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主要军事行动虽然已经结束,但更准确地说,相当于另一场战争的开始。此后,伊拉克并未迎来和平与稳定,教派冲突、恐怖袭击和叛乱不断,平民大量伤亡,局势持续恶化,2007年1月10日,布什总统宣布向伊拉克增兵2万,执行“平叛”行动。美军在平叛军事行动中的伤亡人数已经超过了主要军事行动阶段。
对此现象,美国海军陆战队托马斯·哈默斯上校在其出版的《机弦与石子:论21世纪的战争》(The sling and the stone: on war in the 21st century)一书中,提出了“第四代战争”的概念。哈默斯指出,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主要军事行动后进行的反叛乱战争,属于新一代战争——“第四代战争”。
一、第四代战争的特征
第四代战争中,是军事实力处于严重“不对等”状态的敌对双方在作战。未来战争中,这种对抗双方军事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将会经常遇到。军事上处于弱势地位的一方,将使用一切可以动用的手段,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媒体等,所采取的战略是使占据军事优势的一方相信,其设定的战争目标或者无法实现,或者即使能够实现,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实际上,对抗双方比拼的是“意志”和“耐力”。
作为哈默斯“第四代战争”的典型案例,包括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主要军事行动结束后进行的漫长的“反恐”和“平暴”行动,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持续多年的武装冲突,是美军在越南、索马里、黎巴嫩进行过的“反游击”战争,是阿富汗“圣战”民兵对抗苏军入侵所进行的战争,是俄军两次在车臣进行的反分裂和反恐战争,是毛泽东领导和倡导的“游击战争”和“人民战争”。
这些局部战争或武装冲突中,作用着具有普遍性的战争规律和作战原则。这些局部战争或武装冲突中,无一例外,处于劣势军事地位的一方都是另辟蹊径,创造性地发展和采用了丰富多样的“非常规”和“不对称”的作战方式和手段,最终击退或击败了占据优势军事地位的强大敌人,或者取得了战争胜利,或者迫使对方妥协,从而接受自己提出的政治条件。哈默斯指出,只有在第四代战争中,美苏这样的超级大国才有遭受军事失败的记录。第四代战争中采用的作战样式,实际上解决了“弱小敌人与强大敌人如何进行军事对抗乃至获胜”这个军事领域一直存在的问题。
第四代战争基于这样的理念:优势的政治意志一旦被合理运用,就能够战胜远比己方强大得多的军事和经济力量。所谓政治意志上的“优势”,是相对军事上的“劣势”而言,表现为获得国内和国际上普遍的舆论支持和同情,进而获得政治、道义和物资上的支持,使得对抗能够长期坚持进行下去,用“时间”换取“实力”,期望与其对抗的一方因承受较大的国内外舆论或政治压力,从而被迫放弃采取军事手段征服的期望,最终坐下来谈判,实现政治解决。
第四代战争具备两个最为显著的特征。首先,第四代战争是“非常规”战争。工业化时代的战争,关注的是消灭敌方军队。第四代战争中,并非通过摧毁敌方军事力量来赢得战争胜利,而是将社会和网络空间也作为战场和作战手段,通过实施网络战和心理战,攻击、影响并改变敌方决策者的心理,藉此摧毁敌方将战争坚持下去的意志。其次,第四代战争是“不对称”战争。对于占据军事优势的一方,第四代战争实际上是“平叛”或“反恐”战争,而对于占据军事弱势的一方,实际上是“游击战”和“人民战争”。双方军事实力的对比状况和所采用的作战样式,决定了第四代战争必将是持久战。
第四代战争的“战略”层次特征,是力图直接改变敌方决策者的心理,这种改变不是通过取得战场优势的传统方式实现的,而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直接和重点打击敌方领导人的意志,使他们相信,其设定战争目标要么无法实现,要么得不偿失。
第四代战争的“战役”层次特征,是通过合理计划,采取各种手段,精心选择战术,有很强目的性和针对性地向国际社会、双方或多方参战国民众传递信息,以促成“战略”层次目标的实现。第四代战争的战役设计要求具备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深刻的洞察力。
