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自己不想,是实在没有这个福气。我十七岁才第一次看电视,还是在路边蹭出来的。
那时候在外上学,有一天晚上,到学校外边买东西,发现路边有户人家,说人家也不确切,现在想想可能是一个瓜棚。棚子外边有张桌子,上边蹲着个小家伙,小家伙头上有个小辫子。我明白这就是传说中的电视。
之前,有个老人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说村里有个孩子上山采药,在一座山顶上发现了一个洞口,便爬了进去,洞里有一条小河,水都是蓝色的,河边长满了天麻、灵芝和人参。这个孩子顺着小河,采了满满一背篓珍贵的药材,心想卖掉后就可以给妈妈看病了,但是当他准备回家的时候,再也找不到那个洞口了。
看着这个小电视,让我想起了老人的故事。这个电视似乎就是那个洞口,从这个洞口钻过去,就是另一个奇妙的世界。我十六岁刚刚走出村子,眼界估计就和现在的六七岁的孩子差不多,是没有一点是非观与价值观的,靠着与生俱来的善恶处理着人生,所以电视对我的影响很大,就像采药的孩子遇到的那个洞口,让我一下子钻了进去。
从那天晚上起,我一有空闲就跑出去看人家的电视,又不好意思凑到电视边上,只好坐在马路对面。电视很小,估计十四吋,是黑白的。还没有有线,都是靠信号传输的,只能收到一个台,一半是人影,一半是雪花点点。遇到刮风下雨,信号不好的时候,就没有图像了,只有一点声音。
从小没有电视看,突然看到的电视,改变了我一生的轨迹。
当时只能收到一个频道,播放的都是一些带有教育色彩的片子,多数在讲人活着的意义,要有爱心,要做好事,要留名声,要顾及身后,对人的影响十分有效。“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下丹心照汗青”,等等,便成了我的处事原则。人们对待生死,年龄大了就会改变,变得更怕死了,更在乎身体了,而我的想法不一样,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差,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越发感觉到人生苦短,有太多的事儿需要赶紧去兑现。如果不做有意义的事儿,生命消失之后没有留下点什么,还要这条小命干什么呢?
马尔克思曾患上了淋巴癌,在一九九九年留下过一封“告别信”,信中有着无尽的对生命的留恋。他说“我会少睡觉,多思考,因为我明白,每当我们闭上一分钟眼睛,我们也就同时失去了六十秒”;他说“如果上帝赏我一段生命,我会简单装束,伏在阳光下,袒露的不仅是身体,还有我的灵魂”;他说“明天从不向任何人作保证,无论青年或老人,今天可能就是你最后一次看到你所爱的人”。他永远是我无法企及的作家,但是在对待生命的态度上,我们却是一致的。此时此刻,我正发三十九度高烧呢,还是爬起床继续写点东西,总觉得不尽快写出来,随时都会灰飞烟灭了一般。
那时还突然兴起了录像带,都在播放一部琼瑶片,有一部叫《聚散两依依》,我看过好多遍,每一遍都会流眼泪。这部片子里的人,都长得清清瘦瘦的,也许是屏幕的原因,画面被拉长了,无论男女都十分高挑,腰细得都像蚂蚁,弱不禁风的样子。因为看了这个片子,原本喜欢一个爱穿白裙子的同学,她穿着白裙子从教室外边走过的时候,感觉她不是人,而是一朵能到处奔跑的百合花。看了几遍《聚散两依依》后,我迅速地移情别恋了,喜欢上了一个留着披肩长发,瘦得像根葛条似的女孩,正好这个女孩也姓葛。我本一心向葛条,无奈葛条缠大树。
那首《聚散两依依》的主题曲,我至今还记得歌词:
也曾数窗前的雨滴,
也曾数门前的落叶,
数不清是爱的轨迹,
聚也依依散也依依……
每有聚散之时,我都在心里哼起这个忧伤的旋律。
对爱情观的影响存在正负两个方面。负面影响是,让我以为人世间的爱都是不用吃饭睡觉的,都是纯洁干净而又浪漫的,如岚如雾如雪如玉;正面影响是,让我一直相信真爱是存在的,让我一直在追寻中坚守着。对人而言这是幸运的,相信有爱是幸运的。不幸的是,当爱情来临时,未免会受到尘世生活的干扰,让自己一次次受伤也伤害别人,在伤痕累累中长大和苍老。
