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敬老师
我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许多尊师的动人故事。大家一定知道“程门立雪”这个成语:
宋代有位声名显赫的大学问家,名叫程颐,同代人杨时对他十分仰慕,有拜他为师之意。一日,杨时来拜师。时值隆冬大雪天,程颐正在房中睡觉,因此杨时只好在门外恭敬等候。等到程颐醒来,门外积雪已一尺多深,杨时也成为一个雪人。程颐为杨时至诚至真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其为弟子。
伟大的毛泽东同志也是尊师典范。他在徐特立先生60岁生日时写信祝贺说:“您20年前是我的老师,现在仍然是我的老师,将来一定还是我的老师。”
亲手为老师制作节日礼物尊师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教师呕心沥血,无私地传道、授业,用毕生精力接送一批又一批学生,为学生健康成长默默奉献着,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元代关汉卿曾说过:“一日之师,终身为父。”谭嗣同说过:“为学莫重于尊师。”我们作为深受老师教诲的学生,理所当然要热爱和尊敬自己的老师。尊敬老师,应发自内心,见之行动,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对老师要讲礼节。尊敬师长,应在礼仪上自觉地维护教师威信。
尊敬老师首先表现在与老师相遇时要有礼节。
早上见到老师应主动问候:“老师早!”日常见面应说:“老师好!”离校时应和老师说:“老师再见!”一般,和老师打招呼时要停步、立正,眼睛看着老师,待老师还礼后再离开。与老师在门口相遇,应请老师先进或先出,并主动为老师开门、关门。
遇见老师要礼让。在校内行走,特别是进出教室、上下楼梯或在其他人多的地方遇到老师,应主动停下并侧身,给老师让道,千万不要和老师抢道,更不应碰撞老师。
无论是遇到教你的老师,还是不教你的老师,都要微笑着说“老师好”。遇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老师,要说“老师们好”,眼睛要看着对方,声音要洪亮。
陪伴家长遇到老师时,一如既往地向老师问好。
其次表现在对老师的称呼要礼貌。
当面称呼老师,可称“老师”或在“老师”前加上姓,使用代词要用“您”。和同学及其他人谈话提及老师,可称“老师”;若需和其他同姓的老师相区别,可在“老师”前加上这位老师的姓名。直呼老师姓名被视为不尊重老师的行为,给老师起绰号或其他带侮辱性的称号更是错误的。在给老师的书信、贺卡、请柬等信函中,称呼也要恰当,祈祝语更要讲究。
尊敬老师还要尊重老师的劳动。老师的辛苦劳动体现在教学上,学生虚心学习,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就是对老师最大的尊重,没有什么比这更能使老师得到安慰和喜悦的了。老师的希望都寄托在学生身上,“小树成材,桃李满天下”,是教师辛苦劳动的最大回报。
尊敬老师还体现在和老师交谈时有礼貌。学生和老师交谈,应主动请老师坐,若老师不坐,学生应和老师一起站着交谈。和老师交谈时,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都应该姿势端正,不可抖腿跷脚;应集中精神,双目凝视老师,不可东张西望。有不同看法时,可及时向老师请教、探讨。要虚心接受老师批评,不可当场顶撞老师。
尊敬老师就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教导。无论在思想上、学习上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争取老师的指导。请求老师指导时态度要诚恳、谦虚,应选择在老师方便的时候,如果需要请教的时间较长,可以和老师预约时间。对待老师的教导,要虚心听取、认真思考。能接受的应立即应允,表示“明白了”;自己的意见和老师的意见有分歧,可以以诚恳的态度提出来和老师讨论。在接受老师批评时,老师说的与事实有出入,可以心平气和地作出解释,不要抢着申辩或顶撞;在陈述自己意见时不要因激动而用不适当的手势。有些误会若不便解释,要向老师提出“请您再核实一下”的请求,并向老师提供可靠的调查对象。
尊敬老师还体现在进入办公室要守规矩。进办公室要喊“报告”,听到“请进”后方可进入,不能直闯进去。即使门开着,也应该敲门,喊报告,老师请你进你再进。向老师提问要用“请问”,老师答后或者帮忙后要说声“谢谢”。如果想离开办公室,可以询问老师“我可以走了吗”,得到允许后,向老师说“再见”,再转身离开,把门轻轻关上。不随便翻阅老师办公室的东西,不私自打开老师的电脑。办公室里如果还有别的老师在办公,不管是否认识,都应向老师们说“老师们好”。
经典语录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二)关心同学