第四代战争的“战术”层次特征,是在低烈度和复杂环境下,在试图改变敌方决策者心理的同时,通过战术行动,将战略主题信息传递给敌方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议员、选民以及国际、跨国、国家和次国家的相关方,可选择采用或不采用暴力行动。
需要承认,以美国目前的军事实力,任何国家都无法在传统样式的常规战争中击败美国,但美国在“第四代战争”中却屡尝败绩,如在越南和索马里。一方面,这体现了美军对这种战争样式的不适应;另一方面,也指明了未来战争的一个发展方向。
二、ISIS的崛起
2014年6月初,持续升级的暴乱和武装冲突使得伊拉克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占据伊拉克北部地区的“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逊尼派极端武装发动猛烈攻势,占领了巴格达周边地区,对巴格达形成包围之势,并准备进攻伊拉克北部的重要城市萨迈拉。
伊拉克政府军作战不利,中央政府束手无策,只能求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实施军事干预。目前,暴乱和武装冲突已经超越伊拉克国境,蔓延到叙利亚、利比亚、约旦、埃及等国,并有向中东周边地区扩展的趋势。
在应对西方和中东国家实施的军事打击中,ISIS采取的就是“第四代战争”的作战样式。ISIS明白,他们无法在常规战争中打赢,因此,必须寻求其他方面的力量,采取非常规的作战样式。
ISIS不仅在战略、战术上颇为灵活,在组织、宣传等方面也使用了非常现代化的手段。“你不用做太多,不错的薪水,包吃包住”—这是ISIS在“推特(Twitter)”这类社交网络上发布的“征兵广告”。互联网社交媒体具有传播快、监控难度大的特点,ISIS这类极端主义组织早已熟练使用。
与其他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组织只注重传播思想不同,ISIS注重包装自己,力图让自身形象更时尚和现代,从而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在互联网媒体“脸书(facebook)”上,ISIS还销售玩偶,玩偶手持枪支,举着带有ISIS标志和宗教口号的旗帜。这种“自我推销”方式很对崇尚时尚、喜欢冒险、充满好奇的青年人“胃口”。
自2012年,ISIS像商业公司一样发布年度报告,用数字和细节详细地描述过去一年中其所实施的暴力活动。ISIS的2013年报显示,该组织在伊拉克实施了1万余次行动,包括1000次暗杀、4000次安放炸弹、多次劫狱并成功释放数百名激进分子、吸纳了数百名变节士兵加入。
2014年7月27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ISIS在互联网上发布的一段视频显示,50名叙利亚政府军被斩首,头颅被插在栏杆上。ISIS还在社交媒体上传照片,展示在其军事基地内的坦克、卡车和大量弹药。ISIS组织此举目的是恐吓平民、震慑对手、吸引同盟。
2015年3月21日,ISIS在互联网上公布了据称是100名美国军人的资料,包括其姓名、住址和照片,并威胁杀害这些人员及其家属。ISIS称,这些信息是由其黑客入侵美军服务器和数据库后得到的。ISIS此举是希望借此打击美军、民众、政府首脑和国会议员的心理,使得美军在对ISIS实施打击时心存忌惮。
ISIS有着自己明确的政治目标。2014年7月,ISIS公布了“建国方略”中宣称,要在5年内占领整个大中东地区,以及非洲的东部、中部和北部,欧洲伊比利亚半岛,黑海的东部、南部和西部,亚洲的中部和西部,建立一个比历史上曾经的阿拉伯帝国领土还要广阔的伊斯兰国家。由ISIS确定的战略目标可见,ISIS将不可避免地要与整个人类世界为敌。
三、进入“第四代战争”时代
以“火药发明后,人类战争进入热兵器时代”为分界线,可以简单地将战争分类为“古代战争”和“现代战争”。古代战争是“冷兵器战争”,现代战争是“热兵器战争”。对于现代战争,根据其最具代表性和最显著的可区别性特征,又可划分为若干代。
火药的发明使人类战争进入“热兵器时代”,直至19世纪初的拿破仑战争,热兵器战争的时间跨度长达数百年,在此期间发生的战争,被划分为“第一代战争”。第一代战争中,火器得到了大量和普遍使用,展现出强大威力,但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其精度、威力、射程、射速等指标均不尽如人意,尚不能全面取代冷兵器。至第一代战争末期,参战国开始装备和使用滑膛枪、轻型火炮,铁路运输和远程通讯成为重要的战争工具,国家动员军队的人数也急剧增加,战争破坏力空间提高,并在拿破仑战争时期达到了顶峰。
