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智库看“一带一路”)-日本智库观点摘要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中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幻影还是充满希望的未来?

    Sebastian Paust[188]

    原文标题:Is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Central Asia a Doomed Vision or a Promis-ing Future?

    文章框架:中亚国家经济体制的变化;中亚支持“丝绸之路”倡议的原因;加快区域一体化对中亚地区经济的影响;中亚一体化的限制因素;“丝绸之路”倡议是中亚一体化的起点;“中亚区域经济合作+3”对中亚经济一体化的意义。

    观点摘要:

    1. 几百年以来,中亚地区一直被视为不受重视的俄罗斯“后院”。然而,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由于此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和自然资源,国际社会对此地区的兴趣日益增加。但是,要想拥有更美好的未来,中亚地区必须实现经济一体化。二十世纪初期,随着苏联解体,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成为独立国家。突然从苏联分裂出来以及从国家主导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给这五个国家带来了经济危机。二十一世纪初,这些国家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改变且渐趋稳定,然而,这些国家显露出很强的威权主义趋势。

    2. 在过去十年里,这五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的原因是:作为能源和自然资源的供应商,它们吸引了欧盟、美国、其他的西方国家以及中国的注意力。然而,其他国家在中亚地区日益增加的经济和政治参与行为引起了俄罗斯的担忧。中亚国家都是规模相对较小的经济体,依赖少量的出口,且主要出口到其他地区的少数国家。对这些少量出口和少数贸易伙伴的依赖使得中亚国家的经济易受到进口需求变化和其他外部冲击的风险的影响。近年来,虽然中亚国家的经济一体化受到限制,但是其出口增长幅度明显。区域贸易更加协调能够为中亚国家带来宝贵的协同效益,并增加其贸易协议谈判中的筹码,同时,这也能为中亚国家提供不受主要贸易伙伴制裁的影响的保障。

    3. 中亚国家区域内的贸易也有所增长。然而,虽然中亚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相对于整个区域贸易而言,区域内贸易自这些国家独立以来却急剧减少。一旦区域内贸易和投资壁垒减少,区域内贸易机会将会增加,中亚区域内的贸易和投资的增加将有可能带来快速的经济增长。

    4. 阻碍中亚地区区域内部和外部贸易发展的是该地区不完善的交通网络。因为交通网络不完善会加大贸易成本,也使该地区的交通和物流服务受到阻碍。扩大交通网络和物流服务方面的区域融合能够节约跨境运输货物所需的成本和时间,也能缩短运输路线的距离。这将减少欧亚陆运路线的过境费用,增加中亚替代海运路线——对欧盟和中国的地缘战略利益很重要——成为“欧亚交通桥”的吸引力,进而促进中亚地区的贸易发展。这些因素使得区域内国家和外部参与国支持有关促进中亚地区经济发展的倡议,如中国的“丝绸之路”倡议。

    5. 提升区域一体化水平能够稳定并推动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能对南部安全局势产生积极影响,特别是阿富汗与巴基斯坦——欧盟与美国以及俄罗斯与中国在此区域享有共同的地缘战略利益。然而,区域一体化的前提是中亚国家必须协同合作。除了共同的利益和苏联统治的共同历史,中亚国家之间从根本上缺乏协同合作。

    6. 除了中国和俄罗斯,上海合作组织(SCO)的成员国都是来自中亚地区的国家(上合组织不包括土库曼斯坦)。该组织主要关注区域安全问题,而对经济一体化的关注度很小。中亚国家的有限承诺以及中国与俄罗斯日益增加的竞争阻碍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进程。欧亚经济共同体包括白俄罗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这一意义重大的区域一体化措施将会在欧亚经济联盟建立之际完成。独联体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区域一体化计划于2011年推出,参与成员包括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克兰和乌兹别克斯坦。由于俄罗斯的主导地位,欧亚经济共同体和独联体自由贸易区的一体化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是于1997年提出的旨在促进中亚国家经济合作的倡议,该倡议由亚洲开发银行支持。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倡议支持交通与过境走廊建设、贸易便利化以及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咨询。然而,该倡议并没有带来明显的贸易发展和能源开发效益。

    7. 中亚经济一体化面临的另外一个挑战是,以上提到的一体化模型交叠导致“面碗效应”风险增加——风险一旦爆发,就会导致越来越复杂的条约承诺以及存在冲突的合同义务的产生。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是中亚地区仅有的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中亚地区内部的政治局势是引起这一窘境的原因。寡头政权可能担心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开放将会威胁到其国内的挂名闲职职位和收入来源。中亚地区拥有一个经济一体化的机会,但是该地区各国政府却因为互不信任、存在引发冲突的政治因素和个人利益而不愿意把握这一机会。