王同学的脚后跟不小心被割了个大口子,走起路来有点跛。一向自卑的他,这时更害怕到学校会被老师、同学嘲笑。可到学校后,老师和同学都十分关心他。早操时,他不能下楼做操,待在教室又太闷,就到走廊散步,其他班的老师都走过来问他有没有舒服点。不光是老师,同学们也很关心他。下课了,好多同学来到王同学的座位旁,给他讲笑话,哄他笑,逗他乐。放学后,还有两个同学陪他一起回家。同学的关心和爱护使得王同学觉得自己生活的校园环境是世界上最好的。
同学之间要共同努力
事实上,同学之间的关心不仅仅体现在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也体现在一句友好的问候中,一个简单的动作中。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我们接受关心,生活在关心所营造的一种氛围之中。
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是生活中的一种团结友爱的力量。校园里的同学关系是和谐、友好的,甚至是亲密的。同学之谊是亲情之外的一个重要的情感方面。同学之间,一起生活、学习、玩耍,一起成长、进步、成熟,这是多么难得的缘分和深厚的感情。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是基本需要,你愈关心别人,你在他生活中的必要性将因之而得到增加,自然而然他也会转而关心你,一旦彼此之间互相关心,同学关系也就自然密切了。
我们应该像关心自己的亲人一样去关心同学、爱护同学。同学生病了,我们要主动地照顾同学、帮助同学;同学进步了、得到表扬了,我们应该为他高兴;同学成绩落后了,多去关心他,对他说些鼓励的话,慢慢地和他去沟通,帮助他提高;同学做错事了,不应嘲笑、歧视,而应该给予热情的帮助,帮助他改正。
我们对同学的相貌、体态、衣着不能评头论足,也不能给同学起带侮辱性的绰号,绝对不能嘲笑同学的生理缺陷。在这些事关自尊的问题上一定要认真对待,同学忌讳的话题不要去谈,不要随便议论同学的不是。
我们还要关心同学的生活困难,关注同学的痛苦,理解同学,听同学倾诉,做一个好的聆听者。同时尊敬同学,互相了解,互为依靠。最主要的是,在关系最好的时候仍然保持尊重,不能自以为关系很好了可以放开了,没有芥蒂了,随便乱开玩笑,说话方式也不注意了,这是不对的。
经典语录不要靠馈赠去获得朋友。你须贡献你诚挚的爱,学会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苏拉格底
真正的朋友,在你获得成功的时候,为你高兴,而不捧场;在你遇到不幸或悲伤的时候,会给你及时的支持和鼓励;在你有缺点可能犯错误的时候,会给你正确的批评和帮助。——高尔基
(三)热爱集体
每年秋天,大雁都要飞到南方去过冬,它们往往排成V字形在天空中飞行。科学家经过研究证实,如果排成队列飞行,整个雁群飞行的路程比单只大雁飞行的距离长;而排成V字形飞行,当一只大雁拍击翅膀时,就会为后面的大雁制造上升气流。当领头的大雁疲惫时,就会轮换到V字形队伍的尾部,让另一只大雁当领头雁。大雁无论何时掉了队,马上就会感觉到独自飞行的阻力,很快会回到队伍中来。
呈V字形飞行的雁队
当一只大雁由于生病或受伤而掉队时,有两只大雁会随它一起飞落到地上,帮助和保护它。它们守着受伤或生病的大雁,直到这只雁病情好转或死去。然后它们会加入新的雁群或者组织自己的队伍去追赶前面的雁群。大雁尚且如此离不开集体,更何况我们人类呢?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之中,无论是学习、工作、生活、娱乐,每个人都离不开与他人的接触和合作。个人与集体,就像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林一样,是集体哺育了我们,是集体给了我们智慧和力量。因此我们要热爱集体,爱护集体的公共财物。
集体是一个有秩序的团体,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集体的秩序,这样集体中的每个人才能和睦相处。热爱集体,就要加强集体观念。所谓集体观念,就是将自己置身于集体之中,把自己看成是集体中的一员,和集体同呼吸共命运。同时要维持集体的荣誉,树立“集体兴,我荣;集体衰,我耻”的荣辱观。
热爱集体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学校,不在课桌、墙壁上乱刻、乱画,不随便摔桌子、砸椅子、扔黑板擦,不踢教室门,不用石子打路灯,不破坏花草树木,等等。见到别人有破坏集体公共财物的行为,要耐心劝阻。
热爱集体还包括参加集体活动不迟到,乘校车时不拥挤、不抢座、讲谦让、不大声喧哗,再者不擅自离开集体,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及时找老师帮助。
热爱集体还包括参加集体的活动时,如报告会、演讲会、纪念会等,不在活动现场随意走动、说笑,不打闹起哄。
经典语录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最有力量。——雷锋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马克思、恩格斯
(四)仪容仪表
