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陈光甫与上海银行-陈光甫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王奉明 汤斌盦

    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陈光甫名辉德,江苏省镇江丹徒镇人,美国留学生。学成回国,时在前清末叶,正值端方(午桥)署两江总督举办南洋劝业会。当时端方竭力想推行新政,对留学生极其重视,恰巧唐寿民的父亲(陈光甫和唐寿民同是丹徒镇人)任南洋劝业会秘书,因缘汲引,陈光甫就进入了南洋劝业会办事。等到南洋劝业会结束不久,民国建立,程德全(雪楼)出任江苏都督。当时藩库(藩台衙门的库房)库存有纹银50万两。江南士绅要求程德全把这笔库存拨作教育基金,而江北士绅则要求程德全拨作导淮经费,双方相持不下。陈光甫乃向程德全建议,把这笔库存银两作为创办银行的基金,将来银行成立以后,教育、水利以及各种建设需款,都可通过银行透用,一方面可平江南江北的士绅之争;另一方面也为江苏省建立了金融机构。程德全采纳了陈光甫的建议,决定开办江苏银行。程本人自任江苏银行总办,陈光甫任江苏银行帮办。唐寿民也入行办事。

    继后袁世凯称帝,各省先后反对。其时肇和兵舰驻扎上海,与各省采取一致行动,倒戈反袁,首先向江苏银行提款,充实军需。袁世凯认为肇和兵舰起义,如果江苏银行拒绝他们提款,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因此迁怒陈光甫,决心要暗杀他。这一动机被张一麐知道了,张是袁的亲信幕僚,和陈光甫并无一面之交,因而向袁世凯进言:“肇和兵舰全副武装来向江苏银行提款,江苏银行帮办陈光甫手无寸铁,怎么抵抗得住?今天你要杀他,未免滥杀无辜。”袁世凯觉得张一麐所说的这番话,不为无理,就此罢议。嗣后这一消息,不知怎样透露到陈光甫耳朵里头,陈光甫大为寒心,决意摆脱江苏银行。

    张一麐对袁世凯说了以上这么一句话,救了陈光甫的一条命,这是后来陈光甫亲口对上海银行董事会秘书纽师愈说的。抗战发生以后,上海银行总管理处已经迁到香港,分支机构陆续疏散。同时规定,不得进用一个新行员。恰巧这个时候张一麐写了一封信,要求陈光甫把他的女儿带进上海银行,并指明要派在苏州分行。当时陈光甫就让纽师愈写复信,“如命照办”。纽师愈觉得很奇怪,不得进用新行员也是陈光甫下的手令,今天张一麐来了这么一封信,他又自食其言,况张一麐已经是失时的凤凰,以陈光甫“趋炎附势”的个性,这其中必有蹊跷。当时纽师愈就提醒陈光甫,在非常时期本行不得进用新行员,已经发出通告,怎么好破例呢?因此陈光甫把上述经过和盘托出。同时又下了一个手令,对张一麐的女儿指派苏州分行,以“助员”进用,月支薪金100元。

    陈光甫脱离江苏银行以后,就想创办一个纯粹的商业银行,仿照欧美银行办法,兼办储蓄业务,借以吸收社会游资。于是结识孔祥熙等人,更拉拢了怡和洋行买办庄得之为董事长,陈光甫自任总经理,额定资本10万元。定名为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当时只收足65000元,便开门营业。1元钱可以开立储蓄存折。全部班底,大部分是江苏银行的旧同事,同时进用女行员,以严叔和为妇女部主任(1924年严叔和创办了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实开银行界风气之先,营业蒸蒸日上。其时南通大生纱厂是张警(季直)的哥哥张弩(退庵)主持。大生纱厂沪账房负责人吴寄尘,扬州人,也是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股东。因此和南通方面关系比较密切,首先在南通开设分行,张氏弟兄助力不少。及至1931年,长江水灾,上海银行汉口分行因承做的押款食盐被淹,损失甚巨。风声传播,上海总行和南京分行存户纷纷提款。万分危急之时,张嘉璈(公权)把中国银行的库存现洋尽量运送到上海银行。据当时目睹的人谈:这一天运送现洋的独轮手推车,从三马路衔接到宁波路,摆成一字长蛇阵。同时上海银行连夜装运现洋到南京,以备应付。至于上海各行各业,系由杜月笙出面代打招呼。不两日,风平浪静,存款反而逐渐增加。所以上海银行的扩大,是从这一风潮以后开始的。陈光甫认识到这一次上海银行受打击,如果不做食盐押款,绝不会有这次风潮,与其因人受累,不如自己来干。因此决心营运食盐,成立“大业盐号”。由于它的资金充足,几乎压倒其他盐商,同时和盐税局方面更有所勾结,范围逐渐扩展,尤其是在抗战期间,大业盐号在后方营运食盐异常活跃,所获利润已无法估计了。当时的盐务总局财务处处长陈如金(海秋)和陈光甫是胞兄弟。