    8. 多个一体化模型中,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最有利于克服区域障碍因素,并保障中亚地区获得最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因为近年来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点是经济一体化。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包括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这与中亚经济一体化能够稳定那些经济实力弱且政治不稳定的邻国的地缘战略意义是一致的。除此之外,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全球贸易伙伴只包括中国。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近年来,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年度贸易额约为460亿美元,中国替代俄罗斯成了该区域最大的贸易伙伴。然而,俄罗斯将会采取抵制措施以免被挤出中亚地区的经济和政治范围。中亚要想避免与俄罗斯发生冲突以及对中国的过度依赖,最好的做法是让俄罗斯加入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之中,至少应邀请俄罗斯加入一个“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形式的经济伙伴关系协议——这可能是俄罗斯难以拒绝的邀请。美国和欧盟的经济以及地缘战略利益可能导致产生“中亚区域经济合作+3”方案。

    9.“中亚区域经济合作+3”不仅能够减小其单方面对中国的依赖,也有助于中国和“+3”伙伴利用它们在中亚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来抵制该地区政府之间反一体化的因素。“中亚区域经济合作+3”有利于中亚各国政府、邻国以及国际伙伴消除来自南部地区的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威胁,实现该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政治和经济利益的交汇将推动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成员国和“+3”伙伴努力合作,构建一个一体化程度更高、更加繁荣和稳定的中亚。“丝绸之路”倡议为推进中亚一体化提供了良好的起点,该倡议的实施必须以一种平衡、持续以及协调的方式进行,也必须顾及所有相关国家的战略顾虑和利益。

    编号:20140410Z156

    中国:习近平政府积极的对内对外政策[189]

    原文标题:China: Xi Jinping's Aministration-Proactive Policies at Home and Abroad

    文章框架:2014年中国国内推出的一系列新举措;恐怖主义活动对中国的威胁;中国应对恐怖主义采取的三种措施;中国的外交及安全政策;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三大原则;“一带一路”对于中国周边外交工作的意义;中国的国防及军队改革。

    观点摘要:

    1.2014年,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举措。中央政府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国内发生了诸多变化。习近平除了担任国家主席外,还是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主席,并成立了多个领导小组。此外,国内频繁出现诸多不稳定事件,中国共产党正在严厉打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现的各种暴乱。

    2. 习近平主席努力发展周边外交,通过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关系,确保中国的和平发展。中国呼吁亚洲各国建立亚洲新安全秩序和经济秩序。中国目前在与其核心利益相关的事务上采取了更加果断的政策。习近平主席正在推进国防及军队改革,值得注意的是,他在中央军委内建立了联合作战指挥中心,削减了军队人数,并将进一步整合中国的七大军区。2014年的中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展示了中俄之间的友好关系。

    3. 由于国内社会问题在政府政策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国家安全委员会于2014年4月15日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习近平主席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概念,强调了全面解决国内及国外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个概念涵盖的领域包括政治、领土、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科技、信息、生态、资源以及核安全等。《解放军报》称,在中国目前的安全环境中,国内安全问题有逐渐国际化的趋势,换句话说,如果中国的国内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那么其将会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外部环境。同样,国外问题如果未能合理解决,则会引起国内更大的动荡,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就是为了彻底排除这种内忧外患。

    4. 作为对国内多次爆炸事故的回应,中国正在采取三种措施。

    第一是加大打击恐怖主义的力度,公安部部长郭声琨与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于2014年5月22日晚召开全国反恐电视电话会议。孟建柱表示,目前有必要采取更加果断有效的措施来控制由恐怖主义分子造成的紧张局面,进一步平息恐怖主义的一切活动。国家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决定自2014年5月23日起,在新疆进行一系列的特殊活动,坚决打击暴力恐怖活动。5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几位安全官员发布公告称,根据相关法律精神,将会对暴力恐怖活动采取果断措施,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

