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大全集-紧紧守住“信誉”二字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答应别人的事就必须做到。

    胡雪岩虽是商场中人,却并非一个见利忘义之人,他时时注意维护自己在社交中的信义,从来不因为贪图利益而背弃自己的诺言,他答应了别人的事,从不会反悔。

    胡雪岩与王有龄、张胖子一道赶往上海,为海运局上一任留下的运粮问题费尽周折。经过一番努力,胡雪岩、张胖子与松江漕帮老大尤五达成协议,松江漕帮在上海的通裕米行为官府垫付十几万石大米,以解浙江海运局漕米难运之困。待浙江漕米运到上海,浙江海运局再以等量大米归还松江漕帮。当时漕运改为海运,漕帮也遇到一些麻烦。漕帮外在力量虽然雄厚,根深蒂固,派头、场地都过得去,但尤五作为龙头老大,心中自有一本难念的经。整个漕帮自乾隆年间开始一直靠借债度日。当时漕帮有一批粮想卖掉换些现银,让帮中兄弟心里有个安慰,但胡雪岩借米,还的仍然是米,不是现银。时下漕帮资金周转很紧张,但胡雪岩这位生客,又是师傅魏老太爷看重的人,实在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难处。

    其实,胡雪岩也是预料到漕帮定有难处,心中盘算着,为人处世总要为别人设想,别人才会尽心帮你,于是诚恳地请尤五说出漕帮的难处,有事大家一起商量。见胡雪岩如此诚恳,尤五对胡雪岩有了一个较好的印象。于是他非常感激地答道:“爷叔,你老人家真是体谅!不过老头子已经交代爷叔,您就不必操心了。今天头一次见面,还有张老板在这里,先请宽饮一杯。明天我们照爷叔的吩咐去办就是了。”胡雪岩对尤五的回答也十分满意,心想正是因为自己的话“上路”才有这样漂亮的答复。胡雪岩转念一想,如果以为这样事情就成功了,就只能是这一次。所谓“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尤五说的这些话,自然迫于魏老太爷的面子,既然说要帮他一定会算数。但自己既已知尤五有难处,视别人身处困境而不顾,岂不成了“半吊子”?交情到此为止,就没有下次了,于是胡雪岩非常认真地说:“话不是这样讲!不然我于心不安,五哥!我再说一句,这件事要你们能做才做。要是有半点的勉强,我们宁愿另想办法。江湖上行走,不能做坑害好朋友的勾当。”

    “爷叔这样子说,我不讲实话,就不是自己人了。”尤五终于将自己“当家人”的许多难处说了出来。帮里的亏空急需弥补,倒还在其次。眼看漕米一改海运,使得江苏漕帮的处境异常艰苦,无漕可运,收入大减,帮里弟兄的生计需要维持,还要设法四处活动,撤消海运恢复河运,各处打点托情,哪里不要大把银子花出去?全靠这十几万石大米。由于借米给胡雪岩,不仅没有现银入账,将来还的还是大米。虽说以后浙江海运局还米过来正值五六月份青黄不接之时,可以赚一笔差价。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与自己这方面脱货求现的宗旨完全不符。胡雪岩了解了尤五的实际困难,当即要求张胖子开一张十万两银子的银票,代表官府借十万银子给尤五暂度难关。当时由于漕运改海运,许多钱庄一窝蜂地去巴结沙船帮,不敢对漕帮放款,怕担当不起风险。尤五一来怕失面子,二来自己也想争口气,所以抱定“求人不如求己”的宗旨,不向钱庄借款,只求尽早将那些大米脱货求现。

    见胡雪岩待人真诚、慷慨大方,当即借钱给漕帮救急。这样一来,尤五释然了,非常欣慰,向胡雪岩连连拱手称谢:“好极了,好极了!这样一做,面面俱到。说实在的,倒是爷叔帮我们的忙了。不然,我们这么多米脱货求现,一时还不太容易”。胡雪岩也相当高兴,这件事做得实在太顺利太完美了。当晚宾主双方尽醉极欢。

