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咖啡岁月&黑胶年代-静待意外发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意大利是espresso的原乡,然而,造访罗马、威尼斯、翡冷翠、米兰的那一年,我却没太在意咖啡入喉的感觉。身在视觉飨宴的国度里,味觉反而成了次要。记得那趟旅行还去了其他国,结论是,如果纯粹观光,千万别把意大利排在前几站。旅行就应该愈走愈看愈好,一站一站渐渐上坡,若首站就是巅峰,接下来可不容易惊艳,甚至会索然无味。

    刚到罗马就被出租车司机糊弄,从机场绕了一个多小时才到旅馆。不过,“永恒之城”的瑰丽、壮阔与随处可见的宏伟雕刻,让人无论如何心情都会很好,虽然还碰到旅馆房间狭窄昂贵,且早餐得到隔壁街的小咖啡馆解决。咖啡馆老板很有生意头脑,把附近几家小旅馆的住客早餐都包了:牛角面包、一小杯果汁,咖啡无限畅饮,但只涩不润、只苦不香。

    在竞技场附近、老市集或梵蒂冈喝的咖啡倒是都挺好,浓烈的一小杯,加两小块方糖,吃得再饱也能去油化脂、提神醒脑。最令人惊喜的,就是万神殿附近一个叫做Giolitti的店面。门前排着两条长长的人龙,两个年轻人各守着一个大冰筒,从里面不断挖出黑霜,每位接过蛋卷杯的顾客都迫不及待地舔起来。

    阳光明媚,我和老伴也跟着队伍前进,等到闻香、触舌才晓得那是咖啡冰淇淋!我向来不喜欢喝冰咖啡,可这种冰淇淋把新鲜咖啡的香浓完全封起来、冻住,直到入口的一刹那才爆发,那股香醇、刺激,可是热咖啡比不来的。直到几年以后,我才在台湾吃到哈根达斯的咖啡冰淇淋,已经够美味了,可还是没罗马的那家来劲儿。

    在翡冷翠当然也喝了咖啡,但印象远不如参观乌菲兹(Uffizi)美术馆来得深刻。排队近一个小时之后,终于近距离地对着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提香、拉斐尔、波提切利的原作时,真让人有如身处文艺复兴时代。

    逗留威尼斯期间,我们几乎天天都会经过圣马可广场旁的弗罗里安咖啡馆(Café Florian),或是在露天座上闲看一大群一大群就地啄食、漫天飞舞的鸽子。关于这家创立于1720年的咖啡馆,轶事多得可出好几本书。奥地利作家贝瑞里(Gabriel Barylli)的描绘特别有意思:“即使有《人类史名人录》这样的书,对弗罗里安的记载都无法传达出这家咖啡馆的传统气息,就像无法形容玛丽莲·梦露香肩上羽毛披肩的气息一样。”作家认为,弗罗里安有魔法般的吸引力,让人“安闲自在”,有如“坐在世间万事万物之上”。

    这家咖啡馆的原名叫“凯旋的威尼斯”,开幕时只有两盏油灯,店面很小。当时威尼斯可喝到咖啡的小酒馆约有两百家,但没一家像它开得这么久,而且愈开愈大。总归一句,咖啡馆主人弗罗里安诺(Floriano)人缘太好,以至于后来大家连店名都懒得提,总说“咱们在弗罗里安那儿见!”威尼斯贵族及知识分子常来相聚,意大利的第一份报纸《威尼斯日报》也是在这儿诞生的,而且整个威尼斯只有弗罗里安咖啡馆和一家书店买得到。

    当时的我有眼不识泰山,对这家咖啡馆的来历所知不多,倒是有次被一对看报纸的老夫妻深深吸引,看起来是常客,在自己熟悉的角落消磨时光。威尼斯到处都是热切探索四周的游客,那对银发伴侣却显然对发生在远方的事比较感兴趣。到了这个阶段,人生旅途似乎已没什么值得追赶,也并不期待任何惊喜。就静静待着吧,看还能有什么意外。

    那次旅行,完全是因为我所创办的《摄影家》杂志在第9期(1993年8月号)推出《意大利》专号。我们夫妻专程带了一箱杂志去向供稿的摄影大家们致谢,顺便游览神城。晃眼已过22年,至于还会不会重返意大利,我自己也没数儿。就静待意外发生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