    上海银行初开业时,进用的练习生都是拜陈光甫为师。其中有一个练习生李桐村,特别得到陈光甫的垂青,不次擢升,最后派任上海银行南京分行经理。但是李桐村放荡不羁,在南京分行做经理,常常自己开汽车横冲直撞。有一天开汽车到下关,中途把一个英国人撞死了,随即急电上海总行报告。陈光甫接到这件电报,大吃一惊,连夜赶到南京,筹划应付,首先向司机黄信说好口供,绝不能说是李桐村自己开的车。并向黄信说明,如果被判徒刑,所有他的家属生活费按照他本人的薪金10倍照付。并向他保证,坐牢以后,在最短期间一定设法把他营救出来。一面向中国警察、司法部门大肆运动;另一面直接向英国领事衙门疏通。当时陈光甫已露头角,不但在中国的贪官污吏中可以左右逢源,就是英国领事也得买他几分账;当时花的这笔运动费,足可购买几十辆汽车。结果是:司机黄信被判有期徒刑30年,处罚金“规元”10万两,作为抚恤死者家属,就这样结局。事后,李桐村南京分行经理撤职,调总行专员。这个时候李桐村在陈光甫处已失宠。关于牛替羊灾的司机黄信,大约坐了不到2年的牢,陈光甫运用手腕,也花了钱,居然得到假释。再说李桐村是不甘寂寞的。当抗战发生以后,陈光甫为蒋介石效劳,主持富华公司,大肆搜刮物资。李桐村开动脑筋,首先从上海贩运了一批日用必需品,如棉布、毛巾、汗衫、袜子等类,运到重庆以后,奇货可居,大获其利。李桐村一眼看到四川的土特产桐油,他就放手收进。其时重庆的物价已经逐步上涨。而富华公司也在搜取各地的物资,如西北羊毛、四川桐油,皆是主要的物资。李桐村已经先下手,转手再卖给富华公司,获取的利润当然可观。陈光甫看在眼里,认为李桐村虽然会闯祸,但是有创业才能,在此非常时期,必须有非常人才。于是对李桐村说:“你想干这项买卖,首先要有计划,必须要取得大量周转资金,方可大展宏图,你先草拟一个计划书,送给我看看,我来替你做主。”李桐村高兴极了,连夜把计划书拟就,送呈陈光甫阅看。陈光甫很满意。定名大业贸易公司,以上海银行副总经理杨介眉为董事长,所有的董事皆是上海银行的重要职员,并以李桐村为总经理。之前为李桐村替灾的司机黄信,这个时候是大业贸易公司的专员。