    第二天,胡雪岩将与尤老五商量好的事情向王有龄进行了详细汇报。王有龄也觉得十分欣慰,事情办得这么顺利倒真有点出乎意料。忽然见王有龄若有所思,两眼望空,脸上的表情非常地奇怪,倒叫胡雪岩有些猜不透。一问才知王有龄忽然有了新的想法。原来王有龄推测粮价在青黄不接之时,再加上兵荒战乱一定会猛涨,于是放低声音对胡雪岩说:“我有个主意,你看行不行?与其叫别人赚,不如我们自己赚!与张胖子商量一下,借出一笔款子来,买了通裕的米先交兑。浙江的那批漕米,我们自己先暗中囤着,等价钱好再卖。”

    胡雪岩听后不由地正色道:“主意倒是好主意,不过我们做不得,江湖上做事,说一句算一句,我们已经答应了漕帮的事,不能反悔。否则会叫人看不起,以后就吃不开了。”听胡雪岩这么一说,王有龄也十分信服,立刻舍弃了自己的“好主意”。

    胡雪岩作为生意中人,不因贪图眼前的利益而置信义于不顾,做出毁约的事情。他的“说一句算一句”“答应了的事,不能反悔”,为他赢得了一个生意场上的好朋友。尤五后来对胡雪岩的生意给予了许多帮助。胡雪岩的丝业、粮食运输、军火贩卖等等无一不是靠尤五的优先运输,才做得那么顺利。更何况尤五身为漕帮老大,利用江湖上的朋友为胡雪岩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商业信息,对胡雪岩的生意帮助很大。

    胡雪岩深知,做人无非是讲个信义,自己说出去的话是不能收回的。因此,明知改变原来协议可大赚一笔,也不能做背信弃义的事。尤其是江湖上做事,就必须做到“一句顶一句。”也就是说:答应了的事情或达成的协议,只要没到万不得已,就一定要认真地履行,不能随意反悔。特别是不能像王有龄所想的那样,在情况不利自己的时候,急着恳求别人帮忙,而到了情况可能对自己有利的时候,却又想按着对自己有利的方法去做,全然不顾自己与别人已经达成的协议。在常人看来,也许王有龄的打算并不过分,一来商人图得有钱赚就会不择手段地去赚,商人有商人的价值标准。二来漕帮此时本来就急于脱货求现以解燃眉之急,改垫付为收购,也许正合漕帮的心愿,也算不得不守信用。但这里还有一个扪心自问的问题,当时胡雪岩与魏老太爷的谈话中已言及自己的意向与办法,现在如果见到有利可图就改变原有的协议,想着一切按自己的打算做,显然是个“半吊子”。即使能让别人原谅自己,别人见你时常改变自己的主见、不兑现诺言,也绝不会成为你长期往来的朋友。

    这种重承诺的作风最能在社会交往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试想,如果当时胡雪岩按王有龄所说的主意去办,不仅会被江湖上的朋友所不齿,恐怕也会被张胖子以及其他下属人员暗中看不起,威信就会大打折扣,让人认为胡雪岩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小奸商。讲信用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修身之本”,也是取信他人的必由之路。作为处世谋略,言而有信是在朋友之中树立良好形象、维持良好人际关系、巩固和维护个人威信的一剂常效药。

    说话算数才能吃得开。

    胡雪岩认为,在生意场上和社会交往中,一个人“要想吃得开,一定要说话算数”。胡雪岩不仅自己是这样做的,而且以此教导自己的下属要重守信义,正因为胡雪岩讲信义,他的员工也守信义,因此他的店铺在顾客中有着良好的声誉,他的生意也越做越火。

    阿巧和胡雪岩好上之后,向胡雪岩提出一个要求,就是请他将自己的弟弟带出来学做生意。阿巧也只有这一个弟弟,一直住在苏州老家。当时胡雪岩为了调解上海海关与洋务之间的冲突,到苏州去见江苏学政何桂清,顺便约见了福山。初次见面,胡雪岩便仔细地考察了他一番,发现福山精于算账,算盘打得溜溜直响,又快又准,头脑机灵,就决定把他收了下来。在收福山为徒时,胡雪岩说了一通教导的话,告诉他仅仅把算盘打得精通是远远不够的,若想要把生意做大,还有很多的知识要学。其中说了这样一段话:“要想吃得开,一定要说话算数。所以在答应人家之前,先要想一想自己能否做得到。做得到的事情,不但要答应,而且要答应得爽快,答应之后就一定要去做到。做不到的事情,千万不可答应人家。”

