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视域下的文化产业发展——基于低碳转型的思考-总结与展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9.1基本总结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丰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品牌和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新引擎。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集中体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发展潜力大。充分认识文化产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努力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有助于国家和区域绿色发展与城市低碳转型。北京提出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世界城市。这对于文化资源相对丰富的丰台区而言,是丰台区文化品牌提升和文化产业突破发展的大好机遇。本书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深度挖掘文化品牌与文化产业存在的密切内在关系。

    文化品牌是通过对文化资源和文化元素的挖掘、分析,梳理文化元素和资源内在的价值。文化元素包括无形的精神文化和有形的物质文化。文化元素的利用,要通过“识别——筛选——改造——利用”过程,才能真正形成文化品牌。文化元素被挖掘后,文化企业进行运用和生产,生产出体现文化元素特征和价值的文化产品或者文化服务,能满足市场消费需求,企业获得利润和社会价值,众多文化企业的集聚和扎堆形成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集聚和共同特质的形成,即形成文化品牌。文化品牌依托文化产业得以持续发展,文化产业需要走品牌化道路才能具有核心竞争力,以科技投入、文化创新、市场运作、品牌提升、集群突破为重要动力,能有效促进文化品牌与文化产业的互动融合与跨越发展。丰台区文化产业发展需要走文化品牌之路,丰台区文化品牌必须依托特定的文化产业才能真正形成品牌和品牌的持续竞争力。文化品牌必须走产业发展道路,依托产业集群发展和创新创意发展,才能打造特色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品牌质量,形成文化品牌竞争力。

    (二)通过比较研究,系统阐释国内外文化品牌与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哪些可资借鉴的重要经验和运行模式,进而提出有益的经验启示。

    西方国家和城市较早重视文化品牌与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内许多城市如上海、深圳等高度重视文化品牌与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上海市将文化产业列入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定比较强大的文化发展战略和产业规划;组建文化产业集团,加强地方文化企业整合。

    深圳市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实施文化产业战略,充分发挥政府的“第一推动力”,以制度创新来保障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发挥民营经济力量的活力,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与文化产业融合,促进文化产业提质增效。

    基于国内外经验比较,丰台区的启示包括:第一,应树立文化品牌意识,加强文化管理体制创新,提高资源整合力度,扫清发展障碍,建立政府主导型园区发展模式,要避免单纯套用传统工业园区或科技园区的模式,不能简单按照高科技企业吸引政策来管理文化企业,不能以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名义进行房地产开发,要加强文化元素和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尽可能降低物业租金,实行物业租金的减免政策,避免将文化创意人才挤出集聚区;第二,整合区域文化资源,调整产业布局,促进文化品牌提升;第三,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促进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第四,实行文化资产市场化运作,组建文化集团,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第五,重视文化人才培养,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三)对丰台区文化品牌与文化产业发展进行SWOT分析

    剖析丰台区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具有哪些优势,还存在哪些不足,以及竞争对手所具有的特征等。

    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结合丰台区区情特点和区域差异,通过实证调研,对丰台区文化品牌提升和文化产业突破进行SWOT分析,深入考察丰台区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机遇、威胁、优势、劣势等。

    (四)结合理论梳理与问题分析

    提出丰台区文化品牌提升与文化产业突破的目标定位与战略选择。

    在目标定位方面,丰台区立足首都城市功能定位,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以“抢抓机遇,高端引领,区域统筹,产业集群,文化制胜”为基本理念,以“提升丰台文化、整合丰台产业、构筑丰台品牌、彰显丰台精神、打造丰台形象、实现丰台跨越”为基本目标,以组建具有规模优势和品牌影响力的骨干企业为支点,以构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群为突破口,大力提升戏曲文化、中秋文化、汽车文化、园艺花卉、红色文化、服装时尚等六大品牌和产业,打造体现丰台特色的国家级文化品牌,在国际上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集群。

    在方向选择方面,以市场机制为动力,以政府政策扶持为指引,以企业集团化、产业集群化、区域品牌化、城市服务化为基本方向,促进丰台区文化产业链条完善和竞争力提升,进而构建丰台国家级文化品牌。

