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大容文学与中国之关联研究-参考文献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蔡美花:《高丽文学美意识研究》,延边大学出版社,1994。

    曹圭益:《朝鲜朝国文使行录的横向研究》,《韩国语文研究》,韩国语文教育研究会,2003。

    陈蜀玉:《比较文学影响研究中辐射方式的个案分析——以中国文学对朝鲜文学的影响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11期。

    〔韩〕池斗焕:《朝鲜时期思想史的再照明》,韩国历史文化社, 1998。

    〔韩〕崔雄:《朝鲜中期诗学研究》,《国文学研究32》,韩国首尔大学人文学院国文学研究会,1975。

    〔韩〕崔信浩:《湛轩的儒学思想和文学观》,《韩国东国大学汉文学研究13》, 1990。

    葛荣晋主编《韩国实学思想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葛荣晋主编《中国实学思想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海东诗选》,北大图书馆藏书。

    韩国《震檀学报》第79期,洪大容研究特刊,韩国震檀学会, 1995年6月。

    韩国实学研究会:《韩中实学史研究》,韩国民音社,1998。

    〔朝〕洪大容:《湛轩书》(上、下)(朝文版),朝鲜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60。

    〔朝〕洪大容:《湛轩书》(上、下)(汉文版),朝鲜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65。

    〔朝〕洪大容:《注解乙丙燕行录》,苏在英等译,韩国太学社, 1997。

    胡晓明:《中国诗学之精神》,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姜春华:《对洪大容实学认识论的研究》,韩国高丽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

    姜春华:《洪大容的实学的学问结构》,《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

    姜东烨:《18世纪前后朝鲜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文明意识》,韩国《渊民学志》1994年第2辑。

    金柄珉:《朝鲜北学派对清代文学的批评与接受》,《延边大学学报》1991年第7期。

    金柄珉:《朝鲜中世纪北学派文学研究》,延边大学出版社, 1990。

    金柄珉:《诗人朴齐家与清代文坛》,《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6期。

    金柄珉:《影响、接受与互补:19世纪中朝文人的文学交往》,《延边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

    金柄珉:《论洪大容的哲学思想和文化意识——以〈医山问答〉为中心》,《东疆学刊》2011年第1期。

    金柄珉:《试论朝鲜中世纪北学派的文学观念》,《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0期。

    金柄珉、金宽雄:《朝鲜文学的发展与中国文学》,延边大学出版社,1994。

    〔韩〕金东旭:《18世纪韩中知识交流研究——以洪大容的〈杭传尺牍〉、〈乾净衕笔谈〉为主》,《泮桥语文研究》第26辑,泮桥语文学会,2009。

    〔韩〕金都焕:《洪大容的学问观和认识论》,《韩国学论集》第34辑,2000。

    〔韩〕金惠婉:《从“医山问答”看洪大容的新学问观》,《韩国成均馆大学研究生院论集》, 1987。

    〔韩〕金仁圭:《从“医山问答”看洪大容的世界观》,《韩国东洋古典研究》第11辑,1998。

    〔韩〕金仁圭:《洪大容理解人类的两种类型》,《韩国东洋古典研究》第9辑,1997。

    〔韩〕金泰俊:《韩国文学的东亚细亚视角》,韩国集文堂, 1999。

    〔韩〕金泰俊:《洪大容和其时代》,韩国一志社,1982。

    〔韩〕金泰俊:《洪大容评传》,韩国民音社,1987。

    〔韩〕金贤渼:《18世纪燕行录的展开与特点研究》,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韩〕金宙翰:《洪大容的文学批评》,《韩国文学和儒教文化》,韩国亚细亚文化社,1991。

    乐黛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乐黛云、张辉:《文化传递与文学形象》,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李平:《西方人眼中的东方文学艺术》,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李岩:《朝鲜李朝实学派文学观念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李达三、罗钢主编《中外比较文学的里程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韩〕李德懋:《青庄馆全书》,韩国民族文化促进会、民文库, 1967。