    第二是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长远来看,这将会给新疆带来稳定,并且中央政府也认为这是必要的措施。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4年5月26日召开会议,强调有必要将经济发展的成果分享给新疆的少数民族。5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第二次新疆工作会议中,习近平主席呼吁加强新疆的治理工作,进一步提升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民族之间的团结,坚决打击宗教恐怖主义行动。他还指出,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将要发挥重要作用,强调加强新疆地区与邻国的经济关系将会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政府正在加快建立相应的交通基础设施,2014年12月26日兰州至乌鲁木齐的高铁全面开通运营,这条铁路全长1776公里,运行时间在12小时左右。现在国内有人建议将这一线路拓展至中亚各国,这样的交通基础设施不仅可以推进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可以促进中国与中亚各国的联系。

    第三是促进国际合作。中国政府意识到新疆一系列爆炸事件与全球的恐怖主义存在一定的联系。中国尤为担心在该地区传播信息和图像会受到恐怖分子的干扰,相关部门正在加大力度来防止这种干扰。有迹象表明,新疆出现的一些分裂分子参与了乌兹别克斯坦的伊斯兰活动甚至伊拉克的“ISIS”(伊斯兰国)的活动,并且都受过这些组织的培训。中国有必要与别国进行国际合作来打击恐怖行动。中国政府采取的新政策未必能够使新疆局势得到根本好转,在其引入新政策后,新疆可能仍然会出现爆炸事故。

    5. 习近平的外交及安全政策:积极主动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治国的最明显的特征。在2013年的中共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表示,在周边国家外交工作上,中国将努力奋斗,与周边国家建立睦邻友好关系。此外,在2014年11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全面阐述了中国的外交政策,认识到国际形势趋于向多极化和全球化转变。与会者认为目前正是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好时机,并强调了中国实现大国目标的重要性。由此中国目前的外交政策可以分为三大主题:(1)与美国的关系;(2)中国的周边外交;(3)中国的核心利益。

    6. 新型大国关系:对于中国来说,美国仍然是其重要的伙伴。中国也在努力与美国打造新型大国关系。2012年,习近平当时作为国家副主席访问了美国,此后中国与美国逐渐形成这种关系。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称,中美这种新型大国关系有三大核心原则:(1)不冲突不对抗;(2)合作共赢;(3)相互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这样,美国就不能干预中国与其邻国之间的边境领土争端。事实上,尽管美国可能会对这一术语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中国认为美国会接受这样的现实。然而,2014年中美关系没有朝着中国预期的方向发展。

    7. 尽管如此,中美在军事及多边框架合作中取得一定的进展。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014年6月至8月参加了“环太平洋”军演。在2014年11月举办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中美就温室气体减排达成共识,并同意设立相应通信机制,避免不必要的军事冲突。

    8. 周边外交和亚洲新安全观:继2013年周边外交会议之后,周边外交成为中国外交工作中的重点。中国并没有明确定义“周边”,但这似乎并不仅指地理意义上的相邻。周边外交工作的目标似乎是确保中国的和平发展,外交工作的核心是通过贸易及货币流通来加强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中国已经提出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其将会加强中国与中亚、中东乃至欧洲国家的经济联系。中国也将通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来加强与东南亚、印度以及非洲国家的伙伴关系。外交工作的其他目标还包括获取能源资源以及开辟除马六甲海峡之外的海上路线。

    9. 中国将基础设施投资视为其增强与周边国家经济联系的工具。中国尤其想通过为周边国家修建高铁来建立经济联系,这有时也被称为“高铁外交”。中国将修建三条高铁线路,包括欧亚大陆线、中亚线以及泛亚线。2014年4月中国就开始修建委内瑞拉的高铁线路,并于同年7月开始修建土耳其境内的高铁线路。中国已经提出要在许多地区进行铁路建设,并且已经签署了施工合同。2014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非洲时,与尼日利亚、肯尼亚签署了施工合同。6月,李克强同意中国建筑公司修建伦敦-伯明翰线段的铁路。国家主席习近平于7月访问巴西期间,提出修建一条从巴西至秘鲁的横跨南美大陆的线路,中国将会提供建设所需的技术和资金。目前,中国正与20多个国家进行有关高铁建设的会谈。

    10. 中国也成立了新银行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2013年10月,中国呼吁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该银行将由中国控股。印度和中国一直在争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控制权。在2014年9月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中国倡议在未来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

    11. 与此同时,中国的周边外交工作还有另外一个目标:由于一些国家与中美核心利益有分歧,中国要努力处理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目前,中国在创建新框架以及召开高级别会议的同时,经常“指责”现有国际体系。俄罗斯总统普京及许多中亚国家领导人于2014年5月出席了在上海召开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以下简称亚信峰会),中国政府在会议上提出亚洲新安全观。中国的周边外交包括三个基本要素:(1)“指责”美国联盟体系;(2)促进与周边国家在反恐活动、经济等领域的合作;(3)利用以上合作形成新的国际框架。在亚信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亚洲的安全需要亚洲人自己来维持,并表示中国将会努力在亚洲创建一个有利于和平、发展、合作以及共赢的环境。他进一步强调,亚信峰会是亚洲所有国家进行安全对话的平台,亚洲国家将亚信峰会作为一个新型区域安全合作框架的基础。