即使如此,电视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在没有孩子的时候我还是体会不到的。
有位朋友在房子装修时,竟然没有安装一台电视,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我问他,看电视有什么不好吗?他说,孩子看电视会耽误学习。我说,如果看一些动画片呢?不一样是学习吗?他说,这是娱乐,会上瘾的。我当时心想,绝对不把自己小时候的遗憾带给下一代,我一定会让他好好看电视的,他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看多久就看多久。
可惜的是,等自己的孩子出生了,长大了,我们还是以各种各样的借口在阻止他。
我们的担心太多了。一是怕伤了眼睛,小青深度近视不仅仅是看书看的,而是看雪花点子看的;二是如今的电视内容,比不得当年那么纯粹,那么积极向上了,有几十个频道,随便打开哪个频道,三五分钟之后,就有成人镜头出现,拥抱,接吻,甚至更多,即使是动画片,也被娱乐化了,拿《黑猫警长》来说,之中也有小老鼠和一只耳的舅舅寻欢的细节。有一次搭一位朋友的车,车上坐着朋友的儿子,也就七八岁吧,他拿着手机在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内容是开车,专门以撞人为乐,每撞死一个人,司机就脱掉一件衣服,当然这个司机是性感女郎,最后当司机一丝不挂的时候,这么大个孩子,哈哈地大笑了起来。
所以,我们也是严格控制葫芦娃看电视的。有一阵子看了那么一点点,葫芦娃就不停地揉眼睛,我们被吓坏了,去医院检查过一次。在外出旅游时,换了个环境,比如住宾馆,他不习惯,哭闹不止,我们才用电视来哄他入睡。他基本是可以看着电视入睡的。
有一次去南京,哄他入睡,看到一个电视剧,类似于谍战剧《潜伏》,帅哥与美女正在私会的时候,突然响起了一阵枪声,那帅哥一个箭步从窗口跳了出去,恋恋不舍地拍着窗户,对着窗户亲吻不止。我们感觉这样的镜头对葫芦娃影响不良,幸运的是葫芦娃给我们下了一个结论:他们在修窗子。
人世间没有比这更干净的结论了。
如今的电视不干净也不积极,小青就找一些我们那个时代的片子。葫芦娃看的第一个动画片是《黑猫警长》,讲述了机智、勇敢、帅气的黑猫警长率领警士,痛歼搬仓鼠,侦破螳螂案,消灭一只耳,令森林中的动物们得以过上安枕无忧的日子。葫芦娃从什么时候开始看,是在十个月之前,还是一岁多一点,我是稀里糊涂的。有一天,我下班回家,听到家里很静,异常的静,我以为他们都外出了。当我推开书房时,葫芦娃拉着小青,坐在那里看电脑,正在播放的就是《黑猫警长》。
葫芦娃不时会蹦一句,白鸽警士要出来了,老鼠一只耳朵要被打掉了,小熊妈妈生病了。他对情节已经了如指掌,以为他不会再看第三遍第四遍了,但是他百看不厌,每次都十分投入,要穿着黑猫警长的衣服,要戴着黑猫警长的头盔,还握着玩具枪,若有所思的样子。小青试着给他放过其他动画片,他都不感兴趣了。
黑猫警长很厉害,会打枪,会开摩托,还会动脑子,把老鼠一个个抓起来了——在葫芦娃的意识里,已经能分清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吸引他的无非就是这些东西,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他根本分不清。或许在孩子眼里,世界根本就不存在好坏,就不存在干净与肮脏。一只猫能逮老鼠是它的天性,一只老鼠咬桌子腿也是为了活命,这才是世界自然的状态。
所以,从意识到行动,想改掉他的一些小毛病真是费尽了周折。
首先,他喜欢往地上扔东西。什么都扔,米饭喜欢扔,杯子喜欢扔。我有两副眼镜,活生生被他摘下来,扔在地上摔碎了,刚洗的衣服也喜欢扔,每次扔的时候他都很痛快的样子。比如小青辛苦洗的衣服,正在往阳台上晾晒呢,一不小心就会被他扯出来,扔在阳台上的花盆里。有一次小青很生气,抓起他的小手打了手掌心,把他打得气急败坏地哭闹不堪,几乎都憋气了。
