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风-苏忠的诗歌密码(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苏忠的愤怒

    我想说说苏忠的愤怒。是的,愤怒。

    事情听上去有些困惑,一名寄情山水、双手合十的诗人,怎么会与愤怒有关?读者想象中的苏忠,应该是菩萨低眉,应该是看见谁都露出一脸的微笑,多少风吹雨打,都不会在他的心里留下痕迹。

    但事实是,苏忠愤怒了,就在他浅斟低唱的诗行里,他终于克制不住内心的愤懑,转而开始对这个世界发言,对所有的卑鄙和邪恶发言。

    我要提到的一首诗歌,是苏忠的《来生作业本》。

    谨让你开胸验肺吧 你的故乡

    这里河流忽黄忽黑

    这里粉煤沙尘飞翔在铅重血管

    能吃和不能吃的有时与地沟油一样干净

    这样的诗行,看上去有些自我解嘲,有些反讽,当然更有压抑不住的悲伤。诗人的愤怒以另外一种形式登场。书生意气,词语苍白,我们的诗人不会图穷匕首见,也不会醉卧沙场,他只在这个时代的角落里,一个人捡选自己热爱的词汇,让名字和动词格斗,让形容词和副词竞争。

    五千年的文明

    有两行眼泪在流

    一行叫长江

    一行叫黄河

    宏大复宏大的景象,却像一名悲伤的诗人,历史和现实,竟然以一种个体的形象出现在苏忠的诗歌里。你可以说苏忠热爱宏大叙事,但你同样会惊讶地发现,原来一个人对国家、对历史的思考,竟然可以体现为一个具体的人,有时候是一名感时伤怀的诗人,有时候或许更像一名失恋的、病态的、打算埋葬花朵的小女子。

    我再次想起鲁迅先生的《秋夜》:“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问,诗人都是瘦弱的么?这似乎是一种思维定势,所谓面颊清秀,长袖轻衫,中国诗人为什么都像修竹一样生活在角落里?我想说的是,与其说我们认为鲁迅先生是在呈现一种瘦的美学,还不如说,他是在叙说我们的疲惫,我们的无力。在无力中看见了美,在无力中看见了梦想,同时也在无力中看见了无力。

    我们的世界从来就不是专门为诗人设计的,那些满口谎言的政治家、那些锱铢必较的商人,还有那些杀人如麻的刽子手,才是这个世界的主角。诗人究竟能做什么?除了看见这满地的垃圾,满地的黑暗,也能看见满地的花朵,满地的孩子。诗人的使命就是看见,好的诗人不仅能看到已然消失的历史,还能看见尚未展开的时光。他的文字,他的诗行,从来不打算写在当下,他一直在努力将所有的梦想、所有的爱和所有的愤怒,密密麻麻地写在来生的作业本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