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的感觉-经典一跤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门卫大刘摔了一跤,那一跤将他摔得引人注目了。

    大刘当门卫已有一年零一个月,可是,单位里似乎没有察觉到他的存在。他兼烧茶、冲茶。上班时,各个办公室的热水瓶都灌满了。大家沏茶,并没有去想瓶里热腾腾的水的来处,似乎热水瓶本来就有水而且保持着恒温,况且,大刘是个闷嘴葫芦,不人跟别人说话;走动,也是轻手轻脚,像怕打扰了别人那样。

    大刘摔跤的那天上午,单位里在开会,马拉松式的会议,茶水的需求格外旺,大刘中途来换过一次热水瓶,大概想把脚步放得轻些(他这样是不是将自己身体发出的声音减弱到最小的程度?),显然他紧张了(可能会议气氛严肃吧!),左脚擦了门边的不锈钢垃圾桶,响起了沉闷的金属响。大概他想象中那是个活物,倒是他的身体谦让地弹开,片刻后,他身体着地,又极力去保护手中的两个空热水瓶。不料,热水瓶一挨花岗石地板,就夸张地爆响了。

    迎门坐着的几位目击者,说:那是多么优美的一跤呀。后来,单位里的同事相互传说那一跤,已经美化了那一跤的姿势,似乎那不是无意中的跌跤,倒是大刘故意表演的一个颇有难度的动作。甚至,有人说那简直是蝴蝶起舞的姿态,是身体可能表现出的奇迹。很快,大家赋予那一跤一个美名:蝴蝶舞。

    起初,一个绰号叫模仿秀的姑娘反复在做大刘的那跌跤的动作,以致达到了逼真的程度,几位目击者说:“对,就是那样,不过,还缺了点什么?”一来二去,姑娘说了感受:“自从练习了蝴蝶舞,身体舒服了许多。”几位女同事提前练习起来,她们声称身体的各个部位,在做那一系列动作中,开始收缩、扩张,也就是该收紧的地方开始收紧,该突出的地方开始突显。

    不过,目击者仍发表权威见解:“还是缺了点儿什么,起码,不那么自然”

    几位热恋蝴蝶舞的同事,去跟大刘接触讨教。大刘说:“当时,怕影响了你们开会,越是不想出声越是出声了。”

    热心者说:“你给我们的会议发出了一个信号,否则会议还没完没了地进行下去呢。”

    大刘还是内疚,说:“那天,也不知怎么了?”

    几位就鼓励他再次重现一遍——表情是诚恳和必趣。

    大刘说:“不当心,摔了一跤,我以为是碰上个小孩,我还是头一回摔跤。”

    其中一个“眼镜”,说:“一个人的一生,免不了跌跤,我们应当总结经验,所以,请你将当时的情景再过一遍。”

    大刘边说边做。热心者说:“你不必讲解,只管完整地做一遍。”大刘像是表演一出无声的小品那样。

    有人说:“似乎缺了些什么?”

    大刘说:“当时,我就是这样摔倒了。”

    随后的日子,大刘发现单位里的人三五成伙,在做他摔倒的动作,他以为别人在戏仿,可是,他看出大家很认真,他想:我当时真的那样吗?

    大刘单独躲在屋子里,重温着摔倒时完整的动作,他自己也笑了。身体接触地面的当儿,他忽然想:蝴蝶落在花瓣上了。

    单位里,传染了一样,早早晚晚,都有人在练习,甚至,请教大刘:“这样的动作标准吧?”

    大刘说:“跌跤还有标准?”

    大刘享受着单位里的同事的尊敬(在动作在眼神里),不过,他还是不习惯大家一下子那么热情地关注他,他毕竟是个临聘人员。

    不过,那样一来,似乎唤醒了大刘的自尊,当然带点儿骄傲,他发现自己也是个“人物”了。

    大刘在城市的广场、沿江的公园看见有人在练习“蝴蝶舞”(他已知那一跤获得了一个“品牌”),他想:我不是可以举办培训班吗?

    大刘认识到这是资源、资本、专长、优势、潜能(这些词他都是偶尔听到的)。过去,他自卑过,一无所长呀。他接受媒体的采访,说得结结巴巴,自谦道:“不成体系,我只会做。”

    媒体将他一套完整的动作播放出来,倒是替他做了无偿广告。他辞掉了门卫的活儿,因为,报名学“蝴蝶舞”的人甚多。

    大刘不断地回忆,不断地完善他当初“经典一跤”,而且将动作固定下来,称其“刘氏蝴蝶舞”。他在教练时,口头禅是:摔得漂亮些。他鼓励摔疼了的初学者,说:“你这一跤,摔得潇洒,对,就是要放松地摔。”

    大刘在有关专家那里,不断丰富着自己的理论,他将“刘氏蝴蝶舞”上升到艺术和生命的高度进行阐述。后来,他将具体的培训托付给他的“弟子”,他则应邀去各地讲学了——他已练就了一副良好的口才,很具鼓动性、号召力。有一回,他以《莫怕跌跤》为题演讲,讲到兴头上,他说:“别怕摔跤,我当时那一跤,谁能料到,竟是我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一跤,摔出了我的一个响当当的金饭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