的习惯动作。如果这种习惯也能用在安全生产上,让安全的意识成为我们的潜意识,渗入我们的日常行为,固化成一种下意识的、无须提醒的习惯,就像我们面对考勤机条件反射式地伸手打卡,那么安全问题是不是就不是那么困难的事了?

    其实,有很多方法可以培养员工的安全习惯,例如注意工作中的细节就有助于安全习惯的培养。一个书店的营业员能经常整理书架上的书籍,一家公交公司的司机能每天检查一下车辆,这些做法渐渐会习惯成自然。当安全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人的生活态度,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担负起安全责任,而不是刻意去做。当一个人自然而然地做一件事情时,不会觉得麻烦,更不会觉得劳累。

    当保障安全成为你的工作态度和习惯时,工作对于自身的意义就不是赚钱那么简单了,你也不会因为公司的各项安全规定、规章制度而觉得自己的自由受到了限制,更不会在“无意识”状态下作出危害公司利益或者伤人害己的事,一切危机将于无形中得到化解。

    一次,阿根廷客商萨瓦斯先生实地走访了国内几家知名空调企业后,把一份价值500万美元的订单交给了三星奥克斯集团。这个数值,约占萨瓦斯此番在华空调采购总量的4/5。其在三星奥克斯集团逗留期间发生的一个安全小细节,或许对此有推动作用。

    那次,有5家空调企业被列入该海外采购团的考察行程表(都是先前已有了初步意向,只等最后定夺)。

    外商一行3人进入厂区后,照例是参观展厅、听企业介绍,然后考察生产现场。在车间一圈走下来,正好到了员工下班吃午饭时间。

    萨瓦斯先生的目光,忽然被一名普通的流水线操作工吸引住了。因为,那人的动作有点“怪”:单腿跪在地上,猫着身子,用一把扫帚费力地从操作台底下向外拨着什么。钱币?戒指?萨瓦斯先生不觉在她背后停住了脚步,饶有兴味地看她到底能找出什么宝贝来。

    不一会儿,扫帚底下出现一枚小小的螺丝钉;过了一会儿,又是一枚。那位员工这才直起身子。

    看着她把螺丝钉放入专门的盛具,萨瓦斯先生很意外,没想到她费这么大劲只是为了找两个螺丝钉。

    厂方准备了午餐。参观车间后一直若有所思的萨瓦斯先生,随接待人员来到了餐厅。在饭桌上,萨瓦斯先生忍不住询问接待员:那个人费那么大的力气就是为了找几颗螺丝钉吗?接待员答道:“是的,这是我们生产的操作规定,工作结束后,公司安排安全检察人员全场检查一遍,确保无遗漏、无疏忽。螺丝钉虽小,但容易引发不安全的因素,所以也在清除之列。”

    3天后,奥克斯集团就接到了萨瓦斯的确认电话。后者表示他已决定于次日飞赴宁波。不过这次不再是考察,而是专程到奥克斯签约!

    他说,三星奥克斯集团的企业实力和产品优势,与其他几个同为中国顶尖品牌相比“并不突出”,但两枚螺钉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两枚螺钉促成了一份价值500万美元订单的签订,由此可见安全习惯的威力。三星奥克斯集团把安全作为一种习惯去抓,在细微的地方也体现了责任心。

    一位曾多次受到公司嘉奖的员工说:“我多次受到公司的表扬和鼓励,其实我觉得自己真的没做什么。我很感谢公司对我的鼓励,其实担当责任或者愿意负责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前提是你把它当做一种习惯的话。”

    当承担责任、认真进行安全生产成为你的工作习惯时,你的身上就会焕发出无穷的人格魅力。

    “婆婆嘴,包公脸,媳妇腿”

    一位称职的安全检查人员,有三样“本事”一定要学会,即“婆婆嘴”、“包公脸”与“媳妇腿”。这就好比是程咬金的“三板斧”,势大力沉,所向披靡,非常管用。

    实际上,“婆婆嘴”并不是什么新鲜提法,已经讲了很多年了。但是,如今还是要天天讲、时时讲。因为“婆婆嘴”对于安全生产来说非常重要。巡视安全生产,就是要“唠唠叨叨”,发现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人和事,就要撇开情面“说”。你如果不“说”,就是一种失职。要不停地“说”,哪怕人家听烦了、翻脸了,也要“说”下去。这才是企业的安全守护神。