    12. 在中国上届国家主席胡锦涛任职期间,其强调中国周边的和平对于经济的长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如今这已经发生了改变。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一度声称,中国需要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其他高官——外交部部长王毅强调,中国应当建立稳定且有利的外部环境,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表示,中国应当稳定周边、管理周边并塑造周边。在中国的研究人员中,已经有人提出较有“攻击性”的观点——例如中国清华大学教授阎学通分析认为,中国过去寻求和平发展,现在应当寻求有利的外部环境。从这些分析家的观点可以看出,中国正在塑造有利于自己的周边环境。

    13. 随着多极化及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各国需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外交部部长王毅指出,世界各国共同的目标是改革国际体系以及改善全球治理。这些言论表明中国将要继续改革现有国际秩序,使其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14. 中国在处理与核心利益有关的问题时,总会强调其所持有的“原则”,并且保证其利益不受损害。在2013年1月进行的中共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了和平发展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中国绝不放弃其正当权益,也绝不会牺牲其核心利益。习近平强调,任何国家不要指望我们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去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苦果。目前,中国领导人无论在何时谈及和平发展,都会提到要保护国家的核心利益,甚至有人认为,保护核心利益是中国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的先决条件。

    15. 中国的国防及军队改革主要包括三方面:(1)军队组织结构的改革和调整;(2)军队政策制度的改革和调整;(3)军事和民用部门之间的协调。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将会把技术成果应用于民用部门,因此加强军民合作是中国国防及军队改革的主题。

    编号:201504Z294

    中国想要什么?理解北京的外交政策

    Bonji Ohara[190]

    原文标题:What Does China Want? Understanding Beijing's Foreign Policy

    文章框架:中国的新政策;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一带一路”倡议概况;中国的目标;中国在东南亚的“双轨思路”政策;分析北京制定新外交政策的原因。

    观点摘要:

    1. 中国于2015年3月召开了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中国领导人正着眼于经济和改革需要。李克强公布了相对较低的7%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并强调了政府实施结构性改革的决心。

    2. 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军费开支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一位中国学者指出,中国空军预算急剧增加,而中国海军预算增长幅度更大。这表明,中国认为需要推进海军的现代化进程。中国海军加快了航母和其他大型军舰的建造步伐,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战略部署。这对国际秩序和全球和平将会产生影响。

    3. 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于2015年3月8日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当外国记者问及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否在谋求地缘政治利益及其他利益时,王毅回应说,“‘一带一路’的理念是共同发展,目标是合作共赢。它不是中方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方共同参与的‘交响乐’”。

    4.“一带一路”倡议包括两个计划,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建设现代化的陆上和海上运输网络,以服务于从中国延伸到欧洲的庞大经济区域。“一带一路”战略最早来自北京大学教授王辑思提出的“西进”战略构想,其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了早期的思想源泉。在一篇文章中,王辑思强调了“西进”战略对中国追求经济和政治利益的重要性。他声称,这样的政策有利于“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建立一个平衡”和培育两个大国的“战略互信”。

    5. 王辑思的言论反映了中国对美国在世界上几乎每个地区都拥有压倒性的统治地位的深切关注。在谈到“中国和美国之间建立一个平衡”的需要时,王辑思表达了北京想要实现与美国的权力对等的雄心。同时,他强调要培养“战略互信”,这反映了一种认识——避免在此过程中与美国发生直接的冲突。

    6. 王辑思最初提出的“西进”战略强调了中国内地的经济发展。但习近平的“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几乎完全放在外部关系上。通过这一宏伟战略,中国正稳步扩大其在中亚和南亚的影响力,同时也包括中东和欧洲。

    7. 中国不断扩大的影响力来自经济和军事力量的结合。直接投资是影响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工具,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作为“丝绸之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港口设施和高速铁路的投资将促进中东、南亚和东南亚能源资源的运输,也有利于中国商品的出口。