    胡雪岩这番话仍然是讲为人的信义、为商的信用问题。从这里可以看出胡雪岩对“信义”二字是如何的重视。这段话,讲到信义既是做人、又是做生意的重要原则。

    再如当时胡雪岩帮助王有龄解决漕米解运的难题时,松江漕帮老大尤五申述了种种困难,手中缺少银子,原想把这十几万石大米脱货兑现,如果借米给胡雪岩,手头上众多事情都急需用钱,一时愁上心头。胡雪岩了解到这一点,便要求张胖子从钱庄暂时划一笔款子给尤五贷款,帮助尤五度过眼下难关。当时张胖子对胡雪岩言听计从,心甘情愿给他打“下手”。在胡雪岩与尤五谈话过程中,张胖子察言观色,因此当胡雪岩将眼光向他投来时,说:“张兄,这下要你帮个忙了”,张胖子早已心领神会,不假思索,满口答应:“理当效劳,只请吩咐。”并进一步认真地解释只要是十万银子左右的贷款,一定可以办妥。由于答应得过于顺利,尤五与其手下顾老板对望一眼,以至于有点不相信,连胡雪岩都有点意外。张胖子的话说得太容易、太意外,让人感觉似乎缺乏诚意。于是胡雪岩连忙提醒张胖子,并用杭州方言,极其认真地对张胖子说:“张老板,说话就是‘银子’,你不要‘玩儿不正经’!”

    张胖子马上意识自己的回答过于草率,急忙解释:“我之所以敢大胆地借款给尤五哥,第一是漕帮的信用、面子;第二是浙江海运局这块招牌;第三是还有米在那里,有这三样担保,我难道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张胖子其实也是头脑反映机敏。他因为想得十分清楚,这是可以答应的事情,因此可以脱口而应。商场上讲究做事干脆漂亮,一句话就算定局。所谓“说话就是‘银子’”,一旦答应别人,就必须为之付出、做出牺牲。一句话可以让你赚个盆溢钵满,也可以让你赔得一无所有。“说话就是银子”,因此,做不到的事情你可以不答应,做得到的事情,就讲究答应得漂漂亮亮,做得踏踏实实。

    守信对于做人和治理国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作为个人若能守信,人亦信之,其信用越高,声誉越大,越能够得到更多人的敬佩与支持,就可以有所成就。如果国家政府重守信义,则能够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与拥护。作为个人丧失信义就会得不到大家的信任和支持,个人就难以成功,甚至招至祸患;作为国家政府丧失信义,就会使上下离心,有亡国之危险。

    “得人心者昌”,坚守信用是获得人心的重要手段之一。历史上的许多事实都反复证明,只有取得人们的信任,才能成就一番丰功伟业。春秋战国时的齐桓公、晋文公能成霸业,守信起了很大作用。

    信用可以成就一个人,可以成就一个国家!作为个人,必须信守承诺,让信用成为一座不倒的丰碑,最终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信义第一,金钱第二。

    胡雪岩很善于维护朋友之间的信任和信义。作为商人,他却视信义重于金钱。在生意场上,有时为了维护信义,他宁可牺牲自己的商业利益,也要信守承诺,也要维护朋友、合作伙伴的利益。

    一般而言,大多数生意人都比较愿意与陌生人做生意。这样更方便于抬价杀价,没有脸面上的考虑,与熟人之间却要考虑维护彼此之间的信义和交情。胡雪岩极为重视维持商界中既为朋友又兼生意人的良好关系。胡雪岩虽为商人,却不唯利是图,经常为了守信原协定,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愿克扣别人。胡雪岩认为,朋友之间感情的事是一方面,生意上的事情又是另一回事。所谓“亲兄弟,明算账”,这样,彼此生意往来明白,不会因违背信用而欠下人情账。胡雪岩对这种事情可谓看得很清,做得也很漂亮。