    有的人怕得罪人,有的人嫌麻烦,有的人有话闷在肚里,怕被人说成“婆婆嘴”,这都是与安全生产要求背道而驰的。安全员应该以做“婆婆嘴”而感到光荣和自豪。实际上很多情况下就是“婆婆嘴”这么不停唠叨,安全事故才杜绝的。

    “什么是安全事故?”“没有事故不等于安全,隐患就是危险。”“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每天一大早,在例行安全讲话时,某企业的安保队长老沈就开始唠叨。

    老沈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着哪里有危险,该注意哪些安全事项,大家都说他长了一张“婆婆嘴”,开始大家都很排斥,但久而久之,都逐渐认识到老沈是为了大家的安全,为了企业的安全,所以都接纳了。如果没有老沈“婆婆嘴”的提醒,真要有什么不安全事故发生了,再多的眼泪也于事无补。

    “包公脸”,意思就是某人在抓安全生产时,能够把脸“黑”下来、把心“狠”下来。胜利油田的安全检察员胡金震就长了一张不近人情的“包公脸”。

    胡金震长着大伙儿都熟悉的“包公脸”,他总是频频出现在各个施工工地上,抓起安全来从不含糊。有一次,他在安全检查时,发现一个钻井队为了抢工期,柴油机万向轴护罩没装就开了工。他马上“黑”下脸来,不但让这个队停工了,立即整改,还召开现场会,通报批评,并按照相关规定对他们进行了经济处罚。

    胡金震总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看似很小的事,在安全上其实都是大事,来不得半点马虎。”在这方面,他有许多亲身体验。他在一个井队进行二开验收检查时,习惯性地敲了敲吊环O形部位,觉得声音有些异常。趴下身子仔细一看,结果发现一道细小的裂痕。他马上命令相关人员对吊环进行检验,并对其他井口设备进行普查。如按他的意见办,就意味着大部分井队要停工十几个小时。面对各井队的疑问,胡金震丝毫不为所动,坚持普查,最后的检验结果令大家出了一身冷汗:井口工具确实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可想而知,如果没有检查下去,将会出现怎样的严重后果?所以一张“包公脸”是很有必要的。

    所谓“媳妇腿”,就是要勤下基层,勤到现场,勤指导,勤检查。一个好媳妇总是“闲不住”的,跑东跑西,忙前忙后,展示的就是两条勤快腿。这个“好媳妇”不是“小脚女人”,而是“大足媳妇”,既麻利又风火。安全员哪能总是坐在办公室里喝清茶享清福呢?一定要到繁忙的生产现场去巡视,去督查,去“鸡蛋里挑骨头”。一旦发现问题找到隐患,就要督促及时整改。事实上,只要经常深入基层,就会发现安全生产方面的不足之处,就会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就会把安全生产落到实处。

    在家里,靠的就是“媳妇腿”的功劳。你不跑,安全不会从天降。可不能学“大老爷”,身子沉,迈不动步,一出门就坐轿子。“小媳妇”跑来跑去,凭的就是两条勤快的腿和一份责任感。

    只要我们在安全生产管理上,经常用“婆婆嘴”、“包公脸”、“媳妇腿”,劲往一处使,那么,安全生产这个“家”就一定会“万事兴”。

    “海恩法则”:事故背后有征兆,征兆背后有苗头

    飞机涡轮发动机的发明者、德国人帕布斯·海恩曾提出著名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这一法则虽然是针对航空安全领域而言的,但它所揭示的“事故背后有征兆,征兆背后有苗头”对其他领域也具有普遍的警示意义。任何重大事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其中潜藏着相关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责任落而不实、违规违章操作等诸多因素。北宋欧阳修曾有名言:“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一旦发现隐患苗头,如不及时整改、消灭在萌芽状态,任凭安全隐患一点一滴积累,也必将酿成大祸,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安全防范刻不容缓。

    2008年9月20日晚上11点左右,在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龙东社区的舞王俱乐部发生一起特大火灾,这起事故共造成43人死亡,88人受伤,其中51人需住院治疗,影响极其恶劣。

    深圳警方调查后发现,舞王俱乐部是一家歌舞厅。事发时,俱乐部内有数百人正在喝酒看歌舞表演,火灾是23时许舞台上燃放烟火造成的,起火点位于舞王俱乐部三楼,现场有一条大约10米长的狭窄过道。现场人员逃出时,过道上十分拥挤,造成惨剧。