    在实施步骤方面,按照丰台特色,北京品牌;丰台特色,国家品牌;丰台特色,国际品牌的发展思路和战略定位,确定丰台区文化品牌提升与文化产业突破的实施步骤和发展重点。

    在发展重点方面,结合丰台区实际情况以及六大文化品牌的基础和未来潜力,建议六大品牌发展重点与优先次序为:戏曲文化——中秋文化——汽车文化——园艺花卉文化——红色文化——服装时尚文化。应优先发展戏曲文化品牌,重点培育中秋文化品牌,不断培育汽车文化品牌,积极发展园艺花卉文化品牌,融合发展红色文化品牌,科学发展服装时尚文化品牌。

    在战略选择方面,提出要重点实施创新驱动、集群融合、差异特质、人才支撑、需求拉动、国际品牌等战略。立足全国文化中心和世界城市的战略高度,实施国际品牌战略,不断突破现有的区县视野,站在北京和世界城市的高度,实施文化产业和文化品牌的战略布局,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和建立国际品牌的战略。

    (五)基于城市低碳转型视角提出丰台区文化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主要包括树立文化品牌理念,加快文化体制创新;实施文化品牌战略,构建品牌管理机制;加强文化品牌宣传,加快建设幸福丰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产业服务体系;做大做强市场主体,促进六大集群融合;推动文化科技创新,提高丰台产业实力;提升专业人才素质,增强产业人才优势;重视文化对外交流,提升丰台国际品牌。要大力发展低碳文化产业,构筑低碳文化品牌。通过品牌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带动产业发展,进而发展和壮大民族文化产业,增强民族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使丰台文化品牌和文化产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特别是基于低碳转型的思考,需要进一步加强低碳政策的支持与引导,大力发展低碳文化产业,构筑低碳文化品牌,促进文化产业升级和文化发展模式转变,实现城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北京建设成为全国文化中心。

    9.2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对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不够

    本书主要从品牌的视角,分析了文化产业与文化品牌的互动关系,以及研究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如何进一步促进文化品牌提升等问题,但对文化产业与其他关联产业如何融合发展研究不够,如对文化产业与体育产业、旅游产业、制造业等产业如何实现融合发展,没有进行深度展开。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动漫产业的深度结合上没有展开。

    (二)从品牌的视角,对文化产业的集群发展没有深入剖析

    产业发展需求集群化,集群的产业才有规模经济效应,才能进行品牌化发展。产业集群理论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我国大多数区域文化资源形态分散,产业规模小,集聚程度不高,形不成拳头产品和品牌,没有响当当的品牌就没有竞争力。本书没有从产业集群、文化品牌提升的视角,深度研究文化产业的集群问题。文化产业的集群发展也有利于形成品牌,而缺乏品牌的文化产业集群就缺乏长久的持续的竞争力。基于文化品牌与文化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应该研究利用文化创意的理念,实现传统文化元素、文化资源与现代科技、现代产业的融合与互动,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扩展产业网络和集群规模,实现品牌的互动与传递。走规模化、品牌化的文化产业道路既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从品牌、集群的视角,需要进一步研究文化产业的集群发展问题。要重点研究文化品牌与文化产业集群的内在互动关系。这是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三)没有对文化产业与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系进行研究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属于政府兜底的基本公共服务内容之一,需要政府投入和提供,这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基础条件。缺乏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设施的城市或区域是很难发展好文化产业的。文化产业属于中高端的文化服务,是在公共文化服务基础上的提升与高端化,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文化生活需求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因此,分析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有效的理论分析框架和政策建议,对于进一步理清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也有利于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更好地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四)低碳文化产业与低碳文化品牌的关系研究不够

    本书主要从低碳转型的视角,考察了文化品牌与文化产业的关系,但针对低碳文化产业的发展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系统,实证研究也不足够充分。很大程度上是从概念上进行论述,在指导实践和对实践的研究上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撑。可以说,低碳型的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产业发展道路是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重要领域,但如何进行低碳层面的创意创新发展,是比较新的课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低碳本身的创意化发挥能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而真正实现低碳化发展能促进经济社会的低碳持续发展,并依托低碳文化产业发展形成引擎作用,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低碳发展,才能最大限度上发挥低碳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基于此,低碳文化产业与低碳文化品牌的关系还值得深入研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