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弭冲突:解决边疆地区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机制-参考文献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 中文著作

    1.武树臣:《儒家法律传统》,法律出版社,2003。

    2.马贵翔:《刑事诉讼结构的效率改造》,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3.刘远:《刑事法哲学初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

    4.卢建平:《刑事政策与刑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5.陈晋胜:《群体性事件研究报告》,法律出版社,2004。

    6.张文显:《法理学》,法律出版社,2004,第2版。

    7.张军:《法理学》,广西大学出版社,2004,第1版。

    8.孙笑侠、夏利案:《法理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1版。

    9.程荣斌:《刑事诉讼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第2版。

    10.韩大元、莫于川:《应急法制论——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

    11.陈月生:《群体性突发事件与舆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12.何显兵:《社区刑罚研究》,群众出版社,2005。

    13.韩轶:《刑罚目的的建构与实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14.曾粤兴:《刑法学方法的一般理论》,人民出版社,2005。

    15.潘丽萍:《中华法系的和谐理念》,法律出版社,2006。

    16.胡关禄、林维业:《新时期群体性事件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17.孙立平:《博弈——断裂社会的利益冲突与和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8.高文锦、马金旗:《边境地区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群众出版社,2006。

    19.孙万怀:《刑事法治的人道主义路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0.周忠伟:《群体性事件及处理》,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

    21.李林:《依法治国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22.李琼:《政府管理与边界的冲突——社会冲突中的群体性组织和制度分析》,新华出版社,2007。

    23.刘建昌、覃珠坚、朱其良:《群体性事件法律适用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24.王伟光:《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载《领导干部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实用指南与案例分析》,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8。

    25.佴澎:《从冲突到和谐——元明清时期西南少数民族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

    26.文正邦、陆伟明:《非政府组织视角下的社会中介组织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第2版。

    27.刘岩:《风险社会理论新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版。

    28.庄友刚:《跨越风险社会——风险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

    29.付思明:《突发事件应对法与政府危机管理》,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30.高晓红:《政府伦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1.周保刚:《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工作方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

    32.徐祗朋:《当代民族主义与边疆安全》,民族出版社,2009。

    33.应松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法律出版社,2009,第2版。

    34.李德志等:《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问题研究——以政府的责任与对策为视角》,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第1版。

    35.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中国群体性突发事件成因及对策》,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

    36.莫于川、肖竹:《突发事件应对法——制度解析与案例指导》,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37.王敬波:《公共危机管理案例》,研究出版社,2009。

    38.童兵:《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公开与传媒的宣泄功能》,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9.沈惠章、范大裕:《群体性事件预防与处置》,群众出版社,2009。

    40.菅强:《中国突发事件报告》,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

    41.丁士松:《政治法治化的理论逻辑》,人民出版社,2009。

    42.李晓南:《多元视野下的政治哲学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

    43.宋维强:《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民群体性事件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4.贾群林、刘鹏飞:《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指挥与协调》,当代世界出版社,2010。

    二 中文论文

    1.毕天云:《社会冲突的双重功能》,《思想战线》2001年第2期。

    2.李学勇:《浅谈群体性闹事事件处置中的情报运用》,《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1期。

    3.范明:《中外群体性事件问题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4.苏力:《司法解释、公共政策与最高法院》,《法学》2003年第1期。

    5.冯林:《浅析当前群体性事件的诱发因素及预防处置对策》,《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2期。

    6.高其才、肖建国、胡玉鸿:《司法公正观念源流略论》,《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7.邓伟志:《关于社会风险预警机制问题的思考》,《社会科学》2003年第7期。

    8.戴中祥:《辩诉协商的条件分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9.张文香、萨其荣桂:《传统诉讼观念之怪圈:无讼、息讼、厌讼之内在逻辑》,《河北法学》2004年第3期。

    10.周欣:《论辩诉协商及配套措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11.王岩云:《法治与和谐社会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4期。