第二代战争是从拿破仑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跨度近百年。这一时期内,火器性能得到了空前提高,并成为主战武器,冷兵器屈居辅助地位。第二代战争中,线膛步枪、机关枪、自动供弹步枪、远程火炮、铁路和电报网络、后勤补给等技术的进步和使用,使得参战国能够动员更大规模的军队,参战人数空前增加,对抗双方在战斗中开始使用和依赖远程间接火力,战争造成的人员伤亡、物资消耗和经济损失急剧增大,第二代战争称为“火力战”。
第三代战争称为“机动战”,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趋于成熟,在20世纪50年代达到顶峰,延续至今并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实施“闪电战”,18天征服波兰,1个月征服法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4年僵局形成了鲜明对比。德军新型武器和作战方式震惊了世界各国,各国认为,德国创造了一种新的战争样式。第三代战争为“机械化战争”,军队作战效能的提高,通过提高部队的机动性和火力投送能力来实现。
由前三代战争的时间跨度可以看出,战争样式的演变是连续的,而非阶跃和一蹴而就的,表现在:后一代战争的雏形在前一代战争中已经显露并开始发轫,新的战争样式在后一代战争中得到了普遍应用、成熟和完善。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战争演变周期”。
不难发现,近些年来,战争样式的演变速率在加大,这很容易理解。军事领域的变化与政治、社会、科技、经济等其他领域的迅猛发展与剧烈变革密不可分。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这些领域的发展与变革呈现出非常显著的“加速”态势。滑膛枪和滑膛炮使用了近百年,第二代战争在自滑铁卢战役到凡尔登战役的近百年期间达到顶峰,第三代战争只用了不到25年的时间就趋于成熟,而核能、微电子、计算机、航天、信息、网络的出现、普及和大规模军事应用,才只不过是近几十年内的事情。
古往今来的战争中,相比势均力敌的双方进行对抗的情形,更多情况下,是实力相差较大的双方在作战。未来战争和武装冲突中,这一现象将继续存在。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很简单: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一方,更有信心也因此更倾向于对弱小对手选择使用简单、高效的军事手段,以达成其政治目标。而军事实力弱小的一方,将主要使用“非传统”、“不对称”、“非常规”的武器和作战样式,与强大对手对抗。事实上,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这样,战争样式往往就具备了哈默斯所定义的“第四代战争”的一些特征。
“第四代战争”的提出与“9·11”事件密不可分,“9·11”事件可以说是“第四代战争”概念的“催生婆”。数名袭击者操纵名航客机撞击世贸大厦和五角大楼,使美国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这是前所未有的,完全颠覆了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传统安全理念。无疑,恐怖主义组织是在与美国作战,他们所采取的是一种新的战争样式。
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只损失了148人,而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美军更是无一人死亡。面临如此悬殊的军事实力对比,美国的对手,不管是国家还是非国家行为体,都开始强调“非传统”、“不对称”、“非常规”作战。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总伤亡人数中,主要军事行动阶段只占很小的比例,但在之后的“平叛”行动中却承受了惨重损失,这也是最终迫使美国撤军的主要原因。
