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第九十九中学历经多年的改革,几经探索,几经沉淀,几经升华,逐渐形成了积极向上、长久稳定的教风,而这种教风逐渐内化为学校的文化,即“易细文化”,引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的教风是格高、爱生、严谨、笃学,即教师应砥砺风节,磨炼品格,志存高远,爱生如子,严谨治学,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格有高下,局有大小,格高局大者,方能高屋建瓴,胸怀天下。对于教育而言,爱更是其核心,是其灵魂。西方教育家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严密谨慎,一丝不苟,这是每位教师律己律人、治教治学的基本要求。
一、文化立校,模式内生
学校管理是学校文化的具体体现。学校文化一旦形成,这种正能量就会无处不在。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教师都会自觉地遵守。这时学校的精神已经内化成一种行为,这种行为互相影响,促进了学校核心文化精神的发展,这就是学校文化的力量,它将引领着学校形成更加良好的校风。
(一)民主管理,机制保障
学校的各项工作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同时,又要保证全体师生的利益。为了保证全体教师的利益,学校在决策时应该充分听取教师的意见。
学校领导引导广大教师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制度制定、决策形成等。学校的工作计划,教师的各种考核以及评优评先评职称的方案,学校都会集思广益,让教师广泛参与,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让每一名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并且这种价值是不可替代的。通过这种方式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学校领导及时对教师进行赞赏和表扬,肯定教师的成绩,赏识教师的进步。学校经常用不同的方法鼓励教师,使教师保持快乐、自信的同时,又能够保持着极高的工作效率。
从学校精神文化层面看,教师敬业爱校、工作严谨踏实的作风已经形成,但学校的科研氛围和理论水平仍亟待提高,为此学校采取多方面措施加强教风建设。
(二)头脑风暴,观念引领
学校首先从转变观念入手,邀请全国、省、市、区的教育专家来校作报告,并为教师们购买了教育史、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书籍,开展读书报告会,激活教师思维,构建学习型教师群体。组织教师学习2016年9月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习名校的办学经验,学习有效教学的理念,开展讨论,进行交流与思考,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高强度的教育活动,即“启蒙运动、换脑运动”。同时在全校教师中普及教育反思活动,如撰写论文、教育案例、教学课例的活动等。
(三)校本研究,集聚智慧
学校以科研为引领,以培训促提高,让教师在实践中研究问题,在研究中解决问题。旨在引导教师研究教育教学中的
“小问题”,建立具有校本特色的“小课题”,培养教师的“小科研”观。
学校教师研究教育细节已经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一些青年教师在吃饭时也不忘研究教学,他们甚至用“下班后去哪儿备课”替代“下班后去哪儿吃饭”,研究与探索精神深入人心。
目前学校是“新教育”实验校,设有“适合我校的个性化午读模式研究”“教师教育教学随笔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实践与研究”等教学改革科研课题。
在教学改革中我们研究出一系列的校本课程,目前学校的物理导学案在市区小有名气,体育的花式跳绳、综合实践的色彩教材和七年级阅读教材等都已基本形成。
(四)注重交流,提升功力
学校用先进的观念引领教师,鼓励、支持全体教师外出听课学习。教师每次培训归来都会在全校进行交流和分享。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将每一堂课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及时地记录下来,并进行反思提升。几年来,学校已有全校教师的板书设计、课堂教学随笔和课后反思共计200多份。
(五)凝聚力量,厚积薄发
学校特别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制定了“统一目标,两重规划,三年历练,四年展示”的培养计划,结合青年教师的个人意愿为其未来的发展寻求坐标,进行定位培养,并形成培养方案。采取第一年名师引路结对子、第二年实践锻炼压担子、第三年培植亮点蹬梯子、第四年挖掘精华登台子等方式,并通过青年教师推门课、汇报课、听课学习、汇报交流等一系列措施,努力达到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二、爱的教育,情暖童心
学校的德育工作以“爱与责任”为核心,以“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为两大体系,以“符合学生实际,符合德育规律,符合层次需要”为三大原则,以“严、小、细、活、实”为五字方针。
(一)“三心”工程,四项保障
学校教师对特殊群体学生倾注爱心、施以耐心、树立信心。班主任利用班后、寒暑假时间进行家访,并自己出资对学生解囊相助。
学校实施红色物质保障体系,即减免其所有费用;蓝色精神保障体系,即保护学生自尊,树立自信,培养自强精神;绿色氛围保障体系,即形成一种关心鼓励不歧视的班级氛围;黄色家庭保障体系,即让家长时刻感受到学校班级的温暖,看到孩子成才的希望。
(二)相信生命,期待成功
学校对班主任强化“爱的教育”理念,要求班主任利用各种手段对每个学生传达一种信息,即老师爱你、老师相信你、老师期待你做得更好,等等。
(三)面向大海,贴地而行
学校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论坛、家长接待日等方式了解学生所需。开展由万科地产等企业赞助的五年来声势最大的大型艺术节联欢活动,开展特色课程——创意美食包饺子,开展“感恩母校”优秀毕业生表奖活动等系列活动。设立爱心基金,关爱弱势群体,形成有温度的、有情感的教育氛围。
三、三层多模,兼收并蓄
学校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笃信好学、严谨求实的教风。
(一)两案合一,高效灵活
学校教案与学案合为一体。将教案中的教学过程部分扩大到包含学生的习题和拓展延伸,是学校所进行的一项重要改革。此项改革一方面是基于本校教师对于教材已经烂熟于胸,需要的是将备课重心下移到学生,在呈现的方式和有针对性的练习上下功夫;另一方面是针对学校中等程度的学生较多,学苗呈梯形分布,即尖子生人数少,学困生占到15%,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强的实际情况。教师只有和学生同步做题才能体会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科学地调适知识量与知识难度,充分体会到学生存在的困惑,才能在备课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寻求新的解决方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地将教材和学情结合起来。
教案学案的基本内容可分为知识点的方式呈现、习题部分和教师的教学反思(学生的自我总结)等三方面。“两案合一”体现了教师教学的“下沉”方式,和“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二)课堂教学,三层多模
细节决定成败,没有好的操作细节,再好的构想与目标都难以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的稳定高位发展是通过基于现实,符合需要,深度剖析,“对症下药”,持续深化而获得的,同时也有力地证明了“成功是细节之子”。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通过“三层多模”的形式体现,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有语文课堂教学的“五篇一例,四段两得”式课堂教学模式、数学课堂教学的“双基四环三层”模式以及历史学科的“双向整合,图说图解”模式。
针对学校的校情和学生的学情,我们开展大阅读教学。每天20分钟阅读,每周利用语文课开设阅读教学,在历史课堂上开展学科整合。
数学学科的“双基四环三层”模式,即每堂课要有必要的计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课堂上通过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归纳结论、实际应用等方式,针对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三层目标,并布置三层作业。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教育的重任仍需从教风建设做起。(刘烨 撰稿)
教风是一个学校生存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良好的校风不仅可以对学生起到熏陶、激励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还可以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可信度。坚持“格高、爱生、严谨、笃学”的教风,以文化立校,以“爱与责任”为德育工作核心,从转变观念入手,以科研为引领,以培训促提高,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在实践中研究问题,在研究中解决问题,形成笃信好学、严谨求实的教风,进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