    抗战发生以后,上海银行在临淮关有一笔大宗押款小麦,被国民党军队征用。当时上海银行总经理驻渝办事处接到这份晴天霹雳的报告,一筹莫展。于是打电报到美国,向陈光甫请示。陈光甫接到电报以后,就由美国发了一个电报给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章乃器,请他鼎力维护。后来按照官价收购。这是章乃器出了死力和当地的军队一再疏通所取得的成果,而使上海银行没有吃大亏。不久,章乃器下台了,预备办一个企业公司。他就写了一份计划书,直接寄到美国,请陈光甫帮忙。陈光甫看到这份计划书,明知是一笔竹杠,还是投桃报李,义不容辞。随即由美国发了一个电报到重庆上海银行总经理驻渝办事处,拨出100万元,交给章乃器,作为上海银行投资。因此成立了上川企业公司,章乃器自任总经理。开办以后,大为获利。年终,上海银行派出检查员,到上川企业公司查账,发现弊端百出。陈光甫觉得章乃器腰包已经塞满,如若不及时整顿,将来100万元老本,必定充公。随即改派上海银行业务部副经理朱汝谦为上川企业公司总经理,章乃器被撤职。在当时的环境下,章乃器确实敌不过陈光甫。虽然如此,章乃器心实不甘,于是运动了当地的军警武装来公司维护。新任总经理朱汝谦不但无法接收,首先无法进门。当时陈光甫说:章乃器拿政治力量来对付我,未免太自不量力了,我倒要给他点颜色看看。其时上海银行总经理驻渝办事处有一个职员叫黄玉珂,和特务头子戴笠是亲戚,当初,他进上海银行是戴笠向陈光甫推荐的。因此陈光甫就写了一封信教黄玉珂面递,并教他把这一经过情况向戴笠说清楚。当时戴笠就通知军警高级机关,查明所属单位把派到上川企业公司的士兵、警士全部撤回,以后任何方面请求饬派武装保护上川企业公司,一概不许答应,并派了两名特务随同朱汝谦接收上川企业公司。章乃器看到原来的军警忽然不辞而别,随即向所辖的军警机关打听,知道发生变化了。料想敌不过陈光甫,不如先把公司的账册全部拿走。等到朱汝谦来接收,除了公司内部生财家具和全班员工原封不动外,账册一本没有,这怎么办呢?同来的两个特务,立时问明章乃器的住处,他们就走了。后来全部账册是由这两个特务弄回来的。最后,陈光甫还在上川企业公司内拨出一部分资金,交给章乃器作为酬劳。从此径渭各分,永无瓜葛。上川企业公司至此乃为上海银行独自经营。并因黄玉珂不无微劳,特别提升黄玉珂为上海银行昆明分行经理,也就是对戴笠的无形报酬。

    熟悉上海掌故的人,都晓得过去的上海有三个半滑头。一个叫吴鉴光,瞎子,算命,起课,卜卦;一个叫黄楚九,百龄机发明人;一个叫陆锡侯,城里小世界创办人。由于陈光甫以不足10万元创办上海银行,居然生意鼎盛,所以一般评价,他要算作半个滑头。

    中国旅行社的由来

    上海银行开业以后,陈光甫仍不时到美国走走。有一次,他又要想到美国去了,亲自跑到通济隆买邮船票(代售外国邮船票只有通济隆一家),正值这个卖票员和一个外国少女谈情说爱,絮絮不休,陈光甫是懂外语的,听得不耐烦了,板起面孔向这个卖票员说了一句:“请你把我这笔生意先做好,再谈情。”哪里想到这个卖票员也老羞成怒,冲口向陈光甫回答:“你要着急,最好你自己办个通济隆。”陈光甫一声冷笑,“好吧”,拂袖而去。就在这个时候柜台里面另外有一个职员认识陈光甫,看到这个情形,马上就跑到经理面前报告。这位经理觉得陈光甫不好得罪,随即派人带邮船票跑到上海银行向陈光甫当面认错,并向他道歉,这桩公案总算结束了。陈光甫到了美国以后,通过美国财阀的门路,向各邮船商运动,签订合同,把代售邮船票的业务招揽过来。随即引证美国成例,分头向英、法两国邮船商运动接洽,分别签订合同。回国以后,就在上海银行里成立了一个旅行部。一面向北洋政府交通部呈请援照国外成例代为经售火车票。起初交通部认为国营事业无须商人经手,但以实属创举,姑准所请,唯不允给予手续费。经陈光甫一再具呈,并列叙理由,最后交通部核准照给手续费。其手续费按各等车票票价算收。例如:每售出一张头等或二等火车票,按票价5%计算手续费,三等火车票则按照2.5%算收。另外,凡在年度终了,全国范围内的中国旅行社(初称上海银行旅行部)共计代售出的联运头等、二等火车票,金额达25万元,或超过此数(超过部分照算),则按2.5%计算手续费。