上述事实和现象促使美军反思。对于美国这样的军事超级大国,在第四代战争中,如何更高效地使用其超强的军事实力,击败采取“非传统”、“不对称”、“非常规”作战样式的对手,取得战争胜利,是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尽管“第四代战争”在美国军事学术界已不是研究热点,但第四代战争的思想,在美军几乎所有的指导性文件中都有体现。这些文件中,几乎都包含有“应对未来更加不确定、更强非线性、更加不对称、更为透明化的安全环境和战场环境”的阐述,并成为了美国各军兵种制定作战构想和建设规划的出发点,目的是打造一支能力更全面、使用和部署更灵活的美军,以应对未来更为多样化的挑战,实际上,就是为应对使用“非传统”、“不对称”、“非常规”武器和作战样式的对手,做好军事斗争准备。
哈默斯认为,目前,战争演变已经进入了“第四代战争”阶段,未来战争将以“第四代战争”的样式展开和进行。凭借超强军事实力,在传统和常规样式战争中,美军实际上已经没有可匹敌的对手,获胜没有悬念,要击败美国,只有打“第四代战争”。哈默斯写道:
美国将面对的第四代战争敌人是这样的国家:借助广泛的联盟、网络和第四代战争技战术,抵消美国占据的军事力量优势。这些国家一直在研究过去五十年期间发生的战争,深知自己无力在常规战争中挑战美军,因为看到了那些挑战者的下场。
需要指出的是,哈默斯认为,中国就是这样的潜在对手。未来美国的敌人,将没有能力,也因此不愿与美国打一场“常规”和“对称”的战争。其选择,将是竭力弱化美军优势、攻击美军弱势。美军优势主要体现在“高技术”、“高战备”和“高训练”水平上,美军弱势主要体现战争的“高成本”和“高消耗”上。
四、应对第四代战争
近二十年,战争艺术与时俱进,得到了快速发展。长期以来,美军建设重点是致力于打赢短时、高科技、低伤亡的常规战争,并将武器和技术放在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地位。现今,美军的观念已经在发生改变。美国认为,美国潜在的敌人不会同美国打一场“对称”的战争,打高科技战争,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难有对手;从另一个角度上讲,美国潜在的敌人准备同美国打“第四代战争”;应对“第四代战争”,美军应具备新的能力,采取新的作战样式。
1991年底,位于东非之角的索马里发生部族混战,出现了种族屠杀和人道主义危机,美国决定进行军事干涉。1992年12月9日,以2.8万美军为主的多国部队开始实施“恢复希望行动”。1993年10月3日,美军突击队员搭乘8架“黑鹰”直升机,突袭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的奥林匹克饭店,抓捕武装派别首领艾迪德。行动中,美军突击队被武装分子包围。战斗持续至午夜,大部分突击队员被救出。至行动结束,美军3架直升机被击落,14人阵亡,77人受伤,1人被俘,行动宣告失败。索马里人在被击落的美军直升机前跳舞庆祝,并用绳子拖着—具美军士兵尸体游街,被俘美军准尉杜兰特的浮肿而呆滞的脸,这些凄惨的战争场面,通过卫星和电视展现在世人面前,给美国政府和民众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最后,美国选择了从索马里撤军。
索马里军事行动,美国没有达成自己的战争目标,并付出了较大的人员伤亡代价。美国政府和美军的能力受到了国内民众的质疑,并最终构成了反战力量,迫使美国撤军。弱小的索马里武装借助非军事手段,达到了迫使美国撤军的目的。索马里军事行动对美国政府和美军的影响是深远的,在之后的几场局部战争中,美军都谨慎使用地面部队,力求创造打“对称”战争的条件,避免卷入“游击战”,竭力防止陷入类似于索马里的战争“泥潭”。
“9·11”恐怖袭击后,美国和北约联军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和“基地”组织实施打击。装备落后、人数不占优的塔利班武装和“基地”组织,面对超强对手,采用“不对称”战略,充分利用阿富汗的地理、社会、宗教条件,不与美军大规模直接交战,而是选择了打游击战、持久战和消耗战,并利用互联网络和媒体,将战争的暴力场景、阿富汗平民被误炸、联军被俘士兵等影响传播到世界,通过影响美国国内民众心理,进而动摇美国政府继续战争的决心。
对于阿富汗战场上的这种敌人,美军采取的对策是扶持塔利班的敌人—北方联盟,由北方联盟担任主攻,美军予以情报和空中支援,主要军事行动结束后,由阿富汗政府军承担主要的平暴和反恐任务,美国和北约提供装备和帮助训练,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同时,坚持配合实施人道主义救援,争取阿富汗民众的民心和支持。
阿富汗战场上,大量的是“时间敏感”目标,位置不固定,出现时机不确定。针对这类目标,美军依靠其情报和侦察优势,结合使用特种部队和无人机,对战场实施全时段监控,甄选后的待打击目标经反复和仔细确认后,被分配给留空的战斗机或无人机,这些飞机再使用高精度武器实施打击,并注意最大程度上避免误伤和附带杀伤。
