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心理学: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情感让人成长也让人困惑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我到底爱上了谁

    心理需要和安全感

    彦涛的感情困扰不像其他人,向来谈朋友都是自己做主,是分是合自己说了算,从来在情场上都是潇洒自如,当彦涛回忆自己的情感历程时有种发自于内心的自豪感。正是因为一向自己掌控的情感,而今出现了没主意的状况,彦涛感到无所适从了,一种莫名的烦恼、不安笼罩了自己。

    彦涛21岁,并不是那种长得帅气的男孩,但是从穿着上透着一股个性:头上戴着一顶毛线编织的帽子,把头发遮盖得严严实实,一身俏丽的休闲服配上一条白围巾,没有太多时尚却透着展示的大胆,从这样一身打扮和他暗淡的表情上,我感到一种带着掩饰的不安。

    一年前,他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个女孩,而后,女孩一直紧紧地追求,两人开始交往,一开始只是女孩特别主动,彦涛甚至不敢相信地说,你爱我什么呢?我长得不帅,脾气不好,既没有工作又没有钱,你真的这么爱我?女孩也说不清爱他什么,可就是离不开他,就像是慢火熬粥一样,越熬越黏糊,慢慢地,彦涛爱上了这个女孩。不过,他说:“我脾气不好,经常对她发脾气,有时候发完脾气我们会有几天互不联系。有一次我跟她吵完架,跟一哥们儿去酒吧喝酒,认识了那哥们儿的同学,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女孩,好像我们俩一开始认识就彼此有好感,那次喝完酒我送她回家,她提出和我交往。这女孩儿特别开朗,很直接……”

    就这样彦涛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对感情失去了以往的潇洒,他不知道自己到底爱上了谁,该怎么爱下去。

    无论是在感情中来去潇洒还是面对感情无所适从,本质上都来自于内心的不安,一个人隐藏在内心中的不安可以令人在感情上蜻蜓点水,在被别人抛弃之前敏感地觉察被抛弃的气味,从而先将对方抛弃,以保护自己仅有的内心控制感。同样这份不安也会让人准备投入感情时迷茫不知所措,不确信这份即将归属的感情是否可以令人安心。人的心理需要还是安全的需要,人们追求衣食住行,是为了获得生命的安全,追求归属于情感是为了满足心灵的安全。彦涛的取和舍对他都意味着不确定。在心理咨询中治疗内心的不安是提供给来访者一次安全的探索过程,也就是在接纳与理解的气氛下,鼓励来访者去尝试他在感情冲突中澄清感受、作出选择,帮他处理选择时的焦虑、恐惧、逃避。生活中很多人会对自己的情感产生怀疑,这常常是因为我们内心的不安。

    爱情中的迷失,常常来自对关系的信任不够,如果一个人在成长中曾经拥有过被父母无条件接纳亲子关系,他会懂得如何去营造爱情中的信任。如果你未曾体验过在某种关系里相互接纳,那么在爱情里也会担心自己不被接纳或者只相信自己某个方面做好了才会被人爱。爱别人不是能力,而是被爱的经验,只有被别人爱过自己才会爱别人。你被别人怎样爱过,就会怎样爱别人。

    你可以用到的心理策略

    恋爱意味着建立新的情感系统,每个人都希望在这个系统中获得情感的寄托和心灵的安全。这个过程常常是重复亲子关系的过程,在和人的关系中不能有足够的信赖时,只有爱才能化解其中的不安和焦虑。

    2.我们俩是爱情还是友情

    亲密关系困难

    上大学的时候老师讲情感时,有个用圆圈儿表示人和人之间情感关系的图示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这个图示形象地展示了两个人的关系可以从刚认识发展到彼此有好感,然后发展到友情再到爱情,但是我的一位朋友却和男友停留在了友情阶段,难以跨入爱情。

    这位朋友和男友认识有很多年了,外人看来绝对是天生的一对。她和男友是大学同学,毕业后在同一家公司任职,是3个月前,男友主动追求她,两人才明确要走到一起。在她看来,男友很出色,工作很勤奋,做事踏实,用她的话描述就是,男友是个挺开朗的人,没有一点儿坏心眼儿。多年来他们一直是很好的朋友,男友对她很欣赏,也很关心。要说欣赏,两人是互相欣赏,要说感情,男友是真情,她不知道自己有多少真情。和男友在一起工作、逛街、休闲没有问题,问题就出在她不敢和男友像恋人一样亲昵,拉手已经习惯了,可是拥抱还很勉强。