    幸运逃生的俱乐部工作人员杨智说,在11时左右,突然看到很多人往舞厅外跑,当时灯光已经全灭,率先跑出的人因互相践踏而使多人受伤。

    据悉,到火灾发生之日,无牌无证的舞王俱乐部已非法经营1年零12天。

    生意火暴的舞王俱乐部两次都未被列入消防隐患重点单位。舞王俱乐部逃生通道狭窄,应急灯不亮,装饰材料易燃等问题,一次次逃过消防检查部门的眼睛。

    “43人死亡”、“88人受伤”,这样的血淋淋的教训警示人们必须安全防范。安全防范这根弦,人人要绷紧,时时要绷紧。

    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梳理、制定严格精细的安全标准并落实措施,安全工作要从细微处入手,绝不放过任何“小毛病”、“小漏洞”,因为任何小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大的事故,哪怕是穿衣戴帽都要严守规章。

    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可以为企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故一而再、再而三地为我们耳闻目睹,敲打着我们的神经。我们切不可拿别人或者自己的生命冒险。

    2008年3月31日,东航云南分公司从昆明飞往大理、丽江、芒市、思茅和临沧等地共14个航班在飞到目的地上空后又全部飞回昆明,导致大量旅客滞留。针对这一事件,东航当时给出的解释是“出于天气原因”。但真相不会被永远掩盖,原来这是飞行员对于待遇不满的集体“罢飞”,与天气无关。

    不管飞行员有多少理由,当乘客上机的那一瞬,他们肩上承担的就是所有乘客和机组人员生命安全的责任,这样私自违规飞行,不仅仅是对别人的威胁,也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一定要将安全防范落实到每个人的具体行动中,坚决杜绝作业过程中失职、失责、失控、失管现象,倘若接二连三的事故仍不能让一些麻痹侥幸者警醒,仍不能让一些人举一反三,检点自身,排查治理隐患,而等亡羊再去补牢,代价就太大了。而且这个责任,绝不是一个人、几个人所能承担的。

    安全生产欢迎“乌鸦嘴”

    西汉的刘白在其名著《说苑·权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客人去探访别人,他看到主人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放着很多木材,于是劝告主人说:“你们家的烟囱应该改成弯的,把木材搬走,否则将来可能着火。”

    主人大为恼火,认为他是存心和自己过不去,说这种不吉利的话,于是对他的建议毫不理睬。他觉得自讨没趣,滴酒未沾就走了。

    过了几天,主人家果然失火,正是由于直的烟囱和木材引起的。邻居们都来救火,火最后被扑灭了,损失很严重。

    主人杀猪宰羊,大摆筵席,酬谢那些救火的人,却没有请当初劝他将烟囱改弯、将木材搬走的人。

    一位邻居提醒主人说:“其实,你最应该感谢的不是我们,而是那位劝你的朋友。如果你当初听了他的话,就不会发生火灾了,也不用宴请我们了。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救火的人却成为座上客,真是怪事啊!”

    主人恍然大悟,后悔不已,连忙请那位有先见之明的朋友来喝酒。

    这就是成语“曲突徙薪”的由来。那位朋友好心劝主人改烟囱,把火灾的隐患消除,不但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而且他还遭到了主人的冷遇,这也影射了现实中的一种怪现象:好心指出漏洞所在,却得不到重视。其实这反映了人们逃避危机的心理,不喜欢“乌鸦嘴”,不喜欢坏消息。这种逃避不仅无助于危机的解决,反而会一味地放纵危机蔓延、滋长,最后发展到无可救药的地步。

    胡适先生的一首白话诗《老鸦》恰巧说明了这样的一种心理:

    我大清早起,

    站在人家屋角上哑哑的啼。

    人家讨嫌我,说我不吉利——

    我不能呢呢喃喃讨人家的欢喜!

    事实上,一个公司里需要多几只“乌鸦”,才能及时发现经营上的盲点。“乌鸦”虽然叫得令人讨厌,但是总比酿成灾祸后亡羊补牢好。

    微软公司有这样一条规定:在软件中出现任何漏洞都必须马上纠正过来。这条规定也同样适用于微软的内部管理。在盖茨的影响下,公司建立了有效的回馈机制以确保每件事都在不断的改进之中。

    公司也十分重视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我曾有本备忘录,我每年都对它进行更新。上面记载了‘微软的十大错误’,我尽量让这些错误看上去耸人听闻。只有这样,人们在谈到微软的未来时才不至于重蹈覆辙。”盖茨说。

    在微软,盖茨还建立了同事之间互相提供回馈意见的机制。他热衷于建立“回馈圈”,并将其渗透到微软日常处理的每一项工作上。

    正如世界上其他主要计算机公司一样,微软也有自己复杂的电子基础设施。公司的每个员工都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与别人交流,这其中也包括盖茨。