    〔韩〕李庚秀:《汉诗四家接受清代诗研究》,韩国首尔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论文,1992。

    〔韩〕李庚秀:《汉诗四家的清代诗受容研究》,韩国太学社, 1995。

    〔韩〕李基衡:《洪大容的经学观和诗学》,《韩国汉文学研究》1976年第1期。

    〔韩〕李寅圭:《对洪大容的天文思想研究》,韩国首尔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1977。

    〔韩〕李裕林:《湛轩洪大容的文学思想研究》,韩国诚心女子大学国语国文硕士学位论文,1995。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

    〔韩〕林基中:《体现在燕行录中的对清意识和对朝鲜意识》,韩国《渊民学志》第1辑,1993。

    刘静:《从〈燕行录〉看18世纪中国北方市集——兼论中朝文化交流与文化差异》,《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韩〕刘奉学:《18~19世纪燕岩派北学思想的研究》,韩国首尔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论文,1992。

    〔韩〕刘基龙:《湛轩洪大容的思想和文学观》,《韩国语文学》第35期,韩国语文学会,1976。

    孟华:《比较文学形象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韩〕朴粲祺等编《接受美学》,韩国高丽院,1992。

    朴恩静:《朝清知识分子的相见与“知己”的表象—— 〈乾净衕笔谈〉》,《东方学》第18辑,2010。

    〔韩〕朴美英:《〈大东风谣序〉体现的洪大容的诗歌理论和意义》,韩国《真理论坛》,2001。

    〔韩〕朴齐家:《真蕤文集》,韩国国史编撰委员会,1961。

    〔韩〕朴香兰:《燕行录所载笔谈研究——以洪大容、朴趾源等为主》,韩国宝库社,2013。

    〔韩〕朴香兰:《通过文学结构看〈乾净衕笔谈〉的意义》,《东方汉文学》第40辑,2009。

    朴真奭、姜孟山主编《朝鲜中世纪史研究》,延边大学出版社, 1988。

    〔韩〕朴宗采:《过庭录》,韩国《文学思想》,1974。

    祈庆富:《中韩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浙江大学学报》2001年第31卷第1期。

    祈庆富、权纯姬:《“日下题襟合集”概说》,《第三届韩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祈庆富、权纯姬:《朝鲜“北学”先驱洪大容与中国友人的学谊》,《清史论集》。

    权纯姬:《中韩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洪大容》,《亚洲民族造形学报》第3辑,2002。

    千宽宇:《洪大容的实学思想》,韩国首尔大学人文学院,1958。

    《日下题襟合集》,北京大学藏书。

    〔韩〕申东贤:《洪大容和本居宜长歌论的民族文学观比较研究》,韩国首尔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1994。

    慎庸厦:《湛轩洪大容的社会身份观和身份制度改革思想》,《韩国文化》第12辑,1991。

    司马云杰:《文化价值论》,人民出版社,1988。

    司马云杰:《文化人类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比较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铁桥全集》,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资料室。

    王英志:《清人诗论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

    徐东日:《李德懋文学研究》,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3。

    徐东日:《朝鲜朝使臣眼中的中国形象》,中华书局,2010。

    〔韩〕许南进:《朝鲜后期气哲学研究》,韩国首尔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论文,1994。

    〔韩〕尹昌淑:《湛轩洪大容的教育思想研究》,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1980。

    张健:《清代诗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韩〕赵东一:《韩国文学思想史试论》,韩国知识产业社, 2002。

    〔韩〕赵东一:《韩国文学通史》,韩国知识产业社,1994。

    郑慧中:《明清中国与朝鲜史行的理性交流》,《东洋史学研究》第111辑,2010。

    〔韩〕郑良婉:《朝鲜王朝后期汉诗研究》,韩国诚信女子大学出版社,1983。

    〔韩〕郑玉子:《朝鲜后期文化思想史》,韩国首尔大学出版社, 1990。

    韩国忠南大学儒学研究所:《几湖学派的哲学思想》,韩国艺文书苑,1995。

    周英雄:《比较文学与小说诠释》,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