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克隆惹的祸-藏戏面具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秦藏之有收藏瘾,可他不收藏书画,不收藏瓷器、玉器,不收藏火花、烟标,也不收藏邮票、门券,他收藏面具,只收藏面具。

    若是相熟要好的朋友去他家,他会像孩子显宝似的把他收藏的各式面具一件件拿出来让人欣赏,他还会如数家珍地告诉你,这叫什么面具,那叫什么面具,在哪觅到在哪收集到的。一说到这些,他立时三刻进入状态,会滔滔不绝,一口气讲两三个小时也不觉口干,不觉吃力。他不管你爱听不爱听,只要你不打断他的话头,他会没完没了。与其说他在给你介绍,毋宁说他在炫耀自己的财富,这是他最快乐的时候。

    在秦藏之收藏的面具中,有陕西社火面具神荼、鼠怪、将军、巨灵神;有贵州地戏面具老将、天将;有贵州傩戏面具龙王、秋姑婆;有江西婺源傩戏面具八十大王;有安徽青阳傩戏面具秦琼、孟姜女;有南丰傩戏面具歪嘴婆婆;有云南曲靖吞口面具;有贵州吞口面具;有云南楚雄吞口面具等等。其质地有木的、有竹的、有龟壳的、有皮的、有布料的,有硬纸板的。年代最久远的有唐代的,还有宋代元代的,明清的就比较多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说本市摄影家于慧目有一只造型古怪、色彩斑斓的藏戏面具。秦藏之虽说收集的面具藏品家中已物满为患,放也没地方放了,但偏偏藏戏面具是他藏品中的一个缺门。而这藏戏面具可说是面具中的一朵奇葩,收集不到藏戏面具本是他的一块心病,总觉天大遗憾。他也曾设想过深入西藏去收集,只是秦藏之有高血压,医生说他不宜去西藏,他老婆也坚决不同意去西藏,他只好作罢。如今听说于慧目有藏戏面具,他岂肯错过收集的机会。

    说起来这于慧目与秦藏之有过一面之交,只是不熟。不熟不要紧,一回生两回熟嘛。秦藏之拎了礼品去于慧目家登门拜访,偏不巧,于慧目新疆采风去了。

    秦藏之第二次去于慧目家时,于慧目刚从新疆采风回来,但依然没碰到。于慧目可能新疆之行太疲劳,重感冒怀疑心肌炎,住进了医院。

    秦藏之赶到医院,看望了于慧目,还送了不少营养补品,于慧目有无功受禄的感觉,很是不好意思。

    于慧目依稀记得秦藏之是民俗研究会的,心想,无事不登三宝殿,大概想了解些西藏、新疆、内蒙古的民俗资料吧,所以有意无意地与秦藏之尽扯这些。

    秦藏之呢,心想彼此不熟,头一两回见面,开口就谈收藏,要求他割爱那藏戏面具操之过急,万一谈崩了反不好,所以他只字不提收藏,更不要说关于面具的话题了。

    于慧目出院后,秦藏之又去看望过于慧目几次。这于慧目家真可说是家徒四壁,连像样的家用电器也没有,只有一盒又一盒的底片、照片等。原来这于慧目几乎每年都要自费跑名山大川,跑边陲乡野,去采风去拍照,所有的积蓄全用在了摄影上,其他自然只好省了再省。

    秦藏之在市地税局工作,经济效益还不错,与于慧目熟后,就常去拜访,每次还不空手,次数一多,于慧目总觉欠了秦藏之一笔情似的。有天他主动提出请秦藏之过府小聚,吃顿便饭,于慧目还特地约了几个摄影界的朋友。

    秦藏之原想说:吃饭免了,只要那只藏戏面具让给我就行了。但这话开不了口。他应约而去,心里盘算好,这次要切入正题,面具的事无论如何要开口了。

    聚会时,有位搞摄影的老金认识秦藏之,他奇而怪之,说你秦藏之是搞面具收藏的,怎么与我们这批摄影的搞在了一起?这话头一开,就扯起了面具收藏事。

    于慧目一听,顿时明白了秦藏之的意思,他直拍脑门说:“那藏戏面具我昨天才割爱。上海一位面具收藏家几次来电话希望我出手,因为是西藏一位藏戏世家送的,故一直没舍得让出。但为了今天的聚会,阮囊羞涩的我就用它换了……”

    于慧目很是懊悔。

    秦藏之长叹一口气说:“看来命中注定我与这藏戏面具无缘。喝酒喝酒,不谈面具。”

    “谁说无缘?我已应邀再次进西藏,这次进藏,我一定多收集几个藏戏面具,收不到,拍照也要把它们拍下来。”

    秦藏之激动地握住于慧目的手说:“谢谢,太谢谢了!”

    “喝酒喝酒!”

    “对,干杯!干杯!”一桌人开怀畅饮,其乐融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