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园之梦-尺素兴波余韵绵长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陈敏小小说集评

    刘建中

    陈敏是当代文坛中以小小说创作载誉文坛的美女作家。1999年在《散文》《百花园》发表小小说进入文坛之后,一发不可收,作品被收入《青年文摘》《当代小小说名家珍藏》《中国当代小小说排行榜》《小小说选刊》等影响力强的刊物和选本不说,其中作品《诗祭》获小说选刊2001一2002年度小小说优秀作品奖。《虹》获得首届全国小小说金奖大赛一等奖,《失去记忆的日子》获2003年读者投票海选的“我最喜爱的微型小说”奖。近年又连续出版了《诗祭》(中国小小说金麻雀文库之一,北方文艺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红风筝》(“青少年素质读本·中国小小说50强”丛书之一,江西高校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此套丛书荣获2009年冰心儿童图书奖)和《许多许多月亮》(域外故事精选、译著,作家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三本小小说集,在文学界引起了广泛好评。

    陈敏夫妇是我早年在商洛工作时的好朋友。加上我和夫人南下广东最初几年,他们夫妇以最真挚最热烈的情感陪伴我们度过了艰难的创业岁月,留下了更让人难忘的情谊。尽管他们后来回到三秦大地发展,我们始终没有中断过联系。我珍藏他们的友谊,关注他们的耕耘与收获,常常为他们夫妇矢志不渝的追求精神所感动,为他们的成果的取得而喜悦。每当知道他们有了新作品出来,就迫切地要了来读。

    这不,2005年8月,我回商洛,得到的一个喜悦便是陈敏送“建中兄、秀姐一笑”的《诗祭》。该集收小小说五十八篇。以《诗祭》开篇,以《虹》结束;以李清照穿过垓下古战场,为楚霸王和虞美人而感叹而抒怀而吟咏开篇,以羿坐东海望昆仑,拉开神弓创造彩虹为结束;以思古追远开篇,以想今抚近结束。整个集子把人的阅读思绪带入了非今非古、亦今亦古、古今相通的历史隧道,让人体验人物的大爱大勇大智大慧。我读完这本小小说集,便有了一种挥不去的情结,一种由陈敏笔下的李清照给读者的情结——爱英雄、爱江山、更爱美人。我在返粤途中,一路走一路读,一路感受着陈敏小小说独有的情感。一篇几分钟就读完了文字,却几个小时还不能让人释怀:李清照是一个屡受磨难的女子,国破家亡夫死的坎坷,让她凄宛如秋,秋凉如水,声声慢而慢声声。可她在古战场“嗅到了风的气息”的时候,竟能一气呵成,吟出惊杀天下男儿的千古绝句:“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读此文,我仿佛看见了李清照,我仿佛嗅到了来自李清照身上的那种英雄式的女人味,便情不自禁地想和李清照分享虞美人式的爱以及由此生发的对天下人杰的尊敬。

    羿射落九日,实现了天帝剪掉儿子的愿望,可自己却失去了返回天宫的机会,失去了应有的神职。羿和妻子嫦娥流落到了人间。本来英雄落难已经让人唏嘘,嫦娥的背叛、蒙的暗算更让人伤心。羿最后拉开神弓,用唯一的一支箭,向内射入了自己的喉头,作了让人震撼不已的选择。毫无疑问,作者是以满腔热情来讴歌羿的,她赋予了羿一种鲜活的却是悲壮无比的英雄气节。由此,我真想仰望羿射出的那道“无比绮丽的虹”,作一道深深的鞠躬。

    我在感受古人精气神的同时,也在惊叹我的这位好朋友,一个女子作家,竟能赋予小小说如此强大的冲击力。向来被人看不起、视作小儿科的小小说的艺术,在陈敏手里竟放射出如此强大的能量,给人一种经久不忘的魅力。

    那次回商洛,陈敏送我的男一本书是《许多许多月亮》。这本书是域外故事译著,其中有的篇什曾经读过,是我主编地方小报时,陈敏投过的稿子。集中地读了,方知陈敏之所以能够娴熟自如地驾驭小小说这种体裁的原因——原来,她多多受益于域外故事的精美构思和表现形式以及意境的创造。翻译需要文采,更需要心灵的感悟。陈敏将自己感悟到的域外故事艺术成功地消化了、接受了,和自己的文采一起融入了自己的创作之中。

    我研究过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小说,也研究过外国小说家如契诃夫的精美短篇,感觉小小说特别讲究选材严、发掘深、构思巧,能够尽素兴波、余韵久存;特别讲究出新,能够聚万变于一瞬、缩空间于一隅、集冲突于一身、寓丰富于单纯,给人智慧、美感、场景、思想。这两个特别,决定了小小说好读(一分钟读完)难写(写好不易)。一些大作家,宁写长篇,不愿在小小说上下工夫。陈敏倒好,不仅下足了功夫,而且将这种文体玩出了滋味与韵味。我为陈敏叫好,早想写一点体会出来。

    不等下笔,陈敏于2009年6月15日从商洛又寄来了她的《红风筝》让“建中、良秀伉俪雅正”。深红的书面镶嵌着白色的书名,大32开本,设计大方精美。我的女儿丽莎抢着读了,说:“陈敏阿姨写得太好了,那《多么美好的日子》《大海的心跳》《生命的温度》,那《感恩草》《相逢是首歌》《兔子的复活》《竹心》《雪绒花》写得意境很美,很给人启发。”女儿如此感受,让我非常高兴。妻子本是不大读文学书的,见女儿如此,便又抢着读,末了,用了一句话来评价:“每个青少年都应该读读这本书”。我妻子在我心中是能当教育部长而没有机会的角色,她的话也挺有代表性。于是,我翻阅了《红风筝》:七十一篇分作五辑,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从生活感受人手写人间万象,给读者生活的启示如《折翼》,如《我带局长看风景》等。我觉得,读陈敏小小说是需要潜下心来,用感情去体会的,因为她的笔端带着深厚的细腻的独特的情怀。《红风筝》集中的小小说,都是这样的。

    眨眼进入了2010年春天,好友邀请我回西部旅行,再次回到商洛。和汉生、陈敏老友相聚,少不了文事交谈。陈敏说,我的第四本小小说要出版,稿子已经发排了,您肯为我写评不?我惊诧:“我?行么。”汉生帮腔说:“行,你是评论家嘛!”

    我思忖,咱给好多文友出书写过凑兴文章不假,可陈敏这大家气象,我能写出个来么?但不写,似又对不住老友。我一路在想写呢还是不写,那读过的三本书,那书里的文气,那书中的影子,却是一路逼迫着我:写,一定要写!

    我返回家中,打开QQ,陈敏一连几个“您写不?”“您写不?”其咄咄之气,如李清照吟人杰、似羿射九日,咱不敢辜负,也不能辜负。大概是出版社催得紧,陈敏不想我错过了时间。

    于是,我连夜重温三本小小说集,写以上体会,愿能交差。可行与否,请读者朋友品评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