    “在这个错综复杂的产业里,形势瞬息万变,我们必须不断调整我们的航向。所以,我们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反馈圈’。”盖茨说,“我们的电子邮件系统可以让人们不分等级地自由交流信息,通过电子邮件,人们在48小时内就可以知道所出现的问题了。”

    盖茨本人总是及时回复微软任何员工的电子邮件。人们说一位失宠的高级管理人员遭到解职,就是因为没有及时地处理他的电子邮件。

    微软的“回馈圈”使市场上的各种危机和微软产品的各种缺陷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被发现和解决,这种正视危机的企业文化也是微软帝国能够实现常青运营的秘诀。

    “回馈圈”就是现实版的“乌鸦嘴”。当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都成为安全的监督员时,企业就能在祸患处于萌芽状态时注意防止并消除它,这样一来,企业的安全就能得到最有效的保障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丘吉尔担心自己的个性会妨碍下属向他传递坏消息,因此他在指挥系统之外设立了一个独立的部门——统计办公室,其主要职能就是向他提供最严酷、最不加修饰的信息。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是一个闻过则喜的领导者。在中国—西班牙论坛成立推介会上有过这样一番情形:由于年龄的原因和过度操劳,萨马兰奇的听力大不如前,但仍然侧耳倾听各位发言,还不时地做着记录。虽然听力不济,但萨马兰奇仍然很重视对周围信息的搜集,特别是对奥委会的一些反对意见。

    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也应该如此,不仅要欢迎坏消息,还要主动倾听不同的意见,如果企业内人人都是一面镜子,那么企业内部的危机根苗便无处藏身。企业应当专门设置一个部门用来搜集各种“坏”消息,并且由专人负责提出反面意见,集思广益,这样才能避免企业危机的潜滋暗长。前面提到微软公司的“回馈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然,企业经营者要时时让每个人养成注意危机警讯的习惯,这并不难做到。一个人刚到一个企业工作时,警惕性是很高的,他会提出许多在运作上或经营上觉得不对的地方,但是一段时间后这种警觉性和危机感就会消失,为什么呢?并不是因为他觉得安全就松懈了,而是他提出来的“异见”很容易就被同仁或主管否决,一两次后,他就会和大家一样,视警讯为正常。

    所以,应尽可能地俯下身去倾听“乌鸦嘴”们的意见,让他们成为保障企业安全的一道防火墙。

    懈怠责任的五种情况

    安全责任无小事,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勇敢地扛起它,这样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和社会都将问心无愧。

    懈怠责任表现一:“我并不十分清楚我的责任,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这是很多人在问题出现之后,拿出来的第一个理由。

    因为不清楚,所以才没有做好,这个理由看起来顺理成章。其实在这个理由的背后隐藏着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为什么不清楚自己的责任?是别人没有说清楚,还是自己没有领会清楚?

    如果你对自己的责任还没有清楚,那么你到底在做什么你自己清楚吗?别告诉别人你根本就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这种人归根结底就是缺乏责任感,就是自己不想弄清楚自己的责任,或者即使清楚也不想承担责任,才找这样一个理由。这个理由经不起推敲,但是很多人都会拿这个理由作为自己推卸责任的挡箭牌。

    问题出现后,推卸责任或者找借口都不能掩饰一个人责任感的匮乏。如果你想这么做,那么可以坦率地说,这种借口没有什么作用,而且会让你的责任感更为缺乏。

    在面临安全隐患时,不是以“我不清楚我的职责是否需要我这样做”来推托,而应以非常负责的精神,勇敢地置身其中。这样才能够博得他人的喝彩,也才会为自己的人生和事业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

    懈怠责任表现二:“肯定是其他环节出了问题,而不是我这里。”

    一个棒球少年在训练基地进行训练的时候,漏接了三个高飞球。他甩掉手套走进球员休息区,说:“在这烂球场没有人能接得住球的。”

    出现问题时,首先考虑的不是自身的原因,而是把问题归罪于外界或者他人,这是推卸责任的最典型的理由。

    强调如果别的环节没有问题,自己肯定就不会有问题,借机把问题引到其他人身上,用以减轻自己对责任的承担。与其为自己的失职寻找理由,倒不如大大方方承认自己的失职。领导者会因为你能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责难你;相反,敷衍塞责,推卸责任,找借口为自己开脱,不但不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反而会“雪上加霜”,让别人觉得你缺乏责任感。

