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仓绝唱-情在大义中升华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今天是他的生日,我格外的不能忘记他

    今天是他的生日,我格外的不能忘记他。我暗中行事,使家人买了一点菜,晚上又下了几碗面。妈妈也记着这个日子。

    1929年12月26日这天,杨开慧亲自下厨做起红烧肉、下着长寿面。三个闻香而来的孩子,早就趴在了锅台边。岸英是学生了,说话就到位些:“妈妈,吃爸爸的长寿面,我们多吃,爸爸就平平安安、无病无灾,是吧?”老夫人向振熙也说:红烧肉是润之的最爱,能应验的,能应验的。

    晚上,窗外一轮皎洁的月亮,几个孩子背着诗、唱着歌,杨开慧不禁在心里说:润之啊,润之,我不能在你身边照顾你,你可记得今天是你36岁生日!如果你忘了,谁会帮你想起?如果你记得,谁又陪你度过?现在,你三个儿子在遥远的家乡为你唱着歌,给你过生日,你听到了吗、看到了吗?

    一切尽在不言中。那顿没有主角在场的生日宴,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女人发自内心的祝福宴。杨开慧啊,亲情依旧,爱没走远。尤其是她虔诚盼望毛泽东平安、健康,完成他的大业,实现他俩共同的理想,早已跨越爱情,超越现实……

    井冈山上的毛泽东不会想到,远方的家人竟然会为他准备一顿不能到场的生日宴。越来越严酷的斗争形势,让他无暇顾及这些情感上的细节。

    在此期间发生的一件事情,竟然同时刺痛了山上山下的相关人。

    朱德妻子伍若兰被杀于赣州。又因她是湖南人,伍若兰被杀后,敌人将她的头颅押送长沙,挂于城墙示众。暴行传开,举国震惊。

    身在长沙的杨开慧当天就耳闻,井冈山红军军长朱德的妻子被砍头示众,头颅就挂在长沙定王台。开慧心中仇恨升级,也知道这是自己最后的死亡信号。

    从战友闭眼的容颜上,开慧找到一种陌生的熟悉,那是共同宿命的靠近,死亡将离自己不远了。井冈山的首领“朱毛赤匪”是国民党反动派多次下令捕捉的要犯,朱德之妻已先行一步,毛泽东的结发妻、他三个儿子的母亲,杨开慧是不用多想的,厄运迟早会降临,杨开慧告诫自己:坦然面对,时刻准备着。

    看完欣赏人头的文章,杨开慧的热泪早已被文中的那股恶风吹干。随后不久,杨开慧给当时的《莫愁》女刊写下了一段怒不可遏的文字:

    对于杀人的事实,常常是这样说:杀人是出于不得已的啊!……可是啊,这一次杀朱德妻的事,才把我提醒过来!

    杨开慧在后来的牢狱中,一定想象着小她三岁的伍若兰如何与敌人斗争,如何英勇和顽强。在朱毛红军征战井冈山时,两位高级将领的夫人应该同他们一样英勇顽强、可歌可泣。如果,毛泽东、朱德他们的丰碑立在井冈山,那么,杨开慧、伍若兰同样让人高山仰止!

    贺子珍、伍若兰、曾志等几位知名的红军女战士,她们是当时那个年代无数革命女战士的缩影。

    在她们灿烂的生命底色中,积淀了一代代中华女性坚贞不渝的精神传承;

    在动人心魄的爱情绝唱中,展现的是对爱情和信仰难分彼此的无限坚贞;

    在他们柔弱娇嫩的身躯里,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甚至连敌人都匪夷所思;

    在她们难以摧毁的意志中,流溢出来的是古老中华女性的高贵与忠贞!

    我想,在历史的原野上曾经发生过的那些惊心动魄的较量与搏杀,可能终有烟消云散的一天,唯有那些曾经怒放的女人花,可能将永远芬芳于历史的原野,日久弥香。从精神的层面看,她们就是中华民族永远的母亲!

    (2)不能不早作预备

    伍若兰之死,自然让杨开慧想到了她自己。那尊高悬在长沙定王台上的头颅,完全应该是她杨开慧的头颅。民间传说中的朱毛红军,朱与毛的命运当然是唇齿相依的。同理,朱德的妻子可以被砍头示众,作为毛泽东的妻子、他三个孩子的母亲,能被敌人漏掉?她杨开慧的脑袋总归会被敌人取下来大做文章。

    这一个遗嘱样的信,你见了一定会怪我是发了神经病?不知何解,我总觉得我的颈项上,好像自死神那里飞来一根毒蛇样的绳索,把我缠着,所以不能不早作预备!……

    这个时候的杨开慧似乎显得出奇的冷静。杨开慧接下来的一连串举动,好像已经在为后事作准备。

    最让杨开慧放心不下的自然是她的三个孩子。杨开慧很快给三个孩子改了姓,其用意不言而喻:不让三个孩子因为毛泽东的名字受株连。仿佛仍然还放心不下,杨开慧还专门给远在武汉的堂弟写了一封信。那是一封揪心的托孤信。

    只有我的母亲和我的小孩呵!我有点可怜他们……我决定把他们——小孩们——托付你们;经济上只要他们的叔父长存,是不至于不管他们的……

    杨开慧的信还未及发出,就接到了杨开明的一封信。杨开慧却给堂弟杨开明写了另一封信:

    那封像遗嘱的信,没有发来,你能回家一转,极所盼望。他未必能来上海吧?我到[倒]愿意他莫来上海哩,我又要不放心了呵!

