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这样解释学风:学校或学术界的风气;也指一般学习的风气。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无论教书还是育人,都离不开良好的风气,因而学风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唐代著名诗人李峤在他的诗《风》中写道:“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写的是风的作用,诗中所言:风能吹落秋叶,吹开香花,吹高海浪,吹入劲竹。自然界的风,能力如此强大。在校园,学风亦如自然之风般强劲,能吹落学生倦怠之惫,吹开学生向学之心,吹高学生善学之志,吹入学生未来之路。学风建设于学校、于学生,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学风的树立,如一阵春雨,虽悄无声息却能润泽学生心灵,构建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沈阳市第一〇八中学,坐落于繁华的太原街商业区,这里外来务工人员多,学生生源复杂,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行为习惯差异大,本地区家长与学生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与追求不高,导致学生对学习兴趣不高、行为习惯不佳等问题。伴随而来的就是不会学习、不愿学习、认为学习无用等不良的风气,这样的风气一旦形成只能使原本薄弱的学校陷入更深的泥沼。因此,良好的学风建设对我们学校的发展尤为重要。只有树立了良好的学习风气,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如沐春风的环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懂得成长的意义,才能让学生收获终身受益的核心素养。
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我校确立了以“和美善学,自强不息”的校训作为学风建设的引领,以理“享”教育作为学风建设核心的学风建设之路。
学风建设须有魂。基于充分的调研论证,2014年,我校提出了我校之魂:“和美善学,自强不息!”“和”,意为凝心聚力,共同进步;“美”,指发掘自身艺术潜质;“善”,既指善于学习,又指“向善”;“学”,鼓励学生勤勉创新,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则在鼓励学生正视自我,勇于改变。此魂一出,学校发展有了方向,学生发展有了方向。“自强不息”四个字,深深震撼了那些许久没有支撑的心灵,师生们携起手来,充分发掘自己内在的潜能,努力改变自我不断前行。
学风建设要有点。在不断践行“和美善学,自强不息”的校魂之时,学风建设的着眼点也逐渐确立,那就是理“享”教育。理“享”教育的内容有三,即“享学课堂、享用德育、享爱师德”。
二、纤手裁细叶,春风似剪刀
良好学风的树立,须有触及心灵的动力。而这触及心灵的动力就是让自己拥有适用于终身的德行。从发展的角度看,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终生发展性,与我校的“享用德育”的教育理念高度相关。“享用德育”,也就是让自己拥有享用一生的道德品质,让自己拥有享用一生的意志能力,也是学生发自内心想要改变自己、建立良好风气的原动力。“享用德育”的践行,从享用一生的责任担当意识、享用一生的实践创新品质、享用一生的传统文化底蕴、享用一生的健康身心、享用一生的卫生习惯这五个方面入手。
享用一生的责任担当意识。责任意识缺失是当下青少年的普遍问题,也是学生缺乏自我成长的内心原动力的主要原因。因此,我校通过升旗仪式、班会、黑板报等为媒介,宣扬责任担当意识的重要。同时在社团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法制报告、男生培养、心理团训、百善孝为先等德育活动中不断给学生提供责任担当的机会,鼓励并培养这一良好风气。这些活动更加贴近学生生活,重点培养学生诚信友善、合作担当、法制意识、生态意识、公德心意识,努力营造出师生和、生生和、家校和的和谐风气。
享用一生的实践创新品质。学生核心素养的最重要一点就是创新品质的培养。通过社团活动、综合实践基地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在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的同时,真正做到孝老爱亲,真正做到自立、自强、有正气。
享用一生的传统文化底蕴。通过经典诵读比赛、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传统文化的同时产生对祖国强烈的归属感。
享用一生的健康身心。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心理疏导活动,使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掌握终身体育运动技能的同时认识自我、健康身心、健康人格。体育方面,我校始终坚持每学年组织一次校田径运动会、一次篮球赛、一次排球赛、一次广播操队列比赛、纪念一二·九运动传统项目比赛,保证每天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艺术方面,举办了校园歌手赛、校园舞蹈比赛、初一年级的形体校本课程、书法课程、校园书画比赛;心理健康方面,我校有专业的心理活动室,定期开展有关心理的讲座及心理团训活动。身心俱健,才能树立良好的校园风气,才能拥有健康的学习风气。
享用一生的卫生习惯。通过学生参与校园扫除、值日、卫生知识讲座、升旗仪式,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营建美丽的校园文化、班级文化,为良好的校园风气、学习风气提供必要的外在条件。
“享用德育”的种种措施,如二月的春风,裁掉学生身上的枝枝杈杈,裁出身心健美的棵棵笔直生长的小树苗,也在校园内刮起阵阵“和美善学,自强不息”的温暖之风。
三、忽如春风来,万树梨花开
狭义的学风,指的是学生的学习风气。因此,“享学课堂”的理念,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享用德育”的培养,使学生具备了学习的意志品质,学习时不再喊苦喊累,课堂学习时更是受益匪浅。那些厌学、认为学习无用的风气,在责任担当意识面前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勤勉与刻苦。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风建设的平台,我们提出了“享学课堂”的理念,使学生更愿意参与到学习中,共同营建“和美善学”的学风。“享”,即享受。为了使学生享受课堂,树立良好学风,我校进行了多项教学改革尝试。
新教育践行之路。我们主动参与了新教育的课题研究实践,2002年,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提出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成为学生享受成长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理想空间。成为学生享受成长的理想乐园、发展的理想空间,正与我们的校魂不谋而合,因此我们加入了新教育课题的研究实践的行列,为我们的学风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新技术应用之路。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如何紧跟时代,抓住学生的“心”,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因此,我校引进了pad教学的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更爱学习了。成立小组学习模式,在小组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每个学生都有归属感,深深吸引了学生的内心,学生更愿意参与学习了。探究“321”的教学模式,即“三研两测一反馈”教学模式,语文课堂更是采用了主题阅读式学习的方法,深深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更会学习了。
新课堂风气之路。这些举措,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每个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都有自己的目标与任务,都会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获得新知。在我校的课堂上,正渐渐刮起这样一阵春风:人人都愿意参与到学习之中,人人都能够承担自己的学习任务,人人都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人人都能够发现自己的价值与特长。这就是学风的建立,这阵风,愈吹愈猛,已融入校园每个角落,吹得“千树万树梨花开”!
四、长风破浪时,云帆济沧海
学风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学校、老师、学生长期坚持,才能成为绵绵不绝的春风。我校的学风建设亦是如此,学风中的“善”字,依旧值得我们去探究,如何让“善于学习、学习得好”的学风在学生心中自信地扬起,正是我们将要继续奋斗的目标。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学风的建设,就如学海中吹动船帆前行的长风。有了它,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生,定会乘万里风,破万里浪,直达沧海之远!(李丹 撰稿)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无论教书还是育人,都离不开良好的风气。学风是通过学校全体成员的意志与行动,逐步形成的一种传统和风格,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针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行为习惯不佳等问题,以及不会学习、不愿学习、认为学习无用等不良风气,确立以“和美善学、自强不息”的校训作为学风建设的引领,以理“享”教育作为学风建设的核心,切实加强学风建设,使学校成为学生享受成长的理想乐园,使教育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理想空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