    “我很恐惧投入热恋,虽然我们俩相爱,我从内心里喜欢他,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不愿和他亲昵,总是担心我们亲昵令人厌恶,一想到要和男友亲昵就很焦虑,患得患失,自己折磨自己,担心这不好那不好,甚至想赶快逃开。这不是我想要的,我只想和他互相欣赏,彼此理解……难道我只是希望有场柏拉图式的爱情吗?还是我们之间只是友情没有爱情?”

    从她的描述我感觉到她对自己的觉察很敏锐,我问她:“你和别人有过亲昵行为吗?”

    “没有。”她回答得干脆利索。

    “你说自己害怕亲昵行为,是哪些行为你不能有?”

    “比如说,调情、亲吻、爱抚等,或者更进一步。”

    “你从来没有过吗?”

    “有过,和网友啊,随便的朋友啊什么的,我只是一认真地想和人交往的时候就完了,很难在我真实的情感里这么轻松,特没出息吧?”

    在真实的情感里不能允许有亲昵的行为,透露的正是自己真实的内心里隐藏着强烈的亲昵需要,只不过它们被压抑在自己真实的内心里而已。朋友所恐惧和焦虑的正是内心里被压抑的亲昵需要,不允许它们在真实的情感里表现和满足。这种对自己内心的压抑通常来自于控制,如果在家庭里,某些心理需要或者情感是不被允许流露和表达的,家庭成员之间潜意识里都会控制某些情感的流露,压抑这些感受。比如在我家,彼此从来不说愤怒的话,发脾气或者说话太直接被认为是失常的表现,家里都是通过忍让表达对他人的爱。所以,如果家里只剩下一块蛋糕的时候,我们一家人会推来推去地说:“你吃吧,我不想吃。”而朋友家里是不允许表达热情的,大家都是客客气气的,从来不说“我太喜欢你这样了”,而是说“你这样做很好,爸爸会很高兴”。彼此都很遵守礼节,而这些礼节不包括拥抱、抚摸。

    你可以用到的心理策略

    父母家里默许的心理规则总在影响着我们,在新的情感系统建立起来时,这些潜规则也会随之带入新的亲密关系之中。打破或者维持这些潜在的影响是建立新的情感系统所必须经历的成长。

    3.堕胎是因为爱吗

    爱情中的心理创伤

    爱是美好的,但是很多人在爱中受伤。有位咨询师说过,爱里永远藏着恨。有人说,十对夫妻有九对说自己不幸福,还有一对在说谎。这并不是说爱情有多可怕,而是说在爱情里得到的不仅仅是滋养,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爱伤害。我在一次沙龙里曾听说过一位女士因情感纠葛而堕胎的故事,她说自己在爱中伤痕累累。

    我们就称呼她为商小姐吧,她爱上了一位离婚的人。商小姐对自己的爱情一直不自信,她没有谈过恋爱,这是她的初恋。因为自己对容貌缺乏自信,而且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能力,甚至没有任何出色的地方,她不知道有谁会爱上自己,也从来不敢喜欢谁。

    可世界上偏偏有奇迹发生,新来的部门经理注意到了她。对商小姐的工作非常肯定,并给予大力支持。巧的是部门经理和商小姐是校友,比商小姐高两年级。经理已经离婚并有一个孩子,刚刚经历了婚姻的破裂。

    两人校友兼同事的关系似乎一开始就比单纯的同事关系更紧密,商小姐很快成了经理倾诉婚姻不幸的对象。不知不觉中,他们感情上碰出了火花,爱情迅速发展。

    没多久,沉浸在幸福中的商小姐因为一次意外怀孕而打破了所有爱情的美梦。发现自己怀孕后,商小姐问经理怎么办,这让经理陷入矛盾之中,考虑到是自己的孩子,他犹豫不决,于是拖了两个月。商小姐因为经理的犹豫和回避非常生气,不明白经理是什么意思,是否会对自己负责,是否真心爱自己……一连串的担心让他们经常争吵。