某家招聘单位根据收到的求职材料约见两位女大学生作为预选对象,见面时,这两位女同学的着装风格截然相反。一位浓妆艳抹,穿着时髦;另一位却穿得整洁、大方。应聘结果是打扮入时的女大学生落败了,落选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她的着装给人的第一印象不好。
仪容仪表既是一个人审美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文化素养的具体反映。
中国以“礼仪之邦”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自古对读书人的仪容仪表就要求极为苛刻,儒家甚至主张“修身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周恩来少年时代就很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风度,在南开学校读书时曾在宿舍大立镜旁边糊了面纸做的“镜子”,写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一个人的仪容表现的是自己的个性,但同时也要被社会所认可。也就是说仪容仪表既是给自己看,同时也是给别人看的。只有被双方都认可那才是真正的美。而很多同学只是凭自己喜好,没有考虑到其他人的感受,甚至有的同学连自己那一关都过不了,只不过是跟随别人,别人怎样他也怎样。一个人的仪容必须符合他的年龄、身份、职业以及特定的场合,这才是真正美的仪容。
男生不留长发,不染发,并做到前不扫眉、旁不遮耳、后不盖颈。
女生应该做到不涂脂抹粉,不画眼影、不抹口红,不披头散发、不梳怪头型、不染发烫发,不佩戴耳环、耳钉、项链、戒指等首饰。
仪表美主要体现在服饰和体态两个方面,它不仅影响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在校学生,穿着要符合身份、符合要求;穿着整齐,舒服自然,是对学生着装的基本要求。
校服是学校的统一标志,在校学生提倡穿着校服。穿着校服是热爱校园、热爱院系的表现,同时也代表了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
一般来说,学生穿着以休闲装、运动装为宜,但不同场合、不同时间应灵活对待,合理穿着。休闲装、运动装适合大学生的大部分学习生活,穿这样的衣服进办公室,去上课,去游玩都没问题。除特别规定必须穿特定的服装的场合外,休闲运动装是不会引起争议的。但在一些重要的会议、郑重的场合还是提倡穿正装。
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如实验室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着装。实验室中一定要穿着简单,穿特定试验服装。宿舍中可以随意一点,但也要视宿舍环境进行着装。
经典语录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弟子规》
解读:帽子一定要戴端正,衣服纽扣要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整齐,鞋带要系紧。
童子不衣裘裳。——《礼记·曲礼上》
解读:衣着是内心世界的展现,君子的服饰不求华美,但求整洁,因此有教养的青少年不要追求华贵的衣服。
(五)课堂礼仪
课堂上,同学们正在鸦雀无声地抄写笔记,突然,一位同学喊道:“老师,你写错字了!”这一喊弄得大家哄堂大笑,也使老师很尴尬。教室里的秩序被打乱,同学们七嘴八舌,再也没有心思上课了。原来是老师笔误,把“帮助”写成“帮帮”了。但就因为这位同学的“直言”,这堂课就一直乱到了下课……可见,课堂礼仪对于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至关重要。
课堂礼仪包括上课礼仪、听讲礼仪、回答礼仪、提问礼仪、下课礼仪。
上课礼仪:
学生应提前进入教室,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恭候老师到来,欢迎老师授课,这是一种起码的礼貌,是对老师的尊重。老师走进教室时,班长要立即喊“起立”,全班同学迅速肃立,敬礼,向老师问好,老师还礼后,再坐下。起立、坐下时,动作要快,但要轻,不要让桌椅发出很大的声响。
学生如遇到特殊情况,不得已在老师开始上课后才进入教室,应特别注意举止的文明和礼仪的周到。在教室门口应先停下脚步,首先喊“报告”。如果教室门关着,那就应先轻轻叩门,在得到老师的允许之后,才能进入教室。要向老师说明迟到的原因,说话态度要诚恳。在得到老师谅解和允许后,方可入座。在走向自己的座位时,速度要快,脚步要轻,动作幅度要小。走到座位前,在放书包和拿课本时,尽量不要发出太大的响声,更不能有任何滑稽可笑的举止。在坐下之后,应立即将注意力集中起来,端坐静听老师讲课。
课堂礼仪要牢记
听讲礼仪:
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读、写、坐姿应规范统一、科学,有利于身心健康,忌东倒西歪。