    当时陈光甫告诫旅行部同人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谦和接待对顾客,营业蒸蒸日上,通济隆就此一蹶不振。继后,因为这项业务非常发达,乃将旅行部取消,单独成立中国旅行社,陆续设立分社,几乎遍布全国各交通要道。凡是上海银行想在某一地区分设机构,总是先行设立中国旅行社,也就是把它作为先头部队。主要是调查当地商业、出产、市面情况,而后斟酌设立分、支行或办事处。在未设立分支机构以前,凡是中国旅行社所在地皆可以通汇。因此,上海银行的汇款业务也非常发达。由于旅行社的业务蒸蒸日上,陈光甫说过一句得意的话:中国旅行社这把火是我放的。因此他又想出一个办法,选择通都大邑和名胜地区,筹设招待所,如首都招待所、西京招待所、华清池招待所等,几乎遍及全国各大商埠。双十二事变,蒋介石就住在华清池招待所。其时西京招待所还住有一部分蒋介石的部属,气势凌人,作威作福。西京招待所有一个职员沈显庆还遭到他们痛打过一顿。到了抗战时期,招待所在西南、西北一带沿途遍布。这是受了当时军事委员会和西北公路局的委托投资合办的。

    受宋子文威胁的前因后果

    1927年北伐,国民革命军到达武汉以后,首先召集各银行开会,协助解决军饷。当时在行营主持财政的是宋子文,这一天会议也是宋子文主席,在开会的时候大家相对无言,因此会议是无结果而散。其时上海银行汉口分行经理唐寿民认为要协助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必须打开这一僵局。就在当天傍晚,单独去见宋子文,和宋洽谈:“今天的会议其所以无结果,主要是没有一家银行敢于出头露面,先行动笔写认若干,凡事必须要有一个始作俑者,希望你明天再行召集各银行开会,由我来先写,因为上海银行是一个商业银行,过去对各项捐款比例很小,尤其对军、政界借款,上海银行向不参加,倘使我先动笔,其他同业必定大为诧异,也就不能推诿。”宋子文满怀高兴,连夜写好通知,清晨分别送达。这一连续会议,仍然宋子文任主席。唐寿民第一个拿起笔来写了认捐20万元。出席这次会议的各银行经理,看到唐寿民这一举动大惊失色。特别是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认为上海银行能够认捐20万元,按比例分摊,当然不能少于上海银行,对此很费踌躇。然而事已如此,不得不循序照认。这场会议是圆满结局。因此宋子文和唐寿民相互默契,心照不宣,不言可喻。按照银行手续,分、支行遇到重大事件,必须先请示总行核夺。这一次认捐,事先并未请示总行,事后应即陈报总行备案。上海银行汉口分行率先把这一经过事实电陈总行核备。陈光甫看到这份电报,勃然大怒,随即电达汉行叫唐寿民来沪述职。唐寿民到达上海和陈光甫见面,陈光甫怒气冲天,首先对唐寿民说:“老兄,你冲了我的家哪,上海银行的资本只有10万元,你一笔头,就代我送掉20万元,你怎么对得起我?”声色俱厉,把桌子拍得震天响。唐寿民忍气吞声,辞职了事。

    嗣后,有人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宋子文,同时宋子文又引起了旧恨。这件事是在陈光甫做江苏银行帮办的时候,宋子文租赁江苏银行楼上,办了一个五洲贸易公司,当时向江苏银行洽商,开立往来透支户,透支金额限以50元为度。陈光甫觉得宋子文年少气浮,未可信任,予以拒绝。以区区50元,陈光甫竟不信任。而这一次又碰到汉口捐款事,唐寿民竟因擅自做主,而被陈光甫辞掉。就在这个时候,北伐军已进展到蚌埠。上海银行蚌埠设有分行。宋子文借沟出水,指定上海银行协助军饷20万元。蚌埠分行电请总行核示。陈光甫晓得宋子文是借此报复,决意上海银行关门,随即召开董事会。董事长庄得之力劝陈光甫忍气,一面转请孔祥熙向宋疏通,结果以认捐5万元了此一场公案。

    认销“二五库券”