我不忍心,上前和他讲道理,说是妈妈洗衣服,水很冷,很辛苦,你把衣服扔在地上,弄脏了就得重洗。此事过后,他还是照旧,根本不讲道理。仔细想想,和他怎么讲道理?他怎么明白什么是冷,什么是辛苦,为什么要重洗。有几次去外边,看到人家的东西,他也拿起来就扔,扔人家店外的苹果,扔人家店里的饮料。
还是小青有办法,她明白和这么小个孩子,是讲不清道理的,要么沉默,要么就是教训。开始教训的时候,孩子会大哭大闹,不要命地来挑衅,非要把你捡起来的东西重新扔出去。打了那么几次手掌心,他就不哭闹了,有点委屈地趴在桌子上,翻起了白眼。后来他再扔东西,我就告诉他,你把东西捡回来,妈妈就不发火了。不扔东西的习惯没有养成,捡东西的习惯倒是养好了。大凡地上有个纸屑、饭粒或者其他什么东西,他都会捡起来扔到垃圾桶去。不过,他也分不清什么是垃圾,有时候会把掉在地板上的有用的东西,统统地扔进垃圾桶,比如交通卡,比如书。
家里有好多常用的东西,平白无故地就无影无踪了,不排除就是这个家伙干的。
第二,在外边骑车子,他喜欢用车子撞人。葫芦娃七八个月就会骑车子了,当时小青买了一辆三轮车给他,他个子太矮还够不着,但是他可以双脚撑地,像划船一样。他骑车子的水平很高,可以在我们家的厨房、客厅、卧室之间,像只小蜜蜂一样飞来飞去。在路上,遇到有台阶或者是障碍物,他双脚一踮,轻而易举地就跨过去了。不过,他有个毛病,喜欢骑着车子快速地朝着东西撞,遇到墙撞墙,遇到树撞树,撞完了,一个急转弯,忽悠一下就跑开了。
有一次去动物园,人非常拥挤,他骑着个车子,不停地去撞人家脚后跟。每次有人被撞了,回过头,正要发怒呢,一看是个小毛头,反而笑着宽容了。有些喜欢的,还回过身摸一下他的脸蛋子。大概是世界的友好鼓励了他,在外边无论是正面相遇,还是从背后跟进,他都会朝人家轻轻地撞上去,而不是小心地躲开。他只撞大人,从来不撞孩子,也许他明白孩子的脆弱。
葫芦娃老提醒小青,开车要系安全带,要红灯停绿灯行,如果违章了,交警会让你靠边,扣分,罚款。于是我教训他,他的行为,是要靠边扣分罚款的。孩子与大人都是一样,说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直到有一天,在路上,当他骑着自己的小三轮,从背后朝着一位女士冲过去,随着一声脆响,那位女士哎哟一声蹲了下去。高跟鞋断了,脚被崴了。人家不明白他是故意的,还是没有责怪他,当这位女士龇牙咧嘴地坐在马路边痛苦万分的时候,葫芦娃这才害怕了。
恐惧让他明白,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之后他不再撞人了,也不再撞树与撞墙了。
他说树与墙也会痛苦。
第三,牛脾气很大,发起火来就往地上赖。无论大小个事情,赖在地上不起来。比如他要吃大白兔。小青说,每天只能吃一颗。他会说,不吃一颗,要吃八颗。小青说,吃八颗牙齿会长虫的,把牙齿会蛀掉的。他会说,什么是被蛀掉了。小青说,就像你爸爸,有颗牙齿被蛀掉了。他会立即跑到厕所,把那颗假牙拿出来,给我戴上。小青强忍住笑,还是不从,他便赖在地上。赖在地上就算了,也许是无心的,还撒了一泡尿,把裤子尿得精湿。
他不知轻重,用东西打人,包括耳光子,不过他只打家里人。有一次,我发现小青胳膊上有一大块瘀青,问起来才明白是葫芦娃用玩具汽车打的;他也用玩具枪砸过我的头,砸得人眼冒金花。外婆被他打得更多,身上到处是伤。但是大家都忍了,谁让他是个孩子呢?他和我们闹,只是表达他开心,表达他和我们的关系亲密。或许是我们没有太多计较吧,这个小毛病不明白从什么时候起,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但是在外边,他对别人是十分友善的,尤其对待小伙伴们,善良得有些懦弱。人家的皮球滚到他脚下,他想玩一下的话,会征求我们的意见,当我们说“可以”,他才会上去摸一下;他想骑一骑摇摆椅,有些凶巴巴的孩子,会指着摇摆椅说,这是他家的,不允许别人坐,葫芦娃就乖乖地站在旁边;有人会夺走他的三轮车,他也不追,不闹,静静地让人家骑着玩。小青担心以后会受人家欺负,于是告诉葫芦娃说,可以和别人换玩具,可以大方地把玩具借给别人,但是绝对不允许别人来抢我们。
小青说,有人抢你的玩具,你明白怎么办吗?你立即就告诉老师!
