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忠延客体散文-采云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这天一早,我很开心。一上车,诗人痖弦先生就朝我走来,笑着说,今日咱俩坐一起好好聊聊。我真高兴,世界华文文学家桂林寻根活动就要谢幕了,白天观瞻完毕,晚上他将飞抵台湾。昨夜我去拜会他,他房间人多,说了不少话,却不是我俩的话题,这当然有些缺憾。近年每次相逢,我们都少不了倾心相谈,我不写诗,可也从他的诗论中获得很多启悟。同座相叙,弥补缺失,这是件求之不得的好事。

    汽车驶出街市,在桂林山水间行驶,我们的谈话也渐入佳境。时而坦荡,时而婉柔,时而峻峭,时而幽深。痖弦先生用他的切身体会,将为文之道讲得晶莹剔透而又温润醇厚。我们如同对饮一壶杏花村的老白汾酒,看似无声无色,入体却腹热神畅。不知不觉到了龙胜寨,带着诗文的醺意,我们参观了这第一长发村的瑶族风光。之后,便向龙脊山爬去。

    我一向喜欢山水,尤其喜欢这难得一见的南国秋色。这天,又不同于以往,云雾蒙蒙,扑朔迷离,将这南国秋色掩映成一位在帷帐中的贤淑美人,想看个真切,又无法看到纱帘里的眉目,这就更撩得人心头生痒。沿着弯转的山径,大步拾级,不觉攀到了前端。这山的妙处在于梯田,一层一层的梯田随着我的脚步高到了山尖。低头俯瞰,那大大小小的田块好像一片一片的鳞衣罩满了峰岭坡谷,让这沉实的土地生动得诚如龙体,难怪人们称之龙脊山。这风光就够迷人了,可长天还嫌少了动感。于是,云来了,来得像是莫高窟中放飞的一群仙女,携手挽臂,裙袖飘逸,轻轻盈盈扑入沟谷,和鳞体擦擦肩,牵牵手,忽儿又飞上山尖尖了。在北方,哪里看得到这么柔美而又灵动的云彩?我看呆了!云彩似乎察觉出了我的痴情,旋舞着衣带飘到了我的眼前。我伸出手去,轻轻一采,摘了一朵,装入衣袋,浑身就有了柔酥的感觉。手里采着云,采了一朵又一朵;脚步追着云,追了一程又一程;口中吟着云,吟出了白居易的诗:花非花,雾非雾……

    若不是漫天的云雾变成了逸飞的烟雨,还真止不住我采云的贪心。我钻出云来,悻悻地下山。上车坐好,桂林孔子学院的肖先华先生提议,朗诵诗文为痖弦先生送行。我哪里会想到徐捷歌女士朗诵的竟是痖弦夫人张桥桥的文章?我哪里会想到文章的题目竟是与白居易诗作同名的《花非花》?真是一篇蘸了蜜汁的甜心之作!文章写她和痖弦先生的初恋以及新婚的佚事,细腻中饱含情趣,迷人极了。如今,张桥桥女士辞世了,朗读此文真是对她最好的怀念!随着音韵的起伏,我看见痖弦先生的眼眶中盈溢着晶亮的泪光。

    朗读完毕,痖弦先生说,这是内人24岁时写的,今年元月她去世了,《世华文学家》重发此文表达了我们对她的思念。她很有才情,应该能写出更好的诗文,可惜身体欠佳,未能如愿。她一张口,说不定就是诗的语言。她的病总是白昼重,晚上轻,倘若夜里说话音高了,她会说:“小声些,要尊重夜晚。”谁家里不干净,出自她嘴里的表述是“尘土排队呢!”多么精彩的语言,听得我耳目新亮。痖弦先生深情地说,如今她去了,但她仍然在我心里。加拿大那个家是我们两人的作品,过去我们以桥园相称,今后仍然以桥园相称,而且,里头的布置仍然如原先的模样……听着这低沉的话语,我的心湿漉漉的。如果看得见,你会发现,我湿漉漉的心上还闪着痖弦先生的泪光!

    这天夜里,送走痖弦先生回到宾馆,我找出《花非花》一文仔细品读,毕竟车上的颠簸难以让我尽享其中的浓情。展卷读来,我走进了他们的风华岁月。他俩的初恋并不顺遂,张桥桥写下的是,“那时他常来找我,但我想我是绝不会嫁他的。”可是,她终究嫁了他,而且和他相爱了一生,这又是怎么回事?她写道:“有一次,我们在月光下散步,他看着月亮,走了好长一段路,一句话也不说,慢慢哼起来,声音低沉而优美,哼着哼着,歌声全变成他对故乡和母亲的呼唤,听得我的心紧紧地抽起来。侧脸望他,也正有泪自眼眶滚落,透过松针的月亮在泪中碎成了千百个。”他的乡愁在音韵中传给了她,感染了她,她和他走近了,更近了,近成了一家,和他共同消解着那无法驱逐的乡愁。

    沉浸在这优美醉人的文字里,我听到了痖弦先生发自肺腑的声音:“啊啊,君不见秋天的树叶纷纷落下,我虽浪子,也该找找我的家。”“我的灵魂原来自殷墟的甲骨文,所以我必须归去;我的灵魂原来自九龙鼎的篆烟,所以我必须归去。”这是40多年前他写下的诗篇,昨日的大会上他重新朗读,仍令人心魂激荡。莫非那个月色如银的夜晚,张桥桥女士在青翠的松林中听到的就是这游子的心声?此时这心声和“尊重夜晚”的妙语融为一体,让我顿生高山流水的感慨,他们真是一对千古难觅的知音呀!

    多么令人艳羡的幸福夫妇!

    “婚后,他的确努力替我做许多事,洗青菜——洗好又揉成一团;洗衣服——一件一小时;扫地——扫一半又去看书了。”这是妇人的嗔怪,内中却蓄满了对情郎的深深爱怜。“我爱月亮,山居和空想,他说要为我造一间茅屋在山坡上,屋外种棵大榕树,树下放把椅子,让我整天蜷在上面思想和流泪。”这是丈夫许给娇妻的宏愿,可一看就知道这不过是诗人的心灵浪漫!

    然而,可爱的知音却领受了这个宏愿,珍藏了这种浪漫。“我没有住成山坡上的小屋,但我知道它仍在。有一年的有一天,我们会在云涌得最多的那个山坳里找到它,你若到了山里去采云,请不要走得太深,采得太多,因为会惊醒那朵云根下的银髯白发的老公婆”。

    文章读完了,揪疼的心却久久松不开来,疼得我落泪。泪光中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我在龙脊山上爬得太快,攀得太高,而且贪婪那云,采摘了好多好多,钻到了深云的故乡,以至惊扰了真纯的英魂,痖弦先生未能在这白云生处与娇妻神会!回眸先生那孤独的背影,痴滞的脚步,我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么歉疚和愧悔!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