    北伐大军抵达南京以后,蒋介石便坐镇南京。当时蒋须筹措军饷,拟发行公债,名为“二五库券”。因为这笔数字很大,首先要向金融界洽商认销若干成数,否则不易筹募。其时江、浙财阀中,江苏为陈光甫领先,浙江为徐铭(寄癫)领先。彼此磋商,并约同金融界首领人物,一再开会集议,大家认为这一次北伐,旗帜鲜明是国民革命军,内容是铲除军阀,究竟施政方针如何,尚未大白天下。如果盲目认销公债,难免石沉大海。于是公推虞和德(洽卿)向蒋介石说明经过,并请他明白表示。蒋介石本来就不想革命,既然金融界提出方向,乐得顺水推舟,当时向虞和德保证,绝不共产,并请他转达金融界各领袖鼎力帮忙。虞和德回到上海以后,就和这班金融寡头秘密集会,一致通过,所有“二五库券”,金融业首先认销。

    随后蒋介石就任命陈光甫为江苏兼上海财政金融委员会主任委员。钱永铭(新之)为副主任委员。中间曾以无锡茧税局任命陈光甫为局长,陈光甫坚辞未就。抗战军兴,任命陈光甫为贸易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时主持富华公司。

    未能登上政治舞台的主要原因

    金融寡头和蒋介石一鼻孔出气,前节已经详细叙述。所以这班金融寡头,当然要论功行赏。如吴鼎昌(达锉)、张公权、钱永铭(新之)都先后登上了政治舞台。而陈光甫的财政部长,一再哄传,并未实现。最突出的是在抗战前两年,各地报纸以头版新闻登载陈光甫出任财政部长。其时陈光甫正出发西北,视察上海银行业务,专车抵达郑州。陇海铁路局局长钱宗泽趋跄逢迎,当陈光甫下车到达住所以后,钱宗泽马上派人送来一篓很新鲜的山东肥城桃。陈光甫大加赞赏。据说:这篓肥城桃是钱宗泽刚由济南运到郑州,准备自饱口福,恰值陈光甫来到,而报纸宣扬陈光甫即将出掌财政,为了想拍新贵马屁,这种应时的礼物殊属得体。继后陈光甫的财政部长并未实现。据消息灵通方面透露,陈光甫假作自命清高,何尝不想染指,但基于财库空虚,而八方应付,又甚费踌躇,虽然有一个邹秉文(上海银行总行副经理)能耍政治,可以作为左右手,但全部班底无从张罗,况陈本人虽然长于经济学,又有办法向美国借钱,但是对于做官的诀窍,尚未得此中三味,所以自始至终仅仅空望龙门,未能一偿夙愿。

    西安事变的情报

    陈光甫平时旅行各地视察,凡是到达某一分行,都要举行一次同人聚餐。就在这个聚餐的时候,陈光甫发表谈话,也就是训话。这一年陈光甫视察西北各分行业务,到达郑州,住了三宿,照例和同人聚餐一次,座中有西安分行、开封分行经理。笔者汤斌盦也由上海总行调到郑州分行服务,同在一个桌上。但是陈光甫有个特殊脾气,就是他在说话时,别人不能插嘴。这一天他谈到我们要注意情报,比如总行不断地给你们通函、通讯,这就是情报的一种。你们各分行很少给总行做情报,或者你们认为没有东西可报,我举例来说:最近郑州翻造马路,我在上海不知道,你们如果能够把这一消息报告我,我就可以“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这就叫作情报,必须特别注意。其时在座同人,肃静无声。笔者因为和陈光甫相处甚久,关系较密,乃甘冒不韪,回答陈光甫:要把情报做好,首先要上下一气,内外协调,高级职员得到的重要消息,不要放在肚子里睡觉,外勤人员得到的任何消息,要和大家谈谈。这样做,就可以随时记录,即刻寄送总行。当时座中同人几乎面无人色,认为我一定要碰一个大钉子,下不来台。哪晓得陈光甫不但不以为意,相反地面有喜色,向我说:你说得对,今后你如得到什么消息,你就直接写信寄给我。从此我和陈光甫相互之间的关系,又迈进了一大步。