    12.佴澎:《论反恐怖主义犯罪的原则》,《法学杂志》2005年第1期。

    13.栗战书:《努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2005年1月1日《人民日报》。

    14.王石磊:《试析中国传统诉讼观念:官府无讼息讼与百姓畏讼厌讼》,《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5.傅金林:《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对策之关键》,《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2期。

    16.葛晨虹:《社会公正理念与社会和谐》,《河北学刊》2005年第4期。

    17.朱西周:《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特征》,《北方经济》2005年第4期。

    18.郭齐:《朱熹对孔子中庸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研究》2005年第5期。

    19.李长新:《群体性事件的多发原因及其处置原则》,《辽宁警专学报》2005年第5期。

    20.梁家峰:《法治视界内的宽容》,《新视野》2005年第6期。

    21.张怀海:《处理群体性事件应坚持的基本原则》,《领导科学》2005年第11期。

    22.李苏鸣:《“快闪族”行动与群体性突发事件》,《公安研究》2005年第6期。

    23.曾粤兴:《判例是什么》,《法学家茶座》第10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24.温淑春:《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网络媒体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第1期。

    25.李祖全:《农村息讼问题的法理解读》,《农村观察》2006年第1期。

    26.吕翠凤:《宽容意识与和谐社会》,《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27.昂钰:《云南省思茅市毒品犯罪问题调查报告》,《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28.陈作国等:《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双重和谐》,《天府新论》2006年第3期。

    29.陈明珍、张正利:《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机制研究》,《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30.王来华、温淑春:《论群体性突发事件与舆情问题研究》,《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31.陈天林:《中庸: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基本精神》,《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5期。

    32.赵路平、张志昂:《论媒体在处理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江淮论坛》2006年第5期。

    33.王来华、陈月生:《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含义、特征和类型》,《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第5期。

    34.苗润田:《论儒家的宽容的思想》,《东岳论丛》2006年第6期。

    35.于德宝:《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和原因》,《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第6期。

    36.徐乃龙:《群体性事件中网络媒体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第6期。

    37.单培:《论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情报工作》,《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38.司丽:《群体性事件中的媒体作为》,《传媒观察》2007年第1期。

    39.张慧:《对当前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思考》,《武警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40.彭知辉:《论群体性事件不同阶段的情报工作》,《政法学刊》2007年第2期。

    41.苏虹丽:《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42.朱振甫:《对群体性事件的几点思考》,《公安研究》2007年第6期。

    43.马建青、朱小燕:《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思想教育研究》2007年第9期。

    44.揭萍等:《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防范》,《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9期。

    45.袁明旭:《转型期边疆多民族地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类型、特点及成因分析》,《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46.江宜怀:《解析群体性事件中的“聚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47.于建嵘:《瓮安事件给我们哪些教训》,《学习月刊》2008年第9期。

    48.朱力:《中国社会风险解析——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冲突性质》,《学海》2009年第1期。

    49.钱迎春:《群体性事件研究的重要性及研究现状》,《河南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2期。

    50.阿布力克木、阿布都热依木:《与民族、宗教问题有关的群体性事件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51.詹国彬:《公共服务型政府——选择逻辑和发展战略》,《内蒙古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52.王凤涛:《群体性事件的刑法因应》,《中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53.于建嵘:《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54.周平:《政治学视野下的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思想战线》2009年第6期。

    55.应星:《气场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两个个案的比较》,《社会学研究》2009年第6期。

    56.高军:《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的法理思考》,《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57.杨久华:《关于当前我国网络群体事件的研究》,《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第7期。

    58.杜骏飞:《网络群体事件的类型辨析》,《网络传播研究》2009年第7期。

    59.刘婷婷:《关于群体性事件“新思维”的法律思考》,《理论界》2009年第8期。

    60.李佩霖:《检察机关如何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发挥积极作用》,《大众商务》2009年9月。

    61.姜胜洪:《从舆情视角论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及其预防和处置》,《前沿》2009年第11期。