    人难免有疏忽的时候,没有谁能做得尽善尽美,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何对待已经出现的问题,就看一个人能否勇于承担责任。

    懈怠责任表现三:“谁有权力谁负责,我只是一个普通员工。”

    某市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工业区一楼厂房突然“起火”。当消防队员欲进入该厂灭火时,发现厂房的门锁住了,但是厂房的员工都在外面看热闹,没人去开大铁门。

    消防人员立即向他们请求帮助,但员工们无动于衷,无一人愿意来打开厂门。消防人员无奈之下只得绕到该厂房的后方去查看火情,看到凶猛的大火从该公司四楼厂房后面窗户呼呼地蹿出来,便迅速用水炮“地对空”压制火势向旁边蔓延。

    后来,火越来越大,厂门才被打开。消防人员一边深入浓烟翻滚的车间内灭火,一边组织人员多次进厂搜救,并让厂方清点人数。在此过程中,该厂许多早已慌作一团的员工,面对消防人员有关火场情况的提问,却都回答说“不清楚、不知道”。幸运的是,因车间内易燃物不太多,火势并不是很大,未造成人员死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但也造成了1人受伤和一定的经济损失。

    经过一番调查,这场火灾是由于员工操作不当引起的,火烧起来后,企业员工既没有去报警,也没有采取措施救火,而是任由火势蔓延。等到企业老板赶来时,现场已是一片狼藉。

    在场的员工有他们的理由:“我只是一个普通员工,我能怎么样?再说起火了,也不能怨我呀!”

    显然,这个理由是不成立的。

    安全责任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没有大小之分,即使你是一个普通员工,你没有什么权力,但你对于家人、对于你工作的整个组织或者团队都承担着责任。保拉·马丁说:“只要属于你的工作范围,你就必须负责。”

    员工可能不需要负什么实质上的责任,但是团队失败,每一个成员的利益都要受到损害,无论你是统帅还是士兵。组织整体的责任属于每一个人,作为员工,又怎能不对整个团队负责任呢?

    企业是由每一个人组成的,大家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因此,企业里的每一个人都肩负着企业生死存亡、兴衰成败的责任。这种责任是不可推卸的,无论你的职位是高还是低。唯有每个人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才能保证企业的顺利发展。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就是失职。

    懈怠责任表现四:“如果……我就不会出现问题了。”

    把出现的问题归咎于某种假设,“如果怎么样,我就不会出现问题了”,这是一个多么无力的理由。

    不过还是会有一些人把它抛出来,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这些人有良好的愿望和意图,但是由于对整个行为分析不够充分,导致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这种假设仅仅是假设,并不能掩盖已经出现的问题。

    “如果”是一种假设,也是最容易挂在嘴边的借口。有的人在问题出现以后,逢人就说“如果当初我不这样就好了”、“如果当初我那样做好了”、“如果我有这样一个上司就好了”等,但这不是对问题原因的正确总结,而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

    假设不能代表现实,不管是懊悔也好,逃避责任也罢,都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如果不是别人的原因,你一定不会有问题的。不论这种原因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总之,你没做好的原因肯定不是你的。难道,这不是你找的推卸责任的理由吗?

    假设每个环节都十分完美,假设所有的人都完成得很出色,那还要我们努力去做吗?

    与其在这里挖空心思寻找各种理由来推卸责任,还不如想一想怎么做能够真正承担起责任,把损失降到最低。

    懈怠责任表现五:“我不是故意的。”

    这是一个很无辜的解释。“我也不想出错,我也不是故意的。您能不能原谅我?”当你的员工这样小心翼翼地问你的时候,或许你可能就原谅他了。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不是故意出错,就说明可能是不小心、不留神、马虎才出错的。一个对待工作不小心、不留神、马马虎虎的员工,又怎么能够把工作完成得圆满出色呢?

    如果一个炼钢工人不小心炼出了一批劣质钢材,一家建筑公司准备把这批钢材用作建筑材料,这个工人的不小心就可能关乎很多人的生命。一句“我不是故意的”,能推卸掉他应该承担的责任吗?

    如果一个公司的财务人员在汇款时不小心写错了一个账号,他的一个不小心,就可能会使公司蒙受巨大的损失。一句“我不是故意的”,能推卸掉责任吗?

    其实,这些事实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一个人必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

    “我不是故意的”这个理由的确很容易让人同情,也会给人一种无辜感,但是无论怎么样,该承担的责任一点都不会少,想推卸责任也推卸不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