    继后发生西安事变,蒋介石在西安被扣。当天陇海路西行车只开到潼关。郑州开始检查邮电,主要是不许把这一消息向外透露。这是一个空前重要的情报,怎样才能送到陈光甫面前?我绞了一个多小时的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因为银行汇款电报,单是上海银行就有好几十份。于是假造了一个汇款电报,把收款人的地址以及电汇的密码押脚,都写成驴头不对马嘴,就在这份电报中间,嵌了8个字,“潼西路阻”,“奉化留秦”。检查邮电的人看到是银行汇款电报,同时他自己的文化也不够水准,粗枝大叶一看了事。这份电报到达总行,内汇部译电人员首先看到收款人地址,上海无此地名,而且押密又不符,字句更断不下来,大家认为这份电报太离奇了。于是送请总经理审核。陈光甫看了两遍,忽地站起来把桌子一拍,不好了,蒋委员长被扣了!当时秘而不宣,关照信托部的经理,明日早市抛出证券若干。及至风声传到上海,金融市场突起变化。可是上海银行第一个先得情报,已经捞进一票。事后陈光甫查点到这份电报是笔者动的脑筋,大为嘉许。

    得到美国财阀的信任

    由于陈光甫是美国留学生,在美国籍的同学当中,先后也出了不少显要人物。尤其是陈光甫和美国的一班财阀,关系比较密切。前国民政府向美国借款,大都是宋子文亲自出马。在抗战期间,陈光甫深得蒋介石的信任,身任贸易委员会主任委员,经济命脉无形中已操在陈光甫手里。而陈光甫在美国尤其吃香,美国的财阀对陈异常信任。当时国民政府向美国借款,签订合同,向例是由财政部签署,但是美国还要陈光甫副署,否则不能生效。所以在抗战期间,陈光甫经常往来于重庆与美国之间。

    其时陈光甫在重庆嘉陵新村筑有别墅一所。陈光甫由美国回到重庆,经常就住在这个别墅里。上海银行总经理驻渝办事处也在嘉陵新村自建房屋。陈光甫别墅里的座上客大都是美国人。陈光甫要讨好美国人,除供应西餐外,还不时叫上海银行总经理驻渝办事处的厨师,做出扬州点心(厨师是扬州人),给美国人换换口味。这班美国人吃得津津有味,一面吃,一面拍手。陈光甫乐开了。因此常常要做扬州点心,并且要不时换花色。这位厨师很精明,手段也很辣,到了开账取款的时候,陈光甫一看账单,为之咋舌,哪里要这么许多钱?明知是一笔竹杠,但是无法可想,因为在重庆像这样的厨师不可多得。而况他做出来的各色点心,又大合美国人的口味,因此忍气吞声如数照付。据说这位厨师就在这一项上,发了一笔小财。

    从上海到香港

    陈光甫一手创办上海银行,他以刻薄起家,首先对同人的待遇,与银行同业相比较,算是最刻薄的一家。同人中有超过50岁的,陈光甫就认为是老弱残兵。所以上海银行开办了无数次的训练班,把这些训练班的学员就作为接替人。在抗战期间,沦陷区的各分支机构统统撤退到重庆。其他各银行也纷纷向后方发展。同时提高待遇,拉拢人手。当时上海银行一班老同事,确实走得不少。到了别家银行以后,不但薪水拿得多,还有的独当一面。在抗战胜利以后,陈光甫召开了行务会议。他首先说:“现在我们的老同人走得太多了,但是不满10年的同人走出上海银行大门,我不可惜,现在所走的大多数是10年以上的老同人,我深不可解。请你们谈谈这是什么道理?”当时有人指出症结所在,是待遇太低,升迁太慢,人往高走,水向低流,这是必然的趋势。陈光甫即席表示,即日改善同人待遇,要比任何银行都高。因此上海银行在胜利后的薪水待遇,可以说是无出其右者。上海银行平时库存极厚,准备充足,尤其积存的外汇要比其他银行多一些。陈光甫看到上海快要解放了,他把积存的外汇,抽出400万元,拨存香港分行。表面上是厚积香港分行准备,实际上是别有用心。陈光甫本人在上海未解放以前,已经携眷到香港。及至上海解放以后,有人促使陈光甫回上海。陈光甫说:“我长到这么大岁数,做梦都没有想到中国有这样好的政府,如果我小去20岁,不待诸位劝驾,我老早就回到上海了,现在我已老迈,夕阳无限好,无能为力了。”等到1952年年底,上海金融业全面改造,成立了“公私合营银行”。陈光甫在香港把香港分行改组为“上海商业银行”,去掉“储蓄”两个字,向香港英国总督衙门注册,不再和大陆上的上海银行来往了。

    (1964年6月12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