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矿历史档案觅珍-后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本人平生酷爱古典文学,对清代历史尤感兴趣。河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当新闻记者、编辑27年后,主动要求改做档案编研工作,以求钻进号称全国企业存量之最的开滦档案,闷头翻古纸,笨笔试新作。是离开新闻而钟情旧闻者也。

    其后5年,上班无闲暇,完成和超额完成本职工作后,披阅晚清滦矿档案,不闻物议,无视秋冬,拣珍觅宝以锻炼成文。近水楼台,初得编辑单位刊物撰稿需要之便利;聊作报答,发表于《开滦史鉴》、《开滦日报》、《中国煤炭报》、《档案天地》、《中国档案》等报刊,以宣传企业传统文化,弘扬矿工战斗精神。

    本书文字量虽不多,而所费精力,远超新闻或文学等量之作。有两年的春节七日假,我都在办公室,辨别难字,反复考证;很多的双休日,我依然来单位,轻敲键盘,再三修改。并非本人特立独行、佯装先进,实因酷爱那些百年前文人用毛笔书写的历史,读着那些抑扬顿挫的句子,感受着晚清古文的韵味,探索着中国工业摇篮里的一个又一个故事,那确实是一种古典文化的高雅享受。每断开一段难句,每攻克一个草体字、异体字、繁体字、生涩字,皆有征服和胜利的快感,于是意气昂扬而狂放,击桌离座欲长啸,其乐难以抑制且不可言表,赛经商突进斗金,胜仕途飞黄腾达。外人观之,疑近病态,不知此时迷恋百年开滦文化愈深,更为晚清精英、企业历史着魔,不过是不可自拔之表象耳。

    知历史档案,浩繁无算;查百年旧事,岂忍埋没。档案沉睡,有愧前辈,是另一种损失。宜总结已往,而资政育人。

    世间万物,多有缺憾。本人临近退休,见开滦万卷晚清档案中,应写未写之旧事不少,心有不甘。然人生易老,自然法则,孰能例外?试比吾侪先逝者,已该自足而感谢上苍;有此书付梓存世,愈添感恩之心。

    感谢开滦集团公司领导,感谢开滦博物馆馆长王立新、李军的倾力支持,他们对本书认真审读修正,于本书厥功甚伟。感谢开滦历史专家杨磊先生、任荣会先生对本书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杨磊专家数年前就曾建议作者以滦矿历史为主攻方向。感谢档案馆,感谢该馆诸位资料员以及摄影师孟顺生辛勤提供资料,让我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本书在历史观点和写作思路上,还得到了一些退休老领导的启发指教,让我领略了他们的才思睿智。

    滴水之情,当报涌泉,惭愧的是无以为谢。

    经过大力删简的本书,其内容就是论中国煤业、说开滦历史,而本书被大家帮助出版的过程,何尝不是开滦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这滴水,是闪光的,是纯洁的,令我感激不已。

    郄宝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