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矿历史档案觅珍-滦州煤矿第一位洋矿师——雷满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开平煤矿落入英国人之手以后,新建立的北洋滦州官矿对英国人有一种十分敏感的防范意识,为避免重蹈开平煤矿覆辙,他们对英国技术人员一概不用,而是聘用的清一色的德国工程师,当时称为矿师。

    宣统年间,有两个德国矿师和一个德国机械师用西洋技术支持着滦州煤矿,他们分别是雷满(lehmann)、克洛伯、克洛斯,而雷满是第一个被聘用的德国矿师,“充总矿司,负全矿工作之责任”。

    开滦员司孙诜芳的手抄本《滦矿大事记》记载说,“德人雷满者,矿学专家也。李矿师士鉴在德时访得之,募为本公司矿师,与订立草合同,即协同东渡回国。”可知雷满是李希明(即李士鉴)到德国采购设备时招聘并带回国的矿师。他跟滦矿签约的具体时间是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初八日(1908.12.1),合同期从当天算起至宣统三年十一月底,粗计三年。

    雷满的贡献

    雷满到煤矿以后干活很卖力气,为晚清中国的煤炭工业建设作出了贡献。当时马家沟矿正在起步建设中,一切都是空白,懂技术的中国人毕竟不多,他在技术方面理所当然地挑起了大梁,大到指挥安装矿井提升绞车和锅炉电机及井下开拓掘进,小到提议购买螺丝和机油,几乎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他。从历史档案里可以看到,他建议在马家沟制高点修建“水柜”,以解决马矿供水问题;他建议购买西式地磅,废除中国老式的大秤杆。修建“水柜”的草图他画出来,地磅的规格尺寸和零件外文名称他开列出来。滦州煤矿向欧洲联系购买配件,有时德文翻译找不到,去求雷满矿师,他也是有求必应。

    矿井上的大小机械设备安装告一段落后,工作重点从矿井上转到矿井下,他对井下的开拓掘进作业提出改革建议,并努力尝试创新。开拓过程中遇到坚硬的岩石,雷满向矿方提出用“有水钻机试开”,总经理周学熙很重视这个建议,批示“细心研究,从长计议”。雷满为此在“石门”处“安石钻两盘,迭经实验[115],每日能钻尺四尺上下”,并测算出如果用大压力机,可提高到七八尺。

    1910年10月,雷满矿师在马家沟矿东九槽试用新法采煤,也得到了总经理的支持。由于历史档案资料记述不全,所以不知道这次技术革新效果如何。

    雷满虽然是马家沟矿的矿师,却也很关心赵各庄矿的事情,他给周学熙写了一个“说帖”(建议书),提出扩充赵各庄矿办法,并进行了扩充的预算,还具体提出赵各庄矿应该购买什么样的绞车“机绳”、轮盘

    雷满的待遇

    雷满是当时最具权威的外国技师,合同中规定,其地位“与驻厂经理(即矿长)平等,诸事和衷共济”。因为名义上跟该矿矿长平起平坐,所以他的薪水很高。当时滦州煤矿制定外国技师的待遇,规定“洋人每月薪水二百余两,至多不过三百两之谱,房饭夫马等费在内(即薪水里包括房租、伙食、佣人费、交通费,这些开支由洋技师自行解决)”。雷满的薪水却高于这个标准一倍,合同上定的是“每月行平化银五百两”(当时的中国监工司事是月薪12元。1元大洋约等于0.8596两白银),其收入大约相当于40多个中国监工司事。雷满的工资一般是由滦州煤矿财务部门存到德华银行,再由德华银行兑换成马克转交雷满。开滦历史档案里关于雷满打收条领薪水的记录有很多。

    与后聘到的克洛伯、克洛斯相比,争取薪水以外的待遇方面雷满开始时表现得很低调。同样是在唐山,此前30年时创建开平矿务局的唐廷枢,为所聘各国洋技师建造了不少欧洲风格的洋房子,其他待遇如水电医疗等方面也很优厚,开平矿洋人享尽了富贵安逸的业余生活。但是,与已经建立30来年的开平矿相比,新生的滦州煤矿条件差得太多,雷满到马家沟矿工作了5个月后,“为雷、克(克洛斯)两工师建造住房”而向矿地公司购地的申请才刚刚写出来。滦州煤矿规定,洋技师房屋内照明设施自己解决,比雷满后到滦矿的德国技师克洛斯、克洛伯对此有争议。克洛伯是通过在德国的和睦·昆德招募来的,离开德国前电灯之类的小事没有谈及。到滦矿之后他和克洛斯三番五次要求,费力地争取到了安电灯的优惠,即免费将电线通到屋外,屋内的电灯电线要他们自己出资安装,每月电费他们自己出。这个办法双方认可,协商成功了,到这时大家才想起了还有个不言不语的雷满矿师呢,应该给他也安电灯。

    一场误会

    雷满的工作热情很高涨,但也因此引起了误会。

    马家沟矿一开始就建立了机械修配厂,历史档案中称为修机厂。雷满要安设各种机器离不开修机厂,他技术水平高,该厂工人都惟雷满马首是瞻,他成了该厂实际上的业务领导人。有一次不知因为修机厂的一件什么事,他同马家沟矿经理产生了分歧,经理将此事告知了总经理周学熙。

