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咖啡岁月&黑胶年代-阿姆斯特丹的双胞胎及其他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那些年在世界各地转,去过的咖啡厅和餐馆不少,其中最让我吃惊的就是在阿姆斯特丹。不是装潢奇、菜色别致,而是因为里面的服务生全是如假包换的双胞胎。一对兄弟或姐妹起先轮流为你端汤、上菜,最后两人一起捧着咖啡、甜点出现,令之前浑然不觉的客人为之大乐,继而恍然大悟——原来店名“双胞胎”不是取假的!那天店里生意特别好,侍者有三对,个个年轻俊俏,真不知老板是从哪儿找来的!

    荷兰曾殖民统治印度尼西亚350年,饮食文化多少受到影响,证据之一就是阿姆斯特丹的餐馆大多供应印尼小食或甜点。“双胞胎”餐厅也不例外,除了牛排、薯条也供应沙嗲、加多加多、椰汁咖喱。咖啡当然少不了曼特宁。

    曼特宁咖啡几十年前就是台湾响叮当的名号,直到极品地位被蓝山取代。我对它一直情有独钟,因为价格只有蓝山的一半,风味却不相上下。更何况蓝山除了被炒作到高不可攀,还绝大多数都是山寨版。

    曼特宁产自印尼的苏门答腊,因此又有苏门答腊咖啡之称。近十来年,日本业界采取严格质量管控,特地挑出品相一流的豆子,取名黄金曼特宁。此外,糖分较高、风味也更圆润的叫陈年曼特宁。

    蓝山咖啡则是产自牙买加蓝山,分为两种档次:昂贵的牙买加蓝山咖啡以及更昂贵的牙买加高山咖啡。但有报道指出,在牙买加东部蓝山山脉种植的蓝山咖啡,年产量不超过900吨,其中约八九成供应日本,一成销往欧美各国。海峡两岸咖啡店供应的蓝山咖啡,绝大多数都不是真的蓝山咖啡豆。

    话说,我们的阿姆斯特丹之旅是在1998年。之所以会千里迢迢而来,就是为了与亚德利安·蒙修(Adriaan Monshouwer)先生会面,请他帮《摄影家》杂志组稿。记得那天下大雨,撑伞而来的他淋了一身,但依旧准时于九点出现在我们下榻的旅馆。当时我们正享用完丰盛的早餐,心满意足地喝着第二杯咖啡。

    这家旅馆就是蒙修帮我们订的,位于阿姆斯特丹运河边。住了一星期,旅馆房间早已没印象,但早餐的内容以及用餐地点,直到现在都难以忘怀。

    餐厅外面是花园,坐在落地窗边用餐、喝咖啡,茂密的花草树木近在咫尺,几乎隔着玻璃就可闻到它们的芬芳。布满围墙的爬藤千姿百态、生龙活虎,从青翠到墨绿,从鹅黄到棕红,让人看得入迷,差点儿忘了墙后即是车水马龙。

    酒店不大,同一个空间也供房客阅读、会友。在那些美好的早晨,我跟老伴靠着沙发、矮几,边用餐边翻杂志,感觉就好像把早餐端到了自家客厅或书房,慵懒地窝在沙发里,一小叉一小叉地把滑嫩香软的炒蛋送进口里,再闲适不过。

    与蒙修的会谈,倒是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工作节奏。他彬彬有礼地表示看过《摄影家》杂志,我则简单扼要地介绍了此行目的。在那之前,许多欧洲摄影界的朋友已不约而同向我推荐曾担任鹿特丹堪农画廊艺术总监、主编《荷兰的二十四小时》、创立荷兰全国摄影协会的他。那天早上,彼此会谈的时间虽不长,但已足够让我做了重要决定,请他全权负责,担任《摄影家》杂志《荷兰专辑》的主编。

    至于这家旅馆的早餐,之所以令人激赏,跟面包大有关系。一般来说,酒店的早餐面包很容易被忽视,可他们家的面包却让人期待。在一篮篮的苹果、葡萄、无花果之间,有个圆圆的超大银盘,每天至少摆上十几种面包。硬的、软的、起酥的:白面包、黑面包、全麦面包、裸麦面包、酸面包、杂粮面包、奶酪面包、核桃面包、橄榄油面包铺叠成一幅美滋滋、香喷喷的拼图。

    一周的荷兰行,令我印象深刻的还包括一天的单车之旅、半天的梵高美术馆参观,以及站在路边的鲱鱼小摊,捏着鱼尾巴将鲜鱼送进嘴里。许多事情都历历在目,唯独当地的咖啡,滋味儿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