阿富汗战争体现出不同于传统战争的一种战争形态,可将其划分为“第四代”战争。阿富汗战争中,处于军事实力弱势的一方不是通过打击敌方军事力量来进行战斗,而是通过攻击敌方国内民众和国家首脑的心理,使其持续承受着不断增大的将战争进行下去的压力。由于军事实力对比悬殊,且打击敌方心理是个缓慢过程,因此,这种战争注定旷日长久。正如阿富汗境内的主要军事行动虽然早已结束,但北约部队与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武装冲突持续至今。
基于上述“第四代战争”的战略理念、战役实施和战术技术,要求对传统的“进攻”和“防御”的概念加以重新定义。第四代战争中,实施进攻和防御的区域将不再受地理上的限制,且战争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再是只具有单纯的军事功能。
为打赢“第四代战争”,哈默斯认为,美国必须要在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和军事等领域,与对手进行“全方位”作战。为此,美军不但需要具备新的能力,采用新的作战样式,还要与美国政府各部门、国际组织密切协同。
美军认为,不应再将“技术”作为唯一的依仗和实力评价指标,而应将注意力放在人才培养和准备上。应对和打赢“第四代战争”,需要训练有素、智能型和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才,才能有效面对已存在和将出现的各种威胁和挑战。为有效应对以“非线性”、“不确定”和“复杂性”为主要特征的“第四代战争”,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学习和研究潜在敌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优先选拔和使用那些在“第四代战争”环境下,能够高效履行职责的人。
目前,美国陆军仍以重装部队为主。这类部队成立于“冷战”时期,主要任务是对抗苏军这种高度机械化、重火力的军队。由于官僚体系惯性和军兵种利益的存在,“冷战”时期的兵力构成仍然被保留下来。美军认为,为应对“第四代战争”,美国需要灵活机动、能执行多样化任务、轻型和中型装备的地面部队,这类部队将作为执行诸如前沿存在、快速反应、国家重建、国际维和等任务的兵力基础。
美国空中力量以空中优势战斗机为主。第四代战争中,由于对手不具备强大的空中力量,因此,争夺和保证制空权不应再作为美国空中力量的主要任务,且高性能空中优势战斗机的使用成本高,长期作战难以维持,也是对战争资源的极大浪费。此外,由于打击目标大都位于地面,因此,应更多地使用武装直升机、运输机、加油机、侦察机、轰炸机、特种飞机和无人机,增加这类飞机的装备和部署数量,以更高效地配合和支持地面作战。
美国海军兵力编成是以航母为核心的航母战斗群为主,这种兵力编组形式能够保证美国在大洋和濒海地区的制海权和制空权。但在第四代战争中,由于对手不具备强大的海上力量,因此,不会选择与美国海军在海上对抗,陆地将成为主要的战场空间。如果打击目标位于陆上纵深,则航母舰载航空兵的作战效能难以充分发挥。如果美军具备可利用的陆上机场,使用美国空军和美国陆军的陆基空中力量足以应对,否则,除了航母舰载航空兵,也没有其他有效的战术空中力量可供选择。近年来,美国海军新建造和改进的多用途核动力潜艇和弹道导弹核动力潜艇,都可搭载外置方舱,具备运载和隐蔽投送特种分队及其装备的能力。此外,美国海军还在批量建造适合于沿岸浅水海域执行任务的战斗水面舰艇。
第四代战争中,美国海军面临的严峻挑战,主要是对手将大量使用水雷、岸基反舰导弹、低噪声非核动力潜艇、小型武装船舶等武器,而实施反水雷战和反潜战的技术难度很大,也一直是美国海军作战能力的“短板”。
近些年的局部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是美国使用最为频繁的机动作战力量。未来,海军陆战队将采用更小的作战编组形式,大量使用无人飞机等特种装备,执行巡逻、情报收集、特种作战、精确打击、定点清除目标、宣传、民众动员、重建等最为广泛的任务。
五、软实力—获胜的关键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与其在肉体消灭敌人,不如精神上征服敌人”—这些古老的战争法则,在第四代战争中,将愈加出焕发光彩,并成为进行第四代战争中的指导思想。
