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明贤集:茶味行役-清雄格凸河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几次听人说紫云县格凸河值得一游。我相信是实话,却没想实行。美景太多,懒人看不过来。最近有一个不容辞谢的邀请,就去了一趟。果然有独到的风姿。好山好水到处有,能好出个性来才算真好。

    格凸河两岸,景区有好几个,各有特色。我们只玩了河上这一段。河两端各有一座溶洞,导游者比喻为一根扁担挑两个洞,这头挑的是生灵,那头挑的是神灵。生灵指燕子洞,壁上栖息着数十万只雨燕;神灵指天星洞,崖壁上是古人悬棺葬的场地。但以僵直扁担喻宛转灵慧的格凸河太委屈了她。不如说是一根丝绦系着两只水流星。

    游船离开码头,缓缓向右,驶近一座小山。老远看见山头有两个天窗,大的高些,小的在它下侧。船看着已到水尽头了,山峰却让出来一条水路,远远露出一个灰色洞顶。原来这座山上共有三个溶洞,排列成倾斜的“品”字形。船顺着河湾行,洞随着河湾显现。等到看见燕子洞全貌,是一座又高又窄的穹门,显出“鬼斧神工”的气概。导游称之为“凯旋门”,太洋味了些,而且彼门矮而阔,此门高而峻,气象雄阔多了。

    小船驶入洞中。洞内景象也与许多名洞大异其趣。两壁笔立而上,高达一百一十多米,没有一般岩洞常见的那些钟乳石花,只有大刀阔斧的删繁就简,一派森严大气。地上,沙滩占了半壁江山,散乱着一块块如桌如床如屋的巨石,也都轮廓明快,粗头乱服,与洞壁相辅相衬。洞顶左侧有个大天窗,泻下一片天光,照出这片洞景,既清晰又朦胧,气象万千。较之红绿橙紫的人工灯光,别有天然之趣。小船从一只巨大石鲤鱼的嘴边划进去,在一个漆黑的水洞边泊住。据导游介绍,河水至此流入黝黑不容窥探的岩缝石穴,蜿蜒十二公里,再见天日已在望谟县境了。内有一座面积达十二万平方米的洞厅,中法两国洞穴专家发现并命名为“苗厅”。我们的小船在黑水潭里转了一圈,再出石鱼侧回到洞口,观看“蜘蛛人”攀岩绝技。

    三位攀岩人都是苗族。为首的中年人罗发科,另外两位小伙子一姓王,一姓黄。导游指我们看一百多米的崖壁顶上,插着一面红旗,等会攀岩人就要攀到那儿。我抓住草帽,把头仰到极限,望着那一点红色。心中暗想,这实在太陡太险了,不看也罢。但三位“蜘蛛人”己开始攀岩了。罗师傅在前,年轻人后跟。说来难以置信,殿后的小黄竟是不良于行的残疾人。三个都穿着橙红色的背心,在灰色背景上很显眼。一人穿回力鞋,两人赤足。真像是三只蜘蛛,缓缓游动在灰色的网上,渐升渐高,越来越小。宋君完全是仰卧在船座上观看了。

    导游介绍,攀岩是此间苗胞的传统,目的是掏燕粪燕雏,并非游戏。现在才成为单纯的绝活表演,借电影《蜘蛛侠》的片名,称之为“蜘蛛人”。每一代攀岩高手都要传徒弟。路线是固定的,每上一步,脚的踩点和手的握点都是固定的,一步不能错。初学者跟着师傅攀岩,开始要走两步退两步,以后走四步退两步,如此反复循环,记得烂熟,才能独自攀岩。因如此认真严格,所以从未出过事故。有一位老辈高手,七十多岁时带徒弟攀上洞顶,忽然徒弟腿抽筋不能动,老人竟背着他安全下岩,毫发无损。

    三位“蜘蛛人”每到可以容身之处,就要回身俯视,向我们挥手挥旗,船上人则报以鼓掌喝彩。这时的三个红点,已小如指尖了。船上有人说,攀高固然难,从上面往下看更可怕。我也有这种体验,设身处地一想,手心立刻沁出汗来。

    导游说,可惜没有遇上燕子飞翔鸣叫的壮观景象。我说,在龙宫后洞的蚌壳岩见过这种燕阵,满天黑弹乱飞,一片啁啾震耳。而且每只燕子像子弹一样射进石壁小穴,立即转身向外,间不容发,真是神乎其技。姚君说,不能比,这里的声势要大许多倍。她带一帮孩子来这里看燕子回洞,啁啾声大得互相不能交谈。

    说话间,三位攀岩者往下移动,我们又一次次鼓掌喝彩。他们下到船上,大家赞叹他们的腕力和臂力,因为已看出他们不仅手脚并用,而且手臂着力更大。罗师傅伸出双手给我们看,掌阔指短,十指第一节已曲如钩爪,不能完全伸直了。导游说,法国洞穴权威说,他游遍全世界,没有见过这样陡峭而又不系安全绳索的攀岩。

    别过“蜘蛛人”,小舟掉头上溯。

    这段河景之妙,在于移步换形,处处自成美妙小景。就像一卷宋元大师的青绿山水,好景连绵,首尾精致,无一处败笔。不论船到哪里,往前看,往后看,都是青峦环匝,仿佛置身小湖泊中,而湖景又不可能这样不断展开新景。两岸竹树婆娑,在山风中纷绿骇碧,尤其竹树下的石岸,纹理纵横,块块都堪入画,画谱中的皴法:大斧劈、小斧劈、披麻、荷叶、乱柴,无所不备。随便弄几块到江南北国,足够为它专造一座园林。

    一路看之不足,舟到一滩,溯乱流而上,一时间出现了礁石与舟船同进的奇观。随即到了看悬棺的天星洞。洞形洞质与燕子洞差别不大,但既是先民归宿之地,又无雨燕作巢,便觉一片静穆,生出对天命的深刻敬畏。旅游局一位研究者向我们解释悬棺的操作技术,认为是把棺木部件分别带到岩穴上组装而成,并非如许多人的设想,用绳吊、滑轮等等,此说并有山下苗寨的葬俗为证。这个论点很有说服力。但各处因地制宜,采用不同方法也有可能。

    划近大河苗寨,远远望见一片浅水礁上,有七八个光腚顽童在戏水。听见船响,像受惊凫群,四下逃散,带起一片片亮晶晶的水花。在一处水湾,还看到一对鸳鸯,若无其事地任小船激起的水波簸荡,旁若无人。

    泊舟上岩,步入大河苗寨。这里山峦扣合成环形,苗寨就在环内。寨前矗立着一支挺拔的孤峰,叫苗王剑。有相关的传说:苗王率众万里迁徙,选中这里,插剑为记。这种环合景致,我只见过张家界的水绕四门,当时觉得所谓仙家洞府就是这样。这个寨子命名桃花源,很是切近。小憩后在苗寨竹楼上吃农家饭。这里因燕子太多,蝇蚊几乎绝迹,又是一奇。

    格凸河景区还有盲谷、洞中苗寨、变色湖等景点,各有特色。主人一再挽留我们住下,一一游遍,我们说留点想头,下次领略罢。

    主人要我把观感归纳成几个字。回味了几天,觉得格凸河山水,其境曰清,其趣曰幽,其势曰雄,其格曰奇。一孔之见,不知确切否。

    这趟格凸河之游,令我后悔早早放弃了少年时喜欢的绘画。如果还能画,我会来住上十天半月,把河上一处处小景画遍。

    (二〇〇五年)

    ※※

    附记:格凸河燕子洞已成为国际攀岩节固定场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