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锦是这样织出来的-姚家这一摊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父亲平反的1988年,我们姚家成为清徐的首富。此时,全国正处在所谓经济过热的初期,那应该是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个涨价风潮,抢购成风,有人成百斤盐往家里买,怕涨价。这时候,亲朋好友就劝父亲说,见好就收吧,甚至还有人劝他分家,免得把这些年千辛万苦的积累一脚踢了。

    1992年,企业的资产有两三千万,可利用的流动资金也达到一千多万。那时候,有的人转行搞房地产,有的搞别的,百花齐放,资金转移到其他行业去了。但父亲的主意很硬,第一不能停步,第二不可分家。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没有比这个力量更可靠的。从古到今,干成一点事,离开家族这个东西不行,尤其是中国,在地方乡村社会,家族的力量应该是最厉害的。血缘关系嘛。血缘之后,才是地缘,才是其他,朋友圈子,同学圈子,等等,都是利益圈子。家族这个圈子是最基本的圈子。远的不说,我们山西晋商六百多年的辉煌就是明证。

    因此在1989年,父亲决定投资5000万元,兴建年产20万吨的机焦厂。建成后,日产8万立方米煤气,可供3万户居民生活用气。这个想法,得到了县里的大力支持。为什么?一来,那个时候,满城尽是土焦炉,一百多根大烟囱同时冒烟,汾河滩上每天乌烟瘴气,污染得不得了,姚家能率先发展机焦,这是天大的好事。二来呢,父亲承诺,一旦产气成功,将义务为县城居民供气10年。这样,这个工程被列为清徐县经济上新台阶的十大工程之一。

    1993年,全省第一家民营现代化焦化厂投产。1996年,正式为县城居民送气,并被列为太原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十大工程之一。后来,所产的气用不了,就往太原送,最高峰的时候,太原市三分之一的居民用气,都由我们这里提供。从1983年2月,父亲正式开始干事业,到1993年,整整十年。这十年中间,他创建了全省一流的民营焦化厂和3个选煤厂,成立了清徐县煤炭气化股份有限公司。总公司下属的汽车运输公司拥有汽车100多辆,而铁路运输公司则拥有自备专列8台、车皮300多节。企业年产值达到5000多万元,运输总收入近亿元。十年累计上缴税费3200万元。

    1993年,大哥姚俊良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优秀乡镇企业家”称号。

    1993年,投资建成自己的焦化厂实体,这是咱们这个企业的一大转变,由单纯的贸易转变为工贸结合,完成了美锦的第二次飞跃。

    我本人就是在这个阶段参与进家族企业管理的。1992年,矿务局准备提拔我当副矿长。父亲征求我的意见,希望我回到家族企业,我考虑了一下,就同意了。第一,企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手打理,过去都是父亲和大哥挂帅,带着三俊、四俊弟兄几个在搞,现在上现代化焦化厂,人手不够了。第二,我在大学里学的就是煤炭深加工,搞焦化厂正好提供了用武之地。前面说过,那时候山西省从南到北,土焦遍地开花,污染相当严重,其实咱也忧心忡忡,以自己学的专业知识,知道这只是图一时之利,不能长久。怎么办,自己办嘛。别人搞土焦,我们就开始搞机焦,先走一步。

    父亲在这方面,好像天生敏感,总是先走一步。先迈出这一步,就是一个跨越的开始。这个跨越,在概念上应该称为战略性思路,从战略生发出决策,从布局可以看到结局。到1996年,咱们率先淘汰了土焦炉和改良焦炉,到1998年,建成全国第一座宽500毫米、高4.3米的炭化室焦炉,产值和利润翻了三番。

    1998年,全国焦炭市场不景气,但建材十分走俏,父亲决定投入大量资金上马五星陶瓷公司,引进了意大利的先进设备和德国的炉窑技术,仅两年时间就形成了总资产1亿元的规模,年产量达到墙砖、地砖1500万平方米。

    搞大型现代化焦化厂,就得有煤矿作为依托。刚开始搞煤矿,正是煤炭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到2003年,咱们已经拥有11座煤矿,都是经过国家审核批准的,但投产的没那么多。前年和去年,煤炭市场炙手可热,有人说,你们家就是有先见之明啊!其实哪是那么回事!美锦集团的煤矿都是1999年之前搞的,那时候拉到厂里吨煤价格才45元,还给不了现钱,煤矿就是一鸡肋,扔不能扔,吃不是个吃,但焦化厂没煤矿怎么行?在最低潮的时候,咬住牙搞起来,到了2003年,咱就不再搞了。现在的煤矿,年产1500万吨。

    这都是战略决定决策,不是有什么先见之明,而是对市场敏感。

    现在的企业具体可分为两个大产业链。由煤矿开始,煤矿挖出煤来之后,经过细选,细选之后,精煤炼了焦炭,炼焦的过程中产生了焦炉煤气和煤焦油。焦炭下游是钢铁。这是煤一焦一钢这么一条线。另外一条线是洗煤后出来的煤矸石、中煤和煤泥,用来发电。现在还有一个硅铁。还没有上,项目已经立了下来,环保局都批了。煤炭的副产品发了电,发完电的渣滓做水泥,做砖。这就是循环经济,煤炭拉进来后,出去的全部变为产品。理念是什么?以煤炭为主,经过生产加工转化之后,全部转化为产品,最终实现三个效益:首先是社会效益,比方说给城市供煤气,然后就是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有环境效益。

    企业现在的员工,去年年底统计的是10954人,三年之后的员工是两万人。这一万多人是企业直接发工资的。解决这么多就业岗位,这就是最大的社会效益。

    这就是姚家经过28年打拼下的一摊子。

    但是,这个大企业是姚家的吗?是,也不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