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校风-谨严诚至 睿教善导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沈阳铁路实验小学

    教风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对学生的学风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尚的师德就是一本好的教科书,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往往是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终身的。对一所学校教学的评价也就自然少不了对教师的品评,而教师的言行、学识、风貌渐渐沉淀成为一种风格。

    沈阳铁路实验小学70余年风雨兼程,校园从红砖青瓦换成现代高楼,教师一茬一茬地更替,学生一拨一拨地长大成人,口碑自然节节攀高,特别是近年的课改和教改的浪潮推进,学校教师的风貌以及教学状态发生了很多改变。在学校的总体办学思路“超越自我就是赢”的大前提下,学校的教风以“谨严诚至睿教善导”为目标,规定了教师在作风、心境、态度、方式方面所应该具有和展现的教学风尚,全体教师朝该方向努力,并已初见成效。

    一、谨以修身,严于律己

    “严谨”是一种态度——科学的、严肃的、严格的、谨慎的态度。严谨精神,不仅仅是常挂在嘴边的说辞。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根基在于对所从事事业的热爱,这有自身的修养,更多的在于学校正能量的导向。铁路实验小学教师的年龄构成并不乐观,40岁以上的教师占了大多数,青春的活力可能并不明显,但是多年从业的经验和资历却给学校的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理性是静态的、完美的、不变的,经验和体验是动态的、鲜活的、变化的,所以发挥中年教师的优势,敦促和张扬传统经验的传承,成为学校对教师精神境界提升的主渠道。当然,教师的各种差距也是现实存在又不容回避的,面对和及时的调整才是硬道理。尤其是在新的环境和形式下,对教师的引领和发展是与时俱进的。学校要求教师用“尊重、平等、民主”的教学思想对待每一个学生,学校领导会在工作中率先垂范,身正行才有规矩可言。学校通过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开展专业实践考察、调研的活动申报工作,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各授课老师要结合课堂教学,随时认真进行教学反思,积极撰写教研论文,学校也将努力为大家发表教研论文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在教育教学的岗位上践行和修正,教师的成就感会促进幸福感的产生,这也是学校对教师不断提升修养和整体素质的手段,给教师搭建平台,提供学习交流和展示的舞台。“名师可育”,主要看有什么样的土壤。

    二、诚以待人,至于心扉

    孩子的成长可以看作是无数个分布在不同层面的点逐步的汇集,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家长望子成龙,都在期寄有个美好的未来,对教师的要求也就越来越严格、标准越来越高。教师的功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历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是成功的基石。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赤诚转化成每一天对学生的诲人不倦,这是理想,更是我们的追求。学校一直规范教师以真诚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是职责所在,也是教风形成的根基。学校“超越自我就是赢”的办学思想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维度上就是教学风气的具体化,学校通过制度和规范约束教师的言行,又借助各种培训和交流促进教师成长。2009年的“教师团队赛”,2010年的“全学科大教研活动”,2011年的“同课异构”,2012年的“同课同构”,

    2013年的“翻转课堂”,2014年的“微课体系”,2015年的“一对一课堂”,2016年的“创客到创客”,近年来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每年都有主题且随着教育形式的转变不断做出调整,引领教师在育人的过程中提升自我。一支高素质的团队配以高效率的行动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

    三、睿以予技,教于变法

    教师必须精通本学科、本专业的基本知识,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知识,并将自己所理解和掌握的本学科、本专业的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必要的科学研究,包括开展本学科专业知识研究和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不断应用于教学中,这样就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如今,翻转课堂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的地位也在随之改变。以前父母关注孩子是否安静地听讲,行为恭敬,举手回答问题,不打扰其他同学。转变教的方式后,教师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学习呢?2013年学校从微课入手,先在语文、数学两个学科开始对教与学方式上的转变尝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学生学习预习时用移动智能终端从服务器上下载并学习教师预先录制的教学微课,回到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面对面交流、讨论和完成练习。几年的实践一路走来,学校以鲜明的数字化特色成为和平教育的一面旗帜。教师的教学开始向多元、开放、民主和智能化迈进。教师角色的转变并不是教风的翻转,反而更加强化和突出了教学风气的严谨和技艺的提升,尤其是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的拓展和提升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铁路实验小学的数字校园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最大的变化就是通过技术来促进教与学的转变,这也是教师向导师转变的显著体现。

    四、善以治学,导于创新

    别人提供再好的东西都不能直接拿过来用,因为它没有考虑你的独特性,你要作出改变或者调整。这是一位哲人朴素的话。对于学校而言,教书是教师的大事,治学有方乃上乘之师,用于突破实践创新更是难得之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辅导和引导的服务者,摆正自己的位置,贯彻学校的教风才有创新可言。学校利用科研引领教师,以持久的学习和求索的姿态不断进取。学校从2009年提出“导学助学拓学课堂教学模式”,一直坚持到现在,不断更新、拓展,形成了可复制和具有超前意识的可操作的模式,教师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校的“E课堂工作室”“人人通空间”的教研协作组构成了教师理论提升的平台,也为教师的专业提升和展示提供了环境和保障。王君校长亲自主持和参与工作室的活动,和实验教师一起探索、碰撞、创新、实践、再提升。教无定法,但一定有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帮助老师们从提炼规律上升到理论层面是学校的高明之处。教师的教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学。学校的一系列举措实实在在地使教师的角色悄然转变,并且给予学生无限的空间。现代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多学科组合、多学科协作、多学科促进的机制——要让学生接受各种各样的知识,培养学生多种多样的能力,单个的教师是无法做到的,也是不可能做好的——因此,必须要有多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

    “谨严诚至,睿教善导”的教学之风在铁路实验小学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发扬、光大。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教师整体素质大幅度提升。学校组织教师研讨微课的制作方法。在数次培训后,学校教师已经全员掌握并成功上传各个学科的微课500余节,很多教师还在自己的人人通空间中展开教学直播。改革与尝试,学校的特色越来越鲜明,也涌现出很多师德高尚,敬业爱生的教师团队,社会赞誉度也节节攀升。学校在全国省市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王君校长被推选为辽宁省信息技术专家型校长,多次在国家、省、市作经验交流报告。学校多次接待来自全国省市区各级考察团,受到好评。国家“一师一优课”活动中,学校五位教师获得国家级优秀课,多位教师荣获全国优质课、说课、录像课一等奖。

    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势头不可阻挡。改革从来就需要领头羊,攻坚克难阶段更需要突击队。这个突击队就是学校各级各类的名特优教师。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校把建设高品位教师文化作为教师队伍建设长期追求的目标。教师文化是学校的主流文化,它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其他文化品位。我们只有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用大教育的视角来规划和提升教师团队的素质,如加大力度实施“名师工程”。呼唤我们的教师团队坚定信心,呼唤责任,不畏艰难,主动作为。我们提倡的教风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既教书又育人的正气,是时时处处以正确的思想品质、较高的文化修养来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风气,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武文革 撰稿)

    教书育人,是教师崇高的职责。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等方面任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时时处处严以律己,为人师表的职业要求决定了教师在思想、道德、人格等方面都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辅导和引导的服务者,以“谨严诚至,睿教善导”为目标,抓住教风建设这一根本,以正确的思想品质、较高的文化修养来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