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咖啡岁月&黑胶年代-帕瓦罗蒂的贵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男高音帕瓦罗蒂(Luciano Pavarotti)、卡雷拉斯(José Carreras)、多明戈(José Plácido Domingo Embil)是全球公认的三大天王,不仅在歌剧界有名,一般爱乐者对他们也熟悉,三人在世界各地举行巡回演唱,让《公主彻夜未眠》成了时尚。许多人除了他们,大概就不知道别的男高音了。

    有一度我还蛮喜欢卡雷拉斯的,尤其欣赏他在癌症康复之后所发表的《中南美弥撒》(Missa Criolla),把圣洁的灵性、细腻的深情表达得丝丝入扣。作曲者拉米雷兹(Ariel Ramirez)当然功不可没。在1963年推出这首融合当地民谣的杰作之前,他便是中南美洲家喻户晓的音乐家。

    然而,自从听到朱塞佩·迪·斯苔芳诺(Guiseppe Di Stefano)的歌声后,我便成了这位意大利男高音的粉丝。其实,在我收集黑胶最热的那段期间,从没在台湾的唱片货架上看过他的名字,也没听任何爱乐者提起他,或在哪个刊物上读到有关他的介绍。

    有一天逛进旧家具店,看到一些老音响器材旁摆着几箱黑胶。过去看看,发现有一张唱片相当少见地以日常生活的摄影作品当封面,让我好奇心大起。背景是海水、港湾,前景是艘小船,上面坐着穿短裤的壮硕男子、穿汗衫的赤脚男童,两人正在挑拣破旧木匣内的一堆贝壳。专辑名称叫《斯苔芳诺之声》(The Voice of Guiseppe Di Stefano),那位男子就是朱塞佩·迪·斯苔芳诺。

    那张黑胶是1959年英国Decca公司首发、1976年美国伦敦公司出品的,副标题显示,其中包括六首西西里岛民谣。我一向爱收集世界各地的民谣,立刻把它买下。回家一听,不得了!质朴粗犷的民歌被专业美声表现得既清晰又甜美、既温柔又热情。最接地气的产物,当下便被提升到了殿堂的高度。

    我开始到处找斯苔芳诺的资料,但那个年头,关于他的消息极少。只在网络上看到,他被歌剧界视为五十到六十年代意大利最重要的抒情男高音。此外,有一回他临时身体不适,一位年方二十的男高音代他上台演出《波希米亚人》,结果一夕爆红,从此大红大紫。说起来,斯苔芳诺还真是那位年轻人的贵人,他的名字叫做鲁契亚诺·帕瓦罗蒂。

    没办法,看看黑胶封套上的介绍也好。请老伴翻译一下,文章并未着墨于斯苔芳诺的生平,但关于西西里人的几段文字还是蛮动人的:

    意大利的南方人多愁善感,善良且易变,有时无忧无虑,有时无端悲伤。斯苔芳诺这张唱片将这浪漫的哀伤表达得淋漓尽致。意大利的北方人说,多亏他们缴的税,南方人才能于白天躺在阳光下,于夜晚尽情歌唱。事实上,南方人必须非常辛苦,才能从顽固的土壤那儿哄骗到卑微的生活。

    这样的土地使他们贫穷,让他们的歌里埋藏着忧伤。这些歌曲有一种深深的怀旧情绪,尽管抒情、感伤得有些陈腔滥调,却在歌词中反映了让人们泫然欲泣的真实感受——或许,逝去的生活与爱情只是幻觉。对城市非常向往的人们,在星空下做着关于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的梦。缘分和命运是浓烈的主题,他们怀着深沉的忧郁,唱出对爱的无奈与无助。

    意大利南方的欢乐总是接近眼泪,斯苔芳诺用丝般柔滑的抒情男高音,在《跟我谈爱吧,玛露》一曲中捕捉到了恳求的音符。坠入爱河令人害怕,害怕心上人的双眸不是为自己而发光。

    又过了许多年,斯苔芳诺这个人终于又受到了世人的关注。2007年9月6日,与胰腺癌长期抗争的帕瓦罗蒂终不敌病魔。世界各地媒体在悼念他的同时,也发现歌王在世时曾指出,斯苔芳诺对他影响甚深。关于斯苔芳诺的报道也开始出现了,连台湾的报纸也在2008年3月5日刊出一则标题为“斯苔芳诺辞世,美声成绝响”的新闻。内容让人不胜唏嘘:

    “意大利一代男高音斯苔芳诺3月3日在意大利家中去世,享年86岁。斯苔芳诺是歌剧辉煌时代的第一男主角,也是歌剧天后卡拉斯(Maria Callas)舞台上的最佳搭档。2004年,斯苔芳诺偕妻子前往非洲肯尼亚度假,遇到歹徒藏匿在车上,对他攻击并搜刮财物。斯苔芳诺头部受到严重伤害,在肯尼亚第二大城蒙巴萨进行两次手术,之后送回意大利米兰疗养,但始终未康复。

    斯苔芳诺1921年生于意大利西西里岛,六岁全家搬至米兰。十七八岁时开始拜师学艺,二十六岁在斯卡拉歌剧院演出法国作曲家马斯奈(Jules Massenet)的《曼侬》(Manon),从此展开职业生涯。”

    六十年代,斯苔芳诺因为嗓音过度消耗,被迫结束歌唱生涯。之后偶尔上台也非担任要角,以至于有很长一段时间被人们给忘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