    其实,与其说小孩拖住了杨开慧,倒不如说杨开慧舍不下孩子。

    那段时间,杨开慧的心情就像一架跷跷板,一头是丈夫,一头是儿子。哪一头都轻不得,哪一头也重不得。这头起来那头下去,这头下去那头起来……

    但是,命运也许真要把这个女人逼到绝境。

    就在杨开慧给堂弟杨开明写好那封托孤信不久,杨开明却不幸被捕。像无数英勇的共产党员一样,杨开明在过完那些免不了的严刑拷打之后,就在口号声和枪声中倒下了。

    最放心的托孤人突然离世,杨开慧最大的一块心病变得更沉了。三个儿子以后怎么办?母亲年事已高,根本不敢指望她带大三个孩子;托给哥哥嫂子,突然给他们增加三个梯形大的孩子,不现实;托朋友?听起来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集中托显然不近情理,分开托?三个孩子怎分开?

    杨开慧几乎是神经过敏地想象着三个儿子将会遇到的最坏遭遇,并开始给孩子们进行各种境遇中的应急教育。那些设想出来的各种情况,现在听起来可能是好笑的:三兄弟走散了怎么办?没吃了怎么办?有病了怎么办?没地方住了怎么办?怎么去找家中亲人?怎么去找妈妈的朋友?怎么回答生人的问话?杨开慧要求三个孩子把那些问题及对策统统牢记在心,并一个个通过她的考试……

    (3)迟早会来的这一天

    就在杨开慧为自己的身后事作安排的时候,在井冈山上,一场灭顶之灾正悄然逼近——井冈山沦陷了!

    这消息自然传到杨开慧耳中。从知情那一刻起,杨开慧已然明白:从此以后,失去根据地的红军将在中国更广阔的崇山峻岭中辗转奔袭。红军中那一位马背诗人,也将会在她的生命中渐行渐远,化成报纸上的一个名字。

    但杨开慧万万没有料到,那位马背上的诗人会突然带着部队打到长沙城外。

    1930年7月,彭德怀的红三军团乘虚一举攻下了长沙。一个月后,李立三命令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从赣南长途奔袭,二攻长沙。

    第一个回合打下来,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就战死三千多。前来督战的周以栗是个不乏军事悟性的人,两人当机立断地作出了决定:立即撤离长沙。撤离之前,周以栗有意地问了毛泽东一句:据说你的妻子杨开慧就在长沙附近?

    毛泽东的回答极为简明:我没有权利让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为我们夫妻一见把命丢在这里。

    攻打长沙的红军突然撤离,让国民党湖南省主席何健倍感恼火。毛泽东你也太不知趣了,明明知道自己的妻儿老小就在长沙附近,还那么无所顾忌地再三骚扰长沙,投鼠忌器的道理你不懂吗?那个朱德老婆伍若兰的下场难道你毛泽东还不警醒吗?

    其实,毛泽东的那个堂客杨开慧始终都在他手下的监控之中。他之所以没有轻易动那个女人,是因为还不到时候。但是现在,何健突然想在毛泽东的女人身上做点文章了。那个让他颜面丢尽的毛泽东,那个跟他没完没了的毛泽东,他何健要不能一礼还一拜,那他何健就不是何健了。既然毛泽东把他何健搞得有气不能出,不要说动毛泽东的女人,就是挖毛泽东的祖坟,他何健也照样做得出。

    1930年10月,也就是毛泽东率军攻打长沙后不久,杨家老宅周围突然多了一些形迹可疑的生人。

    望着屋外那些闲游的生人,杨开慧马上明白:意料之中的那一天要到了。

    望着窗外那些闲游的生人,房中的杨开慧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墙上的某个地方。在那边的墙里,藏着她的心灵笔记。她早已把墙缝巧妙封好,恐怕连神仙都难以发现。

    当时的杨开慧从卧室出来,走到了母亲向振熙的面前,平静地说,妈,我要走了。向振熙的话也是出奇的冷静:我早知道有这一天。

    外面的人很快就闯进来。荷枪实弹的敌人不仅带走了杨开慧,还同时带走了保姆孙嫂和杨开慧八岁的儿子毛岸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