    比如胡雪岩做成第一笔蚕丝生意时,历经了种种磨难和挫折,与尤五、古应春、郁四、庞二等人之间分“红利”。因为生意中途出了问题,庞二的档手朱福年从中作梗、处处掣肘,想搞垮胡雪岩,私下与胡雪岩抢生意。为了拔掉这颗眼中钉,胡雪岩决定用计将他拔掉。而要拔得漂亮,自然少不了各种应酬活动,疏通各个关节,还把庞二请到了上海,费了一番心思将朱福年收服。一笔生意做成,虽然赚了十八万银子,但合伙人比较多,开销的地方多,打点送礼的地方也一样多。仔细盘算一下,不仅原来想用赚到的钱来偿还债务的打算落空,甚至又拉下了万把两银子的新亏空。但胡雪岩仍然按照最初的协议约定,将该分的一笔笔分了下去。虽然朋友古应春表示自己的一份可以不必计算在内,但胡雪岩也仍然毫无例外地将他应得的一万五千两银子划到他的名下。由于胡雪岩的重守信义,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让朋友赔钱,他们之间的朋友关系更加牢固,成为生死至交。生意伙伴之间与朋友关系一样也需要信用的保证。在古应春表示自己的一份可以明确不要时,胡雪岩说了一段话:“一时慷慨,终必后悔,却又是说不出的苦。朋友相交,一定要彼此恪守信义,善始善终。”

    胡雪岩对世事的观察可谓入木三分,将世人的人情世故分析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朋友之间做生意,必须能够做到泾渭分明,生意归生意,感情归感情。时刻遵守信用,应该给朋友的红利一定要给,不要欠下违背信义的人情,否则将影响朋友之间长久相交的基础。一旦违反信义,贪一时之利欠下朋友的人情,让朋友之间彼此怨恨起来,这些帐就更难算了。朋友做到这个份上,朋友关系将无以为继,甚至彼此成为仇家。生意成功,伙伴之间分“花红”,按照既定协议,该怎么分就怎么分。彼此之间礼让是情分、义气,不能与具体操作相混淆。

    答应别人要做的事,必须照办。若失信于人,下次很难再与别人进行合作。信誉乃为人之本,有了信誉,做任何事情都会比较顺利。重信誉就必须言而有信,说话办事要谨慎,凡与人约定,或答应人家的事,必须是可能做到和必须要做到的事,否则不要随便许诺答应别人。

    作出的承诺要兑现。

    在为人处世中,一旦你对别人或某件事做出了承诺,就必须排除一切困难想方设法去兑现自己的承诺,因为许诺对于你本人和被许诺的对方都是非常重要的。这种重要性在于别人对你产生的期望。如果承诺不能兑现,他人就会对你失望,你也就自然失去了影响力。最为痛楚的是,因为你失信在先,下次你说的话、做的事,即便能够真心实意踏踏实实做下来的,别人也会在心里给你打个折扣、发个疑问:是否可信?这种不被人相信的痛苦将会让你感到难以忍受。

    胡雪岩曾经有过一个承诺二十多年后才得以兑现的经历。那时胡雪岩用收回的外债资助王有龄去京中捐官。这一下犯了钱庄大忌,有人不怀好意散发谣言,说是胡雪岩用这笔银子还了赌债。不管怎样,胆敢私下动用钱庄银子的伙计是没有其他钱庄敢用了。胡雪岩在杭州的生路算是断了。于是,胡雪岩来到上海一位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那里,试图在上海闯出一条路子,同时也兼学生意。到上海,他才发现这位朋友已经由于家乡有紧急事情,回到浙江绍兴去了。别人告诉胡雪岩过不了多长时间,他的朋友就会回来的。于是胡雪岩找了一家名字叫“老同和”的小客栈住了下来。谁知这一等就等了十天,人没等到,盘缠用光了,只好在小客栈里苦熬日子。囊中无钱,一筹莫展,胡雪岩只好闭门不出。但客栈钱好欠,饭却不能不吃。胡雪岩每天都在“老同和”吃饭,先是一盘白肉,一碗大血汤,再要一样素菜;后来一汤一素菜;再后来大血汤变成黄豆汤,最后连个黄豆汤也吃不起了,买两个饼,弄碗白开水就算一顿。胡雪岩这种日子过了有七八天,实在过不下去了,饿得头昏眼花。于是他这天发个狠,拿一件长袍子当掉后,头一件事就是到“老同和”去“杀馋虫”,但仍旧是白肉、大血汤和一样素菜。吃饱后付账,回到小客栈,胡雪岩忽然发现当票弄丢了,这样以后即使有钱也赎不回衣服来了。胡雪岩当时没有在意,丢了就丢了,以后有钱做件新的就是了。但第二天,却有人将当掉的那件长袍子送到了胡雪岩的住处。问明事情经过,胡雪岩非常感动。