    62.于建嵘:《泄愤事件的后续效应》,《南风窗》2009年第15期。

    63.张成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应对群体性事件系列机制构建探析——以德宏为例》,《经济与法》2009年第30期。

    64.于建嵘:《如何认识群体性事件》,《时事报告》2010年第1期。

    65.“社会治安动态预警研究”及“社会治安预警等级标准”课题组:《制定社会治安预警等级标准的初步构想》,《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66.李金龙等:《挑战与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下的政府信息管理》,《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第1期。

    67.曾粤兴、于涛:《群体性事件的刑法伦理分析——以构建和谐西部为视角》,《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68.吴亮:《政治学视野下的民族群体性事件及其治理机制》,《民族研究》2010年第4期。

    69.朱睿、寸正标:《法治视野下的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研究》,《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0年第6期。

    70.邱山桃:《浅析群体性事件与现有罪名比较适用及立法完善》,《华章》2010年第36期。

    71.高崇慧:《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法学会编辑《西部发展稳定法治保障》,2010。

    72.郭永辉:《加强流动人员管理 夯实维稳工作基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法学会编辑《西部发展稳定法治保障》,2010。

    73.刁飞腾:《群体性事件的刑事法律问题》,《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74.秦强、郭星华:《风险社会中的集群行为——法社会学视阈中的群体性事件及其解决机制》,《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75.佴澎:《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研究》,《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76.王文华:《群体性暴力事件与仇恨犯罪:刑法与刑事政策的回应》,《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77.张素德、张倩:《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法律观照》,《法学论丛》2011年第5期。

    78.敖俊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民族法》,中国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

    79.佴澎、李福玲:《边疆民族地区财政保障法制化研究——以群体性事件处置为视角》,《法学杂志》2011年第9期。

    三 外文资料

    1.Brody E.W., Managing Communication Process: From Planning to Crisis Response, Westport Connecticut, London, 1991.

    2.Chiasson Lloyd(edited), The Press in Times of Crisis, Westport Connecticut, London, 1995.

    3.Fearn-Banks K., Crisis Communication: A Casebook Approach, Mahwah, New Jersy, 1996.

    四 译作

    1.〔法〕狄骥:《宪法论》,《西方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2.〔法〕罗伯斯比尔:《革命法制和审判》,赵涵舆译,商务印书馆,1985。

    3.〔希〕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86。

    4.〔美〕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孙立平译,华夏出版社,1989。

    5.〔英〕休谟:《人性论》,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91。

    6.〔美〕彼得·布劳等:《现代社会中科层制》,马戎等译,学林出版社,2001。

    7.〔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8.〔德〕米歇尔·鲍曼:《道德的市场》,肖君、黄承业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9.〔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10.〔英〕吉米·边沁:《立法理论》,李贵方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11.〔德〕威廉·魏特林:《和谐与自由的保证》,孙则明译,商务印书馆,2004。

    12.〔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13.〔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5。

    14.〔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2010。

    五 学位论文

    1.蔡静:《留言:阴影中的社会传播》,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2.赵路平:《公共危机传播中的政府、媒体、公众关系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3.高恩新:《过程、行动者与危机管理——当代中国农村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4.王国勤:《社会网络视野下的集体行动》,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5.刘超:《群体性事件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6.梁君岩:《论公安机关与群体性事件处置》,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7.刘平:《群体性事件的法律解决之道》,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8.付伟:《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控制研究——以瓮安事件为例》,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9.王震:《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刑事对策研究》,烟台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0.张百杰:《转型时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基于法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1.张爽:《非利益相关群体性事件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12.段彪永:《群体性事件的犯罪学思考》,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六 年鉴

    1.《中国财政年鉴(2002)》,中国财政杂志社,2002。

    2.《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05)》,民族出版社,2005。

    3.《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07)》,民族出版社,2007。

    4.《中国财政年鉴(2008)》,中国财政杂志社,2008。

    5.《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