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迎接课堂转型挑战,难以绕过核心素养这一重要问题。没有核心素养,改革就缺了灵魂。
——钱启全
沈阳市和平区南京街第三小学始建于1960年,是和平区一所品牌特色学校。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始终秉承探索与实践并重、传承与创新并举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学生“自主”这一核心教育理念,诠释“乐学静思,自主合作”的学风治学:以自主认知为逻辑起点,以诚信自律为长久动力,着力培养学生在文化基础、社会参与、自主发展三大维度的落地、厚积的六大核心素养,使自主教育三大策略(学习策略、德育策略、管理策略)关注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校本化”路径表达与评价的每一个细节。自主,在教育沃壤中滋养生息。
一、学习过程顺应天性,推动发展核心动力
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学习方式革命性裂变。作为“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辽宁省课改先进单位”,学校始终将课程改革作为推动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把握课改脉搏,将课堂作为课改的突破口,从儿童的天性入手,回归教育本源,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效益,逐渐形成了“一体双翼”学习策略研究模式。具体来说,“一体”指自主学习策略,“双翼”指“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四步·六段式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即“自主学习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形成课前学案导拓、助研思(每天第8节课自主学习课,学生选择自主、小组学习方式,完成学案内容,梳理储备学习资源)——课中质疑、合作、探究(课堂上的这三个环节,使学生和老师在一次次的往复循环中完美呈现)——课后推荐性作业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形式而言,这是一种分层、定制、可选择性的作业内容的呈现;从学生的学习发展方向而言,这是一种学习的拓展、延续、指向性的拔节。
“四步·六段式合作学习策略”,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小组“合坐”而学。四步即拟题—实践—反思—提炼的四步达成,六段式微格研究即分组方式实践研究、组织特点实践研究、组织划分实践研究、人员定位实践研究、评价制度实践研究、合作呈现实践研究。倡导合作学习自主管理,其教育内涵的诠释在于唤醒自主意识,引导自我管理,以“团队合作、同伴互助、竞赛评价”为策略,以“多元结合,阶段推进,整合提升”为工作途径,形成“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团队管理文化的立体构建。
二、教育过程显现体系,提升良好教育效果
核心素养的浸润还需自主教育结构性架构。学校构建了德育课程、艺体社团、家校平台为辐射状分布的自主教育体系,将自主教育由“块状”变成“链条”式结构,将核心素养融入行动纲领和课程体系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德育课程主题化。每周的国旗下的誓言、评价反思微课程(每周五)、期末“借分、重考”制、“护导生制度”;德育课程是诠释教、育并行,唤醒自信与责任,学生自主反思自我、分析自我、认识自我,进而更新自我与改变自我,达到自主进步的目的。主题课程本着“自主选择、载体多元、经验共享”的实施路径,开发并实施了八个板块构建德育主题教育课程,即“爱的教育”“责任教育”“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节日文化专项教育”。
艺体社团模块化。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学校先后组织音乐欣赏、英语书写书法、儿童声乐、英文歌曲、纸艺等二十余项艺体类活动课程,积极搭建舞蹈队、合唱队、篮球队、乒乓球队、南山书社等学生社团组织。以“校园四大文化节”主题系列活动为抓手,定期开展艺体类活动课程和学生社团组织,“体育文化节”“文化艺术节”“科技文化节”“合唱文化节”,最大限度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助力支持,实现全面育人的新教育观。
家教共育资优化。学校在构思学校教育工作时,打开家庭与学校的壁垒,引进中国人民大学少年新闻学院、辽宁家庭教育基金专家等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家长开放日”“家长进课堂”“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校社联动传科普”等微课程文化,整合开发家长的优质资源,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教育元素,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的横向延展、相互作用的教育模式。
三、文化管理彰显魅力,构建品质课程群
核心素养的落地更需自主管理的文化支撑。从管理发展的总体趋势看,文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文化管理是对科学管理的新发展,是管理适应现代教育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
自主管理团队评价。学校逐步完善了“学生行为规范自主管理模式”,即以“学生参政部”为载体,以“学校管理制”为媒介,进行了“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学生通过竞聘“校长助理、书记助理、教学助理、德育助理、总务助理”的自主管理活动,助理们每周一次的“行政例会”,既提高了参政议政的能力,又提升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空间,培养了“合作、互助”的团队精神。
采取激励性的多元评价,即以班级为评价团队,评价项目共三方面,即行为好习惯、卫生好习惯和品德好习惯;以小队为评价单位,以“自主管理评比板”为评价手段,每周评出“周明星小队”,每月评出“月明星小队”;以个体为评价单位,每学期都要评出小小舞蹈家、自主管理小能手、读书小博士等。
课程群落整合统领。依托学校自主教育文化,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进行学科课程群专题式的谋篇布局,分级式的方式呈现,分阶段过程开发,联动性模式组织,提炼与构建可供自主学习的学科脉络化的课程体系,最终形成与构建自主教育大课程观的学科课程群。
学科课程体系的模型建构,通过教材整合、资源开发、教学要求与评价为课程群开发与实践的具体实施策略;围绕以学科基础课程为轴,学科博学课程、学科才艺课程、学科体验课程、学科实践课程等课程群落为环的“一体多翼”学科课程群的开发与实践。
自主教育育人目标
培养具有较高道德修养、较高智慧的人。
课程群基本理念
课程群的整体性,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以课程培育整体性之素养。其学科课程群的模型建构,着力体现学科课程的丰富性和适切性、学科团队理念的科学性、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与独创性,更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性的独特性、教育教学成效的显著性与价值性的落地。
一体三翼课程群内容
一体:学科基础课程
三翼:学科拓展课程、学科人文课程、学科体验课程
课程群开发与实践具体实施
教材整合资源开发教学要求与评价
南京三校依托“自主管理、自主德育、自主学习”三大策略,与学生核心素养一并优化、整合,形成体系,建立落地框架,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果。2016年1月,沈阳市“十百千”工程评选活动中,南京三校被认定为沈阳市首批办学特色学校。学校还先后获得“国家级先进示范学校”“全国和谐德育研究与试验先进实验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优秀教育学会”等殊荣。自主教育的办学特色也同样受到各大媒体普遍关注。
近处,无教育;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守望远方、相信远方、走向远方——前瞻未来,让“儿童站在学校的正中央”,南京三校秉承“乐学静思,自主合作”的学风治学,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再设计、再表达、再提升,学校必然带来自主教育全新育人模式的生态改变,将教育信息化、全球化、国际化、自主性、实践性、定制性的时代特点带进自主教育,提供云、网、端一体化的智能化学习路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更多的适应性以及更精准的教育!所以,未来的南京三校将是一种灵活、开放、终身、个性化的“超越学校的学校”!
自主教育站在教育再出发的起点,教育在远方,自主在路上!
(蔡世伟 撰稿)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把学生作为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忽视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体地位,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实现高效教学,必须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应当极大地注意发挥其能动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紧紧围绕学生“自主”这一核心教育理念,依托“自主管理、自主德育、自主学习”三大策略,以“乐学静思,自主合作”的学风治学,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助力支持,使学生能自主反思自我、分析自我、认识自我,进而更新自我与改变自我,达到自主进步的目的,实现全面育人的新教育观。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