    在一次激烈的争吵后,商小姐自己决定放弃这个孩子,去医院做了人流手术。商小姐在医院时心情非常复杂,忍不住给经理打了电话,经理赶到医院后非常紧张,不知道该怎么关心商小姐,只是重复地说一定会爱她一辈子,但那一刻,商小姐彻底对他们的爱情绝望了。

    商小姐谈论这段经历的时候表情冷淡、语气平缓,听完了她的故事,有人问她有什么可以帮忙的地方,商小姐平静地说:“你们能听一听就够了。”

    堕胎是因为爱吗?如果是的话,那也是因为缺乏足够的爱。心理学认为,在爱情里受伤,往往不是因为自己没有得到爱,而是因为自己并不爱自己。商小姐并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所以没有爱的时候不敢爱,有了爱的时候害怕没有爱。

    在爱情里,人们通常是像商小姐一样因为有另外一个人爱自己,才感到自己是值得被爱的,自己是可爱的,自己是有意义的。商小姐感到自己在爱情里伤痕累累,我想她最大的伤害是自己从不知道自己是否值得被爱,到心理上绝望地认为自己不会被爱。这是一种从内心里对自己的不接纳,怀疑是否真的被爱是自己不接纳自己的投射,而选择堕胎也是一种自我惩罚的心理体现。这种自我惩罚的行为也会增加内在的自我否定,形成深度的心理创伤。

    在爱情中迷失,常常是丢了自我,无论什么时候,真正接纳自己、爱自己的人才会有足够的爱给别人。

    你可以用到的心理策略

    两个相爱的人,在心理上是彼此的依恋客体,在对方身上往往投射出自己的心理需要,以及自己对待自己的态度。就如对自己有很多不满的人,对待爱人也会有特别多的需要,对爱人有很多不满意。

    4.一见钟情是注定的缘分吗

    心理原型

    多年没有和老同学M联系了,听说他一直单身。去年10月我因为骨折而去县城医院,没想到见到了他和未婚妻去医院做婚检。我对他的婚姻大事很有兴趣,关切地问:“什么时候谈的朋友?”

    老M说起自己一帆风顺的感情时,脸上满是幸福。原来老M的感情历程进展缓慢,一直没有碰到理想的另一半,通过相亲、介绍等途径也见过不少女孩,但都没有结果。好在老M有信心,相信还没有碰到自己的梦中情人,正是一直有这种信心的支持,老M终于等到了自己的梦中情人。老M和现任女友F属于一见钟情的浪漫情人,他们在朋友的聚会上认识,两人彼此都有“触电”的感觉,他们俩感觉相见恨晚,因此相当投缘,感情迅速升温。听着老M的叙述,我心里也很高兴,衷心地祝福他们百年好合。

    “一见钟情”的爱情是生活中的男女们向往的浪漫故事,看起来一见钟情似乎更有天作之合的意味。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认为,每个人的内心里都存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原型,内心里的异性原型通常就是我们的“梦中情人”。当然,这种原型在人们的意识里并不是很清晰的形象,它存在于人们的潜意识里,在现实生活里,一旦碰到了与潜意识里异性原型相符的人,就会激发出一见钟情的情感。从这个意义上讲,一见钟情不是偶然的,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自己一见钟情的另一半。

    老M和女友F两人一见钟情,这种感觉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所以他们两人决定迅速结婚。不过老M问了我一句:“像我们这样一见钟情的缘分,会让我们的爱情直到永远吗?”

    一见钟情是否就能够注定一世的情缘呢?我们只能希望如此,然后为之努力。一见钟情只能说两个人的开始是幸福的,而且这种幸福和钟情的体验主要是依据“第一印象”,这第一印象常常带有一定的风险性和欺骗性,并非所有的一见钟情都是完全符合潜意识里原型的形象。有时候因为遇到这样一个人,他有某些特点正好符合自己内心里的某种感觉或者期待,因为对这些特点的喜爱,就爱屋及乌地喜爱这个人的其他特点或者忽略了不喜欢的那些特点。这样就会被你误以为遇到了自己的“梦中情人”。

