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宴
小学同班女生,杨姓,家住西街大十字。父亲经营洋纱布匹,家道很殷实。生性好客,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悲田院乞儿。又讲究庖厨。因而天天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加上慷慨善良,乐善好施,人称“小孟尝”。
一日开晚宴,高朋满座,杯觥交错,从傍晚吃到二更,气氛浓郁。席间话题如跑野马,随意转换,忽然转到一个什么题目,两个客人争执起来,互不相下。众人先不在意,只当是斗口笑骂,不料两人酒意助长怒气,越争越认真。一方是军人,竟拔出手枪相恫吓;对方也不示弱,拍着胸膛叫他开枪。众人赶快劝解,但双方已成僵局,谁也不肯丢了这份面子。主人眼见持枪人已狂怒难遏,起身过去阻拦。(估计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双方体面下台)不料这时一声枪响,主人应声倒下。混乱之中,他还神志不乱,最后一句话是叫家人闩上大门。大门既关,当事人一个也没有离开,随即主人也气绝了。警局闻报来人,询问了情况后,即将杀人者逮捕。
杨家夫人懦善,儿女幼小,主持丧事之任,落在店号经理肩上。紧接着,关于这位经理乘机捞钱的传闻便出来了。我母亲本来就同情孤儿寡母,听到这话更不放心,带着我去看望杨伯妈。到了杨家,见两扇大门上不是常见的贴“当大事”三字,而是斜贴白十字。想是因为非正常死亡罢。屋子里凌乱不堪,正是遭逢急难的情景。母亲与杨伯妈说着话,恰好那位经理进来商量什么,匆匆又走了。母亲就巧妙地问起他主持得如何,母女俩同声说全靠了他,显然又满意又感激。母亲放了心,安慰一番就告辞了。凡事往坏里想,想了就当事实说,永远不乏其人。
杨家女儿年龄比我大三四岁,不几年就结婚了。当时女孩读书迟,都是班上年龄大的。夫婿也是我的同学好友。新中国成立后她已有孩子,就未能参加工作,后来在一个缝纫社织衣服。对比男女同学,觉得百不如人,心情抑郁,五十多岁就作辞人世了。儿女拖累大,毛线活下了班还带回家,手闲就不停地织。有一次告诉我,一本《红岩》,她坚持每天读一点,七个月才读完。几年后,她丈夫也随她去了。
那位过失杀人者,是省主席的亲戚,没关几天就释放了。老百姓非常愤慨。有人说杨家应当去南京告御状,也有人说不是存心杀人,算不得犯罪。终于是不了了之。
凶园
一位表兄的舅舅是军人,做到少将师长,一直在外面“打抗战”。家中两个妹妹品行不端,丑闻远播。事情传到师长耳中,他认为秽及家门,奇耻大辱,写信严斥了一通,并说要亲自回家处理此事。妹妹知道大祸将临,向母亲痛哭认错,恳求保护。母亲见事已至此,也只能不计前嫌,拼命护犊。不久师长果然专程返乡。晚饭后全家闲话,哥哥顾左右而言他,两个妹妹强作镇静,心中战栗。母亲陪坐在侧,寸步不离,儿子一再催她去休息,她就是不动。室中气氛,十分紧张。挨到深夜,师长忽然提出要看看后面花园。母亲以夜深为由,极力劝阻,但师长执意要去,只好依他。师长让两个妹妹走前面,母亲殿后。进了园子,他把门一关,把母亲隔在园外,掏出手枪,把两个妹妹打死在园子里。事后,人们听说两个女子已跟着哥哥远嫁他乡了。
这个可怕的故事,讳莫如深。知者很少,也有断言绝无此事者。我同样难以置信,但这又是表哥亲口告诉我的。永久之谜,姑妄言之。
凶塘
表舅母葛氏,早已亡故。中年时得过癔症,幻听幻视,胡思乱想。这种病是间歇发作,无规律,不发一切正常,一发匪夷所思。有一次她到我家,闲谈之间,忽然发病,说了许多莫名其妙的话,似乎变成了一个陌生人。民间认为这是鬼魂附体,母亲就对那个附体之魂说些威胁的话,例如再不走开,“就要拿桃木棒棒来打了!”又说些安抚的话,只要退去,一定给它倒水饭、烧钱纸。一会儿,舅母似睡非睡,不闹了。母亲就和别的人说些别的事,忽然病人惊恐地大声说:你们在说邓罗氏,我怕我怕!母亲顺势又说了些恩威兼施的话。闹了半个多钟头,舅母清醒过来,又变得温婉知礼了。
这个场面,我一直在座,又好奇又害怕。特别“邓罗氏”这个名字,令我心里发毛。事后向母亲询问,才知道其人其事。
民国早年,石城东郊水塘边住有一个老妇,姓罗,嫁于邓家,成了邓罗氏。我先总想为什么要叫“囤箩氏”,恶心!她是个孤人,抱养了一个女孩。女孩长大了,她竟要逼女为娼,用这种钱养活她。女孩不从,时常吵闹,她就将女孩杀了。尸体无法处理,便砍碎沉入屋前水塘。不料包裹散开,有内脏浮出水面。戏水的顽童不知是什么,用石子打、竹竿捞。老妪坐在屋前看见,大声说,杀猪丢的肠肝肚肺,不要去玩,造孽。后来东窗事发,震惊全城,是空前未有的大血案。前去观看打捞残尸的居民,摩肩接踵。县长大愤怒,判了个古书上才有的“凌迟”酷刑,就是“千刀万剐”。据说是从眼皮割起,一点一点,遍及全身,号叫数日才得死去。凶媪插着斩条游街示众时,万人空巷,夹道围观。母亲说当时她已上学了,夹在人丛中看过街场面,杀气腾腾,吓得她全身发抖。
后来,与两个同学去东门外捡香烟盒(当时男孩流行收藏此物),在一家木屋檐下喝凉茶歇气。附近草丛中竖着一块大石碑,我无意中过去一看,竟是处决邓罗氏一案后,立以儆世的,文末还有年月和县长署名。可惜当时不知事,没有把碑文抄下来。这块碑要是还在,可列入民俗博物馆的珍贵藏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