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矿历史档案觅珍-滦矿对天津民立第一小学堂的资助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宣统三年闰六月初九日(1911.8.3)滦州煤矿董事会形成决议,资助天津民立第一小学堂常年经费,其标准是每年360块大洋,每月固定汇给30块。

    历史上的滦州煤矿经常在北京、天津等地捐资助教,对天津民立第一小学堂资助这件事只是多个事例中的一个,似乎微不足道,但是仔细研究关于此事的历史档案,可以从中发现一些细节,并总结出一些值得今人借鉴的东西。

    天津民立第一小学堂,是1902年春天林墨青(字兆翰)和盐商王竹林(字贤宾)在蒙养学塾的基础上建立的,而蒙养学塾原是严修(字范孙)先人所建的私塾。当时林墨青、王竹林“痛庚子变后民生凋敝,思以公益之举为邑人倡谋”,提出扩大蒙养私塾以振兴天津教育,得到严家同意。于是他们又联络李子赫、王奎章等天津的名流出资,扩建了私塾。严修从日本考察日本学制回国,正式提出改为天津民立第一小学堂,并在官府备了案。此后天津邑绅徐朴庵、广东大商人冯商盤也加入到了资助的队伍。该校采用先进的办学方法,增加了西方科技等教学内容,9年间共有5批学生毕业,曾受到过袁世凯的表彰。到宣统三年时,该校在校学生已达250多人。规模扩大人多了,花销增加到每年“二千四百金”,但清政府基本没有拨款,而且经过社会动荡,“津门故族囊所称为殷素者,十不如前八九(天津过去被称为富足有钱的大户,现在十有八九不如以前了)”,他们捐不出多少钱来,学校很难再办下去了。在这种情况下,该校由林墨青出面执笔,向滦州煤矿写信请求援助。经过滦矿董事会讨论以后得以通过,签名同意者共计25人。

    捐款这件事情虽小,但可以得出三个小结论:一是滦州煤矿领导层办事利索而不拖泥带水。信的落款日期是六月二十九日,闰六月初九日即第10天该矿就做出了捐款的决定。二是滦州煤矿董事会办事认真。为了捐给小学堂360块大洋,该矿15位董事和总理、协理全部列入议案名单,有13位签名画押和代签名画押。三是企业捐款并不盲目。仔细阅读和分析所有相关档案资料,你会发现这是该民立小学教育兴国与滦矿企业兴国的理念产生了共鸣,于是捐款才如此痛快。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