    一份稳定的情感,尤其是获得持久的伴侣之间的爱,从心理上来讲,需要摆脱内心里原始的爱。小时候对父母亲的爱和情感依附,并把自己完全交付给伴侣。从这个意义上讲,一见钟情就像一个仪式一样,通过这种仪式把内心原始的情感转移到另外一个和自己没有关系的人身上。这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你可以用到的心理策略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部分异性特质,这部分特质一部分来自群体潜意识,一部分来自心理上对异性父或母的认同。这就形成了一个人内心里所期待的或认同的典型异性形象。

    5.我失恋也失去了勇气

    客体丧失的情绪反应

    春节前收到一位陌生人的来信,向我诉说失恋的痛苦。

    “半年前我和女友分手了,我们俩关系一直很好,很少吵架,因为彼此工作都很忙,见面不是很多,半年前她提出分手,我问她为什么要分手,她说不知道是不是爱我,怕伤害我……”

    没有哪个人的恋爱是一定成功的,很多人是在恋爱和失恋中成长的。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失恋的痛苦。

    “分手后我感到很受打击,全心全意投入的感情刹那间付诸东流,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感到很失落。我想过争取,可是她不肯对我多说什么,我想到放弃,可是我真的放不下,伤心告诉我,我有多么的爱她。我现在很痛苦,虽然有很多朋友想帮助我,但我不想听他们对我好言相劝。我没有任何其他心思,心里面只是希望我们没有分手。”

    分手是一种重大的心理冲击,心理上出现失落感、伤心甚至抗拒接受现实,这样的心理反应都是可以理解的,经历一场投入的恋爱,当不得不失去这份恋情的时候,内心里很难受是正常的心理反应。虽然不愿意接受朋友的劝慰,但是能够通过写信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也是一种对心理压力的宣泄,这是一种非常利于心理健康的做法。

    “我曾经想过再投入一份感情,希望能帮我摆脱失恋的痛苦,但是我发现做不到,我不想伤害一个我不爱的人。现在我是失恋又失望,真担心我得了抑郁症,有时候想开心一些,但是又高兴不起来。我不想失去生活的热情,我失恋已经是很不幸的事情了,不想再失去勇气……”

    失去了恋情,又很担心失去生活中的热情和勇气,听起来这是一种脆弱的表现,但却透露着内心对失去勇气的抗拒,是一种很积极的心理能量。一个人哀伤的时候,暂时失去勇气和热情只是自己对失去的正常反应,压抑这种心理感受对从失落中恢复并没有好处,倒不如正视自己的这种心理反应。当陷于种种消极情绪的时候,我们要接纳自己的心理反应,明白这是自然的情绪,并尽量寻求体验积极情绪的机会,找朋友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有助于摆脱情绪的困扰,同时在陷入消极情绪的时候,省察是什么心理需要导致了这些失落情绪,也有助于自己调整情绪状态。

    你可以用到的心理策略

    失恋是一种丧失,引起伤心痛苦的心理反应也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失恋意味着自己爱的对象没有了,心理上爱的能量所投注的客体不在了。这会使心理上出现严重的混乱,投向“爱人”的心理能量还会在一段时间内影响着我们的精神活动,使人不断地出现与投注客体相关的回忆、期待等。倾诉、宣泄苦闷、寻求他人支持可以帮助转化混乱的心理能量。

    6.是婚后的失落还是平衡

    独立空间

    婚姻真的是爱情的坟墓吗?婚后的经历迷惑了小白,不知道婚后的失落是否验证了这句话。

    小白和罗娟是历经了5年“马拉松恋情”而结婚的,不同于其他恋人之处是,5年间并没有分分合合的纠纷发生。他们甜蜜的爱情从不乏激情,恋爱时连打电话都是情意绵绵的,每次要挂断电话都是依依不舍,彼此叮咛嘱咐周全才肯放下。曾经,两人一同去吃一次肯德基快餐也是一种浪漫,手牵手逛一次菜市场也是一番别样情调。不知道5年来这些点点滴滴的幸福事件是否天天发生,但是幸福几乎是天天有。是因为幸福太多了还是因为两人改变了,结婚以后的两人似乎一天天地离这种激情远去。

