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听说陕南那边来了支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样板戏唱得好得不得了。支书寿元动心了,翻山越岭赶去许人家一头肥猪十斤银耳,总算把一支人马搬过山来,使全村人有了一次接受阶级路线教育的好机会,极少看戏的深山山民无不奔走相告。
宣传队雄赳赳进了村,寿元和老弯商量当晚演《红灯记》,这才晓得人家唱的是秦腔。秦腔就秦腔,反正老陕那腔口也听得入耳,只要有气昂昂的李玉和机灵灵的小铁梅就行。
这号场合老弯一贯是总打杂,万年戏台上挂裆子幕布,给许久不用的煤气灯加油打气,还有戏台布景要用的桌子呀板凳呀……总之,有了老弯,任何热闹事都要增色不少。
听说有戏看,三乡五村男女老少都来了,手电筒松明子柏树火把在蓝幽幽的山野间游动,远远望去很是壮观。
山里演戏,出台照例很晚。演员们酒足饭饱之后才慢悠悠去描画脸盘子。老弯仍在忙,前台后台,好像他是人家宣传队里的人。叮叮当当的锣儿咿咿呀呀的胡琴响一阵子,管服装的胖婆才惊风扯扯地怪叫:“哎哟哟,我的爷呀,李玉和不见啦!”
大家慌作一团,四下寻找,最后在寿元家茅坑边找到了男主角,他哼哼叽叽说吃滑了肚,肠子不管食三五分钟就要拉稀,一张本来红朗饱满的脸猛地黄瘦,全无英雄模样了。
宣传队长想停演,可寿元看着台下黑压压一片人头坚决不肯,两人正要争吵,冷不防老弯冒出一句:“不就差个李玉和么?我来试试。”宣传队长不信,寿元却乐得大叫:“他呀,鬼神都装得,还演不了个李玉和?笑话。”
老弯是巴人村的欢喜菩萨。敲锣打鼓吹拉弹唱他无一不会。每逢村里有了红白喜事,就有人咋呼呼遍村叫嚷:“快喊老弯来!”他一到场,不消说得,红事更红白事更白,令人感叹:“这个老弯啊!”话里有多种内涵,说话的明白听话的也明白。
老弯姓龚。这一带山民都爱把“龚”这个姓叫“弯”,此说出自何书何典或者民俗传说均无法考证,也没必要考证。所以村里就有了:小弯大弯老弯水桶弯的老弯板栗坡的老弯等等,重叠繁复却没人叫错过。
龚姓是此地七大姓氏之一,虽排在末尾,倒也有上过册籍大典的荣光。村人猜测,老弯的祖辈在氏族队伍里恐怕是吹牛角号的,不然他怎么从小就会摆弄那些玩意儿?
这几年大兴样板戏,老弯认真学过,跟着电匣子川戏京剧秦腔都学,却从没想过登台,这回让他碰上了。
老弯穿上戏装,把宣传队的吓一大跳,他高高大大相貌堂堂,黑眉乌珠神光四射,好一副英雄气概,简直比电影里的李玉和还李玉和。他迈上前台手举红灯一亮相,台下就一阵巴掌,放开嗓门洪亮奔放,虽是夹杂川音的秦腔,台下还是掌声雷动。那个扮李铁梅生得水清水灵的陕南女子受到感染,也唱得甜润清脆,台下一片叫好。她神采飞扬,忍不住向老弯频送秋波,忘了自己扮的英雄女儿。老弯却老练持重,英英雄雄唱了一夜。
这一夜是老弯的戏,村里人村外人都这么说。
宣传队演三天,老弯唱三天,李玉和杨子荣洪常青,演一个像一个。宣传队的人把拉稀的男主角几乎忘记。第四天宣传队要走,队长对支书寿元说:“想请老弯再帮我们演几场,到了陕南他就回来,好吗?”
寿元说:“他喜欢就去嘛!”