严守课堂纪律,不私下说话,不做小动作,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上好每一节课。这主要包括上课不吃东西、不喝水、不嚼口香糖、不听随身听、不扇扇子、不玩东西;不随意下座位、不交头接耳、不打哈欠、不睡觉;不看课外书,不做其他学科的作业;显示对老师劳动的尊重,不影响他人听讲,不影响教师讲课情绪。学生上课,衣着要整洁:不穿拖鞋、背心,不敞胸露怀,不穿大衣,不戴帽子、口罩、围巾、手套。
课堂上被批评或受了委屈,不当场顶撞,更不要强词夺理,要冷静。若老师错怪了自己,要等到课后再解决。
回答礼仪:
课堂上,当老师提问时,应该先举手,待老师点到你的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切不可坐在座位上,就七嘴八舌地发言。在老师未点到自己的名字时,不要抢先答话。发言时,要立正,态度要端正,不要搔首弄姿或者故意做出滑稽的举止引人发笑。回答问题声音要清晰响亮,并且应当说普通话。有时,对老师的提问自己回答不出来,但又偏偏被点到名,这时,自己应该站起来,以抱歉的语气向老师实事求是地表明,这个问题自己回答不出来。
在别人回答老师的提问时,不应随便插话。如别人回答错了,或者回答不出时,切不可在旁边讥笑。当老师问“有哪个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时,自己可以再举手,在得到老师允许后,站起来回答问题。
提问礼仪:
老师不是全才,讲课中出现不准确、不严谨乃至错误均不可避免。学生提出质疑是应该的,对老师讲述的内容有异议时,最好下课后单独找老师交换意见,共同探讨,尽量不要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上纠缠。老师精力不济时应主动停止交谈,老师若还有上课任务,应留意给老师一点方便的时间。若在课堂上或公共场合非提不可时也要注意方式,不打断老师,先举手经允许后再发言,态度要诚恳谦恭,不可无礼冲撞,不可扰乱课堂秩序。
下课礼仪:
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听讲,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响,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
经典语录请业则起,请益则起。——《礼记·曲礼上》
解读:向老师请教问题时,要起立以示尊敬;如果没有听懂,希望老师进一步讲述,也要起立。
侍坐于先生,先生问焉,终则对。——《礼记·曲礼上》
解读:与师长在一起,师长发问,要等他把话说完再回答。(六)其他场所的礼仪
在学校里,我们需要时时处处遵循礼仪,这就意味着我们不只是需要在课堂上遵守课堂礼仪,在课堂以外的其他校园场所,如校园内的道路上、餐厅、图书馆、宿舍等处也需要讲礼仪,因为这些场所都是我们校园生活的重要场所。
道路礼仪:
同学们去教室,去操场,去吃午餐,都离不开行路。在上下楼梯时,或在楼道内行走,应自觉靠右行走。如果遇到低年级小同学,应该主动让他们先走。人多拥挤的地方,要礼让三分。
餐厅礼仪:
在餐厅就餐时自觉按照次序排队,不拥挤、插队。不浪费粮食,不随意倒饭菜。
北京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礼仪:
在图书馆、阅览室应衣着整洁,不要穿拖鞋背心;不吃东西,不嚼口香糖;办理借还书手续及进馆要按次序排队;就座时,移动椅子不要发出声音;不用任何东西占座,不把自己的包放在旁边暂时没有人坐的座位上;走路时要轻,阅读时不要出声,更不能大声喧哗、扔废纸;不要在阅览室睡觉;不说话或通电话,不与旁人窃窃私语;不要经常发短信。
爱惜图书馆的图书,查阅卡片和图书时要轻拿、轻翻、轻放。不能私自剪裁图书资料。不在书上注记或折页。对开架书刊应逐册取阅,不要同时占有多份,阅后应立即放回原处,看完的书籍按照要求放在规定的位置。
宿舍礼仪:
宿舍是学生共同的家,也是反映学生精神文明和礼仪修养的一个窗口,一定要格外重视。要保持宿舍内外整洁,经常打扫,包括地面、桌椅、橱柜和门窗等。被褥要折叠得整齐美观,并统一放在一定位置上;蚊帐钩挂好;床上用品要保持干净、整洁。衣服、水杯、饭盒、热水瓶等,要统一整齐地放在规定的地方。换下的脏衣服、脏鞋袜等必须及时洗干净,以免时间长了影响宿舍里的空气质量。自己重要的书、衣服、用品等,不要乱丢乱放,要放在自己的橱柜内。宿舍内外不应该乱写乱画,乱倒水,要保持干净。
应在有同学相邀,或在得到别的宿舍同学允许时,才去串门。进门后,应主动向其他同学打招呼,并且只能坐在邀你的同学的铺位上,不能随处乱坐。不能乱用别人物品,不能乱翻别人的东西。讲话声音要轻,时间要短,不能坐得太久,以免影响其他同学的正常作息。到异性同学的宿舍去,除注意上述事项外,还要注意,进门前要先打招呼,在得到该室同学允许后方可进去。要选择好时间,不要选择在多数同学要处理生活问题的时候,更不要熄灯后过去。谈吐要文雅,逗留时间要短暂。不要随便留人住宿,更不要留不明底细的人住宿,以免出问题。
不可以私自翻看别人的日记,不可以私拆、私藏别人的信,不可以打探同学的隐私。在集体生活中,每位同学都要尊重别人的隐私权、人格,凡是别人不愿谈的事,不要去打听。当同学有亲友来访,谈一些私事时,其他同学要适当回避,不要在一旁偷听,更不要插嘴、询问。
经典语录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