    结婚的第一年,小白和罗娟都感到幸福真真切切地来到了身边,不过没有多久就发现浪漫渐渐远去,两人开始经常争吵,每次总是因为一些小事开始,然后引爆以前的纷争,一发而不可收拾。小白感到罗娟越来越失去温柔,越来越情绪无常。罗娟感到小白越来越对自己没有耐心,只想自己而不考虑别人。渐渐地,电话成了抱怨,外出吃饭成了刻板的仪式,没有丝毫的情调,两人冷淡下来的样子,似乎比两人在一起更有轻松释然的感觉。小白非常担心这样下去两人会出现什么变故。他想找回原来的浪漫。

    小白带着自己的困惑参加了一次心理沙龙,首次听说了“柴米夫妻”这个词。在他的理想里,从来没想过“柴米夫妻”的生活。小白是一位颇具情调的音乐教师,罗娟是一位办公室人员,两人浪漫的恋爱史里从来没有过为了柴米油盐而花费心思的经历,即使花心思也是花让柴米油盐充满浪漫的心思。他们憧憬着充满浪漫的婚姻,精心准备后却换来了疲惫,所有的浪漫约会都成了形式。

    记得上社会心理学课程的时候,老师展示了一幅非常有趣的图片,图上画的是两个四目相对的恋人头像,有意思的是,乍看起来两人含情脉脉地注视对方,简直是在彼此欣赏,文字注释是“婚前”。如果把这张图片上下颠倒再看,你会发现刚才温情脉脉的两人变得怒目相向,火药味甚是浓烈,文字注释是“婚后”。

    当两个人独立的时候,偶尔小聚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达的需要,浪漫和幸福就是这种情感得以宣泄的感受。当两个人走到一起的时候,为了再体验这种感受而刻意重复之前的行为时,就成了一种僵硬的刻意模仿,甚至成为了一种没有意义的行为重复。

    当被想象的幸福侵占了婚姻时,就失去了各自独立的空间,两人独享个人空间时才能体验到真正的轻松。“柴米夫妻”只是一种在现实中体验浪漫的心态。此时小白的浪漫也许就是要学会两人有独立的心理空间,不要被对浪漫的期待或想象占据二人世界。

    你可以用到的心理策略

    结婚以后夫妻双方的关系能够和谐互动,重要的一条原则是保持各自的心理界限和独立空间,在界限之间形成彼此能顺畅交流的渗透性。

    7.控诉爱人是仇人

    能量的转化

    世界上没有一对天生完美的夫妻,即使再和谐完美的夫妻也会遇到不合拍的时候,伴侣之间的默契不是幸福的真谛,幸福的婚姻不是没有问题发生,婚姻的真正幸福在于恰当地处理分歧和转化问题。

    如果你的婚姻遇到问题,婚姻专家就成了你的有利后盾。可惜的是,解决人们的婚姻困扰是件非常难的工作,没有一份现成的答案可以提供给遇到问题的人,如果有也是所谓的专家给人们提出的一份难以实现的理想。就像有人遇到问题请教专家,专家告诉你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沟通出了问题,你要沟通,但是到了你这里偏偏沟而不通。

    其实夫妻关系对于任何人都一样,永远是个谜。

    我曾经在2006年的时候参加了一个家庭关系心理工作坊,参加者几乎全是专业人士,有位前辈讲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他说:“我一直教人夫妻和睦之道,告诉人们一天要花很多时间来培养呵护二人世界的感情,不过我和爱人却很少彼此温存,总是吃完饭各自干各自的事去。有时候我们难得有雅兴温存,我却常常心怀鬼胎,想着我的其他事情,甚是不自在。我不敢拒绝,怕她伤心,哎……”

    人们对此话题非常有同感,纷纷站出来大倒苦水,看那些平日里夫妻恩爱的专家,其实他们的苦水一点儿不比别人少。有位男士说,我爱人总是让我搂着睡,睡一晚上比不睡还累,早上起来胳膊都动弹不得。有人说丈夫总是喜欢早上起来做房事,每每他有兴致,自己就会一个上午疲倦不堪。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到痛快处,一个个跳出来大喊:我就要拒绝你!我偏要不依你!我就不愿穿内衣!我就不洗臭袜子!一通大喊大叫以后,大家又感到这简直是一群精神病集体发作,禁不住大笑。