不料,老弯这一走就是十几年。
巴人村离不得老弯。少了他就觉少了半村人,逢年过节心头悬吊吊的。然而天公不作美,老弯正是虎虎敦敦大有可为的年纪,却让一个陕南女子勾引跑了,一去这些年,村里人提起这事就骂人。寿元想起就悔,可后来才知,他不同意老弯也会走。
老弯一登台就让那个水清水灵的陕南女子勾引住了。
关于老弯和那女子的传闻很多,一说是头场戏散,演员们去寿元家吃夜宵,老弯收拾后台,昏黑中撞着一团香喷喷的软肉,啥也没说就搂住一堆了。还说是第二天上午那娇女子要看蛮洞,老弯引他去了,两人便在洞内石床上成其好事。再说老弯是天生的欢喜菩萨,一唱戏就上瘾,那小女子也是迷戏精,所以天造地设一拍即合。
村里老人一口咬定,那陕南女子是水命,老弯是土命,水土相交,必然混成一团,是好是歹,全在天意。
丢了老弯,巴人村的红白喜事从此无精打采。村人忌恨演戏,有宣传队打锣敲鼓从山脚下过,心再痒痒也不请。
直到承包土地那年,老弯才回村来,孤单单一人,胸前背后各挎一个半新半旧的帆布包,很像走村串户卖老羊皮的老陕。
见他那身架模样,村人大惊失色。刚上四十的人就出了老相,当年铁塔般的身板萎缩成一根干竹棍儿,全然不像武敦剽悍的大巴山汉子了。
寿元心疼地问:“咋搞的?老弯。”
老弯淡淡地答:“水土不服。”
人回来就好。爽直大度的山民们不再盘问,赶紧给他分田分地,好像他是架风筝要用线牢牢拴住。幸好老屋还替他留着,收拾收拾还住得人,婆婆妈妈一阵疯忙,把老弯请回家去。
村人最担心日子把老弯的性情磨变,遇上红白喜事,见老弯还是忙得手脚直飞,才放了心。老弯还是老弯。
年轻好事的总想打听老弯的风流韵事,老弯嘴紧,就被灌醉也只一句话:“水土不服。”
不到三五个月,老弯又成了红头花色的壮汉,怪事。
第二年开春,那个陕南女子来了。三十多岁的人,还那么水清水灵,把一面坡都映得生亮。
她进了老弯的屋。当晚老弯办了一桌酒席,请寿元和村里长辈。席间,那女子脆朗朗地说:
“我离不开老弯,来村里住住看,如果习惯,就去陕南把儿子女儿接过来。”
“好哇!”寿元大受感动,“包你住得惯,我们全村和老弯要把你当观音菩萨供起来呢!”
头一二月,陕南女子有说有笑,高兴了还要在山头河边唱一曲秦腔。老弯的脸色一天比一天红朗,整天喜喜乐乐,鼓动全村人集资建电视插转台,说那玩意儿灵怪。花三五百票子买架机子,天天有真人在里头给你唱歌演戏。寿元一听,巴掌使劲一拍:“狗日的那么好吗?建!”
寿元心里晓得,老弯急于张罗电视插转台,也为那陕南女子。为她就为她,人家观音菩萨样一个女子肯到这老岭上来,掏心也值得哩!
可是过了三四个月,陕南女子像炎阳下的花儿,蔫了。那粉粉白白的脸蛋变得枯黄,晶晶亮亮的眼珠日渐干涩。老弯赶紧请来医生,村里老人还专为她求巫婆化了神水,都不见效,那女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到了第五个月,她就卧床不起了,有天寿元躲在窗口偷看,吓得毛骨悚然,她已经脱了五形,几乎成了头发枯焦皱皱巴巴的老太婆啦!
终于,她要回陕南了。临走,老弯笑着对寿元说:“支书,她回老家看看娃娃,养养病,再回来。”
她不要老弯送。老弯石头一样在岩巅上立了大半天,直看到紫蓝的群山把她的身影完全吸去,才慢慢回村,脸冷严得似一块铁。
几年过去,陕南女子没有回来。
人们盘问老弯到底为啥,他还是那句话:
“水土不服。”
奇怪的是老弯皮肉越来越有生气,眼睛更加鲜活灵光,复原成一副岩石般硬朗壮实的身骨,完全是一个元神充沛的大巴山汉子啦!
老弯喜乐还是喜乐,就是没有年轻那阵尽情尽意,锣鼓唢呐里隐有一丝悲音。
心痛的婆婆妈妈要给他提亲,被他一口拒绝。寿元摇摇头,啥也不说。
每月他能收到一封陕南来信。有一回信里夹张照片,陕南女子一手搂个乖娃娃,她又变得水清水灵了。
这事细细一想也不奇怪,可其中的道道谁也想不明白。
电视插转台在陕南女子走后第二年秋天建成了。老弯头一个买了电视机。
全村人聚在老弯家看稀奇,他拧开旋钮一看,是陕西台,再一转,还是陕西台。插转台只能转播陕西台。
陕西台就陕西台。
一个威威武武的汉子和一个水清水灵的女子正咿咿啊啊唱着秦腔。
老弯入了神,他本就是秦腔迷。
全村人也跟着成了秦腔迷。
不管悲剧喜剧,老弯常常看出一脸泪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