第四,他早晨不愿意穿衣服,午睡时喜欢把被子全踢掉。早晨不穿衣服,夏天比较好办,冬天冷得要命,真令人十分头痛,每天早上都要哄他半个小时。有一次,他刚刚退烧,还在咳嗽,午睡的时候,把被子踢了个精光,嘻嘻哈哈地露着个光膀子。小青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让他安静,我实在忍受不住,就提起他的小脚丫子,啪啪地打了两巴掌。第一巴掌打得轻一点,第二巴掌加重了。这两巴掌打下去,他竟然几分钟就睡着了。我怀疑是不是打在什么穴位上了。看着他睡在那里,一会儿睁开眼睛,一副委屈和恐惧的样子,我又有点心疼了。
我和小青说,以后还是别打了吧,他哪里明白什么冷热呢。
他一个姿势睡了两个小时,我一直守在旁边,不停地去摸摸他的脸,生怕他是不是被打晕了。事后我在反思,不明白是棍棒起的效果呢?还是那一巴掌伤了他的自尊。人家一个不知事的孩子,开开心心的,你凭什么教训人家呢?在我们这里是说得通的,在他心里那是说不通的。
另外,他特别喜欢玩水,见着水就往上扑,冬天可真吃不消,几套衣服全湿掉了,就没得穿了。但是怎么教育都无用,恐怕他是属蛇的,命中注定是喜欢水的。还是那句话,他哪里明白水是什么东西?水必须装起来才是安全的?
我们一直好言相劝,说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粗俗的,什么是文明的,孩子是没有概念的。讲道理是要有意识的,意识就像一种坐标,没有任何坐标,你谈什么呢。
无论我们说什么,他都会和你说着相反的词。不明白他那么多的反义词,都是从哪里学的。比如我们说“失败”,他便说是“胜利”;比如让他吃面条,他偏偏要吃米饭。有时候,反义词实在不知道,他脑瓜子非常灵活,两只眼睛一黑溜,在肯定语前边加个“不”字,或者把否定语前边的“不”字给你取掉。
他摔了一跤,你说痛吗?他非得说不痛;你说不痛吗?他就保持沉默。你说睡觉吧,他非要说不睡;你说再玩会儿,他往床上一倒,装着打起呼噜。每天早上或者过节,你对他说,早上好或者节日快乐,他非得说早上不好,节日不快乐。开始搞得你很恼火,觉得有些不吉利,但是时间长了,有什么不吉利呢?反正他这些话都是没有意义的。
他反复看过几遍《黑猫警长》之后,虽然没有成为他判断是非的坐标,他起码有了人生的第一个梦想。他第一个梦想,就是要当黑猫警长。我们喊叫他葫芦娃或者是陈不旧的时候,他都不答应了,连忙纠正你,他叫黑猫警长。他不是开玩笑的,而是表情严肃认真。你每次喊叫黑猫警长,他都会非常大声地回答“到”,而且立正,五指并拢,给你敬个非常标准的礼。
既然他在乎这个身份,于是我们就拿黑猫警长来要求他。你要当黑猫警长吗?你要当的话,就必须好好吃饭,吃萝卜,吃香菇,否则就瞄不准枪,就没有力气骑摩托抓老鼠。开始只要能当黑猫警长,什么都可以做,很乖的样子。久而久之,就失效了,可能再大的英雄人物,对人的影响也有疲倦的时候。再后来,他既不以黑猫警长为榜样,又不放弃这个头衔,像个小无赖似的。没有办法,我们就哄他说,饭是给黑猫警长吃的,事是给黑猫警长干的。
我们把双方的角色转换了一下,就把他给搞糊涂了。
小青问,果泥吃吧?
葫芦娃必定回答,不吃。
小青就顺着他说,你不吃算了,我们给黑猫警长吃。
于是把果泥递到他嘴边说,黑猫警长!葫芦娃说,到。小青说,张嘴!葫芦娃嘴一张,还没有分清这嘴巴到底是自己的,还是黑猫警长的,一把大勺子早就撤出来了。
每件芝麻小事都是需要斗智斗勇的,关键是与一个小毛孩子之间的这场斗争是不平等的,是难以达到知己知彼的,所以很累。
这种累,其实也是时代的产物。
在我们幼小的时候,还没有电视,还没有任何玩具,还不明白何为糖果,还没有衣服可穿,什么都是空白的。
由此滋生的烦扰自然也是空白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