    原来客栈老板的女儿阿彩,由于每天在前堂招待客人,天天见胡雪岩来吃饭,是大血汤和白肉,后来发现只有大血汤,再后来变成黄豆汤。这天忽然她发现胡雪岩身上长衫却变成了“短打”。原来胡雪岩付账,将长袍当票掉在地上,当晚打烊时被店里伙计阿利发现,送交账台阿彩。阿彩出于对胡雪岩落魄困境的同情,于是悄悄替胡雪岩将长袍赎了出来,关照阿利送回。胡雪岩了解到事情经过,便托阿利给阿彩带了句话:“谢谢阿彩,她垫的钱,以后会加利奉还。”但由于各种原因,胡雪岩从此也就没有再见到阿彩。

    在以后的二十多年中,胡雪岩也曾想起要还款,但由于事情不便对人说明缘故,又担心办不妥当,这件事情就这样搁下了。后来,胡雪岩到上海与古应春商量生意,正事谈完,闲庭信步到夜市逛逛。偶然中的偶然,胡雪岩踏进了“老同和”的门槛,也许又带着几分必然或上天安排,尽管古应春要求换一家,但胡雪岩仍然走了进去。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二十多年过去了,阿彩,这位当初站账台招待客人的年轻姑娘,如今已成“老同和”的老板娘,平时再也不会出来侍奉客人了。当年的伙计阿利是现在“老同和”的老板,他现在已经成了阿彩的丈夫,膝下一子一女。当时阿利阿彩正准备将“老同和”翻造,因为上海当时要修马路,“老同和”房子前面要削掉一半,平房改建成楼房。若要造得好一点,将“老同和”后面的一块地皮买下来,方方正正成个格局,要用到一千五百两银子,盖成之后,装饰后开业的费用也要一千五百两银子。由于店铺改建费用很大,阿利夫妻俩正为此发愁。胡雪岩问明了情况,决定一定要好好在这事上帮阿彩一把。胡雪岩叫古应春带三千两银子的汇票给阿利,再叫古应春去跟阿彩谈一番,告诉她自己迟迟未能偿还债款的前因后果。二十年前的允诺今日兑现,胡雪岩和古应春二人都觉舒畅,胸怀不禁为之一宽。

    正因为有当时的许诺,胡雪岩始终牢牢地记在心上。终于碰上一次实现许诺的机会,胡雪岩因此大报特报,将一桩陈年小事引起的承诺兑现得漂漂亮亮。要么就不做承诺,承诺一旦作出必须实行,这一直是胡雪岩坚守的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靠信义经商,招天下财富。

    “做人无非是讲个信义。”胡雪岩认为,其实做生意与做人本质上是非常相同的,一个真正成功的商人,往往也应该是一个极其守信义之人。

    信用、信义是一个人立身行事之本。孟子说:“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说话做事出尔反尔、言之无信的人,一定会为众人所不齿。

    在一般人的眼中,商人似乎是一个不遵守信用的代名词。大多数人认为,商人似乎都有几分偷奸耍滑的手段,他们完全是靠偷奸耍滑、尔虞我诈赚取钱财的,因而商人无信义可言,譬如大多数人都会不假思索地接受“无商不奸”的观点。甚至许多生意人自己也有这种错误的认识,以为没有一副心狠手辣的肚肠,缺少几分坑蒙拐骗的伎俩,不懂一点取巧投机的技巧,就根本无法赚到钱,至少赚不来大钱。因此,许多生意人自己也往往在无形中自愿地接受从商必奸的说法。

    但胡雪岩从不相信“无商不奸”的说法,他认为:“做人无非是讲个信义。”胡雪岩在为人处世与做生意中始终信奉并恪守信义,因此胡雪岩成就了许多让人仰慕而无法成就的丰功伟业。