    8.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特别有价值的是那些在港口设施上给予其管辖权和使用权的项目。利用这样的港口枢纽,中国可以绕过一些国家边界,安全而直接地进入欧洲市场,这是海上运输的关键优势之一。北京指望希腊能使其在欧洲站稳脚跟。2015年2月19日,希腊总理亚历克西斯·齐普拉斯(Alexis Tsipras)在比雷埃夫斯港出席了正在希腊访问的中国海军第十八批护航编队举行的迎新春甲板招待会。据新华社的报道,齐普拉斯把比雷埃夫斯港比作中国商品进出欧洲的关键网关。

    9. 对于危机重重的希腊来说,中国的投资无疑是一个机遇。此外,有媒体报道称,希腊试图与欧盟重新协商救助条款,它想借助中国的支持来提高其谈判地位。通过以这种方式对待处于困境中的欧洲经济体,中国希望在这些国家获得影响力,同时也使在欧盟内的有影响力的朋友和合作伙伴安心。赢得世界各地的朋友与伙伴的支持是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竞争的关键。

    10. 中国已经获得比雷埃夫斯港的部分经营权,这为中国海军舰艇在地中海的部署打开了窗口,并向中国在该地区的潜在朋友和合作伙伴表明中国可以用军事力量来支撑其承诺。在亚太地区,许多国家的政府把中国视为一个主要的威胁,或许这种公然展现的军事力量将起反作用。

    11. 让我们转向中国对东盟的十个成员国的政策。对于中国来说,南海至关重要。它的价值不仅在于海底资源和其在海上运输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军事上的考虑也是重要因素:中国在这里部署装备洲际弹道导弹的核潜艇,作为应对美国核打击的终极威慑力量。

    12. 根据这一军事战略,中国的外交政策制定者相当务实。他们正进行这样的假设:美国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大国,或许会诉诸武力,以防止中国崛起成为美国霸权的挑战者。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把美国作为其唯一的真正对手和军事力量的潜在竞争者。

    13. 从现实主义的观点来看,中国必然会继续寻求在南海占据主导地位。现实主义把国际事务视为大国之间的生存斗争。根据这一学派的思想,中国将继续发展其军事力量,因为他们相信维持中国生存的唯一手段就是使其成为“统治力量”。简而言之,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将不可避免地争夺地区主导地位。

    14. 然而,北京方面也承认,反华势力在东南亚的崛起对中国扩大其全球影响力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2014年8月,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出席中国-东盟(10+1)外长会后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中方赞成并倡导以“双轨思路”处理南海问题。即相关争议将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谈判寻求和平解决,而南海的和平与稳定则由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维护。在2014年11月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李克强总理重申了以“双轨思路”处理南海问题的重要性。从那时起,在官方媒体上,“双轨思路”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15. 但它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中国媒体评论暗示第二种思路反映了“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初级目标”。这意味着,北京欣赏一个单一的、一体的东南亚经济共同体的经济优点,相信经济一体化将使该地区的亲华力量去影响并消除反华声音。换言之,在双边谈判的基础上,北京也选择与东盟合作,以期在该地区营造亲华氛围。

    16.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北京正在推行一项政策,目的是扩大中国在亚洲和欧洲的影响力,建立以中国为核心的一个巨大的经济区。然而,就目前来看,美国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势力在东亚和欧洲都占主导地位。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提升,美国必然会对此表示担忧和怀疑。

    17. 一些学派认为,霸权的争夺和主要大国地位的争夺是国际政治的必然特征。如果这种霸权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分析中国的动机就意义不大了。取而代之的是,日本和该地区的其他国家将开始为美国和中国之间可能爆发的战争做准备。

    18. 虽然,中国正在增强其军事力量以应对中美之间可能爆发的冲突,这似乎是不争的事实,但北京方面也一直在努力避免这样的冲突。或者也可以说,中国现在避免冲突,是为了腾出时间来提升其实力。

    19. 当然,现实主义理论也认为,我们没有看到冲突的唯一原因是,中国还没有强大到足以挑战美国。这当然是正确的。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惊人,但它正快速接近经济模式的限制,北京现在必须把注意力集中于艰难的经济改革上。至于军事实力,中国拥有现代化的武器,但它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中国开始对美国霸权构成严重威胁,美国将毫无疑问地采取措施来遏制它。

    20. 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军事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答案取决于美国和中国能否成功地解决它们的互相恐惧和猜疑。这意味着中美需要正确理解彼此意图。事实上,未能把握对手的意图是大国之间发生冲突的主要原因。如果是这样的话,理解中国的看法和意图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则至关重要。

    编号:20150527Z385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