21世纪,国家的力量和权威将更多地通过展示和使用“软实力”来体现。使用“软实力”,对于消弭分歧、预防危机、弱化仇恨、感化异己、解除争端和纠纷,同时,震慑国家或非国家性质的对手,具有以军事力量为代表的“硬实力”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未来战争中的海上力量,除可用于执行保卫或破坏海上交通线、实施海上封锁,以及对海上、陆上和空中目标实施打击和防御等传统任务外,由于海军所具有的前沿部署、机动性和灵活响应等内在特质,同样非常适合执行人道主义救援和灾难救助等非军事行动。
美国海军、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美国海岸警卫队联合发布的《美国海军作战构想2010》(Naval Operation Concept 2010,NOC 10)中,“人道主义救援和灾难救助”被确定为美国海军需要具备的一项核心能力。美国海军在地中海索达贝、印度洋迭戈加西亚、太平洋关岛等海外枢纽基地,预置了大量用于人道主义救援和灾难救助的物资,并依靠全球部署、按任务编组的航母打击群、两栖戒备大队、特混大队和远征打击部队,可大大缩短响应时间,
实施人道主义救援和灾难救助行动,可以与受援国的广大层次人民密切接触,通过提供援助,减轻其痛苦,增进彼此间信任,同时也传播了救助国的价值观和理念,促进国家和人民间的友好,消除矛盾、误解与分歧,产生军事手段所不具备的效果。
实施人道主义救援和灾难救助行动,海军能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在海上力量的组织、部署和使用上,提高了遂行各类军事行动的能力和战备水平,体现在情报、监视、侦察、机动、维护、运输、后勤保障、工程建设、医疗服务、筹划与计划、指挥与控制、军兵种协同、多国海上力量协作与联合、与国际和非政府组织协调等方面。
2004年12月26日,东南亚大部分地区遭受海啸袭击,灾难直接影响到9个国家,波及数千个城镇。短短数日,世界多个国家海军派出了救援力量。海军舰船依靠其淡水生产、电力供应、医疗救护、水文和气象调查、空中保障等能力,在此次救援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三远征军组建了“536联合支援部队”执行救援行动,抽调了22艘舰船,包括:“林肯”号航母打击群、“好人理查德”号远征打击大队、搭载空地特遣部队的“埃塞克斯”号和“麦克亨利堡”号两栖编队、军事海运司令部“约翰·麦克唐纳”号海洋调查船和6艘海上预置舰等,执行了物资运输、医疗服务、工程支援、水文调查、废墟清理、治安维护等工作。此外,美国海军还与美军其他军兵种部队、政府机构、其他非政府组织以及个人志愿者紧密合作。
1970年至2000年期间,美国武装力量共执行了366次人道主义救援行动,而同时期内,作战行动为22次。近些年来,美国武装力量参加了灾难救援行动,包括:巴基斯坦地震、“卡特里娜”飓风、菲律宾台风、莱特岛泥石流、尼加拉瓜飓风、孟加拉龙卷风、海地地震等。
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首都太子港和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严重,地震造成22万余人死亡,近20万人受伤。美国海军派出了强大力量参加地震救援行动,并在其中起到领导作用。派出部队包括:“卡尔·文森”号航母、“巴丹”号两栖戒备大队/第22陆战队远征小队、“拿骚”号两栖戒备大队/第24陆战队远征小队、军事海运司令部“舒适”号医疗船、海军远征作战司令部、第307港口安全小组以及海岸警卫队的“前进”号、“汉密尔顿”号、“橡树”号、“莫霍克”号、“塔霍码”号、“勇敢”号等舰船,合计超过20艘。
处于分散部署状态的海上力量,能够在濒海地区快速集中,在不依赖港口和机场情况下行动,具备提供医疗服务、战略和战术运输、后勤支援、通讯保障、整体协调等能力。在执行人道主义救援和自然灾害响应任务时,海军充分展现了在维护海上安全和力量投送上所具有的其他军兵种无法比拟的独有能力。
自古以来,战争中都是“常规”与“非常规”作战样式并用。二战后局部战争,如朝鲜战争、三次阿以战争、越南战争、马岛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中,交战的一方或双方,都创造性地使用了新的作战样式和“非常规”作战手段。“以正合,以奇胜”是亘古不变的战争指导原则。
第四代战争的起因和根源,往往来自政治、经济、社会、宗教等领域,甚至自然灾害,而不是国家争夺权力和地位、领土争端等动机和原因。硬实力和软实力配合使用,是第四代战争决胜的关键。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