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收开”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为了维护国家矿山的利权,而是为了给自己的军队筹备军费。如果把开滦这个大企业弄到手,可观的煤炭利润将为这个“东北王”入主关内提供经济保证。当他知道滦州煤矿的股东们说没有钱“收开”的时候(这是滦州煤矿股东们不“收开”的借口之一),正在天津的张作霖说:“滦矿如无款办理收回之事,我东三省有款可以接济!”他的这一表态,使得不想“收开”的滦矿股东们再不敢轻易说没钱了。
张作霖主张“收开”很可能是受到了王绅的影响。王绅何许人也?王绅原是开平煤矿总经理、英国资本家那森的座上宾。他为那森出谋划策,鼓励那森降低煤价坚决地同中国人竞争到底,他组织和创办《北方日报》为英国人吞并中国人的滦州煤矿摇旗呐喊制造舆论,他拉拢滦州煤矿股东中不坚定分子暗中投靠英国资本家作内应……总之王绅是一个坏透了的专与滦州煤矿和自己同胞作对的家伙。但是,等到开、滦联合以后,为英国人立下汗马功劳的王绅并没有受到那森的重用,那森只是调他到汉文处去当翻译,将他“冷”在了一边,这说明连那森也看不起这种吃里扒外出卖自己祖国的人。王绅没有得到自己预想的地位和金钱,便立马转为反对英国人侵占中国矿山利权,变得十分“爱国”了。因为他清楚开滦矿务总局的来龙去脉和英国人侵吞开平煤田的其中黑幕,知道英国人的诈骗侵占行为在法律上站不住脚,于是他找到张作霖那里,鼓动张作霖将开滦收回。至于张作霖是否真的受了王绅的鼓动才发话要收回开滦,今天已经无从考证,但资料显示王绅确实多次找过张作霖,而且还为收回开滦找过宋子文、孔祥熙等人。
张作霖发话收回开平煤矿,不仅使得滦矿股东不敢轻言“没钱收开”,也使开平的洋人们惶惶不安。1925年6月6日,总经理那森致开平煤矿秘书函中说:滦州煤矿股东的意见是无意购买煤矿,是压力促使他们跟我们进行磋商。“所谓压力,我相信就是张作霖的势力。从各方面看,张对开平煤矿和秦皇岛港口都急于想进行控制。”针对张作霖收回开平煤矿的主张,那森和他的同事们“已经考虑了采取什么步骤最为适当。”他认为滦州煤矿和开平煤矿“任何一方对于外来的压力均不应忽视”。那森说:“目前张作霖的势力在中国这一带地方显然是很大的,但是在财政方面他无疑感到困难。而从某些情况看,他对于属下的将军们的驾驭似乎不甚有力。我总觉得我对张作霖的地位的原有估计是正确的,他将在未来的一个短时期内维持他的权利。”经过那森和他的董事会研究,对各方面的情况分析后,采纳滦州煤矿股东的建议而实施了拖延的策略。这种拖延的策略最终产生了效果,后来一直拖到力主“收开”的张作霖撤出关内,被日本人炸死于回东北的途中,国民政府“收开”的行动也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宣告失败,开、滦继续联合,开平的英国资本家和滦州煤矿的股东们皆大欢喜,继续发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