    按说,这都是工作上的小问题,算不得什么。但是在那个历史时期,雷满的所作所为撞到枪口上了。当时滦州煤矿的建立就是为了抵制开平煤矿,而中国人总结开平矿权丢失的主要教训就是不该引入了外国资本,不该过分信任和重用了洋人,所以滦州煤矿此时虽不得已借助洋人的技术,但严格限制他们的权力,决不准许他们干涉“矿政”,这是非常敏感的问题。历史档案没有显示雷满到底做了一件什么“越俎代庖”的事情,但从档案里可以看出周学熙认为雷满管得太多了,有“越权”的嫌疑,他很不高兴地批示:“本公司修机厂应隶于经理员管辖之下[116],所有工料事宜均由经理员责成管厂委员办理,洋机师以经管已成之机器为职任,如水泵、绞车、风扇等件之安设开使,及如何护持修整之方法。其有关于需用修机厂之事,如调匠、用料,须由矿师转致经理员核准,饬知管厂员照办,不得越俎直接。”在另一封信里周学熙再次强调“雷满只可考核洋机师,经管已成之机器[117],不得有干涉修机厂之权!”他同时让经理处“传知赵经理,并译告雷、克两洋员遵照。并告李希明转达该洋员,如不遵命令,即行开除!”再想多管事,就让他们卷铺盖回家去。

    档案显示,当时将周学熙的批示转达给雷满以后,雷满专程到天津,找周学熙作了解释,文件中说他“承认修机厂是另一件事,直可谓另一公司,不与该矿师相干”。他表示自己无意多管事,并承诺按周总经理的话办。

    这件事显然有些误会,不知道有没有在雷满心中留下阴影。只知道后来美国实业团到滦州煤矿参观,开平矿洋总办那森也随之到马家沟矿了解情况,雷满私下跟那森透露说,“滦矿管理不善,任意开采,不久就会造成严重困难。”从一开始就千方百计阻挠滦州煤矿开办的那森知道这个情况以后,立刻向伦敦董事部汇报,商定了“采用减价办法来阻止滦矿销售”的策略,以期达到“用不了多久就能使滦州煤矿关闭”的目的。正是由于雷满提供的内部信息,坚定了那森及其英人董事会对付滦州煤矿的决心。后来的降价竞争导致滦州煤矿疲于应对,赔钱售煤,不得不与开平矿联合。这件事,直到两矿联合以后很多年,中国人才知道内情,原来雷满充当了一个“洋内奸”的角色!

    今天,我们无法断定雷满透露这个信息是有意的还是无心的,但事实上他确实做了一件有害于他东家的大坏事,而且对东家滦州煤矿来说几乎是致命的坏事。

    雷满离开中国

    宣统三年九月十一日(1911.11.1),已经调到天津经理处任职的马家沟矿经理赵元礼跟周学熙汇报说,收到马家沟矿的信函,说雷满接德国电报,“其生父病故,请假三日在家守礼。有事仍可函商,云云。黄经理(接替赵元礼任马家沟矿经理的黄世泰)已去函唁慰……”周学熙批示让经理处按照西方格式用英文“拟稿唁慰”,还派人到雷满在马家沟矿的家登门吊唁。

    此时,雷满跟滦州煤矿签订的合同,再过一个半月就到期了,即将返乡而“近乡情更怯”,加之老父病故,他开始思念故乡。

    三天以后,雷满到马家沟矿提出老父病故想请假回德国看看,但是考虑到合同即将到期,不知道矿方是否还有意续订合同,如果续订,自己请假回家似乎不合适,请矿方定夺。

    雷满这番话起到了一个试探气球的作用。马家沟矿认为“该矿师在矿三年,情形熟悉,现当井工进行,一应部署事宜,胥关紧要,此时似难离矿”。该矿向经理处建议跟雷满续签合同,因为建设中的煤矿离不开这样一个技术高超又熟悉情况的人。周学熙当天便批示:“可告此时不必请假,将来合同满时,如果彼无他意,自应续订合同。”

    岂知雷满还真有了“他意”,此时中国南方辛亥革命爆发,而滦州起义之前的滦州煤矿也“山雨欲来风满楼”,雷满大概提前闻到动乱血腥的味道,更加萌生了回国的念头。平时不大闹待遇的他一反常态,找矿经理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要求自己屋里的电灯要免费;二是续订合同最好是一订数年,而且月薪要由500两白银增加到1200两。情况反映到天津以后,周学熙给雷满写了一封信安抚,并让协理李希明告知雷满,说电灯费至少应按一分五收费,因为其中八厘官利、七厘修理费,都是官方定价向滦州煤矿收取的;月薪加至1200两之多则“碍难允许”;关于续订合同数年的事情,可以按旧有标准先续订3个月,等局势稳定了再商量具体期限。周学熙的这些话,雷满一句都听不进去,他还是要求电灯费全免,月薪如果加不到1200两,本年合同到期他就不干了。用今人的眼光看,区区电灯费谁掏都算不了大事儿,但在那个时代受经济条件和时代观念的局限,居然也成了反复争议的问题。不过,周学熙最终还是作出了一些让步,他跟李希明说,“如雷满有意留此,尚可一商。”十月初五日,李希明又找雷满谈话,告诉他电灯费全免的要求李本人认为可以考虑,薪水的提高也可以商量,“酌加一二百两似无不可。”显然这些都是周学熙告诉李希明允许范围内的让步。此时的雷满“持之甚坚”,不肯让步,还是要求电灯费全免、月薪1200两。谈判进入死胡同,他的离开已成定局。

    1912年1月18日是3年合同的最后一天,严谨的雷满在这一天将自己所“经手各事交代清楚”,然后给经理“来函言别”。他在信中说,等自己将屋里的家具拍卖完后,再亲自到天津与诸位告辞。

    宣统三年十二月十四日(1912.2.1)雷满赴津,领到“川资”(路费)1500马克回国。

    功过集于一身的雷满走了,给我们留下了历史的思考:对于类似于雷满这种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应该怎样监管而避免他们犯错误,应该怎样引导而充分发挥他们独特的长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