    其中有未婚人士非常不解,便担忧起来:生活中的恩爱夫妻难道都是在假装恩爱?一般人可难有专业功力演到以假乱真,更何况要长久地演下去,不知道哪一天会崩溃。

    其实不然,生活中人们彼此恩爱,不乏体贴的丈夫和温柔的妻子,彼此心灵相通。但是现实生活中,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来自不同生活背景中的两人都难免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免不了互相迁就一下,只不过迁就一下后也免不了要有抱怨一声的权利,抱怨释放之后再次要迁就爱人时就能更自然地报以微笑,共享包容的温情。

    在心理咨询师中常常有人自发召集这样的支持小组,大家可以借机宣泄一下生活中的抱怨,总不能心甘情愿受委屈还不允许夸耀一下风格伟大吧,何况这样可以更轻松地投入生活,获得更多心理能量以助人和自助。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常见到东家的婆婆和西家的媳妇聚在一起拉家常,抱怨一通,甚至一说起来鼻涕眼泪直流,到时一抹眼泪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去,一点儿没有影响感情。

    你可以用到的心理策略

    在心理学中,这叫做情绪的转化,通过一番情绪的表达,负面能量转化成正面能量。

    8.我该怎么处理婚外情

    控制与逃避

    刘菲的婚姻绝对是令周围人羡慕的,连她自己都认为和丈夫是天生的一对,夫唱妇随,出出入入总给人留下美满甜蜜的印象。也许正是因为自己陷入了自己编织的美梦中,抑或是因为自己太专注于要把被人们视为完美的婚姻经营得更加完美,当丈夫有一天提出分手,坦然地告诉她已经另有所爱时,刘菲简直是像从天堂跌落到地狱一般。她不明白丈夫为什么要放弃这份幸福,这一刻刘菲简直发疯了,她不相信这是真的,不甘心就这样放弃幸福。

    一下子破碎的情感会让人失去理智,也会促使人做出更多的无效举动。不甘心的刘菲开始和丈夫谈判,她希望能够借由分割财产、争取孩子等控制住局面,她希望能够从书本里找到挽救危机的答案,然而这都成为徒劳。丈夫态度非常配合,他自觉不对,但去意坚决。刘菲无奈,想到丈夫内心怀有愧疚,说明对两人的情感仍有挂念,不甘心的人总是这样,即使枉费心机,也永不放弃,内心总是发出无限联想,甚至把任何一丝线索都放大成机会。她会想,丈夫说情人很多地方像我,是不是说明他没有彻底放弃我,丈夫说自己在我面前感觉不自由,是不是说明他还对我抱有希望……

    于是刘菲想到了约丈夫到初恋时常去的餐厅,重温当初的甜蜜;想到和丈夫一同去曾经计划过的南方水乡旅游,实现旧时心愿;想到一家三口重访老家,唤起旧时亲情。一系列的挽救计划开始实施。殊不知,有第三者存在的思旧怀故是最折磨人的手段。丈夫每次找机会和情人通话都让刘菲怒火中烧。刘菲终于决定接受现实,和丈夫分手。

    刘菲精心打扮了一番,在家里准备好一桌丰盛的饭菜,红酒蜡烛营造出温情浪漫的氛围,要强的人总是这样,即使失魂落魄时仍然保持一种洒脱,好合好分。当她要和丈夫说个明白,内心柔弱的一面倾泻而出,她诉说自己对丈夫的感情是多么依恋甚至依赖,她平静地接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情感危机。丈夫此时也坦诚自己不明白为什么会移情别恋,他只是感觉到在情人那里享有一种曾经的自由。他并不清楚自己这样做是否正确,是否是自己真想要的。

    很难得的是,一场分手闹剧的谢幕却成就了多年婚姻里没有过的深刻沟通。6个月后,两人又重新走到一起。情感这东西就是这样,有时候你抓得越紧,流走得就越快,当你松手的时候它却有机会在手心里停留得更久一些。