    胡雪岩的仗义守信从下面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略见一斑。

    胡雪岩的钱庄开业不久,接待了一位特殊客户。这位客户存入阜康钱庄一万二千两银子却既不要利息,也不要存折。这位客户名叫罗尚德,担任杭州绿营兵的“千总”。罗尚德是四川人,年轻时是一个赌徒,罗尚德与家乡的一位姑娘定下婚约,迟迟不提婚期,却因为好赌,陆陆续续地竟然用去岳丈家一万五千两银子。最后岳丈家提出只要罗尚德同意退婚,宁可不要这一万五千两银子。这一下刺激了罗尚德,罗尚德认为这是别人看不起自己,但考虑自己的坏名声已经传出,婚是结不成了,所以他为了挣一口气决定戒赌。他不仅同意退婚,并发誓做牛做马也要还上这一万五千两银子。罗尚德后来投军,辛辛苦苦许多年熬到六品武官的位置,省吃俭用,积蓄了这一万二千两银子。眼看快要还清赌债了,他接到命令到江苏与太平军打仗,他苦于身边没有亲眷相托,因而拿来存入阜康钱庄。罗尚德将银子存入胡雪岩的阜康钱庄,既不要利息,也不要存折,一是因为他向来敬重阜康钱庄的良好信誉,同乡刘二经常提起胡雪岩,每次都是赞不绝口;二来也是因为自己要上战场,生死未卜,存折带在身上极为不方便。

    得知这一情况,胡雪岩当即表示:第一,虽然对方不要利息,钱庄依旧必须以三年定期存款的利息照算,三年之后来取,本息付给一万五千银子。第二,虽然对方不要存折,也仍然要立一个存折,留有账目交由刘庆生代管。胡雪岩认为,信任归信任,做生意一定要照规矩来。

    罗尚德后来在战场上阵亡了。阵亡之前,罗尚德委托两位同乡将自己在阜康的存款提出,转交老家的亲戚。由于罗尚德当初没有要存折,因此罗尚德的两位同乡在没有任何凭据的情况下就来到阜康钱庄。二位同乡在提款时原以为会遇到一些刁难或麻烦,甚至恐怕阜康会就此赖掉这笔帐,不想阜康除了为证实他们确是罗尚德的同乡,让他们请罗尚德的另一同乡刘二出面做个证明之外,没费一点周折,就为他们办了手续,不仅全数照付,而且还算了一笔不少的利息。

    这就是重信用、重信义。当时罗尚德手上没有任何在阜康存款的凭据,帮助罗尚德来办理这笔存款取兑手续的人,也同阜康没有一点关系,倘若贪图钱财,否认这笔存款,当然是别无人证。这样极其不义、为人不齿的做法,事实上在商场上也并不是没有。阜康却没有这样做。从这一点上,我们也能看到胡雪岩仗义而守信用的高尚人品。

    胡雪岩所谓的注重信义,自然不是那种侠客义士的所谓散财行义。他的重信义,归根到底还是为了他的事业,为了生意,说穿了,也就是为了赚更多的钱,更顺利地赚钱。这也正好体现出胡雪岩精于经商之道的一面。我们知道,商务运作中买卖双方的关系,就是一种交换关系。这种交换,本质上应该是一种互利互惠为前提的自愿交换。只有以自愿为原则,以互利为目的,商人之间的这种交换关系才能长期保持,也才会有生意的兴隆。俗话说,“信义通商”“诚招天下客”,其含义就是说,能以自己的信用诚实招来天下客,生意也就没有不兴隆的。比如阜康付出了罗尚德的那笔没有存折凭据的存款,阜康就因为诚信的名声引来了许多慕名而来的客户。帮罗尚德办理取兑手续的同乡回到军营讲了自己的经历,使阜康重守信用的声誉一下子就在军营中传开了,许多绿营官兵把自己的积蓄甘愿“长期无息”地存入阜康钱庄。事实上,商场中生意往来是最要讲究信用的,没有信用、坑蒙拐骗、偷奸耍滑,生意最终不会长久,最终会无钱可赚。

    “赌奸赌诈不赌赖”,胡雪岩将此作为为人处世和经商的一个重要手段。“赌奸赌诈不赌赖”是旧时流行于赌馆牌桌的一句行话。其真实含义是你可以运用你能运用的各种各样的手段去击败对手,只要你做得高明巧妙不被人发现,即使机巧奸诈也都可以行得通。唯一的前提是必须愿赌服输,任何赌注都必须兑现,不得反悔。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