    心理学对情感的观察是,爱情永远是控制和纠缠的游戏。有时候你因为控制而被吸引,有时候你因为控制而逃离。全心投入美满爱情的刘菲忽略了丈夫的自由,全心构建和享受甜蜜的刘菲忘却了丈夫也有营造爱情的权利,幸福不是自己一个人构建出来的,有时候是坐享别人构建的幸福。当忽略丈夫的感受时,丈夫留下的只是在刘菲享受甜蜜婚姻中被控制的感觉和迁就的无奈,逃离也是很自然的。刘菲的丈夫是依恋刘菲的控制型个性的,只是不能控制得太紧。

    你可以用到的心理策略

    心理学发现,给予是一种更好的控制,当你为爱人付出时,又恰好是爱人需要的,你稍稍多给一些,会让爱人心存感激,他就更愿意为你也付出一些。爱就是这样在两人中流动的,只是有时我们给的并不是爱人所需要的。

    9.我们两个是结而未婚

    婚姻的成长

    婚姻是一位高明的“教育家”,它把夫妻都教育成出色的训练师,让夫妻在婚姻里彼此训练、彼此塑造。两人都会熟练地甚至潜移默化地运用引诱、压迫、哄骗、争吵等手段改变对方。

    所以,有些人在婚姻里坚持下来,就把两个人塑造成了一个人的两部分。

    因为夫妻关系出了问题而求助心理咨询的,最难处理的情况之一就是夫妻两人各持己见“打持久战”。这种久攻不下的对峙很难撼动,有时候非要等到双方都筋疲力尽了,咨询师才有机会调和双方。而那些彼此纠缠不清的夫妻,有时候很容易就暴露两人的弱点,被咨询师找到机会。

    陈先生和妻子是一对“打持久战”打了20多年的夫妻,就连到咨询室里求助,都把咨询室当成了“战场”,一坐下来就开始彼此攻击,互不让步。

    陈太太:我再也难以忍受这段婚姻了,在他眼里完全没有我,孩子不理解我,我成了家里孤零零的隐形人,来去无人问,在家里我事事遭到反对。

    陈先生:我没有对你怎么样,是你提前更年期,自己不肯放松,跟我和孩子作对,我没有问题。

    陈太太:你没有问题?一下班就上网,跟女网友聊天,还没有问题?不理会家里的事难道不是问题?

    陈先生:我每天要回复200多封邮件,当然需要时间。

    陈太太:每周约会女同事,没有事也不肯早回家,难道不是问题?陪女同事和人家的儿子逛公园难道不是问题?

    陈先生:约会女同事,我们谈的都是公事,陪女同事和她的儿子也是因为她有困难要求帮忙,如果有隐情我何必让你知道。我性格一向如此,你又不是不知道,结婚之前就该了解的。

    陈太太:要是早知道会有今天,鬼知道我为什么嫁给你,弄得我这么凄惨。要不是当初可怜你没出息,我才不会放弃那么多优秀的男友。

    一场唇枪舌剑,句句寒光四射、杀气腾腾,妻子步步紧逼,丈夫坚持一向如此,绝不肯为妻子改变一丝一毫。

    咨询师:你们如此坚持,不肯为对方改变,这么多年一直都是这样吗?

    陈先生:她一直觉得我什么事情都没做对,没有一件事情做好,总想控制我,也许我正是无法和她交谈才找女同事聊天。

    陈太太:我的确比他能干,能力比他强,挣钱比他多。

    陈先生一脸冷漠,不再说话。好像在说:你强你厉害,你自己厉害去吧,懒得理你。

    调和这样一对冤家真是无从下手,20多年来一成不变的争吵,甚至令咨询师也感到失望。不过,20多年的“持久战”能打下来,一定还有爱在维持。可是如何找到这份爱呢?

    在两个人用沉默对抗的时候,咨询师请丈夫站起来拥抱妻子,20多年的对抗,似乎都让两人忘记了如何拥抱,动作那么生涩僵硬。

    不过,很难得的是两人抱在一起的时候,把一切都融化了。妻子依偎在丈夫怀里流下了热泪。

    你可以用到的心理策略

    婚姻里,总是有各种各样奇妙的事情,两个20多年来争斗不息的夫妻却原来心里都在等着对方的爱。早知道如此,与其把等待变成对抗,倒不如把等待变成主动关爱。心理学发现,婚姻和人一样,是需要成长的,两人彼此改变、适应是婚姻成长的营养,如果抱着100年不改变的态度,婚姻会因为营养不良而病得不堪一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